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山蔣子“陽明精舍”楹聯小注及蔣門弟子後學(部分)

【崇儒】-梅

<p class="ql-block">《孟子•滕文公下》曰:“……孔子懼,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依據公羊義理,《春秋》當新王,孔子為聖王,為萬世立法,撥亂世反諸正)。是故,孔子曰:‘知我者(知《春秋》新王孔子為王也),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受《春秋》貶退伐絕者罪我也),其惟《春秋》乎?’”</p> <p class="ql-block">蔣子《公羊學引論》曰:“孔子作《春秋》,乃為一改文之王、考文之王、制文之王、人文化成天下之王、人類文明文化之王。孔子不僅上達天德,聖入皇極,更將天道性理下貫人間,嵌入歷史,開出一人文化成之新世界與新紀元(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p> <p class="ql-block">朱子詩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貴州龍場,文成悟道;陽明精舍,盤山守靈。一片青山,一渠活水,山曰營盤,湖曰鑑性。</p> <p class="ql-block">陽明精舍——天地间的一滴清水,天下儒生的桃花源。</p> <h3>迢迢千里,近在咫尺!</h3> <p class="ql-block">山門匾額——“陽明精舍”</p><p class="ql-block">(小注:“陽明精舍”四字,為東瀛陽明學者岡田武彥先生手書,山門右側樹一塊石碑——書陽明先生《客座私祝》一文。)</p> <p class="ql-block">開門進入精舍,右側即為“水雲軒”之“經綸居”與“有本居”,篆書楹聯曰——</p><p class="ql-block">山月出時,清簫一曲乾坤靜</p><p class="ql-block">松風過後,濁酒半杯天地寬</p><p class="ql-block">(小注:清簫一曲,盤山嗜樂也。濁酒半杯,蔣子好酒乎?)</p> <p class="ql-block">經過“水雲軒”,左轉,就來到了“松風館”之“感物廳”。廳外懸“奉元復性”匾,廳內掛“歸寂證體”匾,“感物廳”楹聯曰——</p><p class="ql-block">萬物有恩於我,此身回報難,唯惜之誠惶誠恐</p><p class="ql-block">聖人無執乎私,天下感通易,宜致其仁術仁心</p><p class="ql-block">(小注:奉元,《春秋》大一統也。復性,復我天命之善也。歸寂證體,修身工夫也。誠惶誠恐,臨深履薄也。致仁術,構建儒教憲政也。致仁心,提出政治儒學也。)</p><p class="ql-block">“松風館”楹聯曰——</p><p class="ql-block">山間明月照我讀麟經,五千年往事胸中翻滾,賴王心斷裁,天元正始道在是</p><p class="ql-block">林下清風伴人觀鳥跡,九萬劫洪荒性裏收盡,依聖學安立,知體培根命歸焉</p><p class="ql-block">(小注:麟經,《春秋經》也。五千年往事,《二十六史》之成敗興衰也。王心,聖王孔子之心也。天元正始,《春秋》大一統也。聖學,六藝十三經經傳注疏經史子器之學也。知體培根,致良知培靈根也。)</p> <p class="ql-block">“感物廳”內懸掛“歸寂證體”匾</p><p class="ql-block">(小注:歸寂證體——归,回归也,即孟子说的求其放失之心也;寂,此心寂然不动、寂然澄然、感而遂通也;證,見證,驗證,體證也;“體”,本體、道體、道心、天心、本心也。言求放心于寂然澄然,真体独露,而得见本心也。本心者,正邪善惡是非分别诸念未起,喜怒哀懼爱惡欲憎诸情未发前之真心也。此时之心,心无其心,虚灵不昧,無善無惡,至善至美,亦即虞廷十六字心傳中之所谓“道心”也。——本條“小注”有取於江西吉安羅元亮先生。)</p> <p class="ql-block">“松風館”庭院前的高臺上有一塊小石碑,上書盤山先生詩《龍崗夜吟》(作於西曆一九九四年七月十八日)——</p><p class="ql-block">獨宿龍崗夜悄然,清光似水照危欄。