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之旅

咖啡

<h3>摄影:咖啡</h3><h3><br></h3> <h1><font color="#ff8a00"><b><br></b><b>美,不只是动人心魄的视觉冲击,更能唤醒人们对大自然的呵护与热爱!</b></font></h1><h3><br></h3> <h3>怒江指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中游,因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 怒江州是中缅滇藏的结合部,有长达449.5千米的国界线。怒江州北接西藏自治区,东北临迪庆藏族自治州,东靠丽江市,西南连大理白族自治州。 怒江州是中国 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其中 独龙族和 怒族是怒江所特有的少数民族,怒江州是中国民族人口较少而民族最多的自治州。</h3> <h3>“美景在路上”这话是真。怒江沿途的美丽风光是一种让你驻足不能、却难以割舍的牵挂。你能触碰天地间跳动的脉搏,能清晰听到大自然呼吸的声音!</h3> <h3>飞来石距六库90公里,海拔1300米,位于怒江东岸匹河民族中学院内,重约500余吨,高3米多,直径2米多,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怒江“飞来石”,确确实实是从一个不知名的地方飞来的。怒江大峡谷的飞来石,展示了大自然的神秘与传奇,彰显了怒江大峡谷的特殊地质魅力,留下了难以解读的自然之谜,那是人们到怒江旅游必看的一个奇特景观。</h3> <h3>1983年3月19日凌晨2:30左右,一阵天蹦地裂的巨响,从怒江大峡谷的碧罗雪山,飞驰而下,从约7米宽的228省道上一跃弹起3米多高,随后跳入云南省福贡县民族中学宿舍的院子里不偏不倚恰在中间,仅损坏了北面房子屋檐一角,岩体紧靠面墙。闷雷般的响声,将熟睡的老师们从梦中惊醒,宿舍里的老师却丝毫无损,惊魂未定的老师们,待次日天明,方敢出屋。第二天早上,人们到处寻找巨石滚落的地点,但找遍了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两岸,均找不到巨石滚落的痕迹。</h3><h3> </h3><h3>巨石从天而降一直成为一个谜,至今当地老百姓讲述着种种神奇的传说。喜欢浪漫的人则认为,这原来就有的磐石,更像男人宽广的胸怀,且是始终敞开的,在等待久别的妻子,而这飞来石就成了他的仙妻下凡,寻找自己离别已久的丈夫。于是有了“夫妻石“的传说;有人说这是上帝赐予学校的镇教之石,学校以后定会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有人为“飞来石”作了一首诗:“神石似是天上星,羡慕人间诵读声。悄然飞来立庭院,愿在长夜伴寒灯”。这应该是对“飞来石”最好的诠释。</h3> <h3>在高黎贡山中段3300米的峰巅,有一巨大的大理岩溶蚀而成的穿洞,洞深百米,洞宽约40余米,高约60米,沿着怒江北上,百里之外,就可看到这个透着白云蓝天的石洞,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石月亮。遗憾此行正碰上大雾,无缘一睹芳容。</h3> <h3>一座建在悬崖边上、红白相间的房子,是怒江流域最大的基督教堂--老姆登教堂。“老姆登”是怒族语的音译,意思是“人喜欢来的地方”。 怒江大峡谷里,居住着怒族、傈僳族、白族、汉族、藏族等,他们绝大多数对基督教的信仰是一致的,只有极少数的人保持着原始的信仰,如傈僳族的东巴教和藏族的藏传佛教。晚上八点后就会有村民陆续来这里,圣经是傈僳族的文字。</h3> <h3>教堂的右侧是僳僳族古村寨,依山傍水,云雾缭绕,美不胜收。</h3> <h3>古村寨的原始风貌依旧可见,整齐悬空的竹木小屋 ,特别而又温馨。</h3> <h3>知子罗村<br></h3><h3>用傈僳语称赞“知子罗”是“好地方”之意。三十多年前它曾经是怒江州府所在地,二十几年前它是繁荣的县城,而如今,常被人伤感地称为“记忆之城”或者“废城”。那么,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h3><h3>它坐落于碧罗雪山西麓海拔2023米处的山梁上,一千多年前,氐羌的一支乌蛮部落后裔,从澜沧江越过碧罗雪山,到达怒江之上的知子罗繁衍生息,他们称为“怒苏”,是碧江怒族的起源,往昔从古南诏国(现大理)经知子罗再翻越碧罗雪山到达高黎贡山只需一天就可以进入缅甸。自此知子罗成为古老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和集市之一。