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灵水举人村”(2019.9.20)

英旋

<h3><b>手机拍摄:英旋</b></h3><h3><b>手机型号:华为mate 10 Pro</b></h3> <h3><b>  灵水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东部,村落面积6.4万平方米,现有居民260户,800余人。这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老山村,早在宋辽时代就有一定规模。由于临近京西古道,农贸商业较为发达。到清末民初时,村中已有十几家商号,村民有360户,人丁2000余。灵水村,人杰地灵,古代出举人,近代出学子,现代出名人。明清两代最为兴旺,先后出过2名进士、22名举人和10余名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的监生。民国初期有6人毕业于北京燕京大学。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由此可见一斑,故被人冠以“灵水举人村”之美名。村前所立影壁“灵水举人村”为著名书法家杨再春先生所书。</b></h3><h3><b> 2005年11月,灵水村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8年3月,入选北京首批市级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7月28日,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b></h3> <h3><b>  村口有一座过街楼,横跨泄洪沟之上。别看它小的不起眼,它可是灵水村的古建筑之一。初建于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原来供奉着马王、药王、窑神,有“庙小神灵大”之说。</b></h3> <h3><b>  举人文化大戏台,左右各镌一幅楹联,左为“灵心慧性辈辈出雅士,水沐仁义代代续贤能”;右为“歌楼舞榭唱千年经典,颂德咏功有百世传承”。也可以看作是一副楹联:“歌楼舞榭唱千年经典,灵心慧性辈辈出雅士;颂德咏功有百世传承,水沐仁义代代续贤能”。</b></h3> <h3><b>  灵水书院</b></h3> <h3><b>  灵水秋粥节,秋粥节是灵水村的一个重要民俗节日,起源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至今已有320多年的历史了。2010年,灵水村喝秋粥的习俗被定位为市级非物质文化精神遗产。</b></h3> <h3><b>  每年到了秋粥节,村民们来到粥棚,以粥为宴,欢聚一堂。粥棚内一溜灶台,灶台上架着大锅,锅里煮着香喷喷的粥,你一碗我一碗,分享着秋收的果实,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b></h3> <h3><b>  灵水古村,道旁一条泄洪沟渠,胡同口立有影壁,使得古村民居错落有致。影壁粉墙黑字,给这座深山里的村庄,平添了几分儒雅之气。</b></h3> <h3><b>  灵水村举人文化广场,由于灵水村骄人的文化成就,邻村人把灵水村称之为“灵水举人村”。农历甲午年(2014年),正值灵水村举人刘增广中举120周年,灵水村增设了由“寒窗苦读、孺子可教、赴京赶考、骑马夸街”组成的举人铜像雕塑,人物生动自然,栩栩如生,再现了当年灵水村人中举之盛况。</b></h3> <h3><b>  “寒窗苦读”</b></h3> <h3><b>  “孺子可教”</b></h3> <h3><b>  “赴京赶考”</b></h3> <h3><b>  “骑马夸街”</b></h3> <h3><b>  德行双馨的“举人们”,深刻影响了这方土地,让人杰地灵的灵水村得以向世人展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别具一格的“乡村京味文化”品味。</b></h3> <h3><b>  村中的井亭,这座不大的村庄原来共有水井72眼,饮水思源,不忘祖先。井旁一般都配有石槽,挑水浇地,饮马洗衣,田园景象,一派祥和。</b></h3> <h3><b>  村中共有36碾,君子不争,不管是驴拉还是人推,碾米压面,和谐有序。</b></h3> <h3><b>  灵水村前后有三条石头街道,层层叠叠的房子簇拥在一起,一座座古民居错落有序。现保存完整的“举人宅院”以刘懋恒、刘增广、谭瑞龙、刘明飞等举人的宅院最为典雅精致。</b></h3> <h3><b>  “西和店”,为贡士谭瑞龙留给二子谭锡庚的宅院。因早年在此经商,名为“西和店”,故沿用至今。此宅也曾孕育出许多人才,谭西庚长子谭天印为中共宛平县民政助理,三子谭天才为国民党党部委员,解放前随蒋介石赴台湾。</b></h3> <h3><b>  “中兴号”刘举人后裔客栈。</b></h3> <h3><b>  2013年10月11日,湖南卫视推出大型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一站便邀请林志颖、郭涛、王岳伦、田亮、张亮等携手“星二代”入住灵水村,拍摄非常成功。</b></h3> <h3><b>  东庵子,街口有一株古槐,树龄当在明朝永乐年间,据说是永乐帝山西移民时,随村中刘、谭先人迁移到此。现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b></h3> <h3><b>  小东坡,去东山最佳线路,就是沿小东坡出村,小路比较平缓,沿途可以欣赏古柏、寺庙遗址,直到文昌阁、魁星楼,到得高处,俯瞰山下,古村全景,一览无余。</b></h3> <h3><b>  “灵芝柏”,出村向北,远远便看到一株古柏,枝繁叶茂。经中国科学院鉴定,此柏为“汉柏”,因树形、长相酷似灵芝,故又称“灵芝柏”。此柏为“灵水八景”之一的“北山翠柏”。</b></h3> <h3><b>  “五道庙”遗址,就在古柏旁边,属民间宗教建筑,建筑年代不详,毁于上世纪60年代。</b></h3> <h3><b>  离开古柏,沿土路继续前行,可直达文昌阁,中间有一座漂亮的亭子,名叫“高升亭”。过去学子们拜文昌帝君、魁星神宿,都要途经此地,驻足小憩。</b></h3> <h3><b>  站在“高升亭”,一览古村全貌,学子们可能还会一边寻找自家的位置,一边望向文昌、魁星二楼。祈盼自己赴考得中,告慰父老,一展宏图。</b></h3> <h3><b>  魁星楼,始建于明代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2012年在原址重建,供奉魁星神宿。“魁楼观星”亦为“灵水八景”之一。</b></h3> <h3><b>  “文昌阁”,始建于明代,供奉文昌帝君,亦称文昌大帝,为文星,道教尊其为主宰功名利禄之神。</b></h3> <h3><b>  “尼姑庵”遗址,原有正房三间,钟、鼓楼各一座,供奉地藏菩萨。建筑年代不详,毁于上世纪70年代,现在已是一片废墟。</b></h3> <h3><b>  沿前街漫游,走南坡,可到“白衣观音庙”。白衣观音是观音菩萨诸形相之一,身着白衣,立于莲花之中。白色代表纯净,表示观音身怀菩提之心。在原址重修的“白衣观音庙”,是灵水村的“风水”龟之头部(灵水村为灵龟形),旧时香火极盛。</b></h3> <h3><b>  灵水村大队部。</b></h3> <h3><b>  “灵水举人文化展览馆”,全面展示灵水村的历史、文化、风俗等,翔实的资料,真实的文物,带你领略这个虽处深山,却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叹为观止。</b></h3> <h3><b>  “灵水举人村”,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此行与其说是游览,不如说是参观、学习更为贴切,仿佛自己也沾上了一点点这里的“仙气”,努力把这里的“好学之风”带回去,作为今后自勉的动力。</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