</p><p class="ql-block">參天古柏含窗影,撲地殘碑和淚看。</p><p class="ql-block">往事欲尋心已碎,斯文未振鬢先斑。</p><p class="ql-block">中庭望月徘徊久,路滿荒堦起白煙。</p><p class="ql-block">(小注:獨宿龍崗,儒門慘淡花果飄零也!斯文未振,聖學湮沒百年而今當再興乎?)</p> <p class="ql-block">從“感物廳”出來,往上走,右側就是立體等差各得其位陰陽一體的“兩儀池”</p> <p class="ql-block">走過“兩儀池”,就來到了“桂竹園”,此處是“月窟居”與“天根居”。當代儒門女教傳人范必萱女士嘗住“月窟居”十余載,自稱“月窟居人”,著有《月窟居筆記》一書。</p> <p class="ql-block">“月窟居”楹聯曰——</p><p class="ql-block">無軒冕肆志,天外逍遙,物耶我耶</p><p class="ql-block">有家國關情,人間造次,仁也義也</p><p class="ql-block">(小注:軒冕,北宋周濂溪銖視軒冕塵視金玉也。家國,南宋陸放翁位卑未敢忘憂國也。)</p> <p class="ql-block">從“月窟居”出來,往前往上走,左側通往“默園”。“奉元樓”則參然目前也!</p><p class="ql-block">(小注:奉元,蔣子《政治儒學默想錄》第1096條——“元者,宇宙之本体、人类之大原、历史之所出、政教之一统、生命之信仰、人生之依止也。故奉之者谓之‘奉元’。无论政治儒学与心性儒学,皆奉昊天上帝为元,先儒所谓‘天元’也。故吾儒之学者,‘奉元之學’也。”故而,陽明精舍之主體建築名曰“奉元樓”也。)</p> <p class="ql-block">“奉元樓”楹聯曰——</p><p class="ql-block">宣聖立元正始,統天統史統人,王道通三歸一統</p><p class="ql-block">羲皇設卦首乾,成象成時成性,龍德用九化大成</p><p class="ql-block">(小注:宣聖,孔子也。立元正始,《春秋》大一統也。王道通三,王道政治兼備天道、歷史、民意三重合法性也。一統,統於天元下貫仲尼也。羲皇,伏羲也。首乾,奉元也。龍德用九,聖王當位及身而治也。)</p> <p class="ql-block">“奉元樓”之“繙經閣”楹聯曰——</p><p class="ql-block">五經藏理窟,立人文萬世根基,常道常繙承道統</p><p class="ql-block">六藝蓄義海,開性教九州血脈,恆心恒現繼心傳</p><p class="ql-block">(小注:五經,《易經》、《書經》、《詩經》、《儀禮》、《春秋經》也。六藝,又指《六經》,五經加上已經亡失的《樂經》為《六經》,今可以《孝經》足之。人文,聖賢君子及經史子器也。常道,《六經》之道也。常繙,以經解經、以制說經、以中國解釋中國、以中國解釋世界也。道統,堯舜周孔之道之歷代傳承也。性教,性相近習相遠之教也。恆心,良知也。恆現,良知呈現也。心傳,虞廷十六字心傳也。)</p> <p class="ql-block">“奉元樓”之“复夏堂”楹聯曰——</p><p class="ql-block">先嚴夷夏之辨,元年自有統,不與夷狄主中國</p><p class="ql-block">且緩西東會通,公器本無方,宜將西學益群生</p><p class="ql-block">(小注:复夏,光復重建政教一體之華夏儒教文明也。夷夏之辨,華夏王道文明與夷狄無道野蠻之分別也。西東會通,中學為主西學為輔也。元年自有統,《春秋》立元正始也。公器本無方,擇善而從工具性吸收也。不與夷狄主中國,不贊成不允許用夷狄之道教化治理中國也。宜將西學益群生,儒教憲政亦吸收消化西學之美善者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奉元樓”之“复夏堂”堂內,供奉祭祀著聖王仲尼孔子及中華歷代聖賢,有“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子、“亞聖”孟子、“理聖”朱子、“心聖”陽明子、“行聖”端木子貢、“傳聖”卜子夏、先儒公羊子、“制聖”荀子、“政聖”董子、先儒何子、“文聖”文中子及先賢周濂溪、張橫渠、程明道、程伊川、陸象山等。