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流溢彩 妙笔写春秋~记童培孚教授书法作品展

卧龙堡人zhan

<h3>  11月19日,由山东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离退休工作处承办的“童培孚教授书法作品展”在泰安校区离退休工作处一楼活动室揭幕。童培孚教授在夫人王玲陪同下向离退休工作处党委书记张广福、处长韦安永及离退休工作处工作人员介绍了书法作品创作的情况并一起参观了展览。部分离退休老同志和书法爱好者参观了展览。</h3><h3> 据悉,展览将在泰安校区展出后送青岛校区展出,并将作品全部捐献给学校。</h3> <h3>  童培孚教授曾任我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泰安市社科联副主席,退休后继续坚守初心,担当作为,关爱学生成长,热心公益事业,是全省高校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空暇之余,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思想内容、艺术形式俱佳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记录着一个老教育工作者多年跋涉的足迹,展现着其立德树人的精神追求,也把一个慈祥长者老骥伏枥、爱生爱校、追求卓越的人生姿态以书法形式,或显或隐地外化出来。</h3> <h3>  书法展共展出作品21幅,分为四个篇章。</h3><h1> <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第一篇章——“茫茫</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人生道 </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明</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灯照前程”。</b><font color="#010101">本篇展出作品6幅,着重</font>书写思想和智慧的来源,记录人生奋进的岁月,表现个人在革命历史和光荣传统及哲学思想浸润下思想成长、成熟的过程。</h1> <h3>  童教授说:“共和国七十华诞的阅兵盛典令世人震撼,也给国人带来无限的遐想。当然,也激起我这个年逾八旬的耄耋老人思绪万千。”</h3> <h3>  童教授说:“在人生的航道上,我虽没有经历过惊涛骇浪的搏击,却也领受了一些疾风暴雨式的洗礼。是那古今中外的典卷文籍,洋溢着人生哲理如诗情画意的蝇头小字伴随着我度过魂牵梦绕的岁岁月月。在我深感无助时她给我激情和勇气而奋勇向前,即使在我沉思凝视而踌躇迷惘时,也鼓励我勤奋振作而不致消沉......此番往事的回忆,确实使我悄然醒悟到:那人生航船风帆上的浪迹斑斑,不仅是一个勇士奋然前行品格的展示,而且也是'知识就是力量'赋予人生崭新内涵的再现。”</h3> <h3>  童教授说:“革命导师和先辈们的经典论述和毕生实践使我懂得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做人的道理。无数牺牲以及活着的的英雄们的形象不断地涤荡着我私欲的尘埃,净化着心灵的底蕴,使我信守和实践着:在平凡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岗位上锤炼不平凡的品格和修养,激励着我默然地耕耘在'园丁'岗位上整整四十个春秋,如今还在继续欢度'夕阳红',领略着健康、快乐的'第二春'。”</h3> <h3>  “</h3> <h1>  <b><font color="#167efb">第二篇章——“书海无涯防迷径 纵贯横联崇创新”。</font></b>本篇展出作品6幅,着重书写学术真谛,点化成长秘籍,表现其博采众长、追求特异的精神世界。</h1> <h1><b><font color="#b04fbb">  关于“校园文化”的书写设计,童教授为大家介绍了两点思考:</font></b></h1><h3> 1、 校园文化内容丰富,涵盖面极大,包括6个方面,用统一的书写体感到略有平淡,故试图充分利用中国书法“篆、隶、楷、草”的特点来显示。</h3><h3> 2、 《校训》等6个台头用印章显示,犹如“红头文件”在校内传送,师生员工均需努力贯彻执行。</h3><h1><b><font color="#b04fbb"> 关于 “校园文化”内容的具体体现,童教授认为:</font></b></h1><h3> <font color="#167efb"><b>科大校训:惟真求新。</b></font>显示“古朴、典雅、久远、深邃”的内涵。一个创立60多年的学校,积淀下来的精粹是非常可贵的。因此,在文字书写上用篆体字较合适。</h3><h3> <b><font color="#167efb">科大校风:团结,勤奋,求是,创新。