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南疆,领略西域风情

圆圆

<p class="ql-block">  辽阔的新疆,不仅有绚丽的自然风光,更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许多散落在荒原和绿洲上的古城,底蕴之深,让人印象深刻。本篇主要介绍和田地区的相关古城遗址、佛教文化以及库车王府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  和田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隅,总面积24.78万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  和田团结广场位于和田市中心,坐北朝南,广场北部竖立着毛泽东与库尔班握手的铜像。</p> <p class="ql-block">  清晨、傍晚,维族人、汉族人都集聚到广场,纳凉、跳舞、玩乐,到处是欢声笑语。</p> <p class="ql-block">  去策勒县达玛沟遗址途中,一行行白杨网状般的从眼前掠过。“一棵小白杨”的歌曲自然哼了出来,同时也深感新疆的建设者如同那白杨树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大路边,田埂旁,一株株红枣树铺天盖地,10小时的日照、全年长达220余天的无霜期、万年冰洁雪水的浇灌,给“和田枣”的生长创造了一个天然的无公害栽培环境。</p> <h3>  达玛沟佛教文化遗址位于策勒县达玛沟乡。</h3> <p class="ql-block">  达玛沟为和田地区佛教遗址分布最为广泛之地,两汉时为西域绿洲小国“篦摩”所在地,其后为于阗国吞并。</p> <p class="ql-block">  该博物馆内展出的有托普鲁克墩1号佛寺遗址、1至3号佛寺出土的壁画、佛头及文物。这些发现印证了唐玄奘《大唐西游记》中古于阗国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  1号佛寺建造时代约为公元6—7世纪,2号佛寺建造时代约为公元8世纪。三个佛寺均毁于公元10—11世纪喀喇汗王朝推行的伊斯兰圣战中。</p> <p class="ql-block">  小佛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小的佛寺,<span style="font-size: 18px;">面积为4平方米。</span>朝南开,坐北朝南有一莲花座佛,佛的头部、双手已失,墙壁内绘有精美的壁画,从佛像的制作技法判断,系南北朝遗迹,距今1500-1800年。</p> <p class="ql-block">  该佛寺周围是一个庞大的佛寺群,曾出土千手观音手托带有老鼠图案的法器,是世上首例印证“万民崇拜鼠王”这一典故的重要文物。</p> <p class="ql-block">  这把绘有姿态飘逸的飞天形象的琵琶,是目前世上仅存的唯一一把出土的实物琴。</p> <p class="ql-block">  在迄今发现所有塔克拉玛干佛寺壁画中,三个佛寺壁画保存面积最大,其中弥勒菩萨、早期毗沙门天、东壁女装菩萨的形象尤为罕见和珍贵。</p> <p class="ql-block">  2号佛寺布局清楚,保存较好,是迄今和田地区发现的结构最复杂的回廊像殿,填补了于阗佛寺晚期的空白。</p> <p class="ql-block">  三座佛寺中大量的因素体现了于阗佛教艺术高度发达的水准,以及与南亚、中亚、中原相互交流的密切关系。另外,根据现存的佛寺建筑遗迹和壁画完全可以复原佛寺原貌。</p> <p>  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位于于田县托格日尕孜村库尔班·吐鲁木故居。</p> <p class="ql-block">  库尔班.吐鲁木,维吾尔族人,1883年出生于新疆于田县托格日尕孜村的一个农民家,1975年5月26日因病去世,终年92岁。</p><p class="ql-block"> 库尔班“骑着毛驴上北京,去见领袖毛主席”的故事,在神州大地传为佳话,</p> <p class="ql-block">  他生前两次受到毛泽东和刘少奇的接见,曾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和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里有一些难得一见的文物:库尔班·吐鲁木生前穿过的棉袄是用毛主席赠送的条绒布做的,他的后人一直珍藏至今。</p> <h3> 毛主席赠送给库尔班.吐鲁木的拖拉机展示在玻璃房里。