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北方的秋天,带着一身金黄,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了……周末,跟丹爸坐在汾秀公园的长凳上聊天,一阵风吹过,头顶的树叶沙沙啦啦,飘落了一地,踩上去,嚓嚓作响,我忽然就很想去旅行,去见见武夷山温婉,清秀的秋!</h3><h3> 匆匆订了16号去武夷山的机票,起程!</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h3> 飞机在福州长乐机场落地,我惊奇地发现“秋”在这里不过就是显示在日历上的一页而已。街上的榕树绿得若无其事,三角梅粉红得让我心生欢喜。南方的秋的确比北方来的迟,你若心不在焉,是不可能察觉到这里会是秋天。天不愠不火,给人一种极为舒服的感觉。除了早晚一丝丝的凉意,竟一点也看不出“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影子。路边有一棵不知名的树懒懒地掉下几片不青不黄的叶子,悠悠地落在地上,这是在向我含蓄的表白吗?</h3> <h3> 原计划在这里短暂地停留就直奔武夷山,可丹爸不甘心就此离开,于是随机调整,找个旅店稍做整理,先到南后街转转!</h3> <h3> 晨起六点,去西湖公园遛跶一下!</h3> <h3> 公园里的阳光,光影迷离,倒影斑驳,花被阳光打亮,安然自在的开,寂静淡然的香。我爱花也爱花前的我,无论世事怎么浸染,我依然保持着少女情怀,长不大,也不想长大!</h3> <h3> 这次出行,买了个摇控三角架带着,时间还早,公园里人不多,拿出来试试拍照效果!</h3> <h3> 从公园侧门出来,丹爸说:“先吃早饭然后去三坊七巷转转”。坐公交两站地,来到三坊七巷。白天的三坊七巷看上去和昨夜的三坊七巷判若两人。</h3> <h3> 吃过午饭,坐动车去向往已久的目的地——武夷山。到达武夷山南源岭漫游小镇已近五点,找了个民宿住下。民宿的主人是黎叔和七个因“缘”组合在一起的有着共同梦想的年轻人的团队。接待我们的美女“小妖”泡了壶大红袍,我和丹爸不太懂茶,坐下来,一边品着小妖泡的大红袍,一边听她拿着武夷山手绘地图悠悠地讲述武夷山的典故和游玩攻略。</h3> <h3> 第二天,不必描眉点唇,也不必华服危坐,拉着丹爸随兴而往。买了三日联票,从南门进山,露珠微雨、和风暖阳、云蒸霞蔚,算是武夷山给我的见面礼。进入口,坐景区小火车,先去天游峰!</h3> <h3></h3><h3> 俗话说“不登天游,等于白游”。清晨的武夷山,给人一种“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意境。我的心随之幽静如山,空明如水。从脚底下抬头往上看,天游峰象一块巨大的圆头圆脑的岩石被人一刀横劈后高高地矗立在九曲溪边上。</h3> <h3> 过九曲桥就进入了天游峰景区。</h3> <h3> 按照美女小妖建议的小众线路开始游览:武夷精舍——云窝——晒布岩——天浴潭——天游峰——第一山——桃源洞——老子君像——干年古道。</h3><h3> 一进武夷精舍就看见一尊朱熹铜像。武夷山是朱子理学的摇蓝。朱熹在武夷山从师讲学辗转50余载,是继孔子之后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而我对朱熹的认知仅限于年少时背诵的语文课本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在面对朱老夫子想起儿时读的这首诗便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人只有思想活跃,以宽阔的胸襟,接受鲜活的知识,广泛的包容,思想才能达到达到新境界。来来来!先跟朱老夫子近距离合个影!</h3> <h3> 晒布岩,山上泻下来的流水长年冲刷在岩壁上于是就形成了这数以百道的直溜溜轨迹,条缕分明,岩壁中间有斑痕像人的手掌,长度超过一丈的十行相传是仙人的手掌,又称“仙掌峰”。</h3> <h3> 据说天游峰跌落下来的泉水在这里汇集,仙女们便在此沐浴,起名“仙浴潭”。</h3> <h3> 从仙浴潭出来,经过“重洗仙颜”的石刻,我问丹爸“是不是觉得我的容颜也年轻了些”丹爸说:“照个相自己看吧”!照片有点模糊,可能是丹爸想给我留点自信吧!