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华迪拜,沙漠上的“天方夜谭”

流光溢彩(拒私聊)

<h3>文字编辑:流光溢彩</h3><h3>摄影拍摄:艳阳天、流光溢彩、户外同行者。</h3><h3>出行方式:与天空户外同行</h3><h3>拍摄器材:华为p30</h3> <h1>迪拜只是阿联酋的一个城市(酋长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北濒临波斯湾,海岸线长734公里。属于西亚(中东地区)</h1><h1><br></h1><h1>阿联酋是由阿布扎比、迪拜、沙迦、哈伊马角、富查伊拉、乌姆盖万和阿治曼7个酋长国组成的联邦国家。</h1><h1><br></h1><h1>我们此行去阿布扎比、迪拜和沙迦三个国家。</h1> <h3>阿联酋国旗是红绿白黑四色,旗面靠旗杆一侧为红色竖长方形,右侧是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自上而下分别为绿、白、黑三色。红色象征祖国,绿色象征牧场,白色象征祖国的成就,黑色象征战斗。</h3><h3><br></h3><h3>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国徽启用于2008年3月22日,为一个绘有国旗图案的圆形,围以象征七个酋长国的五角星,置于一只隼的胸前。隼爪下的绶带书有“阿拉伯联合酋长国”。</h3><h3><br></h3><h3>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现任国王叫哈利法·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货币迪拉姆,与人民币比率约等于2:1,阿联酋属热带沙漠气候。</h3> <h1>在广州乘坐近八个多小时的南航国际航班(北京比迪拜早4个小时),迪拜时间半夜23点多到达迪拜国际机场,第一次见识到机场用地铁做摆渡车,可见迪拜之土豪。</h1><h1><br></h1><h1>据说迪拜最富有的是给我们盖章的那些穿白袍的当地海关人员,就在过海关时偷录了一段视频,这张是视频截图。他们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聊天说笑,一边慢悠悠的工作。</h1><h3></h3><h1><br></h1><h1>他们一周工作五天,每天6小时,除掉做礼拜,喝下午茶的时间,每天工作4小时,月薪7万迪拉姆(约合人民币14万)。</h1><h1><br></h1><h1>但这这只是他们收入的九牛一毛。他们最大的收入是做保人,外国人来迪拜开公司,需当地人担保才会免税,保人占有公司的股权,领取高工资,但平时几乎不用上班。只有在更换执照等需要与政府部门沟通时,保人才需要出现。</h1> 迪拜—阿布扎比—迪拜(11.21) 去阿布扎比路上 <h3>迪拜既是城市也是国家,不过不是主权国家,而是联邦制国家的成员国,相当于一些国家(如美国、马来西亚等)的“州”。</h3> <h1>迪拜的国教是伊斯兰教,但也居住着大量的非伊斯兰教外国人,所以迪拜当地的宗教限制非常少。游客在迪拜拥有很高的穿衣自由,但参观清真寺和斋月期间则需要特别注意。</h1><h1><br></h1><h1>清真寺对服装要求极严,女子裙子要到脚踝,袖子必须长袖,女人必须包头巾,我们全副武装后在车上自拍另一种风情的自己。<br></h1> <h1></h1><h1>阿布扎比的富有还有一个不同寻常的表现,那就是主要干道上的道路分界线都是采用的白色陶瓷铆钉,在路面上非常明显,据说这样一个铆钉的价格在14美元。</h1><h1><br></h1><h1>像阿布扎比这样的双向十车道上究竟有多少个铆钉?总价值是多少?还不包括每年两次的检修更换,可想而知这是一笔多么大的支出。</h1> 途中小憩 <h1>阿布扎比是阿联酋首都,占阿联酋土地和财富97%,比迪拜富有几千倍。