</h3> <h3>  左侧居二男士为库尔班大叔亲孙,目前由他主持纪念馆事务。</h3> <p class="ql-block">  热瓦克佛寺遗址位于和田洛浦县玉龙喀什镇40公里的库拉坎斯曼沙漠中,周围沙丘茫茫人迹罕见。</p> <h3>  热瓦克,维吾尔语意为亭台楼阁。佛寺建于南北朝时期,距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br></h3> <p class="ql-block">  热瓦克是一组以塔为中心的佛寺建筑,由正方形的院塔和院外的庙宇组成。寺塔坐北朝南,南端中部和西角有两个门形缺口,院墙每边长45米。是著名的佛教文化遗址。</p> <h3> 佛塔残高9米,是我国目前保存较好的一座具有典型健陀罗佛教艺术特征的寺院遗址。</h3> <p class="ql-block">  站在热瓦克佛寺遗址的沙漠里观赏落日景色。</p> <p class="ql-block"> 起初,太阳脱掉金灿灿的纱衣,失去了刺眼的光芒,像个大火球挂在天边。天、地、人在地平线上勾勒出一幅完美的图画。</p> <p class="ql-block">  太阳像一只光焰柔和的红灯笼,悬在沙漠与天的边缘。</p> <p class="ql-block">  渐渐的,太阳懒懒的地投向了大地母亲的怀抱,晚霞染红了半边天。</p> <h3>  随着落日余晖的折射,沙漠上出现了金色的寂静。</h3> <p class="ql-block">  库克马日木窟座落在南边昆仑山前的库玛尔山,喀拉喀什河东岸约80米的山腰崖壁上。传说高僧法显大师曾到此石窟拜佛传教,住宿多日。</p> <h3>  石窟四周峭壁如削,气势壮观。</h3> <h3>  顶部有三座古墓,中部为石窟。石窟高8米,宽约4米,纵深11米。</h3> <p class="ql-block">  石窟分上下两层,入洞后可沿旋梯到上层。洞窟毁坏严重,岩壁上无任何墙泥壁画和佛像,为裸露的砾石岩壁。</p> <p class="ql-block">  石窟背后为一伊斯兰教古墓,据说是伊斯兰传教士阿訇木黑普的墓,每年7~8月为朝拜时间,约有2万左右的伊斯兰教徒前来朝拜。</p> <p class="ql-block">  库克马日木窟的下面有一条美丽的喀拉喀什河。是和田地区境内一条典型的高山融雪补给型河流。</p> <h3>  河流全长808公里,是和田地区的第二大河。</h3> <h3>  喀拉喀什河在山区蜿蜒曲折,到乌鲁瓦提水文站流出山口。</h3> <p class="ql-block">  核桃王公园位于和田县巴格其镇喀拉瓦其村内,距和田市区17公里,是和田地区重要的旅游文化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  经考证,该树为元代果树,年产核桃6000余颗,已有1370多年历史,所产核桃以个大皮薄,果仁饱满而著称。</p> <p class="ql-block">  该树占地一亩,树高16.7米,主干周长6.6米,树型大致呈"Y"字型,整个大树主干五人合抱围而有余。</p> <p class="ql-block"> 主树干中间已空,形成一个上下连通的"仙人洞",洞底可容四人站立。入口直径0.74米,出口直径0.55米,游人可从洞口进入,顺着主杆从树丫上端出口爬出。</p> <p class="ql-block">  千里葡萄长廊位于和田县巴格其镇,该镇农民为节省耕地,将葡萄种在道路边上,枝蔓架在道路 上方,多占天,少占地,葡萄长廊达1500多公里。</p> <p class="ql-block"> 葡萄长廊创造了葡萄栽培史上的奇迹,受到中外来宾的高度评价,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p> <p class="ql-block">  无花果王景区位于和田县拉依喀乡政府后果园内,距和田市区22公里,占地面积0.1公顷。</p> <h3>  无花果王历尽沧桑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像这样历史久远而又异常硕大,生机蓬勃的灌木不仅在新疆乃至全国也实属罕见。</h3> <p class="ql-block">  树冠像一丛巨大而别致的绿色蘑菇,周围的新枝根连根,相互缠绕,虽然年代久远,却毫无龙钟之态,一年三茬依然枝繁叶茂,果实累累。</p> <p class="ql-block">  无花果王年结果2万多个,从6-10月都能吃上新鲜果子,被人们誉为人间"仙果"、“树上结的糖包子”。</p> <h3>  无花果树并非不开花,其无花果本身就是一朵花。有500年历史的无花果每个10元。</h3> <p class="ql-block">  约特干遗址位于和田市西11公里处的巴格其乡艾拉曼村境内,北为海力其崖,东为阿拉勒巴村和亚兰干村。