</font></b>显示一个学校的德行、风尚、正气、规范….,故选用隶书书写。</h3><h3> <b><font color="#167efb">科大传统:爱校,奉献,敬业,实干。</font></b>用小篆字体,显示传统历史悠久,但又温故而知新,踏实前进。</h3><h3> <b><font color="#167efb">科大精神:坚忍不拔,发奋图强。</font></b>用行楷字体,显示清新、活泼,富有朝气,又很规范。</h3><h3> <b><font color="#167efb">科大教风:尚德,尚学,严谨,严格。</font></b>这一条,我考虑许久,学子要成才,很重要的是老师(甚至是“关键”),而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学识、传授知识的方法等都不可能是统一的模式。因此用汉字书法四体字的特点,把两个“尚”、两个“严”区分开来,显示老师们各有特点,在字里行间显示出不同的风格,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样的书写很可能有人认为略显冗乱,但我坚持和强调此含义,正是体现科大老师的优点、奥妙之处。这样的理解也可能带来牵强的意味,就算是个人不同的见解吧。</h3><h3> <b><font color="#167efb">科大学风:勤学,笃行。</font></b>以草书书写,显示学生思想活跃、文风流畅,学习风格不拘谨、不束缚、潇洒自如,而且不断在创新中发展。(以上文字为童培孚口述,白雪整理)</h3><h1> <font color="#ed2308"><b>童教授附言:</b></font></h1><h3> 此番书写“校园文化”,有幸得到泰山学院杨克仲老师指点,遂得一套可以更好诠释“校园文化”之方案,然愚才疏智浅,虽有此志,不堪完成此任,籍此契机敬求有识之士妙墨逸品,得尝夙愿。(书写方案已交有关部门)</h3> <h3>  童教授认为,当今浩瀚书海鱼龙混杂易障目,切勿信手拈来充饥食。理应勤采选,定取舍;择权威之作以求“精”,展博采众长以达“通”。首先旨在编织自己的独特、合理的知识结构网。惟其独特,就在于形成各自兴趣、爱好、视野、专长相异的专才;惟其合理,就在于把掌握的知识纵贯、横联,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网上的各网结(即掌握各学科的知识)紧紧地串、并联而形成合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拓宽,这张网就会愈加致密、贯通,在未来求知领域的探索、研讨中就能驰骋纵横,触类旁通,不断创新。</h3> <h1><b><font color="#167efb">  第三篇章——“细推物理须行乐,科学艺术紧相连”。</font></b>本篇展出作品4幅,通过书写人生进阶的理念与方法,体现治学、做事、为人的高度融合,凸显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艺术和人生追求。</h1><h3></h3> <h3>  童教授介绍说,著名的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认为杜甫的诗句“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是一个非常精准的概念。“细”是观察、是实验;“推”是演绎、是理论。他认为很难再有比“细”和“推”用得更恰当的字来说明研究物理的方法。这正是一个科学工作者的真正精神,甚至是一辈子治学、做事、为人的准则。</h3><h3> 他从杜工部的诗句中还进一步悟出了一个道理:科学和艺术是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像一块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科学追求真,在探索客观真理的过程中创造真;艺术追求美,在塑造富有生命力的感染中真实的反映和表现生活。因此,真和美既是科学和艺术的灵魂,也是他们共同的需求,共同的审美规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和艺术的交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艺术发展的特征之一。</h3> <h3>  篆刻作品《百家争鸣》由100个风韵各异、大小不等、字体不同的印章组成。印章有阳印(也称朱印,凸出来的)、阴印(也称白印,凹进去的)之分。“百”字全为白印组成。“家”字是左白右朱、一半一半,“争”字是左朱右白也是一半一半。这两个字的中间印章也由两部分(朱白或白朱各一半)组成。“鸣”字全由朱印组成。 该作品2003年在西柏坡文学艺术创作交流会上获篆刻金奖。</h3> <h3>  篆刻作品《百寿图》的构思与创作,头部:选用相对古朴、端庄、典雅、凝重的文字(类似“唐装”上使用的字)。