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经以载道 史以记事 斗转星移 时兴图文</p><p class="ql-block">华宣积,1939年12月出生,浙江宁海人,1956年考入复旦大学数学系。他在学生时代就显露出数学才华,毕业论文“爱因斯坦空间的一个特征”,得到当时苏步青副校长的赏识。留校任教之后,一直在苏步青教授领导的应用数学团队里工作,一辈子孜孜不倦地做着“数学”这个题目,他致力于建立数学和工业之间的桥梁,拓展数学在经济建设各领域的应用。</p><p class="ql-block">华宣积在教育领域,也一直在为培养应用数学人才呕心沥血。1985年起,他除了担任各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外,还指导了应用数学计算几何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并为全国计算几何协作组做了大量工作,组织了多次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和讲习班。1976年至1978年到拉萨支援西藏教育事业,参加建设西藏第一所大学西藏师范学院(西藏大学前身)。他任数理系数学教研室主任,负责数学专业的教学和师资培训工作,使教师和学生的水平不断提高。</p><p class="ql-block">退休后与西藏大学教授大罗桑朗杰合作发表了《藏族喜爱纵横图》等6篇论文,多次被西藏数学史研究者引用。七次到浙江平阳为建造《苏步青励志教育馆》弘扬苏步青精神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华宣积1993年评为教授,并获得了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先后获得五项国家级奖励: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集体证书);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奖章);1997年,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证书、奖章)和二等奖(证书、奖章);1986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获得人民教师奖章。</p> 一、青葱年华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1943年,宁海,华宣积与母亲葛能清</p></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6年,浙江省宁海中学高中毕业照</h3> <h3>1956年考入复旦大学数学系,1959年底分专门化前的班级集体照,右下是华宣积</h3> <h3>复旦读书期间,左上 三级运动员证书,右上 几何代数专门化师生,左下 当时的校门口,右下 复旦大学毕业证书</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复旦大学数学系1961届毕业照,第二排左起第八位为华宣积。任课老师卧虎藏龙名师荟萃。</p></font></h3> <h3>左图,1962年,上海,华宣积与阿姨葛常清(后改名雪满红),右图,1963年,华宣积与姨夫应锡麟(中,后改名雪里红),他们都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参加革命。</h3> 二、初出茅庐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两张图片有很多动人的故事。1964年,时任复旦大学副校长苏步青先生,应上海汽轮机厂副总工程师兼总设计师戚云浦先生的邀请,带领3名学生,访问了该厂。据当时的工程师萨本佶先生回忆:“接待苏教授的地点是厂部大楼接待室。当时我具体负责测绘和设计6000千瓦的列车电站燃汽轮机。这里面用了许多螺杆泵,它的几何形状很复杂,制造有困难,工人和技术人员提出了一个制造方案,想请苏教授帮助验证或否定这个方案。”年愈花甲的数学大师还有更深层的考虑:我们应该在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积极开展应用数学的研究。 听完厂方的介绍后,苏先生表示愿意介入。苏先生对三位学生说:“这是一个纯几何的问题,正是我们学几何的人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力的地方。学校里的工作安排一下,我们抽出一点时间帮他们工作,你们看怎么样?”学生们表示了赞同。苏先生立刻表示:“这个问题我们是可能解决的,不过,需要一些时间,把工件表面的形状搞清楚。开始因不熟悉实际,会有一些困难,请厂里的同志们帮助我们,这个课题我们来合作完成。”从此,开始了厂校合作研究的新局面。 正当合作研究工作有点眉目的时候,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苏先生被迫中断了这一工作,但即使遇到重重的障碍,他仍然没有放弃,他对学生说:“这项工作一定要坚持下去,你们不要中断,我在家里帮你。”由于苏先生的坚决支持,这项合作研究才能一直进行下去。三位同去的学生,其中两位面临毕业,要写毕业论文,就退出了。华宣积也碰到了一件犹疑不决的事。华宣积对<工程力学系统>一书中非黎曼力学系统一般理论中的仿射微分几何感到兴趣,因为这与他熟悉的K展空间相近,他想把精力转向到这里。为此他到苏先生那里讲了自己想法。先生想了一想说:"汽轮机厂的问题十分重要,我们已经承诺过,要负责到底,现在只有你有继续的可能,你必须去完成, 你说到的问题可继续关注,看看有没有进一步的发展,但不要轻易去跟风。"听了先生的话,他决定继续搞汽轮机厂的问题。</h3><h3 style="text-align: left;">1967年该项研究正式完成。后来在浙江大学和辽宁大学等单位编写的《数学在螺杆泵设计与制造中应用》一书的出版说明中,得到了如实反映:“上海汽轮机厂的工人同志们早在1964年就开始了这种新方法的研究和实际试验,并与复旦大学的同志一起于1967年底写出了有关工作的总结。” 这是华宣积完成的第一个实际问题。</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1978年,刚从西藏回来就去办公室看望老师苏步青。华宣积与苏先生的不解之缘可以追溯到中学时代。据他自述: 从高中数学老师那里知道知名的数学家苏步青和陈建功在复旦大学,华宣积就报考了复旦大学,1956年进入复旦数学系。但他直到1960年读五年级时,才近距离地接触苏步青先生。</h3><h3 style="text-align: left;">1956年共招收了160名学生, 只有一个数学专业。