跟迪拜这个暴发户比起来,阿布扎比作为阿联酋联合酋长国的首都,才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h1><h1><br></h1><h1>《欲望都市》电影曾经说过:“迪拜时代已经过去,阿布扎比才是未来。”</h1> <h1>途经一地停车,大家都去洗手间方便,我们就在以汽车为主题的造型前拍照。</h1> <h1>摞成墙的老电视和汽油桶的组合,颇有怀旧的味道。</h1> 阿布扎比谢赫扎耶德清真寺 <h1>进阿布扎比谢赫扎耶德清真寺前,在停车场前面拍照。</h1> <h1>这里是清真寺入口处,因为游客众多,我们打算出来时再拍,结果时间匆匆,错过了,留下遗憾。</h1> <h1>扎耶德清真寺坐落于阿布扎比酋长国,是酋长国最大的清真寺,世界第三大清寺,也是最奢华的清真寺。该清真寺是为纪念阿联酋开国总统扎耶德·本·苏尔坦·阿勒纳哈扬而建。</h1> <h1>扎耶德清真寺也是唯一一 座允许女性从正门进入的清真寺,在男女等级悬殊的阿拉伯地区,这样的意义更是非比寻常。</h1> <h1>由世界入户门第一品牌的德国诺布莱斯noblesse公司应标并承接这个工程,并经过近一年时间动用了 近千名能工技师,顺利的通过了验收。从此中东一个新的地标性的景点也由此诞生。</h1> <h1>主祈祷大厅可容纳超过6000位朝圣者,整个扎耶德清真寺可容纳超过40000名朝圣者同时进行礼拜。</h1> <h1>扎耶德清真寺有4个尖塔,每个高107米,并有57个圆顶均由汉白玉精雕而成。非常的庄严肃穆,而那些精美的雕刻则是来自中国工匠的手艺。</h1><h1>雪白的大理石圆顶及墙面,在阳光下隐隐发亮,白得一尘不染。廊柱上光黄金就用去了46吨。</h1> <h1>室内金碧辉煌,美轮美奂。</h1> <h1>打算在这里拍一拍清真寺的奢华,旁边的黑人女士不断自拍,等不及了,只好和她合个影。</h1> <h1>主祈祷殿大厅的波斯地毯是世界最大手工编制地毯,由伊朗艺术家Ali Khaliqi 设计,由伊朗一家地毯公司制作,由伊朗马什哈德地区的1200名妇女手工编制而成。</h1> <h1>整块地毯面积达5627平方米,用的都是来自伊朗和新西兰的顶级羊绒,造价580万美金。</h1> <h1>悬垂在主祈祷殿的镀金枝型水晶吊灯,由11000多个施华洛世奇水晶组成,华美艳丽,极致奢华。被誉为世界上最美最大的吊灯。</h1> <h1>参观清真寺这天有点阴,在离长廊建筑很近的地方拍照,光线不佳,这是自己p的一张图。</h1> <h1>从后门出来,发现清真寺的这个侧面角度很有韵味,一排白色的拱形窗下,蓝色的大理石地面,仿佛一池碧水。</h1> <h1>领队给我们在清真寺长廊内录个影像视频。</h1> <h1>像不像阿拉伯妇女?</h1> <h1>天空户外20人小分队在阿布扎比清真寺门前合影。</h1> <h1><b>回望清真寺。</b></h1> <h1><b>正在建设中的阿玛尼酒店式公寓。</b></h1><h3><b></b></h3><h1><br></h1><h1>迪拜简直就是建筑师的天堂,摩天大楼鳞次栉比,没有外观一模一样的大楼,很多建筑都获得过国际大奖。在这里盖楼之前,图纸要上报酋长审批后才能施工。</h1> <h1>  据说,阿联酋没有火车,曾留学英国的博士沙迦酋长就亲自设计了这个形似火车头的名为蓝色市场。又叫火车头市场。这里主要是卖黄金首饰。</h1> jume irah海滨天然浴场 <h1>沙滩细软,海水碧蓝。</h1> <h1>阿联酋是个一半海水,一半沙漠的国家。</h1> 人工岛民俗村——小香港 <h1>具有阿拉伯独特风格的大茶壶。</h1> <h1>这里浓缩了旧时部落集体生活的状态。</h1> <h1>民俗村里当地人生活场景展示(借图)</h1> <h1>导游没有说院子里是民俗村,我们只在海滨和文化广场拍照,可惜没有进入院子,错过了解阿拉伯人生活状况的机会。</h1> <h1>背后是阿联酋现任酋长及国旗。</h1> <h1>阿布扎比把阿联酋之光的位置让给迪拜。它才是阿联酋的首都,国王常驻的地方,比迪拜富裕两千倍。</h1><h1><br></h1><h1>当你真的进入这个国家,你才发现什么叫做低调的奢华。在这里真的像传说中的那样,轰鸣着马达声的超级跑车在路上飞驰而过,现代城市建设完整,绿化也比迪拜更好。