</p><p class="ql-block">堂中央懸掛“道通天元”匾,聯語曰——</p><p class="ql-block">聖賢為人文性命根本,血食千秋,繼體傳心頌聖跡</p><p class="ql-block">天道乃品物生民化源,清香一柱,修身講學報天恩</p><p class="ql-block">(小注:道通天元,天地人三才之道上通天元本體也。聖賢,天道之代言人也。血食千秋,祭祀不斷薪火相傳也。繼體傳心,為天地立心致吾良知也。天道,聖賢君子下學而上達者也。清香一柱,立德行義昭告上帝也。修身講學,為去聖繼絕學正己化人也。)</p> <p class="ql-block">“复夏堂”堂內西侧,供奉著陽明先生铜像及歷代賢者神主,包括近現代新儒家康有為先生、陳煥章先生、辜鴻銘先生、梁濟先生、王國維先生、陳寅恪先生、馬一浮先生、熊十力先生、梁漱溟先生、錢穆先生、徐復觀先生、唐君毅先生、牟宗三先生等等。</p> <p class="ql-block">禮拜聖賢,感通萬物。</p> <p class="ql-block">盤山先生口說:“天道開二門——心性儒學(生命的焦慮)與政治儒學(制度的焦慮)。”</p> <p class="ql-block">“奉元樓”之二樓是“繙經閣”,閣內懸掛“退藏庵”聯,聯曰——</p><p class="ql-block">庵中兀坐,思出風雲外,頓釋囂囂世味</p><p class="ql-block">峰頂凝神,心鋪天地間,盡囊滾滾勞塵</p><p class="ql-block">(小注:兀坐,兀坐培心也。凝神,惟精惟一也。思出風雲外,天外逍遙也。心鋪天地間,憂以天下、樂以天下、天地萬物一體之仁也。)</p> <p class="ql-block">“奉元樓”上,“繙經閣”中,盤山講學,弟子彌眾。</p> <p class="ql-block">庵中放眼,望見“月窟居”、鑑性湖與群山環翠。此真清明世界,朗朗乾坤也。</p> <p class="ql-block">“奉元樓”之左側是“性天園”,門外楹聯曰——</p><p class="ql-block">夫子哭麟,天地如此不仁,奮作元經,萬世垂義法</p><p class="ql-block">文成傷道,蠻荒居然有幸,細玩大易,九夷立心宗</p><p class="ql-block">(小注:夫子,仲尼孔子也。哭麟,傷同類之不遇也。元經,《春秋經》也。義法,《春秋》新王制也。文成,陽明先生也。傷道,見謫龍場道遇白骨也。大易,《易經》也。心宗,致良知教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性天園”門內聯語曰——</p><p class="ql-block">彊學達性,不枉此生,方為宇宙真豪傑</p><p class="ql-block">潛修通天,莫求來世,才是古今大丈夫</p><p class="ql-block">(小注:彊學,敏而好學也。達性,感知天命也。潛修,默坐澄心歸寂證體改制立法也。通天,尊信上帝繼天奉元上達性天也。真豪傑,“氾濫東西學略知類”也。大丈夫,“出入釋耶道歸儒宗”也。)</p> <p class="ql-block">進入“性天園”,往左走,見“复夏堂”堂后聯語一曰——</p><p class="ql-block">圜丘敬天,先王致孝乎鬼神,報本反始,民德歸厚在復禮</p><p class="ql-block">方澤事地,後聖緣情於人道,立中用和,物理節文須依仁</p><p class="ql-block">(小注:圜丘方澤,法效天圓地方也。敬天事地,父事天母事地也。致孝鬼神,祭祀宗廟也。緣情人道,制禮作樂也。報本反始,敬報天地、先祖、聖王奉元復性也。立中用和,立乎中庸以禮節之也。民德歸厚,慎終追遠之效也。復禮,克己之效也。物理節文,改制立法也。依仁,志道據德也。)</p> <p class="ql-block">“复夏堂”堂后聯語二曰——</p><p class="ql-block">鳥啼花樹,雨打疏桐,蛩吟露草,蟬唱香樟,靜中獨聽大成樂</p><p class="ql-block">風散松雲,竹搖清影,月蕩澄空,路迷幽徑,閑裏默觀造化心</p><p class="ql-block">(小注:大成樂,古之《韶》《武》,蔣子之《太和聖音》也。