</h3> <h3>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一直爬行,道路狭窄缓慢地延伸着,石阶蜿蜒绵长,时而上升,时而下坠,时而回旋,远处怪立的山峰若隐若现,有一种“云里荡胸看缥缈”的感觉。</h3> <h3> 一路踩着石阶往前,空气温润又清新,满眼是无尽的黄绿色,婆娑妙曼,肆意生长。</h3> <h3> 天游峰海拔408.8米,848个台阶,顺着曲折的石阶,一路慢行就到达峰顶,远眺,近如排闼送青之客,远若美人描画之眉,“行到水云处,坐看云起时”。</h3> <h3> 古人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从峰顶望下去,九曲溪象一条翠绿的丝带环绕着群山连绵不断,漂流在溪上的竹筏像一片片红色的枫叶漂移在水面上。真是“一溪贯群山,清浅萦九曲。溪边列岩岫,倒影浸寒绿。”</h3> <h3> 轻风吹拂着脸颊,那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诗句瞬间涌来,青山真是妩媚,而青山见我到底如何?这终究是个小秘密,不过心情爽,青山也一定能见证到我的美吧。</h3> <h3> 旅行家徐霞客曾说“天游峰,不临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这也许是第一山的由来。也有人说,道教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天下第一,他所占据的名山应该是天下“第一山”。</h3> <h3> 从这个路标往右拐去往桃源洞。</h3> <h3> 穿过十六洞天,忽然看见一整面石刻,细看原来是陶渊明题“桃花源记”。</h3> <h3> 在桃源洞道观的老子君摩崖石刻前留个影!</h3> <h3> 结束了“一块石头玩半天”的天游峰行,开启北线沿骨花香漫游道的游览。这是一条通往大红袍景区的浪漫古道,道路幽静,适合情侣缓步慢行。</h3> <h3> 一路茶田步道,感觉非常舒心清爽!</h3> <h3> 沿着这条静静的步道一直前行,道路的两旁种满了郁郁葱葱的各种大红袍精品,当地人称这条道是武夷山最贵的一条路,整条路一年四季都充满茶香和花香。</h3> <h3> 一路聊,一路走…… 慢行过采茶的步道就是拐向通往大红袍景区的石板大路……</h3> <h3> 沿着流香涧一路慢行,涧水清澈见底,水底的小鱼与石子游戏其间,淙淙的流水声与茶香声影相随,淡淡的清香时时扑鼻而来,令人心静神怡!</h3> <h3> 走在石板铺设的小径上,人很少,丹爸兴奋地问我:他跳的高不高?拍下来,这还高?看我的!</h3> <h3> 没有抓拍到跳起来的镜头,只拍到这个,哈哈哈!继续前行!</h3> <h3> 心情好,步伐也越走越快,偶然一回头却看见一座形似雄鹰的巨岩出现在眼前。顺着手指的方向看去,光秃秃的岩顶,前端向前突起,尖曲如喙,宛如准备搏击长空的雄鹰,钩形的鹰嘴给山峰增添了许多神韵和飘逸!果然,此岩起名“鹰嘴岩”。</h3> <h3> 到了传说中的水帘洞,可惜此时正是枯水期,和丹爸稍作停留,来个合影!不过有诗云:“祟山峻岭藏奇趣,断壁凌云不可攀。洁净飞流连碧落,一帘清气在人间”。这大概描写的是丰水时的情景,有点小遗憾!丹爸说,下次再来弥补这个缺!哈哈……</h3> <h3> 水帘洞旁边道观的鸽子在觅食,看见鸽子并不怕人,我从包里拿出面包屑喂喂!</h3> <h3> 从水帘洞一路下行,就来到大红袍景区。这里因生长着大红袍母树而闻名。母树仅六棵,生长于岩腰,就势筑台,母树成茶后素有“茶中之王”的美誉,至今有350多年的历史。</h3> <h3> 告别大红袍景区,坐观光车去武夷宫。</h3> <h3> 武夷宫位于大王峰脚下,是武夷山最古老的宫院,旁边是万春园和卖纪念品的宋街。</h3> <h3> 万春园种植了上千种盆景,门口矗立着一尊明地理学家徐霞客汉白玉雕塑。徐霞客雕像把长袍束带,背挂斗笠,执杖远眺,一副风尘仆仆却神采奕奕的形象逼真的显现出来。我仿佛看见380年前而立之年的徐霞客栉风沐雨,不畏艰险遍历大王,天游诸峰,我被他那种坚毅被他杖履的执着深深打动!我和丹爸说:“年轻时有时间没钱,工作了有钱却没时间,等年老了有时间有钱却走不动了,我们应该抓紧时间,趁我们还不老”!和丹爸匆匆在武夷宫转了一圈,赶紧向大王峰进军!