该遗址是古代于阗地区重要聚落遗址。</p> <h3>  遗址无任何古建筑痕迹,城池轮廓也不详。</h3> <p class="ql-block">  现仅残存很短的城墙,出土有各种陶器、铜器、古文书、古钱币等。还发掘出基督教的金币、十字架和一块金牌,说明遗址存续期间,曾有境外传教士来此传教。</p> <p class="ql-block">  买力克阿瓦提古城位于和田城东南25公里的玉龙喀什河西岸,当地人称“什斯比尔”。1962年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荒凉的戈壁上,沙和卵石形成的古城遗址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两端上宽下窄,分别为750米和450米。从入口到遗址路程较长,三轮货车是合适的交通工具。</p> <p class="ql-block">  古城相传是汉代于阗国都旧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p> <h3>  城南2里许,有土堆一圈。附近有一土台,高约3米,周约百余步,似为古代建筑遗迹。</h3> <h3>  遗址上散布许多高大的土堆和建筑用的柱础,还有陶窖堆积等。</h3> <p class="ql-block"> 往南10余里,有石塔,周长约60米,高6米许,系以石垒砌而成,已倾塌。附近有房舍遗址,为沙所掩。极目四望,远处昆仑山脉影影绰绰,高入云端。</p> <h3>  遗址北面村舍点点,绿树环合。</h3> <h3>  遗址西侧沙山环立,冈峦起伏。</h3> <h3>  戈壁滩上不甘寂寞的蜥蜴。</h3> <h3>  行走在在茫茫古城遗址,人的身影过于渺小,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的价值比不过那沙漠中的一粒石子……</h3> <h3>  玉龙喀什河,自古因生产和田白玉而得名。白玉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全长504公里。</h3> <p class="ql-block">  玉龙喀什河蜿蜒曲折,夏季洪水奔腾怒吼时会冲下一些碎石,吸引了众多人们前来采玉。随着时间、空间、流水、经历而磨砺出圆润的鹅卵石,是耐人寻味的。</p> <p class="ql-block">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贯穿流动沙漠的等级公路,也是中国最早的沙漠公路。</p> <p class="ql-block">  从和田市到阿拉尔市已经通车,名曰阿和公路。沙漠公路的建成,使从和田至阿拉尔所需时间比现有路途缩短一半。</p> <p class="ql-block">  阿和公路全长424公里,公路等级为二级。</p> <p class="ql-block">  塔克拉玛干沙漠,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和世界第十大沙漠,还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p> <p class="ql-block">  公路两旁用一米高的芦苇,一捆捆扎起来,分别做成芦苇方格,打入公路两旁的沙漠中。</p> <p class="ql-block">  这条公路运用了我国沙漠筑路的许多技术研究成果,让你穿越沙漠,在平整的公路上饱览沙漠的壮观!</p> <p class="ql-block">  公路旁的胡杨有着特别能承担的韧劲儿,牢牢地扎根在沙漠里,固定住一个又一个沙堆,顽强地保护着这一方生态。</p> <p class="ql-block">  沙漠中的胡杨树,是名副其实的英雄树。一棵胡杨树,能固守一亩沙地,成片的胡杨林,则能挡住狂风飞沙。</p> <p class="ql-block">  金色胡杨把塔克拉玛干沙漠装点得如诗如画、灿烂辉煌。</p> <p class="ql-block">  胡杨是干旱荒漠区唯一珍稀的大乔木树种,也是荒漠区人民赖以生存的宝树。既阻挡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移及干热风的袭击,同时也治服了叶尔羌河任其横流泛滥的野性。</p> <p class="ql-block"> 动物在沙漠公路上自由自在的行走,宛如在沙漠中一样,丝毫不顾车辆的疾驰。</p> <p class="ql-block">  公路两旁专门设置了多处饮水点,供动物饮用。</p> <p class="ql-block">  公路两旁用几十米的芦苇组成的防沙带,又有胡杨组成的绿色长廊,阻挡了沙暴对公路的侵袭,保障了沙漠公路的正常运行。