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侵华日军杀人场遗址纪念碑,厦门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厦门市湖里区金山街道五通村灯塔公园内。1938年5月10日凌晨,曰本侵略者在飞机和舰炮掩护下,强行从厦门岛东北角五通村泥金至浦口一带海滩登陆,肆意杀戮。我守军国民党军笫75师第445团及保安队、各炮台守军虽奋起抗敌,无奈实力悬殊,终于5月13日全岛陷落。在厦门保卫战三天中,守军共打死、打伤日军500人左右;而我军第445团1500人中则阵亡800余人,厦门保安队和炮台守军约300余人全部殉难,民众在战火中死伤多达4000余人。厦门岛上原有约18万人口,战争中大量逃难至内陆,至沦陷时已骤降到1.3万人。据不完全统计,厦门沦陷七年多期间,我军民因阵亡、反抗及被无辜滥杀者达万余人,35%的房屋遭到破坏,百姓流离失所,给厦门造成了一系列家破人亡的惨案。</h3> <p> 解放初期,在厦门五通村凤头海滩上挖掘出侵华日军杀人场掩埋尸体坑,坑里白骨累累,令人触目惊心,这就是日寇暴行罪恶的铁证,人们遂俗称该坑为"万人坑"。可惜,后因保护不善,此"万人坑"今已无存。为纪念厦门这段悲惨的史实,1997年7月有关部门选址离"万人坑"直线距离约400米的此地,建造"侵华日军杀人场遗址纪念碑",并于2012年9月落成。纪念碑为石构,碑身高1.9米(不含基座),平台占地面积38平方米,平台两边一共10个台阶,各边为5个,整合在一起,意为"1938年5月10日"。纪念碑基座呈梯形,上边长2米、下边长3米、高1.8米,四周浮雕着万人坑场景。碑身呈叠书状,下宽上窄;正面下部嵌有日历状碑文石刻。碑文是:"1938.5.10。八年抗战史,厦门血染一页。1938年5月10日凌晨,日寇侵犯厦门,从五通村泥金至浦口海滩登陆。我军民拼死抵抗,血战三天,无奈实力悬殊,5月13日厦门沦陷。从此日寇铁蹄蹂躏鹭岛七年有余,百姓啼饥号寒,惊心忍命,度日如年。期间,爱国志士、无辜市民横遭杀戮,尸填凤头海滩万人坑,白骨累累。日寇暴行灭绝人性,侵华罪恶铁证如山。家仇国恨,永铭莫忘,历史惨痛,立此明心。矢志民族复兴,追求世界和平;国家不受外辱,民智人类昌明。" 这段碑文,描述了厦门被日军侵占的真实历史过程,还原了"万人坑"的由来过程,记载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惨绝人寰的罪恶。</p> <h3> 在纪念碑平台后侧置有四座长条石刻,其外形酷似棺材。第一座石刻正面左半部分为"万人坑"原景影雕图,图的右下角刻有一段文字,书曰"五通万人坑主雕塑北偏东43度方向,直线距离约400米",指明了"万人坑″的方位;右半部分为勒刻《永铭在心》的碑文,碑文记述了《厦门晚报》发起寻找厦门抗日死难者名单调查活动与倡议捐建纪念碑的经过,以及公布市民捐献款项和委托建造单位的过程。第一座石刻的背面和其它三座石刻的正、背面,均刻满了当年部分可查的受害者的姓名与死亡原因,有力证实了残暴日军的罪行。</h3> <h3> 烽火岁月,命如蝼蚁,兵荒马乱,籍册丧失,其名其姓,湮没难全,今复铭文,仅志其哀。历史是沉痛的,我们要铭记在心,警钟长鸣,勿忘国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