</h3> <h3> 体力明显有些不支,找了个棍,征服大王峰!可惜,大王峰太陡,暮色即将来临,只能和丹爸半途悻悻而返……</h3> <h3> 从武夷宫坐景区游览车返回小镇……预定了晚上7:30的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休息一会儿,去看演出!</h3> <h3> 和丹爸坐在360°旋转观众席上,观看老谋子独创的山水实景演出,享受着大红袍浸润心脾的清香和武夷山震摄心灵的美丽,200元的门票,值!</h3> <h3> 七幕剧情75分钟,七饮大红袍,故事既融汇了“茶”的真谛又充满了生活的哲理。光影交措,山水变幻的舞台带给我许多深深的思考……</h3> <h3> 雕粱玉栋里盛装款款的舞者舞动着一段梦回唐朝的华美绮丽;水畔绿地的竹林深处,肆意张扬的武侠风骨弥散着斗茶的惬意;隔岸沙洲上的实景演绎了大王和玉女的爱情故事;采茶的小姑娘撩青的轻灵系雅,百人摇青的跌宕宏大在武夷阁下宽广的梯田与山水遥相呼应,我久久地沉浸在其中……直到全体演员动情告白:“您放下了吗?把杂事放下了吗?把烦恼放下了吗?把抱怨放下了吗?”身旁的观众席上声音一同响起:“放下了!”我才回过神来,是啊!我们只有放下一切,才能从心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命的笑意和大自然的美好!</h3> <h3> 回味着演出带给我的惊诧和武夷山带给我的感动,我忽然领悟到了什么叫“忘情于山水”……</h3> <h3> 晨起,早早出发,订了八点半的竹筏票进行九曲漂流,票是含在景区联票里一起买的。小妖告诉我们竹筏是可以提前一个小时坐的却不能推后,而早晨坐竹筏风光最好,只有冬天因为冷才在中午乘坐。来的挺早,乘上了最早的竹筏出发!</h3> <h3> 一个竹笺乘8人,很快就和另外6人组成一个8人团队。每人给船公20元小费,他便会一路绘声绘色的讲解,既当导游,又做船公。赶紧的!坐上竹筏,拍个照!</h3> <p class="ql-block"> 坐上宽约两米,长十米的竹筏,一声号令,艄公用竹竿熟练地轻轻一撑,竹筏便争相驶离岸边,顺波逐流而下,老船公在船尾趣味地讲述着,娓娓道来,妙语不断。</p> <h3> 听船公讲述:所谓九曲,每曲景观大不同。一曲,万丈丹青;二曲,坐峡观天;三曲,溪转峰回;四曲,溪山胜概;五曲,峰罗翠拥;六曲,空谷传声;七曲,澜回峰征;八曲,溅滩飞渡;九曲,溪光秀色。</h3> <h3> 一起航,船夫用橹一指,笔架山!看上去还真像三只毛笔!玩笑说是武夷山的“三个代表”。呵呵,船公公也很与时俱进!</h3> <h3> 远远看过去,玉女显示出迷人的身姿脉脉含情地隔溪与大王峰相望,好象在向大王述说着苦苦的相思。有诗描述玉女峰,“花容分外靓,照影惹人怜。四海同瞻仰,清钟不夜天”。大王峰,“横空出世柱苍穹,坐镇江山王者风。霸业悠悠成旧梦,长留韵事自英雄”。玉女和大王的爱情故事婉约了多少人?</h3> <h3> </h3> <h3>悬棺!代表着古代闽越文明架壑船棺。</h3> <h3> 不经意间,竹筏已漂过笔架山,会仙岩,接笋峰,升日峰,隐屏峰……目光在山峰与山峰之间游离,船公公安详地调整着木筏的方向……</h3> <h3> 竹筏平稳地向前漂移,传说中的玉女峰映入了眼帘,整个山峰亭亭玉立,体态婀娜,宛如少女发髻插钗耸立一旁。白云轻轻升起,氤氲在玉女峰上,远方水天相接,近处清波轻敲着船舷,水花飞溅,如同顽皮的小孩与你逗着乐,透着些许灵气!</h3> <h3> 丹爸激动地从船公中接过竹竿,撑起竹筏,可惜筏却一动不动……看来,这技术活难度还真不小!</h3> <h3> 竹筏转弯,水光石映入了游人的眼帘,山峰临溪而立,石上题刻如林,远远看上去笔力沉郁雄浑,透出穿越时空的遒劲,让人无比的震撼!<br></h3> <h3> 九曲漂流全程共9.5公里,耗时近两个小时。一边听着荡气回肠的故事,一边穿行在云水之间,溪面忽而平缓,忽而湍急,年轻的艄公在船头气定自若,年老的船公在船尾讲着荡气回肠的故事,溪水清翠叮叮咚咚,曲曲弯弯的奇峰不断变幻着姿态,这正是“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不时,还有三三两两的竹筏从眼前穿过,一会儿就隐匿在朦胧的水雾中……</h3> <h3> 所谓“万壑千岩锁翠峰,游人自是天上来”大概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意境!