</p> <p class="ql-block">  穿越沙漠公路,沿途的刺激、亢奋,已然忘却了时间,经过十多个小时后,抵达了阿拉尔市。</p> <p class="ql-block">  库车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龟兹国,地处古丝绸之路中线的咽喉之地,在西域史上盛极一时。</p> <p class="ql-block">  龟兹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大国之一。汉唐时期,“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相继设在龟兹,管理西域地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古城周长近8000米,除东、南、北三面城墙尚可辨认外,西墙已荡然无存。</p> <p class="ql-block">  全城成不规则正方形,城墙高约2--7米,为夯土筑成,每隔40米左右有城垛一个。</p> <p class="ql-block">  库车王府占地4万平方米,历经十一代亲王扩建,不仅融合了原汉文化风格建筑和新疆维吾尔族特色建筑,还有俄罗斯式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库车王府全称为“库车世袭回部亲王府”,统领着天山南部维吾尔族的大部。在库车王府里可以了解12代世袭“库车王”190年的历史及生活。</p> <p class="ql-block"> 第十二代亲王达吾提·买合苏提(1927—2014),是中国最后一位的王爷。担任库车县政协副主席职务,也是中国年龄最大的国家公务员。</p> <h3>  王府办公室。</h3> <p class="ql-block"> 王府王妃非常客气,乐意与游客合影,走到王府寓所时,看见一中年女士从寓所出来,对我们道声“你好”,在惊诧其年轻之际,女士已锁门走至院门外。获悉即是王妃后,怅然失去了与王妃合影的机会。只能在空荡荡的会客厅留影。</p> <h3>  王府互动晚会场所。</h3> <h3>  王府客栈。</h3> <h3> 王府荷塘。</h3> <h3>  王府中的清真寺是王府中的主要建筑,也是最早的建筑。</h3> <p class="ql-block">  王府中的龟兹博物馆展出了上万件文物,充分展示了龟兹的开放,和谐、多元、多姿文化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清朝在新疆实行民族隔离政策,把驻军驻地,汉族与维吾尔族百姓驻地隔离,因此在库车修筑新城,俗称“汉城”。</p> <h3>  王府内的城墙。</h3> <p class="ql-block"> 清代库车老城墙就在王府门外不远处,是一座土坯城墙。据《新疆图志》记载,库车“城周四里六分,东、南、北三面形圆,西面形方”,东、南、西、北各一门。</p> <p class="ql-block">  库车大寺是伊斯兰教做礼拜的宗教场所。坐落在新疆库车县城。是新疆境内仅次于喀什艾提尕清真寺的第二大寺。</p> <p class="ql-block">  现存寺院为1931年建成。塔柱雕以伊斯兰风格图案,穹窿式楼顶,形似天宇。寺内礼拜大厅1500平方米,可容纳3000人大礼拜。</p> <p class="ql-block">  库车的老城在县城的西边,房屋建筑多为伊斯兰教风格。</p> <p class="ql-block">  热斯坦路是老城区的主干道,两旁全是色彩艳丽的维吾尔族院落。</p> <p class="ql-block">  库车老城的小巷,原汁原味的西域风情值得慢慢体会。</p> <p class="ql-block"> 临街的商铺摆满了新疆特色的商品。</p> <p class="ql-block">  南疆最出名的大馕,就是库车馕,车轮有多大,库车馕就能有多大,一张大馕3.5元。饼香弥漫,价格实惠。</p> <p class="ql-block">  清汤牛肉面、抓饭、烤包子、缸子肉等特色美食让人垂涎欲滴。</p> <h3> 库车老城上的清真寺,目前暂未使用。</h3> <h3>  库车大巴扎是库车最热闹的地方,位于团结新桥。</h3> <h3> 昔日龟兹国繁华的桥头古渡口,现在河水已混浊泥泞。</h3> <p class="ql-block">  大巴扎依然热闹,人们在这里贩卖各种食品和生活用品。白葡萄5元一公斤,西瓜1.2元一公斤。</p> <p class="ql-block">  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是佛教汉化的第一站,在融合了传统的汉文化后,成为汉文化圈的一种重要宗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