</h1> <h1>酋长皇宫酒店对面的建筑,“五指山”及八星级皇宫酒店,它们的美学形态让人叹为观止。</h1> 迪拜(11.22日) 迪拜四星级酒店 <h1>我们入住迪拜机场附近的四星级酒店设施一般,这是酒店走廊。</h1> 名品中心 <h1>在名品中心欣赏珠宝时拍摄。迪拜只产石油和椰枣,其他都靠进口。</h1> <h1>迪拜并不是靠石油成为土豪的,50多年前,人们在迪拜发现了石油,但石油只占其收入的7%。</h1><h1><br></h1><h1>迪拜有钱是靠他们特殊的地理位置:迪拜是海湾地区最好的海港,而别的产油国很多都要从迪拜港出口石油、进口其它商品。迪拜是靠贸易和物流发财,现在也大力发展旅游业。</h1> <h1>一个半小时的购物店,在无聊中寻点乐趣。</h1> <h1>中午品尝也门餐,我们两个人一桌,两碗汤,一盘油炸糯米团,一盘蔬菜,一碟酱,一大盘子长粒米饭,上面放着羊排,鱼排,味道还不错。</h1> 沙漠冲沙 <h1>在迪拜除了美丽的海洋,另一半是一望无际的沙漠,而迪拜就是建在沙漠里的奇迹。</h1><h1>同行的卢姐想个妙招,把半截丝袜套在鞋子外面,防止沙子灌入。</h1> <h1>曾经坐越野车在宁夏的沙漠上穿行,因为同行者腰不好,我们要求速度慢点,没有体会到冲沙乐趣。</h1> <h1>7位乘客坐在悍马车上,等待一次冒险的出发。经历了轮胎放气后的车子减少了翻车的概率。</h1> <h1>我们的司机是中国人,自然是个驾技娴熟的老司机,哪条路线适合行驶,哪个转弯刺激却不惊险,门清!</h1> <h1>这里的沙漠有着非常美妙的曲线和棱角,像连绵起伏的山脉,又像沉睡了的海洋。</h1> <h1>司机驾车在几个沙丘间飚飞,车子一会儿陡然左倾,一会儿又陡然右倾,让人感到车子马上会滚下沙坡,实在是惊悚!乘客不时发出尖叫声,这时,司机似乎更找到了感觉,驾驶汽车冲上一个沙尖又一个沙尖,起起落落,如同冲浪,一浪接着一浪,车子似乎随时都要跌入深谷,吓得游客更是哇哇大叫,真可以说是“魂飞胆丧”了。</h1><h3><br></h3> <h1>身体在经历剧烈的摇晃,我的心情也经历了一场跌宕起伏,特别刺激。在享受刺激过程中的直接反应,其实也是一种高级享受。</h1> <h1>为了让游客得到充足的享受,在冲沙过程中,司机一般会把车子停在沙丘顶部,让乘客下车欣赏沙漠美景,视线所及全是蔓延的金黄色,无数层层荡开的沙纹犹如波浪一般。</h1> <h1>抓拍到沙漠滑翔机。</h1> <h1>我们在沙漠营地拍照、戏沙、疯玩。</h1> <h1>甚至和天空户外的一群人在浩瀚的沙漠中赛跑,在“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的壮美荒漠中放声高歌,一片欢笑。</h1> <h1>和卢姐在沙漠中疯乐,感谢天空户外同行的妹妹拍摄。</h1> 营地阿拉伯自助餐 <h1>晚间在沙漠营地享用独特沙漠篝火晚宴,一边吃阿拉伯自助餐,一边欣赏阿拉伯肚皮舞和回旋舞表演。</h1> 迪拜—沙迦—迪拜(11.23) 沙迦法沙尔清真寺 <h1>在拍这个花格窗时发现连衣裙后面不知何时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很尴尬。</h1> <h1>只在这里拍了两张,就回车上处理,没机会去前面观赏。</h1> 迪拜博物馆 <h1>迪拜文化博物馆是迪拜少数几个提供当地历史文物的景点之一,前身是Al-Faheidi堡垒,建于1798年, 1971年正式成立为迪拜国家博物馆。</h1> <h1>这座前身曾是皇宫,要塞及海防的古堡,是迪拜最古老的建筑物。走进博物馆,就像进入时光隧道一样,从博物馆的露天展览,可看到古阿拉伯人以前的住屋模式,包含最早期的风塔。</h1> <h1>室内展区部分位于在古堡底层,是一个仿古市集,展现阿拉伯传统风貌的艺术馆,其中包括已有3-4千年历史的古墓铜器,值得慢慢欣赏。</h1> <h1>今日午餐吃阿拉伯特色海鲜手抓饭,波斯湾的大螃蟹、大虾还有几块茄子覆盖在长粒大米上,红红的菜汁浸入米饭,我们带上一次性手套,慢慢感受和享用阿拉伯手抓饭的美味。</h1> 伊朗小镇 <h1>在迪拜的旅游,你整天会泡在奢侈里,摩天大楼,七星级酒店,豪华游艇……真是满城尽披黄金甲,珠光宝气把眼夺。