</h3> <h3> 竹筏靠岸了,在溪边卵石滩上玩会儿……</h3> <h3> 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武夷山有山又有水。作为俗人的我乐此不疲地游玩在武夷山的山水之间,吮吸着山中新鲜的空气,向大王峰袒露着自己的心扉,也听玉女峰轻轻地诉说她的相思……</h3> <h3> 虎啸岩位于二曲溪南面的王女峰和一线天中间,由于时间关系,和丹爸商量后果断放弃攀岩,从绿野仙踪慢游道步行约30分钟转向一线天。</h3> <h3> 一线天又称灵岩,岩体受东西方向断裂构造和垂直节理作用裂开一罅,长176米,最高处49米,最窄处仅0.3米,岩顶有弯弯曲曲一道天光故得名一线天。抬头仰望岩顶像利斧劈开一样裂出一条巨缝,中间透进一束天光宛如跨空碧虹,令人叹为观止!</h3> <h3> 从一线天出来,丹爸问我:“去哪儿”?去“止止庵”!“止止庵”吸引我的并不是“止止庵”本身,而是它深含的寓意。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法自然,止止庵。我不懂道,但听上去,却这么有哲理!</h3> <h3> 美女小妖告诉我天游峰,九曲溪,水帘洞,大红袍景区人尽皆知,而止止庵却鲜有人知晓!止止庵更像武夷山养在深闺中的小娇女,一般的游人并不来这里,所以止止庵静谧得很。</h3> <h3> 止止庵风水位置绝佳!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里挂着一幅巨大墙画,墙画最中心的位置画的就是止止庵。你看:此庵地形地貌像不像一把太师椅?背后有靠,两侧有扶手,三面成幽,一面通透开放。进庵门,抬头可见大王峰,过谷口外即为九曲溪,左右两峰更象两个门卫护佑着,这就是传统风水理论中典型的最佳地势地貌!时光匆匆飞逝,和丹爸告别了止止庵,依依不舍地结束了意犹未尽的武夷行……</h3> <h3> 来武夷山之前,看到郭沫若先生赞叹“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武夷一小丘”的小诗,以为有些夸张,我决定亲自领略一番,见面方知不虚此行。武夷山的山容,山骨,山气,山韵是那样的轩昂大度,质朴和清新。丹山,碧水,蓝天,白云,绿树,辉映成趣。山临水立,水绕山行,“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有声欲静三三水,无势不奇六六峰”,武夷山的山不高却有高山的气魄,武夷山的水不深却集水景之大成,坐在竹筏上,抬头可见峰峦叠嶂,低头可听碧水潺潺,伸手即触清波粼粼,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竹筏水中漂,人在画中游,身处自然,阅读山水,登山可望水,临水可赏峰,水天一色,真如人间仙境!来到武夷山,你会惊喜地发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景致,一直都在,在这里,遇见它,竟是如此的容易!</h3> <h3> 和丹爸武夷山三日行,步行合计近40公里。返程的路上,武夷山“三三”“六六”“七十二”“九十九”之胜一直在我脑中回旋,挥墨总觉难成书,无论前山陡峭石阶缓步上行的虎啸岩,还是后山急速登顶天游峰,俯视九曲溪,那一个个景,那一幅幅图,那一个个动人的传说都让我深深地留恋和感动!</h3> <h3> 后记: 武夷山的秋——澹泊、宁静。天空,云去云来;路上,人隐人现。四周诸峰拱卫,三面九曲环绕。武夷山的美根本不需要华丽的东西加持,只要我们能闲下来细细地品味便如品武夷山的大红袍般慢慢沁入到我们的心灵深处……文章是案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时光匆匆地流逝,我总是想做一个钟情于岁月的女人,想把我的爱融进柴米油盐里,想把我的爱化进烟火生活里……阳光匝地,树影婆娑,爱的光和影摇曳着,我和丹爸倚在这武夷山美好的秋天里,把对生活的热爱留在我的纸上,化在我的心中,我希望我的爱能在光阴里能走得很远很远……</h3><h3> “武夷尽收人间美,愿乘长风我再来”! </h3><h3> 别了!武夷山,后会有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