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境内闲游~三探关沟七十二景

晴朗的天

<h3>2019年11月17日 阴</h3><h3> 又是一个阴冷的周末,虽然天气不好(早晨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却没有浇灭我们探寻关沟七十二景的热情,午后一行四人愉快的出发了。</h3><h3> 今天的目标是位于昌平四桥子村的穆桂英点将台、居庸关云台,但是在去点将台的路上偶遇了“关沟大神树”,巨大树体让我们眼前一亮,再加上旁边的悬挂于枝头的火红柿子,让我们在冬季的阴冷中感觉丝丝温暖。</h3><h3> 于是今天探寻结果从两景成了三景:</h3><h3>1.关沟大神树</h3><h3>2.穆桂英点将台</h3><h3>3.居庸关云台</h3><h3><br></h3> <h3>第一站:关沟神树</h3><h3> 四桥子村,位于G6辅路旁,距青龙桥隧道6公里左右处。</h3> <h3>通往小山村的石阶小路</h3> <h3>  顺着石阶小路下行,拐了三个弯,眼前一亮,令人豁然开朗,一棵巨树矗立面前,根据地上残留的金黄的树叶,判断是银杏树;巨大树体,让小山村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h3> <h3>古树下的简介</h3> <h3>古树下的石碑</h3> <h3>关于“关沟大神树”,在当地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相传大神树南面有一尊石佛,石佛朝北,面对神树。有人把石佛挪面向南,第二天早晨它又转回身仍面向神树朝拜,自此“神树”之名便流传开来。</h3><h3> 又因这里有一条东南——西北走向、穿越崇山峻岭的天然沟谷,举世闻名的居庸关就坐落在沟谷之中,故名关沟。</h3><h3> 这一棵巨大的古银杏人们视为神,故称“关沟神树”。</h3><h3> 当地居民说:每年过节,都会给大神树送贡品。</h3> <h3>粗壮的树干,得四、五个人合抱。</h3> <h3>  满地银杏树叶表明不久前它是多么漂亮,忽然有一种明年晚秋再过来瞅瞅的愿望。</h3> <h3>  仍然悬挂在枝头的白果,一千二百年的寿命,每年还能结出五十公斤的果实,实属罕见。</h3> <h3>悬挂在树干上的红布</h3> <h3>  挂在枝头的火红柿子与古树相互呼应,给阴冷冬日带来温暖。</h3> <h3>  银杏树与悬挂指头的柿子交相辉映,形成一片独特的风景。</h3> <h3>  这一棵银杏树不仅高大,而且寿命也长,活了上千年,说明它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树种,真是太神奇了,被评为北京十株最古老的古树之一。</h3><h3>来自于网络的夏日神树</h3> <h3>来自于网络的秋日神树</h3> <h3>来自于网络的秋日神树</h3> <h3>院内的靓丽风景</h3> <h3>第二站:穆桂英点将台</h3> <h3>  走出四桥子村,穿过高速隧道,顺着高速方向继续西行。</h3> <h3>  邻近山脚下,遇一汪水,水面虽不是很清洁,但水却是干净,无风的午后,池水静静的倒映着山体,还能欣赏到残留的晚秋的痕迹。</h3><h3> 感觉这水来自于听琴弥勒脚下的溪水。</h3> <h3>  顺着山脚下的沙石土路继续前行,大约十分钟不足的路程,便发现了我们此行的另一个目标~穆桂英点将台。</h3> <h3>  穆桂英点将台,是北京市昌平区二级文物,位于居庸关和八达岭老路右侧山涧中,是一块平地突起的巨石,是一块高三米,平面有五、六十平房米的巨石。石上刻有“仙枕”二字,名叫仙枕石。历史上传说穆桂英曾在该石上乘马点将抗击金兵入侵,所以称“穆桂英点将台”,据说石面上多处马蹄印为证,因为是文物,我没有爬上去看。</h3><h3> </h3> <h3>午后残阳下的巨石</h3> <h3>  传说,辽兵进犯中原,穆桂英挂帅大战辽兵,杀得辽兵节节败退。正当她率领大军乘胜追击时,突然分娩了。败退到居庸关北的辽兵得知此讯,以为有机可乘,立即停止败退,准备卷土重来。刚刚分娩不到三天的穆桂英,接到紧急战报,心中很是恼火,立即披挂上阵,去退敌兵。众将官急了,忙上前劝道:“元帅,辽兵反攻,自有我们抵挡,你身体要紧,还是留在账内,不出去的好。”