但是看多了你就会审美疲劳,走进阿拉伯风情小镇,眼前为之一亮。</h1> <h1>伊朗小镇历史悠久,早年间迪拜还是一名不文的小渔村,1859年来自伊朗的波斯商人就在此经商,逐渐形成小城镇,取名来自巴斯塔基亚,与伊朗本国的小镇同名,当地人称之为“伊朗小镇”。</h1> <h1>随着石油的开采,镇上居民逐渐到新兴城市谋生,小镇寂寞下来。如今迪拜旅游业兴起,政府意识到小镇的历史价值和休闲价值,开辟成旅游景点,将原汁原味的沙漠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起来,让人们来到小镇走进时光隧道,重温迪拜旧日时光。</h1> <h1>伊朗小镇以传统的房屋、风塔以及房屋间狭长的小巷而闻名。房屋都是沙漠色。在房子的上方都有一个四面中空的风塔,这是古代阿拉伯人发明的。</h1><h1>他们为了驱散沙漠里的燥热,发明了这种风塔,能把凉风引进来,把热风抽出去。这就是“阿拉伯式空调”的最早的雏形,这些都是阿拉伯人的智慧之作。 </h1> <h1>游走在充满故事的小巷中,可以看到很多艺术品、图画及类似古董的物件,虽然我们看不懂画的内容,对当时的历史也不十分清楚,但看着这些物品,能让我们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感受艺术氛围的熏陶和影响。</h1> <h1>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喜欢逛小镇,穿越时空,感受小镇的独特历史文化。可惜这里只给了半小时时间,走马观花,原路去,原路回,浮光掠影的感受了一下波斯民宿风情。</h1> <h1>短暂的伊朗小镇游,留下太多遗憾,乘水上的士过了迪拜河,离上邮轮的时间还早,就到迪拜皇宫外围走一走。</h1> <h1><b>迪拜酋长皇宫(同行者拍)</b></h1><h1><b></b>可远观而不可近瞧,有辆警车横在马路边上,游客就此止步。现任迪拜酋长是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h1> <h1>车行途中,多次看到著名的金相框,都无缘近距离接触,这次离得还算近,但想嵌入框里拍人像,距离还太远。</h1><h1><br></h1><h1>在这里拍照的时候,有一个疾驰而过的车主高声赞叹:very nice!大概是因为老外喜欢民族服饰吧,旅游图中经常听到赞美或要求合影。</h1><h1><br></h1><h1>金相框是王子修建的,是个博物馆,下面展示迪拜过去,两面两个电梯直升上去,可以看到迪拜的老城区和新城区,代表迪拜的现在。最上面的横梁是个4D影院,展示的是迪拜的未来。</h1><h1><br></h1><h1>王子修建金相框也是为了拍国王的马屁,他对父亲说,2020年世博会的时候,我就把父亲的巨幅照片挂上去。</h1> 水上的士 <h1>迪拜并不是“高不可攀”,1迪拉姆就能坐一趟水上巴士Abras,可以看遍迪拜河两岸美景。<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1><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3><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1></h1><h1></h1><h1><br></h1><h1>其实迪拜没有内陆河,这处是深入内陆的海湾,后来人工挖深。</h1><h1><br></h1><h1>当船舶行驶在迪拜的母亲河上,两岸皆是清真寺与传统的阿拉伯建筑,海鸟飞过头顶,时光仿佛回到了50年多前,那时的迪拜还是一个普通的小渔港,保留着最纯正的阿拉伯文化。<br><b><br></b></h1><h3></h3> 夜海游船 <h1>搭乘迪拜特有的传统木桅船——阿布拉船,缓缓穿越两岸,现代化建筑霓虹闪烁,水面上倒映着溢彩流光的灯火,恍惚间,仿佛穿越时空,纸醉金迷的夜迪拜,把古老与现代完美的交融在一起。</h1> <h1>在船上享用并不丰盛的阿拉伯自助晚餐,欣赏当地传统舞蹈,可惜美篇只允许发五个视频,不能直播船上场景。