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中发现美丽,在书中享受人生—四年级读书会(1)

Eliauk

<h3>找好书看,就是找一个制高点</h3> <h3>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书使人高雅,读书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h3> <h3>知阅知天下,知大事。品书品乾坤,品珍藏。明礼明道德,明事理。悉心悉慧根,悉丑陋。唯有阅读才洗礼心灵!</h3> <h3>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己有”,写作是与自己的灵魂交谈,借此把外在的生命经历转变成内在的心灵财富,信仰是与心中的上帝交谈,借此积聚“天上的财富”,这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三种交谈,而这三种交谈都是在独处中进行的。</h3> <h3>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h3> <h3>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h3> <h3>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h3> <h3>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h3> <h3>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h3> <h3>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h3> <h3>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h3> <h3>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h3> <h3>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h3> <h3>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颗伟大的的心灵对话。</h3> <h3>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h3> <h3>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h3> <h3>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h3> <h3>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h3> <h3>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h3> <h3>正当的书籍指示人以正道,使其避免误入歧途</h3> <h3>—所有的好书,读起来就像和过去世界上最杰出的人们的谈话。</h3> <h3>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h3> <h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h3> <h3>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h3> <h3>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h3> <h3>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h3> <h3>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h3> <h3>文人作文,农人掘锄,本是平平常常的,若照相之际,文人偏要装做粗人,玩什么“荷锄带笠图”;农夫则在柳下捧一本书,装作“深柳读书图”之类,就要令人肉麻。</h3> <h3>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h3> <h3>事在人为:一年可以等于二年、三年,例如每天用十七、八小时读书;反之,二、三年也可以等于一年,甚至比一年还少,例如每天只用五六小时以下读书,我决心每天用十六到十八小时翻阅中国历代文集。</h3>

读书

书籍

好书

交谈

心灵

人生

本书

思想

借此

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