衣袖:稍有展开,逐渐有华丽、舒展感。寿袍的下部:采纳飘逸、花梢的字样,显得生动、活泼,而不刻板。寿星手中的寿桃上的“寿”字富有“心花怒放”独特的含意。寿星脸部的双眼、鼻、胡须均是寿字的艺术化。幡旗上选用的是最古老甲骨文体,蕴含中华民族文字的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加上一些必要的点缀,一副老寿星图由此构成。中国人对“寿”字书法的兴趣历史悠久,上可追溯到商朝、下直至近代,共有近5000个“寿”字(现已有一万余字)。分钟鼎篆书(刻在古鼎上)、陶瓦简帛(在出土的竹简上)、镜鉴玺印(在皇帝的玺印上)、碑刻墨迹、托古象形(犹如象形文字)、典籍摹刻各种字体。各体“寿”字龙翔凤午,异采纷呈,观之使人怡心悦目。“寿”字所负载的历史信息博大精深,“寿”字所传承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本篆刻“百寿图”在选用“寿星“偶像的同时,精选了各种字体,在头、手、脸、衣袖、袖袍等各部分,利用篆刻的技巧加以艺术化的运用,使之具有创新的意境。“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泱泱中华,汉字数万,唯有“寿“字,一字万变,精妙绝伦,叹为奇观。其意也悠悠,其乐也陶陶。《左传》云:“人有三寿,上寿为百二十岁,中寿为百岁,下寿为八十岁。”愿中国永寿!世界永寿!普天下人民健康长寿!</h3> <h1><b>  <font color="#167efb" style="">第四篇章——“漫漫求索路 至美新境界”。</font></b><font color="#010101" style="">本篇展出作品5幅,着重</font>书写人生“四类型”,展现人生大境界,表现生命不止、求索不息的前行姿态,为青年讴歌,为学校讴歌,为这个伟大的时代讴歌。</h1> <h3>  求学(读书)既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又是一种探索至善至美的享受。近代学者王国维虽有“三境界”说,但总免不了囿于历史条件的局限而难以周全。当今社会潮流和发展趋势,已令一些名人学者在人才的培养和探究中提出“四类型”说。一是“库存型”,凡属单纯以应试考分为满足者,虽能迎合社会上某种需要,但终非长久之计;二是“智能型”,注重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的共识;三是“创新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兴起,势必呼唤和努力培养此类人才的辈出;四是“多功能审美型”,此类人才的需求不仅要具备智能的广博性和创新的成就感,更需要以美的本质、美的规律来审视自己的作为,以显示自己的人生价值和魅力。尽管目前这类人才还是为数甚少,但应该相信,肩负着用自己的双手亲自来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在一代又一代推陈出新的历史发展中,必将以“多功能审美型”的崭新姿态展现在世界的东方、亚洲的地平线上,为人类发展做出卓越的、熠熠生辉的贡献!</h3> <h3>  </h3> <h3><b><font color="#b04fbb">  每个人都在人生旅途中走着,身影总会渐渐远去,留下一道道踪迹,或深或浅;也或如飞雁行空,虽不留痕迹,业已飞过。童培孚教授在职时,从事管理、教学、授业近40年,桃李遍天下,有口皆碑;退休不退志,作报告,开讲座,办“家庭热线”,与莘莘学子结“忘年交”,育人不断线,晚霞红满天。</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 童培孚教授温文尔雅、谈吐不凡、才华横溢,书法、绘画、篆刻……均造诣深厚。他打得一手好乒乓球,又是一名声望很高的音乐指挥。他的书法篆刻等获奖颇丰,个人先后入选中国专家人才库和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他心底坦荡,极富爱心,前不久,80多岁的他将自己收集、珍藏了多年的满满几大书架音像、书画、图书资料,全部无偿捐献出来,供师生使用。</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 书品即人品。让我们随着童老的书法展,走进童老的世界,并期冀从童老的书法世界里,照见过去,预见未来。</font></b></h3> <h1>  <font color="#167efb"><b>摄 影:战卫明<br></b><b> 文 字:离退休工作处</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 执笔,白雪<br></b><b> 编辑制作:战卫明</b></font></h1><h3><b></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