由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从1912年,云南地方政府派遣怒俅殖边队进驻这里,设知子罗殖边公署,1916年改为知子罗行政委员公署,1932年改设碧江设治局。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一度成为怒江流域的核心城市,怒江州府和碧江县府都设在这里,成为怒江州最繁华的政治和经济中心。由于地处山腰,发展空间有限加之怒江江边公路开通后,知子罗的命运就此改写。1974年,怒江州府下迁到六库。1986年,碧江被撤销县制‘被拆分为两部分,分别并入泸水县和福贡县,昔日辉煌的碧江就这么从地图上消失,只在原址上留下的所谓的“废城”——知子罗。它还保留着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房屋建筑,这里仿佛将小城的历史定格哪怕沧海桑田他仍好像活化石一般的存在,来到这里都会找到逝去的童(少)年记忆,因此很多经历过城市大变迁的都市人们都会不辞辛劳的来到这里追思怀旧,吊古寻幽,因此这儿称为“记忆之城”。</h3> <h1><font color="#167efb"><b><br></b><b><br></b><b>蓝天飘浮的白云伸手可摘,<br></b><b>大地灵动的音符倾耳可听;<br></b><b>生命最初的感悟让人心潮澎湃,<br></b><b>宇宙惊魂的壮丽让人热泪纵横!</b></font></h1> <h3>独龙江,系云南六大水系之一,是云南西北部横断山脉“四江并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与云南交界处西藏一侧察隅县伯舒拉岭南部山峰然莫日附近。源头部分称为嘎达曲,向南流经但当利卡山和高黎贡山之间的峡谷,即中国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之后转而向西进入缅甸,改称为恩梅开江。全长250公里,流域面积1947平方公里,因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的独龙族世居于此而得名。独龙江流域降水丰富,河流落差极大,水流湍急。</h3><h3>独龙江发源于西藏察隅县境内,藏语叫“美尔东曲”;南下入云南怒江州贡山县境后称独龙江;进入克钦邦后更名为恩梅开江。</h3><h3>独龙江河谷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河谷,位于云南省的西北角,境内最高海拔4936米,最低海拔1000米。峡谷中保留着完好的原始生态环境,蕴藏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然而,山重水复,积雪冰封的地理、气候环境使它处在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中。独龙江作为“三江并流”的核心区之一,是除了人们熟知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之外而独立存在的,它位于“三江并流”最西部的江河,被称为“第四江”。</h3> <h3>独龙江被专家认定为“野生植物天然博物馆”,是我国原始生态保存最完整的区域之一,那里居住着古老封闭的民族——独龙族。由于独龙江特殊的地理位置,进去旅游的人很少,而那里的秀丽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文化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诱惑。</h3> <h3>独龙江是伊洛瓦底江的一级支流,横跨中国和缅甸,在缅甸境内汇入伊洛瓦底江。独龙江发源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流经云南省,在贡山县边境进入缅甸。</h3> <h3>从独龙江乡最南端的钦郎当村独龙江畔去往月亮瀑布,向往在急切中萌动!<br></h3> <h3>这是中缅边界的月亮大瀑布——高约200米,月明之夜瀑布倒映月亮,故得名。雨季时水量充沛,蔚为壮观,阻断道路。涉水穿过瀑布即到达41号界碑,之外是历史上颇有争议的江心坡地区,现是缅甸领土的葡萄县。</h3> <h3>听瀑布的声音,那是一种纯粹的、自然的乐曲,碧绿的独龙江在下面缓缓流过,就像独龙族人一样,淳朴而又实在。</h3> <h3>瀑布周围开满各种花卉,如返回到夏季,将是一种怎样的景象?</h3> <h3>这里的人们依然淳朴,纯净得就跟独龙江水一样清澈见底,夜不闭户,路不拾遗……</h3> <h3>在这里可以放下很多之前放不下的东西,让躁动的心静下来,静静地聆听大自然的律动,聆听自己的心声。独龙江的纯净可以净化你的心灵。