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我 的 父 亲</b></h1><h3> ——父亲去世一周年寄文</h3><h3> 去年的今天的这一刻,是父亲离开我们的时间!2018年12月29日(农历十月二十二)凌晨七点钟,我的父亲因医治无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的威严、他的坚韧、他的微笑、他的彼彼殷容许许回荡在我的脑海中… …</h3><h3><br></h3> <h3> 62年李氏家族唯一的一张家庭合影 父亲二排右一</h3> <h3> 人们常说“父爱是一座大山,高大威严;父爱是一汪水,深藏不露;父爱是一双手,抚摸着我们走过了每一个春秋和冬夏;而父爱更是永久镶嵌在眼睛里一颗饱含温度泪水,时刻牵挂着他的儿女们 !”在我的心中,永远感觉自己的父亲是年轻的,在我的父亲面前总感觉自己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当父亲从手术室推出的那一刻,在医院住的那段时间,才发现,我的父亲老了,瞬间变得面黄骨瘦,霎那间变得精神萎靡、发白沧桑,我的父亲真的老了!</h3> <h3>父亲陕西临潼留影</h3> <h3> 儿时,父亲每次出远门在我们心中都充满着无限的羡慕和向往。总是以为父亲每次出远门是万分的荣耀和光荣,特别是父亲回来的时候,总是能给我带回来好多我平时见不到的玩具和各试各样的点心。记得有一次,已是寒冬大年三十的前一天晚上,父亲左手拎着一个上面涂有“上海”字样的军绿色大包,右手扶着肩扛的铺盖卷儿,满脸喜悦的回家了。睡梦中的我被母亲的叫声惊醒 “ 亮,你爹回来了!” 我迷迷糊糊的抹着双眼,父亲随手递给我一盒油乎乎的点心,外面用紫红色的油纸包裹着,我高兴的放到鼻子前闻了闻,香香的。用舌头舔舔,甜甜的。甚是喜悦,打开一看里面有各种颜色的小点心,形态各异,有各种玩具状的,有小动物形状的太丰富了,我随手拿起一个小鸡点心放到嘴里,个八个八的在嘴里作响,之后一股香甜融入了我的心田。余下的点心我小心的包好,交给了母亲“ 娘,帮我放好明天吃 ”之后做了个鬼脸个爹娘,母亲笑着摸了一下我的头“ 你这个坏小子,赶紧睡觉吧! ”随手把点心放进了炕柜上的小阁窑里。</h3> <h3> 父亲的字</h3> <h3> 父亲的一生 正直 、严谨、勤俭、好学。我的父亲在家排行老大,下面有一个弟弟和妹妹,他的学历没有读完初中二年级。当时因为家里的条件很穷,具父亲讲,在上小学时除了平时学习之外,每天还要去山里背柴火,喂牲口,到家之后还得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当时因为家里穷,不得不中途退学,之后姑妈还是林县一中的毕业生。</h3> <h3>父亲1985年—2017年手迹大事记</h3> <h3> 当时父亲退学之后,先是和村里的同伴一起推着小推车一起去安阳水冶推煤~挣工分。一般是天不亮出家门,第二天回来。之后改革开放了,村里都时兴起到外面施工工地打工的热潮。当时父亲初到工地是小工,一天上工一天累死累活也仅仅拿了一点点小工工资。看着人家瓦工,干活既轻松拿钱有多。之后父亲在闲暇之余,多去给人家搭讪,说好听话或者递烟什么的。在之后几年里,父亲凭着自己的刻苦的钻劲儿,从小工变成瓦工,又从瓦工变成了工地的技术员、工长 。。。</h3> <h3>父亲的画(一)</h3> <h3> 记得1997,我高中毕业。当时学校时兴起由学校某位老师推荐去南方广东打工热潮。母亲老是说“亮子还小,一个人跑那么远地方怎么可以?” 一直持反对观点。(因为我在家排行最小,上面有三个姐姐。)父亲的态度“男孩子,应该出去锻炼锻炼。”当时的我,执于初生牛犊的幼稚心态,当然百分百愿意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最终母亲还是妥协了。在出门前的前一天晚上,母亲为我收拾好行李,父亲一再告诫我“亮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以后出门在外,要多团结同学、朋友。”父亲的一声声告诫,到现在依然在我的耳边响起。</h3> <h3>父亲的画(二)</h3> <h3> 第二天凌晨,在父亲的带领下先是到爷爷奶奶祖坟前祭拜(因为父亲有个习惯,每次出远门之前要去坟前祭拜祖先。一是敬父母,二是保佑平安。)之后骑车带我下来,先是到南环路他所在的施工工地(当时父亲在工地担任工长、技术员等职务),安排好一天的工作,然后送我去往车站。一路上,反复叮嘱我“路上要注意安全,出门在外要多看少说。”在家,我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出门时,才感受到父母牵挂。。。</h3><h3><br></h3> <h3>父亲的画(三)</h3> <h3> 这就是我的父亲。我常在想,我的父亲时刻就像一把大伞,总是在有雨的时候可以撑起;他就像一座大山,挺拔而又伟岸;他就是一片汪洋大海,浓郁而又深远;他更是一盏明灯,在我迷路时总能照亮我无限的前程。。。。。。!</h3> <h3>2019(农历十月二十二)凌晨6:50手稿于宅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