1958年以后,根据国家需要,又增设了计算数学与力学专业,分出去了3个班级,两个计算数学和一个力学。华宣积心里面很想到新专业里面去,但是没被挑中,留在了数学专业。到1959年60年的时候,数学专业在原有的函数论、几何、代数的基础上,创建了微分方程和概率统计。新设专业方向后又有部分同学被挑选到了新方向。他还是留在了数学专业,当时只剩下五六十人了。 五年级第一学期快结束的时候,他跟吕德同学被抽到苏先生下面去学习几何学。他们第一次到苏校长那个办公室去。.苏先生非常平易近人,先让学生坐下,然后一起聊天,问是哪里人。华宣积说是宁海人,但刚改为象山。吕德说是宁波人。苏先生说他是温州平阳人,我们是大同乡。苏先生鼓励他们说,”论文有好有坏,有大有小,你们尽力,能做多少是多少,能够有创造性的最好,没有创造性的你读书报告写一个也可以。”他给了两人一本书,爱森哈特的黎曼几何,是1939年出版的,跟华宣积年龄一样。在读的过程中,华宣积发现了一个小的问题,就试着去做,当时条件比较艰苦,就用做过习题的练习本剩下的纸来写,写了大概是4页纸,交给了苏先生。先生看过以后,修改成一页纸,一页复旦大学便条纸,认为是创造性的工作,并为它写了个题目:爱因斯坦空间的一个特征,让华宣积在校庆科学报告会几何分组上报告,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工作,后来让他留校任教。</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p><h3 style="text-align: left;">苏先生指导华宣积写的发表在1964年<数学学报>上的论文,是华宣积唯一的一篇纯粹数学论文。他指导华宣积读了严志达先生的文章和谷超豪先生的论文。在他们的论文的基础上,华宣积开始写论文。当他把写好的一篇论文<射影平坦和次射影平坦的K-展空间>初稿送到第九宿舍61号时,苏先生高兴极了。第二天讨论班上,苏先生就将他仔细修改好的文章给华宣积,说尽快誊清后送给他。</h3><p style="text-align: left;">记得是1963年暑假的一天,华宣积将誊清好的稿子送去。苏先生连忙看了一遍,马上拿了个信封,在上面写好<数学学报>编辑部的地址和寄信人苏步青,站起身来说:"我们马上用挂号寄出”。在以后的岁月里华宣积和苏先生亦师亦友,共同做了很多工作。对华宣积来说,这一辈子成了苏老的门生。</p><p style="text-align: left;"> .<br><br></p>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华宣积与老师苏步青</p></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1987年华宣积老师喜迁新居时,苏老送给华宣积的条幅,现真迹已经捐赠浙江平阳《苏步青励志教育馆》</font></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8年,上海,第一批研究生毕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寒来暑往春复秋 桃李开花树满红</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94年,苏步青、华宣积、吴宗敏与学生在一起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95年,苏步青、华宣积和博士生陈岚</h3> <h3></h3><h3>左上 1988年,叶林博士论文答辩会,右上 金通沅、苏步青、冯玉瑜、华宣积,左下 1997年,上海华东医院,华宣积、苏步青、王增藩、蒋培玉 ,右下,江南厂朋友 王俊荣,顾灵通,蒋峰飚看望苏先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1年,上海,庆贺苏步青院士百岁华诞会议上 姜礼尚、华宣积、顾鸿达</h3> 三、支援西藏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6年赴西藏前夕与妻子龚月娥、儿子龚志标、女儿华霞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6年,上海,76届和77届学生欢送华宣积老师奔赴西藏</h3> <h3>左上,欢送复旦教师赴藏,右上,华宣积妻子携子女、弟弟宣善前来送行。左下,到达西藏后与当地师生在布达拉宫前合影,右下,华宣积与西藏师范学院高主任和师生合影</h3> <h3>西藏师范学院数学专业全体汉藏教师合影,前排左起徐素华 次旦卓嘎 央宗 大罗朗 刘青云 索朗措姆 马泽海 付炳纶,后排左起周延坤 张汉正 ? 李锦涛 华宣积 刘祥忠 王仁义 徐剑清 列多</h3> <h3>华宣积带领学生在当雄教学实习时骑马留影。与西藏师范学院师生在罗布林卡、布达拉宫等参观以及在藏族教师家中作客。</h3>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藏师范学院工作证</p></h3> <h3>西藏大学副校长、教授大罗桑朗杰(1976年西藏师范学院藏族教师),2001年来上海时看望昔日的朋友华宣积。他们合作完成了一个天元基金项目。</h3> <h3>1999年,上海,上海高校第一、二批援藏数学教师林武忠华宣积李明忠陈信漪徐剑清王仁义与大罗桑朗杰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2016年3月,上海复旦大学光华楼,上海高校第二批援藏教师进藏四十周年聚会</h3> 四、黄金时代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1981年 ,绍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3年,上海,计算几何讲习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6年,浙江省舟山成人高师研讨会上演讲</h3>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6年计算几何会议,中科大主办,地点屯溪,会议间隙游黄山<br></p></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右上 齐东旭、华宣积、金通洸;右下 周叔子、华宣积、孙一源</p><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6年,北京,全国高校应用数学工作会议,前排右二 程民德</h3> <h3>1988年,前排复旦大学领导,左起严绍宗,金兆良,汪幼兰,陆庆壬,林克,宗有恒,強连庆,王荣华 二排右二 华宣积</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1988年,威海,计算几何会议 