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中国科技大学东校区,原是合肥师范学院。这里曾经是我的母校,我的家,我和我的发小们在这里一起学知识,一起快乐长大。这里曾经有我们的老师,有看着我们长大的叔叔阿姨。可是现在早已成了科大校园,这个原合师院西北朝向的正门,现在已被圈入院内。今天我故地重游,来看看我的母校,我曾经的家,来寻找我童年的记忆……</h3> <h3>门内道路两边的水塘似比之前稍深了些,水塘周围的树身姿苍劲,已显老态。</h3> <h3>大门向南道路两旁是前些年栽种的樱花树,每年樱花盛开的季节引来无数游客前来观赏。</h3> <p class="ql-block">对着大门,迎面的原合师院教学楼依然稳稳地座落在那里,现为中国科技大学第一教学楼。</p> <h3>教学楼前东西道路上的梧桐粗壮苍劲,梧桐树啊!我走的时候你还年轻,现在,你也老了?!</h3> <h3>原合师院家属宿舍楼已经全部拆除重建,我家最早住在原某栋一楼,因为那时年龄太小,不记得栋号,只记得是一楼。</h3> <p>这里是原合师院的游泳池,泳池东西长80米,宽50米,四周是斜土坡,近水面四周砌有约半米高的围墙,南边中间有水泥阶梯下到泳池。泳池东头有一个三米高的木制跳台,因为泳池归体育教研室,我父亲是体育教师,泳池由我父亲负责管理,暑假我几乎每天都要在这里游泳、跳水、玩耍。</p> <p> 现在它是一个观赏鱼塘</p> <h3>泳池东头是一条南北路,路东边原是东平房,平房前后三排共八栋,前两排自西向东各三栋,最后一排自西向东是两栋,最后这两栋住的全是艺术系的老师,声乐、美术、雕塑老师们都住在这里,小学四年级时我家自家属楼搬到这里,住中间一排的中间一栋,与艺术系老师宿舍东头一栋前后相对,所以每天都能听到叮叮咚咚的钢琴声和老师们的歌唱声。因为艺术系老师的孩子和我们都是同学,所以我经常在他们家里玩。我家后窗正对着后来旅居法国的女画家杨光素老师的家门,她在家里画画,尤其是画年画时经常叫我去给她当小模特。</h3><h3>没想到五十年过去了,这里居然还保留着两栋平房,而这正是当年艺术系老师们居住的那两栋!虽然因为前后建楼抬高地基,平房比之前低矮了很多,但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它!</h3> <p>我的母校——合师附小教学楼依然存在!外部被粉刷一新,所有的门窗都没动,依然是原来的木质门窗。可是现在它已经成了科大的校史馆。</p> <p>我们曾经合師院的孩子都是从这幢教学楼——原合肥師范学院附小教学楼走出来的,它记载了我们少儿时的童趣和快乐,我们得以在这里健康成长。门前高大耸立的青松虽已蒼老,但它是我们童年永久的见证!</p><p>教学楼一层中间上二楼的楼梯是东西各一道环绕而上的,按当时的设计来说是顶级美的不能说了。</p><p> </p><p> ——这一段是我的一位发小兄长说的</p><p><br></p> <p>大松树、老龙柏,我回来了!你们还认得我吗?我魂牵梦绕的母校,我回来了!你还记得我吗?一路一池都是梦,一草一木总关情,这里,牵拉着所有合师院孩子的心!</p> <p>教学楼内部除了正面原来校长,老师办公室的门堵上改成一面墙以外,其它结构一点儿也没变。</p> <p> 我六年级时候的教室</p> <p>靠在教室门口,就像靠在母亲的怀里……母校啊,让我亲亲你!</p> <p>原先的大礼堂兼学生食堂改建了,虽已面目全非,然地点一寸也未动。礼堂大门向西,正前方就对着南北对称的两座敎学楼,其中南楼就是我们附小教学楼。现在两座对称的教学楼依然有活力,沒有抹去我们对大礼堂和大礼堂内曾有生活的快乐记忆。</p><p>离开故乡故土的忧伤是人生的伤痕,何况是离开我们儿时最憧景的故土故乡,所以忧为伤感。好在目前还保留了一些原有的建筑和道路方位,以寄托我们的怀念之情……!</p><p> ——这段还是我那位发小兄长说的</p><p>原来的大礼堂兼学生食堂,里面靠东头是一个舞台,灯光音响一应俱全。