造化心,天地生養萬物之心也。)</p> <p class="ql-block">此為下聯。</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就來到了“存心齋”,楹聯曰——</p><p class="ql-block">為道須枯槁一番,刊盡聲華,從此海闊天空,鳶飛魚躍</p><p class="ql-block">存心要靜默終日,養全性體,而後風輕雲淡,山峙川流</p><p class="ql-block">(小注:此聯可見盤山蔣子之工夫與境界也。)</p> <p class="ql-block">“存心齋”內懸掛“龍場正脉”匾,匾下有聯曰:</p><p class="ql-block">蒼山為座,靜中有物生天地</p><p class="ql-block">洪宇作經,虛極無心達性源</p><p class="ql-block">(小注:盤山蔣子,私淑陽明先生承其統緒者也。)</p> <p class="ql-block">從“复夏堂”堂後往前看去,是“圜丘”;圜丘往前,見“方澤”。此園種有大片紫竹,米灣老師好簫,此其所甚愛者也。</p> <p class="ql-block">經過圜丘方澤,穿過紫竹林,即來到——“俟聖園”——此先生之所居也。</p><p class="ql-block">“俟聖園”楹聯曰——</p><p class="ql-block">道自白雲深處起,文不在茲乎</p><p class="ql-block">學從綠野滿時來,質之將復矣</p><p class="ql-block">(小注:俟聖,修身講學傳道授業等待聖王出現也。文不在茲,夫子自任也。質之將復,儒教憲政也。)</p><p class="ql-block">“俟聖園”內“明夷堂”楹聯曰——</p><p class="ql-block">雲生雷上,君子盤桓,守先待後辨理勢</p><p class="ql-block">明入地中,文王憂患,論古知今究天人</p><p class="ql-block">(小注:辨理勢,理高於勢、以理判勢、以理轉勢也。究天人,作《王道圖說》提出王道政治具足“天、地、人三重合法性”也。)</p> <p class="ql-block">走過“俟聖園”,走出“性天園”,左側是“守望居”(小子嘗棲於是)。再往前,就是“樂道園”了。</p> <p class="ql-block">“樂道園”楹聯曰——</p><p class="ql-block">春風拂綠野,觀東主生物心懷,樂山樂水復樂道</p><p class="ql-block">冬日暖蒼空,體大人明德愫志,希賢希聖更希天</p><p class="ql-block">(小注:樂山樂水樂道,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貧而樂道富而好禮也。希賢希聖希天,北宋周子云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也。)</p> <p class="ql-block">進入“樂道園”,正堂為“勉仁堂”,楹聯曰——</p><p class="ql-block">獨宿深山,天心月滿時,有孔顏之樂</p><p class="ql-block">默居靜室,簷下雨疏處,正堯舜所思</p><p class="ql-block">(小注:孔顏之樂,敏而好學貧而樂道也。堯舜所思,天下為公選賢舉能也。)</p> <p class="ql-block">“勉仁堂”右舍即為“思賢居”,楹聯曰——</p><p class="ql-block">一等人無思無欲,力學可至</p><p class="ql-block">兩件事存理存心,勤修乃成</p><p class="ql-block">(小注:一等人,聖賢君子也。兩件事,克己復禮內聖外王也。故事,戊戌歲夏,中國曲阜崇儒書院院長——吳廣毅先生——問學於陽明精舍,嘗舍於此。歸曲阜後,寫有《樂道園問學記》一文,發於儒家網。)</p> <p class="ql-block">千辛萬苦兮,盤山有路;</p><p class="ql-block">夙夜匪懈兮,擔當斯文。