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撷乡村•内蒙古》火龙果正红得妖娆

温德尔玛

<h3><font color="#010101" style=""><i>开栏的话:</i></font></h3><h3><font color="#808080"><b style=""><i>回啊</i></b></font></h3><h3><font color="#808080"><b style=""><i>回到乡村</i></b></font></h3><h3><font color="#808080"><b><i>如果有第二次</i></b></font></h3><h3><font color="#808080"><b><i>如果真有第二次</i></b></font></h3><h3><font color="#808080"><b><i>我还从你这里开始——</i></b></font></h3><h3><font color="#808080"><b><i>像再长出麦子和玉米</i></b></font></h3><h3><font color="#808080"><b><i>再结出苹果和草籽</i></b></font></h3><h3><font color="#808080"><b><i>再开放兰花和月季一样</i></b></font></h3><h3><font color="#808080"><b style=""><i>让你再生出我</i></b></font></h3><h3><font color="#808080"><b style=""><i> </i></b></font></h3> <h3>  土地是他们的命。 <br>  8年前,韩廷学吴秀霞夫妇从赤峰市翁牛特旗来呼市投奔儿子。儿子媳妇想让父母离开土地来城市享几年清福。 </h3><h3> “哪能坐得住呢,身体还行年纪还轻总得干点啥一来补贴孩子二来也活动活动筋骨。”火龙果大棚里,61岁爽快爱笑的吴秀霞一边采果一边说。 </h3><h3> 因为对土地熟悉和有感情, 2011年,来呼市不久的韩廷学夫妇坐不住了,去一个草原站种草。2015年,他俩被和林格尔万科绿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挖走,开始种植火龙果。“人家一人负责二三个大棚已经忙得四脚朝天,我俩是负责8个大棚。进棚就干活,一干就是10小时。”3年下来,棚产火龙果从最初的1500斤增加到2500到3000斤。土地上的好手,就像土地上的奇花异草一样引人注目,2018年,他俩再次被人挖走。 </h3><h3> 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舍必崖村的现代农业特色观光园区,会种火龙果的韩廷学夫妇是名人。一提火龙果,村民抬手一指:老韩,62号棚。他们的62号大棚里,火龙果正红得妖娆。美食达人、市民赵淑香一家隔三差五就会来采摘,她说火龙果要现采现吃味道和营养才最佳。 </h3><h3> 韩廷学夫妇另外两个大棚里还种着各色蔬菜,果蔬年收入差不多有五六万元。他说:“过了年还要养猪和鸡,形成循环经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