每到周末,或者放电影,或者是文艺演出,原合师院的文化艺术氛围是非常浓厚的,我经常说我是看着歌剧《江姐》长大的,就是在这原来的大礼堂里看的,是合师院师生合演的,不知反复演出了多少场,每次我都要看。</p><p>有时候老师们也在舞台下厅堂里跳交谊舞,我们孩子们也在里面钻来钻去地玩耍。</p> <p>大礼堂北侧红色建筑位置,原是合师院的教工食堂,拆除重建的这栋红色建筑据说仍然是教工食堂,不知真否,我没有进去核实。</p> <p> 图书馆应该是改建了一下</p> <p>💖 清莲:太感谢你了,给我送来如此美的视频!此时此刻我似乎也回到了儿时快乐的生活中……。游泳池的修建是为了增强学校的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地制宜修造的,它的建成和起到的作用比预想的高的多,我们全院内的伢们都学会了游泳,而且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欢乐和至今仍深深铭记在伢们心灵中的记忆……!</p><p>西平房旁的大操场,始建于1956年。当时场地有正规的四百米跑道,跑道的道面铺设的是当时用很细的碳渣沫加细砂和黄泥搅和而铺设。这种跑道材料当时在全国都是如此应用。场中是正规的人工自然草地足球场,靠西平房围墙旁还有一水泥予制板式的主席台,主席台左右各立一个高木柱,以利开全院学生运动会拉横幅和夏季露天放电影挂屏幕用。</p><p>此大操场是合師院唯一的体育运动场地,它的建成和使用,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起到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作用!也为我们伢们建康成长提供了一个场地。我们伢们在“文革”时期,多半时间都在哪儿度过的,伢们的“足球队”也是在那儿诞生的,当时你父親袁敬先老師还亲临现场,给合師院大伢队指导!</p><p>游泳池和大操场的建成和使用后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离不开当时合師院体育敎研室全体教師的辛勤付出,他们在这里顶烈日抗风寒辛勤执教,为院校和国家输送“德智体”合格的人材!</p><p> ——这段依然是我的发小兄长说的</p><p>文革期间,我家又搬到西平房,这里原来自南向北前后十几排灰色的平房,平房东侧是大操场,西侧紧靠合师院西围墙,墙外就是金寨路。我家住第二栋,都拆除建了高楼,现在尚存的一栋应该是原合师院的体操房,体育教研室的体操老师曾经教我在里面练体操。</p> <p>我的父亲30岁就是国家级足球⚽️ 赛裁判,合师大伢队也请他指导过,五十多年过去了,大伢们都还记得我的父亲,还记得合师大伢队的辉煌,谢谢我的发小们!</p> <p> 原来的篮球场已经成了停车场</p> <p>现在的中科大西门,面临金寨路。原来是合师院的小侧门,当时只有两扇铁栅门,现在是中科大的正门。</p> <p> 现在的中科大北门</p> <p> 金寨路早已是高架桥路</p> <p class="ql-block">不得不走了!再见了,我的母校,我曾经的家!69年初我离开你,成为一名下放知青。同年,中科大南迁至此,合师院撤消,我的父亲去了安师大。我合肥的家没有了,所有合师院孩子的家没有了,我们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我们像被端了窝的鸟儿,四散分离……曾经的发小,曾经的老师,还有看着我们长大的叔叔阿姨,再也不能在这里欢乐相聚,我们的人生从那时起似乎被腰斩了!这成了我们心中永远的痛……</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往事已去,余生自珍。来到天鹅湖,让清清湖水洗愁闷,享徐徐清风舒心怀。</p> <h3>再见了,合肥!养育了我的城市,愿你的明天更美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