</p><p class="ql-block">蔣子勿恤兮,托命之人——</p> <p class="ql-block">范必萱女士與楊懷敏先生(攝於陽明精舍附近的靈山秀水之間)</p> <p class="ql-block">西曆2003年10月4日,天氣晴朗,蔣先生安排引領北京“一耽學堂”遊學團的學員們,赴修文縣龍場鎮瞻仰憑弔陽明先生遺蹟……</p><p class="ql-block">離別的前夜,月朗星稀,師生們歡聚在“性天園”賞月,蔣先生讓我到“明夷堂”取出洞簫……不知什麼時候,月亮🌙悄悄越過遠處的山嶺,移到了“性天園”上空。輕柔的月光灑在樹叢間、草坪上,灑在“奉元樓”屋頂上,灑在師生們身上……親切的交流、暢快的笑聲,構成了一幅感人至深的真實畫卷!——范必萱女士《月窟居筆記》</p> <p class="ql-block">西曆2004年夏天,陽明精舍舉辦“甲申龍場會講”——“中國文化保守主義峰會”——“此次會講的思想史意義,在於這是信奉、體認、贊助、褒獎儒家文化的中國文化保守主義者集體公開亮相的標誌,是批評、顛覆、解構、質疑儒家文化的時代悄然退場的標誌,是儒家文化歷經慘淡經營百年失落之后重新振起的標誌。”</p><p class="ql-block">會講期間,蔣先生與盛洪先生、陳明先生、康曉光先生等儒門同道同遊修文縣“陽明洞”……</p> <p class="ql-block">西曆2006年夏天,陽明精舍舉辦“丙戌龍場會講”,蔣先生與儒門同道及一眾弟子攝於“奉元樓”前……</p><p class="ql-block">8月12日,歷時將近一個月的會講即將結束,蔣先生總結道:書院的會講與其他會議不一樣,書院的會講是活生生的“同契生活”,大家通過活生生的,面對面的生活,達到心靈的交感與生命的同契。這種生活曾經在古代的書院有過,學者可以在每天的生活中學道,體道。在現代社會,無論電子書籍和傳媒手段有多麼發達,都不能代替這種活生生的同契生活。——范必萱女士《月窟居筆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從左到右:</p><p class="ql-block">范必萱女士、李海超、蔣先生、黃磊、樊潤東</p><p class="ql-block">關於李海超,范老師在《月窟居筆記》里記載了一個故事——</p><p class="ql-block">蔣先生教導其“如何做保持棱角的石頭”……</p><p class="ql-block">關於樊潤東,范老師在《月窟居筆記》里記載了一些故事——</p><p class="ql-block">“用餐疊紙”、“分果平均”、“留果與弟”……</p> <p class="ql-block">從左到右:</p><p class="ql-block">心蘭、米灣、蔣先生、廣毅</p> <p class="ql-block">從左到右:</p><p class="ql-block">蔣柳盛、周北辰、蔣先生、袁彥、劉懷崗(心蘭)、周家沛</p> <p class="ql-block">陽明精舍的守夢人——范必萱女士(戊戌年冬,范老師於山東曲阜崇儒學堂宣講儒家女學,與學堂學生合影)</p><p class="ql-block">范必萱女士,字守靜。1950年生於貴州貴陽。1998年與陽明精舍結緣,後應蔣先生之邀請,遂決定提前公職退休,到陽明精舍擔任蔣先生學術助理,並協助蔣先生管理陽明精舍。在陽明精舍的十幾年里,范老師先後記錄整理了蔣先生的相關學術論文數十萬字。主編出版了《〈四書五經〉精華讀本》,著有《月窟居筆記》(是書堪稱陽明精舍的故事集)。</p><p class="ql-block">范老師的《月窟居筆記》出版,米灣老師推薦辭曰:“……此書固然可稱為文學之作,但更是史學之撰。當代儒學發展中的不少事件,不論是舉世矚目之超然鵠舉,還是鮮為人知之雪泥鴻爪,皆可從中考見。佳作也!”</p> <p class="ql-block">蔣門弟子——王瑞昌(盤山居,米灣侍)</p><p class="ql-block">王瑞昌先生,字乃徵,號米灣,西曆1964年生,河南魯陽人。西南政法學院法學學士、北京大學法學碩士、哲學博士,現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米灣老師素性曠達,淡然自處;心藏憂患,學理嚴密;精通音律,尤擅西文。著有《陳確評傳》《追望儒風》等,又與人合譯《自由與傳統——柏克政治論文選》一書。