穆桂英说:“辽兵反攻,战情紧急我身为元帅,怎能坐账不出呢!”说着。把婴儿交给丫环侍女看管,马上传令大小三军将领,带领人马速到边关听点。众将领见元帅月子中不顾身体虚弱,还要出征抗敌,都深受感动。不多时,就都带领兵马到点将台前听点了。</h3><h3> 且说辽邦兵将,正准备拔马回头,反攻宋营时,忽见穆桂英披挂整齐,威武地站在点将台上点将,都怔住了。看来说穆桂英分娩是谣传,不能上当。于是赶忙又往北退去,一直退到八达岭外。至今那个点将台上还留着穆桂英脚印和二十八个账棚杆眼呀!</h3> <h3>  刻有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的记事,此石上残存着元代藏文摩崖,为六字真言的最后一字,明代题刻是将藏文磨去后所刻,该藏文摩崖石刻边框残存的卷草纹,具有元代风格!</h3> <h3>石壁上刻有“仙枕”二字</h3> <h3>正北的山顶上的一块石头是水盆石!</h3> <h3>被昌平区政府用铁栅栏圈起并保护起来的巨石</h3> <h3>  居庸关云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北的居庸关关城内,是元代大型过街喇嘛塔的基座。居庸关云台始建于元代,云台的雕刻均极为致,是元代石雕艺术中的杰作。</h3><h3> </h3> <h3>  居庸关云台,在北京的石刻界的地位排列前茅,建筑上的名称为“过街塔”,实际上三个塔早已消失,现在遗存的是精美石刻的塔座。</h3> <h3>  云台可以理解为一座立体的寺庙,这座立体寺庙配置了一般平面寺庙的所有功能,特别是六种文字的佛顶陀罗尼经念诵,使其展现出建造者要造一个“国际寺庙”的雄心。</h3><h3> </h3> <h3>  它本是一座过街佛塔的塔基,建于元朝(1345年)塔基上有三座白塔,元末明初毁于地震,三塔毁后,便在塔座里建了一座佛祠,称为云台,这座罕存的古代精美建筑,集古建筑功能、结构和佛教艺术于一体,是一座艺术宝库。</h3> <h3>四大天王浮雕</h3><h3> 四幅东西南北天王的浮雕,寓意:风调雨顺。 </h3><h3> 戏说四大天王浮雕:可后人给了戏剧化的解释:四大浮雕展示了四大天王的业余爱好,完全没有体现守护四方的军人职责,四大天王中,一个 玩琴的(音乐),一个玩蛇的(宠物),一个玩塔的(古董),唯一一个拿着大宝剑,不是武力震慑,而是喜欢练武健身,可以说是个玩弓箭的,可见,四大天王,全是把狂热的业余爱好变成职业技能的高手。</h3><h3> 关于云台造像的正解参考专家的文章,比如谢先生《居庸关过街塔造像义蕴考》,四大天王浮雕除了天王本身的造像,每幅浮雕都配置了四个配角,形成20个造像的互相呼应,在加上每个天王头冠上的佛造像,每个天王胸镜上的菩萨及随从造像,大大小小的神仙造像有30多个。</h3> <h3>东方持国天王,进北京方向左手第一个,玩音乐的那位主儿。先说手中的古琵琶,与现在的琵琶完全不同,以现存的残图分析,可以看出天王手中的琵琶为三根弦,两侧有音孔,用拨叉弹奏。琵琶面板上有精美的一龙二风装饰,可以与那些国内外博物馆中珍藏的古琴媲美。与现代琵琶一点不沾边,与丝绸之路中壁画中的古琴相近,这种琵琶是杜撰的还是失传了不得而知。</h3> <h3>北方多闻天王<br></h3> <h3>南方增长天王<br></h3> <h3>西方广目天王<br></h3> <h3>  洞内六种文字,藏文、梵人、汉文、维吾尔文、西夏文、八思巴文六种。西夏文和八思巴文早已灭了。洞内大小1000多尊佛像!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为我们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也留下了很多谜团......</h3> <h3>  云台下古老的石条上印下了深深的车辙,向我们诉说着当年这里的繁华!</h3> <h3>  本来可以成为一座“凯旋门”一类的著名纪念碑,当行人商旅经过云台,就等于自动拜佛祈祷平安一次。可惜,随着时代变迁,这里彻底变成鲜为人知的地方。</h3><h3> 以前每次乘车经过,它也会从眼皮下面一逝而过,不曾为它留下片刻停留。</h3><h3> 因为徐老师的博文,今天有幸来此处参观,只可惜时间紧没能进入仔细游览观看,留下遗憾,待下次继续完成愿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