</h3> <h3>丙中洛在怒江州贡山县最北部,海拔约1700多米,与西藏林芝地区, 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接壤, 是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怒江 大峡谷的生态核心区和“ 三江 并流”国家级著名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印度 至 中国 的“驼峰”航线必由之地、茶马古道上唯一一条仍沿 怒江 进藏的马帮运输 通道 、也是是 怒江 大峡谷与滇中、滇西的“旅游走廊”,这里有罕见的冲击坝和怒江 大峡谷中罕见的开阔地。</h3><h3>丙中洛 除了藏族、怒族、傈僳族,还居住着独龙族、汉族、白族和纳西族,大都会讲藏语,藏族也精通其他种族的语言,形成了多民族文化交融并存的奇特景观。 丙中洛 东面连接响朗腊卡和碧罗雪山,西面是卡娃卡布峰和高黎贡山,南为贡当神山和日当坡,北为 石门 雄关,海拔最高处4000米 。纵横交错的山脉,层叠的崇山俊岭,南北遥相呼应,形成 怒江 峡谷极为雄伟壮丽的峡谷奇观,在两山夹一江的自然环境中,逶迤的雪山重峦迭障,纵横交错的江河分布其中,从山顶到山谷海拔落差为3000米以上,常年可以体会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雪山为域,江河为池”的奇特自然景观让人赞叹折服。</h3><h3>雪山白云、蓝天沃土、加之奔腾疾走的怒江 之水, 木棉花、山桃花、油菜花点缀两岸。铁索桥、马帮铃声…只有怒江才有的令人癫狂的风景。</h3> <h3>怒江第一湾</h3> <h3>重丁教堂 ---19世纪末,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的任安守神父从四川康定取道西藏盐井,抵西藏察隅县的察瓦龙地区传教,几年后,天主教传入贡山地区。第一个天主教堂建在白汉洛村, 1905年的“白汉洛教案”后,利用满清政府赔偿的银两,任安守神父又在贡山与察瓦龙接界的秋那桶村盖了一座新教堂。但是最漂亮的,还是在丙中洛乡山脚下的重丁教堂。</h3> <h3><h3>秋那桶村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这是怒江大峡谷北端的最后一个村子。 秋那桶峡谷是整个怒江大峡谷精华中的精华部分,原始森林茂密,瀑布众多,人在峡谷中穿行,沿途景色十分壮观。</h3></h3> <h3>一个浪漫到让人窒息结舌的“人神共居”之所,意为“黑色之坝”。村内环境优美,具有突出的怒族民居特色,整个村庄沿地势高低起落,少数民族的木屋如草毯上拔地生长的巨型菌菇,又似在大地地毯上绣上的锦绣花纹,使其连为一体,回归自然。几百年来这村庄如同西方童话中的“睡美人”从未醒来,村民们延徙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而又顶级的生活。<br></h3><h3></h3><h3><br></h3> <h3>民居一楼有石堆码成的院落饲养家畜,木墙瓦屋上挂满玉米粮食和生活必需,简约了然。近看庄稼一片四野,远观山村接连苍际,此处应近天堂,烟波袅然云间。<br></h3> <p class="ql-block">  独龙族纹面女是当今世界上为数不多尚存的纹面现象之一。独龙族的女孩子长到十二三岁,就要纹面;而独龙族男子是不纹面的。</p><p class="ql-block">为何要在独龙族女性脸部纹上图案?</p><p class="ql-block"> 到目前为止,对于独龙族纹面女的看法有以下几种意见:</p><p class="ql-block"> 第一种说法,独龙族人认为,人死后,灵魂要去到祖先居住的地方,只有纹了面的人才能找得到正确的路,不纹面的就会迷失方向,找不到路,灵魂去不到祖先居住的地方。人死后的灵魂,会变成蝴蝶,所以纹面的图案,是根据蝴蝶展翅的样式来绘制的。</p><p class="ql-block"> 第二种说法,纹面的图案是独龙族家族区别的象征,根据不同图案,就能知道大家分别从哪一个氏族而来,住在哪个村庄。</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种说法,独龙族的女子是为了逃避藏族土司强掳为奴的威胁才纹面的。</p><p class="ql-block"> 独龙江流域曾长期处于北边强势的西藏土司的统治之下,历史上藏族土司经常南下抢掠独龙族女子。为求自保,独龙族女子只能用毁容来抵抗。也就是说,纹面,是为了躲避危险而采用的一种自我保护。</p> <h5>↑此幅入选《彩云唯美影像汇》弟37期人像篇</h5><p class="ql-block"><br></p> <h3>独龙族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人口仅五千余人,绝大多数生活在相当封闭的独龙江峡谷地区。