</p><p class="ql-block">米灣老師撰寫的《蔣慶先生傳》,收在其《追望儒風》一書。另外,蔣先生的《申論政治儒學》(臺灣版)附錄部分亦收錄此文。</p> <p class="ql-block">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師生對簫,情志相通——</p> <p class="ql-block">蔣門弟子——周北辰(身後是杭州西湖)</p><p class="ql-block">周北辰先生,名諱亞林,字北辰,西曆1965年生,貴州遵義人。1987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1990年至1998年任教于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師從蔣先生,並協助蔣先生創建陽明精舍。2000年辞去大学教职,投身儒家文化复兴事業,周遊全國各地傳道講學。2009年創辦“深圳孔聖堂”,任主事。現任曲阜儒家文化聯合會會長,中華孔聖會總干事。著有《儒教要義》《儒商管理學》《守望精神家園》等。</p><p class="ql-block">蔣先生有《送周北辰之舊京》(作於西曆1999年春)一詩——</p><p class="ql-block">男兒立志出黔中,煙雨蒼茫鎖亂峰。</p><p class="ql-block">他日相思回眸處,盤山雲冷撫孤松。</p> <p class="ql-block">蔣門弟子——楊懷敏汝清(與蔣先生攝於“俟聖園”前)</p><p class="ql-block">楊懷敏先生(1970-2018),字杭之,號水木心齋,儒門諡曰懷敏先生,河北張家口人。先生畢業於清華大學法學院,後於北京創建葦杭書院,任山長。懷敏先生志高行潔,勇於任事,傳道授業,講學不輟,苦心孤詣,守護儒門,天下儒林共尊之為“虔誠的儒門守護者”。著有《大孝至尊——〈孝經〉與成功人生》《以孝治天下》等,主編《〈論語〉玩誦本》。</p><p class="ql-block">為了儒家文化復興大業,楊先生席不暇暖,勞心勞力,奔波途中,不幸故去!儒門痛失棟梁!蔣子痛失伯牛!盤山慟乎慟矣!寫下如泣如訴動地感天的《挽汝清聯》與《祭汝清文》。蔣先生《挽汝清聯》曰——</p><p class="ql-block">如此江山,斯人安在?鹿洞煙飞哀逝者</p><p class="ql-block">何等家國,此道誰傳?潯陽波湧哭歸魂</p><p class="ql-block"> 蔣慶泣挽</p> <p class="ql-block">蔣門弟子——孟曉路(戴帽者,帶領學生們參訪北京西山四海孔子書院)</p><p class="ql-block">孟曉路先生,字慶弗(或慶福),號童庵。西曆1970年生,河北獻縣人。2000年於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哲學專業博士畢業後,一直任教於河北大學哲學系。己亥歲冬(2018年),四學書院興經學堂在江西都昌成立,任山長,一心致力於復興中學原本之範式與體制。2021年,徙居山東曲阜崇儒書院附近,時在崇儒書院授“《六經》導讀”課。中學四學範式(經、史、子、器)提出者,當代中學大家。著有《聖哲先師孔子》、《儒家之密教:龍溪學研究》、《寒山詩提綱注解》、《七大緣起論》(2008年)、《佛學與西學》(2009年)、《佛教真面目講記》(2012年)、《形上學方法》(2013年)、《西學之中學淵源》(2013年)、《中學統攝天下學術論》(2013年)、《傳統學術之生機:走出西方學術規範復興固有規範》、《中國世界觀看世界及中華文明復興》(2014年)、《論〈周官〉》、《天下制度形上原理》(2019年)等。</p> <p class="ql-block">蔣門弟子——任重(圖片為其主編之書)</p><p class="ql-block">任重先生,網名“讀書吹劍”、“杜吹劍”,西曆1972年生,甘肅靖遠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當代儒學復興的幕後推手,協助陳明先生打造“儒學聯合論壇”,力助王達三先生創辦“中國儒教網”,獨自推出“儒家網”;協助主編《原道輯刊》,編發匯寄《儒家郵報》,主編出版《儒生文叢》(三輯)、《儒生輯刊》、《中國必須再儒化》、《儒生歸來》等。