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涧坪村位于蟒河镇东部,与东冶镇政府所在地只有一河之隔,距县城17公里。总面积2.01平方公里,辖北涧坪、南涧坪、青杨沟、南沟(80年代后无人居住)四个自然庄,三个村民小组,230户537口人。境内有耕地1181亩,林地2320亩;本村属于土石山区,资源匮乏,但交通十分便利。阳城县跨省主干道——阳济二级公路倚村而过,雄伟壮观的涧坪大桥横跨两岸、贯通经济脉搏;磨董旅游公路穿村通行,公路两旁绿化别致、松柏吐翠、万花点缀,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发展运输业,得天独厚,优势明显,一度时期,全村大型运输车达到60辆之多。</h3> <h3>(涧坪大桥)</h3> <h3>(村东口 磨董旅游公路与阳济公路接轨处)</h3> <h3>(仙人洞)</h3> <h3>(悬崖绝壁上多处仙人洞穴)</h3> <h3>(牛魔王洞、高大、宽阔、深幽,可容纳上千人)</h3> <h3>(崖壁最大的仙人洞,洞内高大开阔、幽深,可容上千人,抗曰战争时期,村民曾在此躲避)</h3> <h3> 涧坪村地形地貌独特,风景秀丽、植被完好,空气新鲜,开发价值极具。方圆数里没有污染企业,整个区域地势平坦,放眼开阔,四周被山河、沟溪护围,阳城县主河流之一——涧河绕域蜿蜒数公里,河床两边高山林立、悬崖绝壁、洞穴连连、千奇百怪,孕育了众多的传说故事,“仙人洞”、“牛魔王洞”、“小龙口金水潭”、“灵丹药王庙”、“老板崖神狼巢”“神泉漏”等自然景观,神话翩然,令人神往。每年夏秋季节,涧坪河地段,河面开阔、水源充盈、鱼翔浅底、清澈透彻,很是诱人,近年来已成为十里八乡人们无偿游泳、娱乐的首选去处…</h3><h3><br></h3><h3>(下图为刘中权烈士坟墓,确定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h3> <h3>(文化广场)</h3> <h3>(小龙口金水潭)</h3> <h3>(戏院)</h3> <h3>(文化场所)</h3> <h3>(小区房)</h3> <h3> 涧坪村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繁荣,名人辈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刘中权、张永其、刘克明、刘水土、刘银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国捐躯,刻入英雄纪念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了刘聚汪、刘秉正、张毅、刘元照、刘永正等处级以上干部,声誉全县;文化艺术方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涧坪村剧团排演的戏剧《小二黑结婚》等剧目多次代表原台头乡政府到县城演出,获得一等奖;山西作协会员刘立平的小说《土窑》、报告文学《暮年曲》等文学作品获得省、市征文一等奖,受到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马烽的好评,其20多万字的小说集《山村迷雾》由中国广播出版社出版,他被誉为农民作家载入《阳城县志》。</h3><h3>(下图为涧坪立交桥)</h3> <h3>(村北接轨公路)</h3> <h3>(阳济路大型车辆)</h3> <h3>(自来水工程)</h3> <h3>(村北接轨公路)</h3> <h3> 多年来,涧坪村人始终坚持党的信仰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断改变着家乡面貌。七、八十年代兴修水利、填沟造地的场面历历在目令人难忘。1998年以来的业绩更是可圈可点,在老书记刘立平的带领下,涧坪村发生了质的变化,先后建起了村办学校、村委办公楼、舞台戏院,实现了加密电视、程控电话、无线广播全覆盖。2009年,他大胆提出了“三庄并一村,共同奔小康”的“撤庄并村”行动计划,建起了几十座两层庭院式小区房,将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小山庄几十户村民搬迁,实现三庄合一,同时建起了村民文化广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修建了接轨公路,大搞了自来水工程和绿化工程,美化了环境,为村民发展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涧坪人民正在新一届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h3><h3><br></h3><h3>(下图 涧坪大桥)
<br></h3> <h3>(夏秋季的涧坪河)</h3> <h3>(游客观赏涧坪河)</h3> <h3>(孩子们在涧坪河段游玩)</h3> <h3>(夏秋季节热闹非凡的涧坪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