</h1> 迪拜(11.24日) 阿拉伯文化中心 <h1>阿拉伯文化中心就是一个购物店,但是里面用金丝织就,镶嵌着宝石的阿拉伯挂毯和伊朗波斯地毯,却也是奢华艺术的代表。</h1> <h1>这是我偷拍的波斯毯画,一对儿情侣深情对望,栩栩如生,如同照片。</h1> <h1>在阿拉伯文化中心极具阿拉伯风情的商店里浏览。</h1> <h1>里面有一些阿拉伯特色工艺品,围巾,服装和包包。</h1> 坐轻轨去迪拜棕榈岛 <h1>迪拜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岛——棕榈岛,我们乘坐观光轻轨去棕榈岛。</h1> <h1>棕榈岛观光车是一条只有三站的无人驾驶轻轨。</h1> <h1>可从迪拜市区直接抵达棕榈岛的亚特兰蒂斯酒店。 </h1> <h1>乘坐观光轻轨上岛,可以沿途欣赏棕榈岛上各种美轮美奂的住宅,和两侧一望无际的海景,远眺亚特兰蒂斯酒店。</h1> <h1>在轻轨上拍摄的棕榈岛亚特兰蒂斯酒店。</h1> <h1>无人驾驶的轻轨上人极少,</h1><h1>几乎被我们团20个人包了。</h1><h1>在迪拜乞讨是违法的,</h1><h3></h3><h1>所以当乞丐致富纯属无稽之谈,</h1><h1>当地法律甚至连街头艺人也一并禁止了。</h1> 帆船酒店 <h1>帆船酒店最初的创意是由阿联酋国防部长,迪拜王储阿勒马克图姆提出的,他梦想给迪拜一个悉尼歌剧院,艾菲尔铁塔式的地标。</h1><h1><br></h1><h1>经过全世界上百名设计师的奇思妙想加上迪拜人巨大的钱口袋和5年时间,终于缔造出一个梦幻般的建筑——将浓烈的伊斯兰风格和极尽奢华的装饰与高科技手段、建材完美结合,建筑本身获奖无数。</h1> <h1>酒店老总的营销策略是邀请全世界著名的记者免费入住体验,然后写出体验感受,那时酒店的级别最高五级。</h1><h1><br></h1><h1>一个英国记者住了一个月后,体验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说用一句话形容它,我称它为七星级酒店。于是全世界才称它为七星级酒店。</h1> <h1>酒店建在离沙滩岸边280米远的波斯湾内的人工岛上,仅由一条弯曲的道路连接陆地。</h1><h1><br></h1><h1>而我们停靠的地方看到的是被施工围栏围起来的半截帆船,找了两个角度,都拍不出效果,没有我们看到的海中帆船景象,于是回来后自己p了红黄衣两张图,弥补遗憾。</h1> <h3>一行二十人在著名的帆船酒店合影。</h3> 哈利法塔 <h1>迪拜拥有世界上最高的人工建筑哈利法塔。在迪拜购物中心二楼,用全景模式拍的哈利法塔。</h1> <h1>哈利法塔原名迪拜塔,又称迪拜大厦或比斯迪拜塔,哈利法塔高828米,楼层总数162层,造价15亿美元,大厦本身的修建耗资至少10亿美元,还不包括其内部大型购物中心、湖泊和稍矮的塔楼群的修筑费用。</h1><h1><br></h1><h1>打破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建造时的492米纪录。大厦内设有56部升降机,速度最高达17.4米/秒,另外还有双层的。</h1> <h1>自己p的图。</h1> <h1>天空户外迪拜行小分队合影。</h1> 迪拜购物中心 <h1>迪拜购物中心里面世界各地的名牌齐集,是许多欧美国家的购物中心都无法媲美的。</h1> <h1>迪拜购物中心是世界最大的购物娱乐场所之一,是迪拜的零售业、酒店业及休闲中心。</h1> <h1>事实上,迪拜购物中心规模惊人:1200 家零售店、150多家餐饮设施、一座五星级酒店和数不胜数的休闲店铺。迪拜购物中心是时尚品牌的最大聚集地,其 44万平方英尺的时装大道堪称一大亮点。</h1><h1><br></h1><h1>这个购物中心里还设有一座游弋着鲨鱼的水族馆、一座室内主题公园、一个溜冰场和一座可同时放映 22部电影的影院。</h1> <h1>据导游说,有人计算过,购物中心的店,如果每个店进去五分钟,那么购物中心需要逛一个月。</h1> <h1>进到这个四面都是镜子的小屋,拍下了对影成四人的独特照片。