山东大学主办,华宣积、冯玉瑜、汪嘉业、金通沅、唐荣锡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8年,成都,出席第五届应用数学学术会议</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8年,苏步青 华宣积上海教育学院讲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9年,大连,前排中为上海第一医学院党委书记 萧俊</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1990年,為复旦大学数学系和统计运筹系学生颁发奖学金,左起 华宣积、谷超豪、李道亭、陈开明</h3> <h3>1990年,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在苏步青、华中一陪同下来到复旦大学数学系,考察了数学系(所)的图书资料室,並与数学系领导和图书资料室负责人座谈。左起 金福临 苏步青朱开轩秦曾复华宣积李道亭,右二华中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92年,接待美国伯明翰大学教授T.W.sederberg一家</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92年于深圳大学</h3> <h3><p align="center">1992年,《计算几何》杭州会议</p></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93年,出席部分高校数学系主任座谈会</h3> <h3>1994年,上海,计算几何会议,复旦大学主办,前排左起 常庚哲、金通沅、唐荣锡、穆玉杰、梁友栋、华宣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94年,上海,IMO 国家集训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94年,参加吴文俊主持的学术会议,中间吴文俊、吴文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96年,林丽闽获博士学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96年,北京,《空间解析几何》教材审稿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96年,接待台湾师范大学教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96年,上海</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97届博士生在校门口合影,左起张怀 华宣积 汪国平</p></font></h3> <h3>左上:1997年,复旦数学系67届校友聚会,右上:1999年,第一教学楼,1969届学生,左下: 1985年,右下: 1999年。<br></h3> <h3 align="left" style="text-align: left;">1997年,宁海螺杆泵厂(宁波双宁螺杆泵制造有限公司前身)电动双螺杆泵鉴定会 左上 华宣积书写的公司名,右上 鉴定产品,下二图为会场及会后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99年,复旦数学系62届校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99年,宁海,厂校所三结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99年,复旦大学应用数学专业获上海市劳模集体称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99年,左起吴宗敏、沈佐伟(新加坡)、华宣积、汪国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0年,张家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0年,上海市劳模团游广西北海</h3> 五、退而不休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3年,海南,与姐夫朱学贤(志愿军战士)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4年,上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5年,上海,左起 倪光炯、谢伟如,华宣积和杨兴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5年,上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0年,苏州,曹沅、刘根洪、华宣积和吴宗敏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1年,大学毕业五十周年聚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1年,广州</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2年,洪家兴、华宣积在复旦苏步青先生铜像前留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2年,上海,接待英国客人,左四 华宣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9年,上海,为宝山区中小学科技活动优胜者颁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怀念老师,2014年,温州 南雁荡会文书院旧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春须眉讲台老 百世流芳终无悔</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5年,宁波大学作讲演</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5年,上海,1970届聚会。</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5年,1995届(1990级)聚会</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复旦大学数学系79级入学40周年留念,2019年8月。