妇女纹面,是独龙族相当奇异的习俗,对于这一习俗,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不过现在,怒江独龙族纹面女的传统已经失传,目前仅剩下36名纹面女。据当地人介绍,仅剩的纹面女中年龄最大的为105岁,最小的57岁。</h3> <h3>这位纹面奶奶颈脖的右侧长了一个很大的瘤子,身体很虚弱,看到有外人进村,仍然出来跟大家留影。</h3> <h3>他蹲坐在地上,用一种说不清的眼光看着外来者。他从未走出过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壤。</h3> <h3>这是他们以前生活居住的木屋。</h3> <h3>扶贫工程免费为他们建造了统一的木制住房。但目前用电还不能满足。</h3> <h3>因在大山深处,交通不便,这里的老人及儿童很难有机会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陌生人的到来,也许让他们感到惶恐。</h3> <h1><b><font color="#b04fbb">上帝保佑,愿天下所有人都富足、幸福!</font></b></h1><h3><b><font color="#b04fbb"><br></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br></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br></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br></font></b></h3><h3></h3> <h3>三桥紧邻,随手一颗石子便可掷到另一座桥上,它是怒江丙中洛的一道奇观,见证了时代的变迁!</h3><h3><br></h3><h3></h3> <h3>朝红桥是一座老吊桥,位于茶马古道的路上,在秋那桶峡谷之上,影视剧《德拉姆》曾在此取景。</h3><h3><br></h3> <h3>曾经的朝红桥己经破败不堪。</h3><h3>丙察察公路修通前,茶马古道上的马帮走的就是这条著名的朝红桥,如今随着公路和一旁新桥的修通,老桥就荒废了。它承载了多少怒江人的记忆,它是茶马古道的一道象征。也许因为如此,人们不舍将其拆除。</h3><h3>旧的朝红桥废弃后,旁边修了一座新吊桥,可通行汽车。不久前新吊桥旁又修了一座现代化的朝红桥。</h3> <h3>从三桥的左侧徒步而上,便来到曾经的茶马古道。</h3> <h3>从茶马古道看怒江,美得让人癫狂!</h3> <h3>远处就是有名的雾里村。</h3> <h1><font color="#b04fbb"><b><br></b><b>梦是藏在心灵深处的倩影,它是灵魂与天地间碰撞的火焰。</b></font></h1><h3><br></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南姐洛”在最近几年内高频率出现在户外探险者及摄影师的镜头下,被认为是云南最后发现的秘境之一。南姐洛,是傈僳语的本地名称,它也被外来者翻译为南几洛,或南极洛。</span></p> <h5>↑此幅入选《彩云唯美影像汇》弟37期风光篇</h5><p class="ql-block"><br></p> <h3>南姐洛,一个被世人遗忘在绿色山脉中的世外桃源。这里的湖光山色,全是天然!<br></h3> <h3>  自驾经过一座铁索桥往右拐就直接上山了。目前进山的路正在修,水泥路面每天以一百米的速度铺设,到明年一月份就可通车了,但路面很窄。</h3><h3> 自驾从山脚开始要行驶七公里(修路,道路不通),然后徒步上山,徒步路程在九公里左右。这九公里山路也可让南姐洛村的村民来接,路况十分险峻,必须是四驱越野车,有车技还得有胆量。</h3><h3> 下图中的B路段崎岖险峻,共有46个回头弯,三分之一的回头弯需要倒车才能前行,上山时还感觉不到危险,下山时那叫惊心动魂,经过每一个弯道都像要冲向悬崖,胆大的睁着眼睛吓得尖叫,胆小的你就闭着眼睛、捂着胸口祈祷吧!</h3><h3><br></h3> <h3>全程水泥路面只铺到南姐洛村。据村民介绍,从南姐洛村至山顶的路(5公里左右,至B段最高点)不会再修了,一是难度太大,二是给村民留下一个活计。其实从南姐洛村徒步登山才是最佳选择,只有徒步,才能与神共享妙不可言的森林、山峦、云雾、湖泊、奇花、异草……</h3> <h3>行驶中你可以看到雪山的全景。</h3> <h3>运气好,竞然碰上了日照金山。</h3> <h3>路上拍下的景色也许比上到山顶更为壮观!</h3> <h3>途经三个湖泊,你没必要停下来,上面的湖泊更加漂亮。</h3> <h3>到这车辆就不能再前行了,徒步登山,大概两公里。</h3> <h3>天岛湖(喝嘎唻)</h3><h3>4号湖泊湖域面积宽阔,背靠雪山,多处雪水汇流于此,雪水是它的主要水源。