</h1> <h1>刚到迪拜,导游就强调,任何时候不要拿出手机给当地人拍照,尤其是穿黑袍的。否则罚款还是小事,有可能被判一年监禁。如果想跟白袍合影,可以事先征询意见。</h1><h1>原来迪拜男子都穿白袍,一是因为女性要穿黑色隐藏身材曲线,为了搭配男性就都穿了白袍,二是白色反光,吸收热量少,更加凉快。<h3></h3></h1><h1><br></h1><h1>事实上迪拜只有近20%是当地人,其他的都是来自两百多个国家的外国人,其中印度人占70%。迪拜相对来说是一个社会阶级明显的城市:本地人多数享受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来自欧美的专业人士担任着大学教授、专家顾问、银行高管、酒店经理等高收入职位;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和菲律宾等国的劳工多半从事服务业,或在建筑工地打工。</h1> <h1>旅途中,我们极少见当到地土豪,餐厅服务生大多是印度或土耳其人。</h1><h1><br></h1><h1>今天适逢周日,迪拜国际购物中心人头攒动,终见白袍黑袍交相辉映。这是我怯怯偷拍的几组照片,有白袍男子带着三个老婆和孩子逛街的,这里还有各个国家,各种民族,不同肤色,不同服饰的人,可见迪拜之繁华与包容。<br></h1> <h1>迪拜法律规定一夫可以娶四妻,第一个妻子一定是表妹,娶二老婆时要大老婆同意,以此类推。而且老公必须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妻子,譬如每妻轮流陪两天,逛街购物要一起,买东西四人一人一份,否则,妻子可以状告丈夫。</h1><h1><br></h1><h1>在这个男尊女卑的国度,女人出门时用围巾把脸遮盖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丈夫的思想开放程度。对比之下,作为中国妇女,幸福指数倍增。迪拜再土豪,也不是我们向往的天堂,难怪会有迪拜公主和王妃出逃事件发生。<br></h1> <h1>阿拉伯风情的瓷盘,花纹独特,简直是工艺品。在伊朗小镇见到,无暇购买。在迪拜购物中心有六个小时时间闲逛。</h1><h1><br></h1><h1>出游极少购物的我,花了298迪拉姆,给喜欢收藏碟子、杯子的女儿买了七款小碟,每个小蝶差不多合人民币100元,我也是爱不释手,千金难买喜爱。像我这样不抢购名牌鞋包,手表,却千里迢迢背这些无用又沉重的东西穿洋过海回家,在别人看来可能也很奇葩。</h1> <h1>购物中心的阿拉伯美食。</h1> <h1>在迪拜,水比油贵,他们是个极度缺水的国家,所有生活用水都是海水淡化的,一瓶矿泉水的成本价是七块迪拉姆(14元人民币),但超市里只卖一两块,因为政府给补贴。</h1><h1><br></h1><h1>而他们的95号油每升不到人民币4块钱,汽油没有92号,只有95号和98号。</h1> <h1>比较当地人谁更有钱,不看豪宅和豪车,而是看看谁家门前绿化更好。</h1><h1><br></h1><h1>因为气候原因,(最高时达到58℃)所以迪拜养植物都是运用以色列的滴管技术,用管子给植物输送水和营养液,种植物的造价相当高,一棵树一年的成本需要三千美金。</h1> <h1>迪拜酋长说过:“从来只有人记得世界第一,没人记得世界第二或第三,现实就是这么残忍。因此要么不做,做就要做到第一。”</h1><h1>所以迪拜这个沙漠国家有很多世界之最:</h1><h1>世界上最大的购物中心——迪拜购物中心;</h1><h1>在沙漠上建起了世界上最长的无人驾驶地铁——迪拜地铁;</h1><h1>世界第一高塔——哈利法塔;</h1><h1>世界第一大人工岛——棕榈岛;</h1><h1>世界最高住宅楼——公主塔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这里居住的都是超级富豪。<br></h1><h1>万豪伯爵酒店共有72层,高约355米,已经成为阿联酋迪拜的奢华新地标。万豪伯爵酒店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世界上最高的酒店。