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广州越秀公园与中山纪念堂

毛毛毛

<h3>越秀公园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960号,又名为越秀山,越秀山是一座蕴含浓厚文化的名山。园内到处是参天大树,郁郁葱葱,空气新鲜,风景优美,而且还保存了各种历史文物和遗迹。</h3> <h3>1986年我去广州进修到越秀公园玩过。但现在与那时比已是大变样了。</h3> <h3>走进公园不远,就看见一块刻着五羊雕像字样的大石,石头旁边有阶梯。</h3> <h3>走上十几级台阶的平台上又有大石头,上面刻的是五羊石景小志。</h3> <h3>沿着这阶梯拾级而上,就看到五羊雕塑了。</h3> <h3>民间流传着一个美好的传说:“有五位仙人腾云驾雾飞落人间,他们身着五色衣服,骑着五色羊,飘洋跨海而来,降临于广州,五只羊嘴里各衔一茎六穗的稻谷。仙人便将稻穗送给当地居民,并祝福永无饥荒,言毕腾空而去,羊化为石”。因而广州又别称“羊城”,栩栩如生的五羊石像屹立于越秀公园中。</h3> <h3>五羊石雕被誉为广州城徽。五只羊大小不一,母羊眼神坚定,昂首眺望,口衔谷穗,又似回眸微笑,呵护小羊,守护人间。其余四羊,则环绕其旁,或吸乳、或嬉戏、或吃草,或探视。神态各异,情趣横溢,微妙微俏。</h3> <h3>这是1986年我在五羊雕塑下照的像,雕像与现在是一样的。但现在周围修得好多了。</h3> <h3>这是古城墙。从中山纪念碑后边,折向西行,可见一段约200多米的古城墙,逶迤伸展,隐没在丛林深处。它东起小北门(今小北花园),西迄大北门(今解放北路与盘福路交会处),共长约1100多米,断断续续,横跨越秀山。它是广州保存的惟一一段明代城墙,也是广州现存的最古老的城墙。明代初年,朱亮祖镇守广州,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所建,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h3> <h3>沿公园主路往里走,便是著名古迹镇海楼。镇海楼,又名望海楼,座落在越秀山小蟠龙岗上。1380年(明朝洪武十三年)永嘉侯朱亮祖扩建广州城,把城墙扩展到越秀山上,并在山顶建楼五层,俗称五层楼。因当时珠江水面宽阔,登楼而望,水波荡漾,蔚为壮观,故称“望海楼”。后取其雄镇海疆之意,又称镇海楼。可惜现在广州高楼林立挡住视野,现在楼上看不到珠江了。</h3> <h3>现在变样了,变成博物馆了,周围也增加了些建筑。</h3> <h3>以前是这样的</h3> <h3>看,1987年时,我在镇海楼前。</h3> <h3>镇海楼山坡下的越秀山体育场(广州富力足球队的主场)</h3> <h3>镇海楼东侧有海员亭。海员亭建成于1933年,是为了纪念1922年初,香港海员为提高工资、改善待遇、摆脱包工制而举行的大罢工。参加罢工的香港各界工人有十余万人,其中有一万多海员返回广州,在西濠口设立罢工总办事处。经过56天的斗争,罢工取得了胜利。</h3> <h3>海员亭牌坊正面</h3> <h3>海员亭牌坊背面</h3> <h3>海员亭。</h3> <h3>佛山牌枋</h3> <h3>这是耸立在越秀山顶上的中山纪念碑,与中山纪念堂处在一条轴线上,碑身都是用花岗石砌成,高37米,碑底为方形,由下向上逐渐变小,一、二层四面都设有护栏,可以倚靠护栏遥望远方,</h3> <h3>纪念碑侧面</h3> <h3>据说碑内部有阶梯可通往顶端,高处每层亦能通过窗欣赏美景,我去时巳近下班,门巳关了。</h3> <h3>纪念碑底座的石刻记录</h3> <h3>从中山纪念碑下山近地面处有个“孙先生读书治事处”碑。碑高5.5米,呈尖顶方柱形。此处原是粤秀楼的旧址,也是孙中山和宋庆龄居住过的地方。1922年6月26日,陈炯明背叛孙中山,发动武装叛乱,孙先生和宋庆龄夫人是从这里脱险的。1930年建此碑以缅怀孙中山。碑背面刻有《抗逆卫士题名碑记》记载当年61名总统府卫士与陈炯明叛军浴血奋战两昼夜的经过。</h3> <h3>中山纪念堂离越秀公园不远,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集资兴建的。1929年1月动工,1931年11月建成。1956年,重铸的高5米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屹立在纪念堂前。1963年对纪念堂进行了大规模翻修,屋顶全部采用蓝色琉璃瓦。在6万多平方米的公园四周增建了铁栅栏,在园内栽种了很多树木、花卉。</h3> <h3>这是大门楼。走进这个门,就是纪念堂前的一片绿草地。</h3> <h3>来个全景(网络图片)</h3> <h3>这是侧门。</h3> <h3>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八角形建筑,外形庄严宏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h3> <h3>一般人很难注意到,沿着孙中山铜像往正门走,登上两段台阶,这两段台阶的级数分别是九级和五级。中国古代通常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常常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称之为“九五之尊”。纪念堂管理处工作人员认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并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和1921年5月5日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所以,在这里九级、五级台阶暗合了孙中山先生在人们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h3> <h3>纪念堂的主体建筑为大礼堂,高49米,系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宫殿式建筑,上部是八角攒尖重詹歇山顶。红柱黄砖衬着宝蓝钯琉璃瓦盖,富丽堂皇显得庄严肃穆。梁柱周围装饰着世族风格的彩画图案,金碧辉煌。大礼堂正门上方,挂有“天下为公”四字横匾,是孙中山所书。</h3> <h3>矗立在纪念堂前正中央的孙中山铜像。1956年,由雕塑家尹积昌等人创作的水泥像(表面镀铜,1998年后才更换铜像)。高5.5米,重3.9吨,所铸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山大学演讲时的造型。铜像下白色花岗岩的基座上刻着孙中山先生所著《建国大纲》的内容。</h3> <h3>纪念堂的各个面。</h3> <h3>翘角</h3> <h3>这是中山纪念堂前的“云鹤华表”,左右各一座。它的八角形底座超过一个人的高度,柱顶祥云缭绕,显得气派非凡,庄严肃穆。</h3> <h3>这是存在纪念堂里的孙中先亲笔写的“博爱”二字。</h3> <h3>纪念堂内,礼堂四围的回廐。</h3> <h3>这是礼堂顶部。设计师巧妙运用了建筑力学的结构原理,采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h3> <h3>纪念堂内部结构异常坚固,全部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构成,大堂内空间极大,舞台前上、下两层有4729个席位,而中无一柱遮挡,全由隐蔽在墙壁间的八根大柱支撑,堪称建筑艺术之杰作。</h3> <h3>堂内采光通透,装饰丹彩瑰丽,金碧辉煌,并有11个门口,进出方便。舞台宽阔,可作大型会议和艺术演出。</h3> <h3>纪念堂的舞台上有一处汉白玉石碑,上面刻有孙中山浮雕头像和总理遗嘱的内容。据介绍,“曹全碑体”的总理遗嘱碑刻是吴子复的手迹,由广东端州的梁俊生先生镌刻。</h3> <h3>礼堂周围古树参天。</h3> <h3>打卡留影。</h3> <h3>1987年因工作需要去广州进修学习,休息之余游过越秀公园及中山纪念堂。30多年过去了,两个公园的历史遗迹都保护得很好,环境也更美了。复游一遍,温故知新,值得!</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