<h3>中朝友谊桥,位于中国丹东与朝鲜新义州之间的鸭绿江上。</h3> <h3>沈阳地处东北地区的南部,辽宁省的中心。她背倚长白山麓,面向渤海之滨,是辽东半岛的腹地。城以沈阳为中心的150公里的半内,有中国著名的钢都鞍山、煤都抚顺 、煤铁之城本溪、煤电之城阜新的、石油之城盘锦、轻纺之城丹东、化纤之城辽阳和煤炭基地铁岭,这些资源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实力雄厚的辽宁中部工业城市形成了世界上罕见的城市群。沟通世界各大港口听大连港,正在开发的营口新港和锦州港,距沈阳也不超过400公里。</h3> <h3>沈阳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之称。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迁都于此,更名盛京。1636年,皇太极在此改国号为“清”,建立清王朝。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以盛京为陪都。清初皇宫所在地-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个完整皇宫建筑群之一。</h3> <h3>沈阳,辽宁省省会,别称盛京,奉天,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通往关东地区的综合枢纽城市。</h3> <h3>中朝友谊桥,于1937年4月动工兴建,1943年5月竣工,全长940.8米,其中中方桥长569.9米,1990年10月根据中朝两国商定将鸭绿江桥更名为“中朝友谊桥”。</h3> <h3>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鸭绿江大桥和其它桥一起共同承担起军需物资供应和后方支持前线的运输任务。首批志愿军大部分都是从这里奔赴前线。战争期间,大批作战物资、武器装备也都是通过鸭绿江大桥运至朝鲜。</h3> <h3>美军出动轰炸机600余架次,对鸭绿江上所有桥梁以及朝鲜北部的村庄、军事设施和交通要道进行了地毯式轰炸。朝鲜北部顷刻间化为废墟,鸭绿江沿岸一片火海。鸭绿江下桥也被拦腰炸断,朝方一侧的8孔桥梁全部沉入江中,下桥彻底瘫痪。</h3> <h3>沈阳故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中心,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沈阳故宫始建于努尔哈赤时期的1625年,建成于皇太极时期的1636年。</h3> <h3>清朝迁都北京后,故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后经康熙、乾隆时期的改建、增建,形成了今日有宫殿亭台楼阁斋堂等建筑100余座、500余间,占地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格局面貌。</h3> <h3>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东路、中路和西路。东路包括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是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场所。西路则是清朝皇帝“东巡”盛京时,读书看戏和存放《四库全书》的场所。</h3> <h3>张作霖出生于光绪元年(1875年),正是清王朝的晚期,天下就是皇帝一族的天下,王朝政治“家天下”的观念始终占据着他的脑子里。军阀政治的表现形式就是集团政治,督军署也好,省长公署也好,都是政治的运行机构,而自己的家才是议事的核心场所。</h3> <h3>民国五年(1916年)秋,张作霖全家搬进四合院。三进四合院建成后,张作霖已升任奉天督军兼奉天省长。因这新三进四合院即是张作霖的办公官邸,也是家眷居住的私宅,故此,人们习惯称其为帅府。</h3> <h3>老虎厅,1929年1月10日,张学良以“阻挠新政,破坏统一”的罪名,下令将奉系元老杨宇霆、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在此处决,这即是震惊全国的杨常事件。</h3> <h3>此房间是张学良1928年-1931年间的办公室。1928年张学良主政东北后,励精图治、全身心地投入到东北政治、经济、军事建设之中。当年,办公室里贴着他为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为使人们了解他的办公时间和地点,以便随时接待来访人地方。</h3> <h3>在帅府隔壁的地方,就是赵一荻故居,是少帅亲自找人设计并建设的。规模拿到现在来说算是非常大了,分为客厅会客处、二楼闺房以及张学良陪同赵一荻的小房间等主要部分,游览期间会令人觉得跨越了时空来到了赵一荻生活的岁月里感受他们甜蜜美满的爱情生活。</h3> <h3>赵一荻故居规模拿到现在来说算是非常大了,分为客厅会客处、二楼闺房以及张学良陪同赵一荻的小房间等主要部分,游览期间会令人觉得跨越了时空来到了赵一荻生活的岁月里感受他们甜蜜美满的爱情生活。</h3> <h3>赵一荻故居拿到现在也算是有钱人家的住宿环境呀。如此的环境就可以证明张学良是多么的深爱着这个女人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张学良作为军人有这样浪漫主义情节的私生活真的让人觉得很新奇呀,又为赵一荻这位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女性不断祝福与敬仰。</h3> <h3>虽然张学良与赵一荻是真心相爱的,双方也有叛逆精神。但是,两位在最为基本的男女关系上的伦理还是非常保守的,所以,张学良在赵一荻所住的地方的开辟了一间房间作为陪赵四小姐的寝室,在结婚之前绝对是分开床而睡的。所以说,他们之间的爱情是真实不虚的。</h3> <h3>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附近有“九·一八”事变炸弹碑,是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为炫耀他们在“南满铁路”柳条湖附近制造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而建立的。“九一八”事变博物馆和残历碑,以其独特的艺术造型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表达了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永恒主题。</h3> <h3>曾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服过刑的20名原日本战犯,见到原管理所老所长金元时激动地相互拥抱,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一行人中许多年轻的面孔是这些战犯的子孙。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前他们虔诚地低下了头,默默地向死难的烈士谢罪,部分战犯长跪不起,向中国人民谢罪。</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