</h1> <h3>晚间观看迪拜水幕秀</h3> <h1>如今许多人已经不再做梦了,因为生活的操劳让人疏离了浪漫和诗意,而残酷的现实又让人放弃了想象力。</h1><h1><br></h1><h1>然而,生命总会留着一扇天窗,让人看到心灵的憧憬,看到人类对生命奇迹亘古不变的期待和追求。</h1><h3></h3><h1><br></h1><h1>至少迪拜,向全世界诉说着一个神奇而又梦幻的国度,演绎着现实版的“天方夜谭”,那是地球上不断出现奇迹的地方。</h1> <h1>~.~.~.~.~.~.~.~.~.~.~.🌏🌍🌎🌕🌖🌗🌘🌑🌔🌓🌒</h1><h1><br></h1><h1>旅行花絮之一:</h1><h3></h3><h1>这次行程中的导游小雅,一个四川女孩,也是值得书写一笔的,一个单枪匹马闯世界的孩子,已经走了28个国家,来迪拜当导游得原因,就是迪拜是地球的中转站,从这里出发,去哪个国家都不太远。</h1><h1><br></h1><h1>很羡慕这女孩的生活方式,更佩服她的勇气。这种行路的阅历,会让她终生受益。</h1><h3><br></h3><h3>👭👭👭👭👭👭👭👭👭👭👭👭</h3><h3><br></h3><h1>旅行花絮之二</h1><h3></h3><h1>第一天入住迪拜酒店,早起上大巴车忽然想起装手机充电线时,忘了装手机,立刻跑回大堂,匆忙间也不知我说错了,还是导游翻译错了,跑上楼插卡灯不绿,才发现原来我拿514卡开541房间门,这时服务生推门出来把手机递给我,我匆匆跑回大堂交还房卡。</h1><h3><br></h3><h1>上车后,酒店又上来确认一下,541的客人拿到手机了吗?因此我对房间号印象极深。</h1><h3></h3><h3><br></h3><h1>回城前一天,我们又住在这家酒店,卢姐说还是我们上次的房间,第二天她上旅游车后回房间取东西,跑到441,没打开们,就回车上了,因此我就把541房间刻近了大脑沟回里。</h1><h3><br></h3><h1>晚间回来开541的门开不开,跑前台去充磁,回来开门一看傻眼了,房间里根本不是我们的东西。</h1><h3><br></h3><h1>又跑前台表述了半天,用有道翻译官也玩不转,我这么标准的普通话,翻译出来也不准确。服务生领我们去541看了一下,我告诉他NO.NO.</h1><h3><br></h3><h1>又一起去前台,又费力交流了一会儿,然后服务生领我们去241,用他的卡打开房间,进去一看,这才是我们的房间,我对服务生说:yes!yes!服务生指指头部笑了,一定是笑话我们有失忆症。</h1><h3><br></h3><h1>我们又跟随服务生去前台重新给卡充磁,在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家,楼上楼下跑了了半天,终于找到自己“家”了,两个老年痴呆患者,还算有惊无险。</h1><h3></h3><h3><br></h3> <h1>🌹🌹🌹🌹🌹🌹🌹🌹🌹🌹</h1><h1>附:闺蜜许凤云妙评之一<br>一半海水<br>一半沙滩<br>沙海冲浪🏄🏻 <br>刺激惊险<br>大清真寺<br>金碧辉煌<br>外形壮观<br>帆船酒店<br>形似帆船<br>世界第一<br>随处可见<br>一夫四妻<br>和谐家园<br>白袍郎君<br>不偏不袒<br>一起逛街<br>一起吃饭<br>四妻平等<br>丝巾拂面<br>迪拜富有<br>不乏大款<br>水比油贵<br>特别值钱<br>翩翩起舞<br>印象“回旋”<br>迪拜印象<br>天方夜谭<br>流光溢彩</h1><h3></h3><h1>真不一般</h1><h1>🌹🌹🌹🌹🌹🌹🌹🌹🌹🌹🌹</h1><h1>老同学妙评之二</h1><h1>西江月</h1><h1>为旅行者题照</h1><h1>蓝天黄沙红妆,</h1><h1>古道西风苍凉。</h1><h1>大漠孤烟今难现,</h1><h1>更无随军号响。</h1><h1>只要心中向往,</h1><h1>万里乘风丈量。</h1><h1>美食美景异国享,</h1><h1>欢度快乐时光。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