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周亚珍, 女 ,山西永济人,1958年5月19日出生。1985年习练杨氏太极拳至今。国家武术段位六段、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级、山西传统武术一级裁判、山西省传统武术高级教练员、山西省太极拳师。现任山西省杨氏太极拳研究协会常务理事、运城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永济市体育协会副主席、永济市太极拳协会名誉主席。</h3><h3> 杨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杨振铎宗师首批入室弟子。</h3><h3> 1987年3月在永济电机厂协助成立了杨氏太极拳电机分会,并任秘书长兼教练员。2000年3月在体育局领导支持下,由她带领创立了永济市太极拳协会,经历近二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市最大的太极拳组织之一。她在多次国际国内比赛中荣获多枚金牌, 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太极拳手。在她的带领下,协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且在国际国内团体比赛中名列前茅。选送培养了太极拳爱好者1万余人,武术二级裁判22人,社会体育指导员26人,培养志愿服务者骨干50人。</h3><h3>成绩:1996年荣获山西省第十届杨氏太极拳比赛三项全能第一名。1997年首届杨氏太极拳国际邀请赛中获得国际青年女子组太极拳、剑第一名;拳、剑、刀全能冠军;并带领团队获得二等奖。1998年杨氏太极拳北汽市场杯全国邀请赛中获拳、剑、刀全能冠军,并获得团体第二名。1999年运城第六届运动会中,获太极拳、剑、刀第一名2000年在青岛“大地杯”第二届全国杨氏太极拳邀请赛中荣获太极剑、刀第一名。2001年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在三亚举行,获得“国家规定套路”第四名。2004年香港国际传统杨氏太极拳比赛中,获得拳、剑、刀三枚金牌。2005年第二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比赛中,获得太极拳二等奖。2005年“华亚杯”杨氏太极拳西安国际邀请赛中获太极刀一等奖。</h3><h3>荣誉:1992年被山西省杨氏太极拳协会授予“优秀辅导员”称号。1997年被山西省杨氏太极拳协会授予“优秀辅导员”称号。2009年被运城市老年人体育协会授予“优秀教练员”称号。2010年11月被运城市体育总会、运城市太极拳协会授予“太极拳师”。2012年被永济市老年人体育协会授予“体育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2月被永济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聘请为“校外辅导员”。2013年8月在山西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交流展示大会中荣获一等奖。2014年被山西省老年人体育协地授予“优秀体育志愿者”。2014年被山西省体育总会评为“优秀裁判员”。2018年被运城市太极拳协会评为“优秀工作人员”。2019年3月15日荣获运城市体育局颁发的“十佳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h3><h3>联系方式:</h3><h3>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电机厂</h3><h3> 电话:13834712108</h3><h3> QQ邮箱:973014208@qq.com</h3><h3> </h3><h3><br></h3> <h3>杨氏太极拳传统套路103式之金鸡独立</h3> <h3>杨氏太极拳传统套路103式之摆莲</h3> <h3>二、展演拳种(杨氏太极拳)相关简介</h3><h3>1、拳种发源地:杨式太极拳发源地是河北永年广府。</h3><h3>2、拳种传承:杨式太极拳已经有170多年的历史。第一代的祖师是杨露禅(1799——1872),率次子杨班侯、季子杨健侯到北京教拳。后传子杨班侯,杨健侯,再后其技由其孙杨少侯、杨澄甫(1883年-1936年)传承。杨澄甫以大架为本,最后定型为当今流行的“杨家太极大架”。杨家内部仍然有大、中、小和长拳的传授,但是拳架招式是以杨澄甫定型的大架为主。而且这四个架势并不是四套拳,只是一套拳的四种打法。</h3><h3>3、拳种风格: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优美、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平正朴实、由松入柔、刚柔相济,一气呵成,犹如湖中泛舟轻灵沉着兼而有之。杨式太极拳动作要求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此动作之完成,乃下一动作开端,绵延相续。心法上亦要求一气呵成。练法简洁,深受一般大众的喜爱,故而流传最广。</h3><h3>4、拳种主要内容:</h3><h3>基本功:太极拳基本功是要练习腰腿,首先是各种步型的正确定型。每天在走架时,必须走一趟来专门注意脚下各种步型的正确性及领略一下要领,不断加深体会,加以提高。</h3><h3>其次是桩功的练习。桩功包括弓步桩、虚步桩、浑圆桩及三体式桩等,以及独立抱膝等练习。在走架时间以外,经常练习这些桩步,使下肢力量日渐加强,内气和内劲日渐充足。每天不论早晚,抽一点时间站桩,每天站30分钟以上。每次桩式可以不同,但必须坚持一种。不应在同一次练习中频频更换桩式或双腿轮换太快,要使每侧下肢有足够的静力负荷量。</h3><h3>基本技术: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胯</h3><h3>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h3><h3>基本套路:传统拳套有三路:大架、长拳、中架、及小架(亦称用架和快架)。杨澄甫虽然只公开传授大架,但曾传一路“太极长拳”与陈微明。此拳单招与大架极为相像,但一些招名有别,亦多出一些大架所无之招式。杨家支派王兰亭王府皇家太极拳的太极拳架,为杨氏太极六十四式老架。杨家支派“府内派”的太极拳架(不包括小九天等套路)有大架、老架、和小架。其中老架可能出自杨家中架。杨氏太极拳还有打手(今人多称“推手”),大履,散手,太极功等流传于世。大架本是杨家太极拳门之入门基本拳架。杨澄甫简化后之大架更比原本的大架和其他拳架都要柔和简,故很适合作为健身运动。为了配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一些人把杨澄甫大架再次简化,编成更短的拳架流传下来。8式、16式、24式、40式竞赛及48式等拳架都因此而被广泛流传。<br></h3><h3><br></h3> <h3>杨氏太极刀13式展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