</p></font></h3> <h3>左上 2014年,1988届学生聚会光华楼。右上 2009年,1989届学生聚会。右下 2019年,1997届三位研究生带家人看望华宣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7年,上海复旦数学系1987届学生聚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8年,南京拜访高中同学</h3> 六、纪念苏老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筹建《苏步青励志教育馆》等</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2年,平阳苏步青故居,前排左起方林虎、李大潜、苏德明</h3> <h3>2015年,浙江平阳,复旦大学数学学院教师应邀出席《苏步青励志教育馆》开馆仪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5年,华宣积出席平阳《苏步青励志教育馆》开馆<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7年,浙江平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8年,平阳《苏步青励志教育馆》领导拜访《苏步青文物整理小组》</h3> 七、母校情结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6年,在宁海中学建校八十周年大会上讲话</h3> <h3>2006年,宁海中学建校八十周年,王其高、华宣积、张真仙、王正华、周德振、方集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92年,与黄宣国一起到宁海中学招生并讲学,前排左二起应大松校长、华宣积、杨象富、黄宣国</h3> <h3><p align="center">2018年,浙江省宁海中学上海校友会成立</p></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左上:2016年,中学老同学在宁海聚会,左下:2010年,上海,宁海中学1950级初中老同学聚会,右:2015年,宁海中学同学杭州聚会</p></font></h3> 八、和谐家庭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华宣积与夫人龚月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5年,宁海,三兄弟及子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8年,与叔叔一家在宁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图 1985年姑母一家,右图 1998年姑母华雪梅和姑夫任岱飞</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华宣积与子女儿孙</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94年,上海,左起阿姨陈素文 姨夫雪里红 叔叔华云超 婶婶王爱䖍 华宣积</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2年,伯父华天治百岁华诞</p></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华宣积夫妇与姐姐、姐夫在一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5年,韩国,华宣积夫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戴上奖章与夫人龚月娥分享荣誉快乐</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真是少时佳人鬓发白 乐见夕阳披彩虹</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9年2月,西安,华宣积夫妇与弟宣善、弟媳童先春</h3> <h3>左上、右上,2018年,宁海,华宣积与弟妹们在一起。左下,2019年9月,上海,前排左起华晓雯,张如松,华宣积,龚月娥,后排左起贺文辉,华绮兰,华少鸣,华少鲁。右下,华宣积与龚月娥同胞兄、弟、姐。</h3> 九、荣誉奖项、主要著作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主要著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十光阴弹指过 道高德重把名留</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主要奖项和荣誉,国务院特殊津贴证书,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华宣积夫妇在家中</h3> <h3 align="center">华宣积教授与作者</h3><h3>1976-1978年,我和华宣积老师在西藏师范学院同事两年,朝夕相处胜过十年。他担任数学专业教研室主任,我负责支部工作。在我的记忆中我们相互信任、支持合作,没有任何矛盾,这非常少见。他是名牌大学的教师,可没有任何架子,非常平易近人,我尊重他的意见他也同样。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返沪后我想到复旦大学进修计算机课程,他给我联系最好的老师,除了正常听课外,老师还送给我个人的研究资料,对我以后的专业有重大的帮助。你找华老师帮忙一件事,他会帮你解决二、三件事,以致我有些不敢找他帮忙。我们真是患难之交,事有凑巧两个人先后都患同样的癌症,他先于我几年。当我检查出癌症后,他立即前来我处送给我一本很有用的通俗书籍,帮我解决许多问题。</h3><h3>华老师是在动荡时期在农村劳动时与一位淳朴的姑娘认识的,五十多年来他们相濡以沫和谐相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为复旦数学系做了许多资料工作,为《苏步青励志教育馆》做了许多事,他自己也积累了好多资料。正好,我可以用一点“摆摊技术”为他整理一本纪念册,以表示我的敬意。华老师很谦虚为人低调,不愿太多介绍自己,加上本人不善文字,所以纪念册难于反映华老师的真正事迹。今年是华老师八十华诞,谨以拙作向他表示生日的祝贺。有道是“白发渔樵作图文,几页故纸留踪迹”。</h3><h3><br></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