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纪念堂和祖居

海纳百川

<h3>李光耀祖籍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高陂镇地处韩江中游。青青的山,绿绿的水,蓝蓝的天;这里是李光耀和田家炳的祖籍地,这里空气清新,民风淳朴,水陆交通顺畅;这里就是韩江古镇,中国瓷都--广东高陂镇。</h3> <h3>据《李氏族谱》记载,唐溪李氏是福建上杭县稔田乡李火德的后裔李淳笃移居广东程乡(今梅县)后传至13代的李衍白定居唐溪传下的,李光耀乃李衍白传下第9代孙。</h3> <h3>中翰第于2014年1月被公布为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h3> <h3>最近几年由于交通的不断发展,交通日益方便的同时,李光耀先生的故居已经成为了高陂镇一个热门旅游景点。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晰,正是亲近大自然的好去处,平日里不乏外地人士前来游玩。</h3> <h3>展馆第一部分《鹏鹄凌云志》介绍了李光耀从幼年到青年求学时代的成长过程。学生时代,李光耀在莱佛士学院就读了两年,考取一份莱佛士学院的奖学金,留学英国剑桥大学,获得法科第一名,名列荣誉榜榜首,赢得特优奖。</h3> <h3>第二部分《风雨独立路》讲述了李光耀为争取新加坡的独立所走过的风雨历程。1950年大学毕业后,李光耀从伦敦回到新加坡,最初几年,成为许多职工会的代表律师。1954年,李光耀与同僚们成立了人民行动党,并更深入地进行反殖民地斗争。1959年,在各政党联合斗争中,赢得了新加坡自治权,人民行动党在选举中获得决定性席位,年仅34岁的李光耀出面组织政府,并担任首任总理。1965年,新马分家,新加坡成为独立的国家,李光耀成为新加坡的国父。从1959年6月出任新加坡自治邦总理,到1990年卸下总理职务,李光耀治理新加坡长达三十一年零五个月。李光耀的政治生涯始于风起云涌的反殖民地民族主义浪潮高涨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开拓垦荒、合并与分家的六十年代;建立国民意识的七十年代;面对全球经济衰退却能稳步向前的八十年代;直至雄步天下,实现新加坡经济腾飞的九十年代。在二战后出现的亚洲领袖群中,李光耀在位时间最久,也是他那一代领导国家独立的亚洲领袖中仅存的一个。</h3> <h3>第三部分《海国龙腾图》介绍李光耀领导新加坡实现经济腾飞,成为亚洲四小龙的事迹。新加坡的生存之道和李光耀的治国之道是密不可分的。新加坡是一个没有天然资源的小国,李光耀治理新加坡数十年来,不断提醒国人必须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加强新加坡的竞争力,确保星加坡能够世世代代生存下去。李光耀强调法治和政治清廉的重要性,在必要时推行严刑峻法,以维持社会秩序和降低犯罪率。上世纪九十年代,李光耀的治国之道使新加坡成为经济腾飞的亚洲四小龙之一。</h3> <h3>第四部分《世界大舞台》。展现的是李光耀的外交活动。李光耀的足迹遍布全世界,每到一个地方,就为新加坡播下友谊的种子,替新加坡建立卓越的国际声誉。李光耀立足亚洲,放眼世界,尽心尽意为新加坡的前途播种和灌溉。他经常在国际论坛上发表真知灼见,提出权威性的亚洲人的观点。昔日,他满怀壮志,是亚洲最年轻的一位领袖;今日,他治国经验丰富,是深受国际敬重的政治长者。</h3> <h3>《光明日报》曾如此评论:以任何标准而言,李光耀都是世界上罕见的杰出领袖,是他的雄才大略,使得马来西亚半岛脏乱、拥挤、毫无矿产资源的港口小岛,在三十年间,变成世界第二大港,亚洲金融中心和国际会议中心,变成世界上为最为摩登,最为整洁,秩序最为井然的花园式国家。</h3> <h3>李光耀对祖籍大埔的深厚感情</h3><h3>李光耀曾在回忆录中说过这么一段话:在竞选中,“最热烈支持我的是客属总会和它的属下团体,如茶阳会馆,那是来自中国大埔的客家同乡的会馆。……他们是大埔客,在我看来,他们除了希望分享我的光荣之外,不期望得到任何回报。”2002年,新加坡大埔茶阳会馆144周年会庆,李光耀特地献辞祝贺。会馆150周年会庆,李显龙以内阁总理的身份出席,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李光耀和李显龙父子总理,是我们大埔人的骄傲。</h3> <h3>客家民居“壁合楼”,对研究客家人文和文化习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h3> <h3>李光耀祖居中翰第位于高陂镇塘溪村,中翰第面前是一片开阔的田野,正对面两山对峙,左边鹰嘴山气势不凡,有如金凤起舞;右边蛇头岗蜿蜒起伏,又似潜龙欲奔,风水不同凡响,风景秀丽,一派田园风光。</h3> <h3>这宅为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在新加坡经商发迹后,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回乡建造,属“下山虎”式客家民居建筑。大门顶额书“中翰第”,大门两侧及山墙顶端绘有人物墨画、山水花鸟等彩画。</h3> <h3>李光耀于1923年9月16日出生于新加坡,1959年6月5日首任新加坡总理,在担任总理三十余年间,把新加坡建设成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亚洲四小龙之一。李光耀传下2子,长子李显龙曾任新加坡武装部队参谋长、贸工部部长、副总理等职,现任新加坡总理。</h3> <h3>进门后见到一天井,天井直接进去是中厅。在中厅的两侧各有一间大房,天井的两侧又有俗称“伸手”的小房和大房相接。共有房间8间,门厅与上厅之间用天井相隔,门厅梁架有简易木刻,上厅宽敞明亮,房间石窗制作特别,全用花岗岩石雕凿,雕凿工艺精细。中翰第坐西北向东南,总面宽16.3米,总进深11.2米,占地面积223平方米。该建筑为砖木结构,硬山顶,三合院布局。</h3> <h3>集传统与现代于一身的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生长在一个传统的客家籍贯家庭。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传下二子云龙和见龙。李光耀的祖父云龙又传下二男三女。李进坤是云龙的长子。李光耀的父亲进坤1922年和蔡认娘结婚,育有四男一女。李光耀为长子。</h3> <h3>李光耀27岁成家。夫人柯玉芝是他的生活良伴和最大的精神支柱。这一系列珍贵的家庭生活照,有一个和李光耀血脉相连、世代相传的温馨故事。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李光耀年表,和李光耀作为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的照人风采。</h3> <h3>中厅是李光耀家族世系图。据《李氏族谱》记载,唐溪村李氏的上祖是福建上杭稔田乡李火德的后裔李淳笃移居广东程乡(今梅县),传至13代李衍白公,后定居唐溪村,传7子、49孙、120个曾孙,李光耀系李衍白公传下第9代孙。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于1864年到新加坡谋生,后发迹成为巨商,回乡建造了“中翰第”。</h3> <h3>田家炳故居拱辰楼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银滩村韩江河畔,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是一座典型的客家民居,白墙黛瓦,二进院落,斗门额顶书“儒林郎第”。1919年,田家炳便出生于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