它与1、2、3号湖泊海拔落差较大,在它的出水口处,是一落差高达10米,水流湍急,形成一条独特的飞瀑,像一条白色巨龙直飞而下!瀑布突然隐匿成无人敢临近的一条暗河,隐秘于山峰草甸之下,潜行近千米后于半山悬崖突然飞瀑而出如雪白哈达垂入天鹅湖,惊观者双目内心,呆而忘返。</h3> <h3>天梦湖(甲珈喝),俗名做梦湖,湖水时隐时现,有老牧民曾经看到过湖水几天不见一滴,几天又出现,达到近万平米。要到达5号湖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攀爬一个角度超过50°的陡坡。虽然过程艰难,但是,你不会失望!5号湖坐落于山的凹槽之中,从上往下看,形成一个正圆,湖水清澈,清晰的倒影这片湛蓝的天宇和雪峰。</h3> <h3>静坐心湖边,让生命淡然。静美、温馨,感受那一份清灵。在难得的宁静中,在自然中解读生活,放逐心灵。</h3> <h3>胆大的来一次滑雪吧!</h3> <h3>惊险刺激,永生难忘!</h3> <h1><font color="#ff8a00"><b>每座高山的矗立都是一种虔诚的信仰,它们以亘古不变的姿态守护大自然的奥秘沧桑。<br></b><b> 登山让人有一种征服的欲望;一种向上的动力;一种克服困难的勇气;一种成功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当登上山顶,向远处眺望,一切美好风景尽收眼底,此时你可以尽情的享受这份美好,它带给你的不仅是心旷神怡,而是一种收获的喜悦,一种历尽艰辛后的享受。<br></b><b> 人生如登山,循径而上。然而路途艰险,一路上重峦叠嶂,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创造出绝顶的辉煌。<br></b><b> 只要尽力去攀登过,即使没有登顶又有何妨?精彩和价值就蕴涵在努力攀登的过程中。<br></b><b>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b></font></h1> <h3>同乐村是澜沧江流域典型的傈僳族村寨,整个村寨有百余户人家,几乎全部都是傈僳族人,是维西县最具代表性和最古老的傈僳族山寨,已经成为云南省重点保护古村落。</h3> <h3>村口设立了僳傈族文化馆,你可以全面了解她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人情。</h3> <h3>因地处遥远而偏僻的大山中,受到外界文明冲击较小,从而使得这里仍保留着良好的生态和原始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h3> <h3>其实同乐村一直“藏在深山无人识”,直到一曲原始质的“阿尺目刮”传出,才为外人所知。</h3> <h3>位于维西县塔城镇启别村的古老“千年银杏王”,枝叶茂盛,高大挺拔,树高40米,平均胸径280厘米,占地130平方米,被国家有关部门誉为我国最大的植物活化石。</h3><h3>  </h3> <h3>据传,止贡噶举派第二代法王圆寂后,要寻求转世灵通。经高僧卜卦,预示三个地方:西藏的昌都、四川的甘孜、云南的腊普。外出寻访的僧侣们把三粒具有灵气的银杏果,分别种到了三个地方。而带到云南腊普的那一粒就种在了启别村里。三年后,僧侣们前往查验,其它两地的银杏皆未发芽,只有种在启别村里的那一粒破土萌芽,已成为一棵小树。于是,便从启别村找到灵通,并成为止贡巴的第三代大活佛。至今这古老的银杏树已有上千年树龄了。</h3> <h3>我们到达的时侯将近下午五点。太阳开始西斜,整个银杏村沐浴在余晖中,烁烁发光,仿佛从天而降的一座宫殿,金碧辉煌!</h3> <h3>天色己灰,高大的柿子树摇曳着一颗颗桔红的柿子为远方的人儿送别。再见了,明年的夏天我还会来的!</h3> <h1><font color="#ff8a00">————————————————————</font></h1><h1><font color="#ff8a00">攻略<br>D1 昆明-557KM-六库 车程约10小时。 <br>D2 六库-270KM~贡山 车程共约7小时<br>途径澡塘会 老姆登<br>D3贡山—孔当-18km-龙元-13KM-迪政当-3KM-熊当-34KM-孔当-39KM-马库-3KM-月亮瀑布-独龙江乡。<br>今日行程9小时<br>D4独龙江乡-雄当- 贡山-丙中洛-雾里村-秋那桶行程6小时<br>D5秋那桶~巴迪乡<br>D6探秘南极洛 住巴迪乡<br>D7 巴迪到塔城 行程六个小时 沿途游玩傈僳族古村落同乐村、启别银杏村,品当地美食!<br>D8 返程昆明 。</font></h1><h3></h3> <h3>2019.11.10日一17日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