任重先生凡百所為,在在皆全方位展示儒家儒學儒教在當代中國之學術進展和踐行動態。十數年如一日地默默耕耘,兢兢業業於儒教復興事業,功莫大焉!</p><p class="ql-block">王達三先生(任重先生的戰友摯友同道)贊👍👍彼曰:“堅毅弘忍,一人之力而萬人之功;守死善道,一人之行而儒門所望,是吾任兄也。”(任重先生的簡介資料撮取於陳彥軍先生《儒生任重》一文)</p> <p class="ql-block">蔣門弟子——王達三(與蔣先生攝於“奉元樓”之“复夏堂”前)</p><p class="ql-block">王達三先生,西曆1974年生,山東高唐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中國儒教網”暨“儒教復興論壇网站”總版主。嗜愛《春秋》,深究《公羊》,閱讀《春秋公羊傳注疏》數遍,博覽公羊學著作無量數,撰作《公羊學錄》數百條。當代儒者。現居北京。</p> <p class="ql-block">蔣門弟子——齊義虎(講《春秋》)</p><p class="ql-block">齊義虎先生,字宜之,號四毋齋,西曆1978年生,天津人。復旦大學政治學碩士,今为西南科技大學教师。著有《經世三論》。</p><p class="ql-block">齊義虎先生寫有一篇關於蔣先生的好文章——《重鑄文明自信的一代儒宗——蔣慶先生的學思歷程及其時代意義》,發於儒家網。</p> <p class="ql-block">蔣門弟子——王國雄(攝於陽明精舍“存心齋)</p><p class="ql-block">王国雄先生,字慎一,网名“唯心先生”,西曆1972年生,江西吉安人。民间儒者。</p><p class="ql-block">范必萱老師在《月窟居筆記》“後學篇”里記載:“那些日子,每天清晨醒來,我都能聽到國雄和心蘭(劉懷崗師兄)的琅琅讀書聲。早晨在‘存心齋’集體誦讀時,由於屋內沒裝電燈,國雄往往選擇光線較暗的位置入座,將明亮之處留給視力不好的同道……”擇暗自處,光明與人。讀至此處,感動莫名!</p> <p class="ql-block">蔣門弟子——劉懷崗(講學於山東曲阜崇儒書院)</p><p class="ql-block">劉懷崗先生,字履謙,號不惡齋,網名“心蘭”,山西沁縣人。1997年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畢業後從事私企營銷工作。2002年,偶讀《書經》“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一語,大感震撼!不意古人見解如此高明,遂為折服,始學古典。遇“華夏復興網”,乃知不孤。乙酉春,與諸民間儒生會於曲阜,深衣祭孔。祭畢,遂赴深圳拜師蔣先生。次年隨先生至陽明精舍,靜心研經,閱二冬夏。學宗盤山,術專聖經,以為《六經》乃儒教之本,聖學之尊。復興《六經》,治世之要務也。撰有《大學學記》《中庸學記》《詩經劉注》《春秋經劉注》《春秋經義指示》,擬著《易君子以》《孝經王心》。</p><p class="ql-block">心蘭兄學習《論語》之後,嘗作一聯:</p><p class="ql-block">行當常思夫子嘆,</p><p class="ql-block">退且自尋孔顏樂。</p> <p class="ql-block">蔣門弟子——姚舜雨(穿白衣者,與香港🇭🇰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先生合影)</p><p class="ql-block">姚舜雨先生,民間儒者,师承当代大儒蒋庆先生,习业阳明精舍,究心《六經》。研习儒家经典十余载。其为学也,《詩》习四家,《書》本今文,《三禮》宗郑,《易》補逸象,《公羊》家法。以阳明良知之说,立天然之则。知行合一之论,为日用伦常不二之教!麗庐书院創始人,秋浦书院院长。安徽省朱子研究會會員,安徽省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教育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组成员。</p> <p class="ql-block">深圳“儒士社”同仁攝於陽明精舍“奉元樓”前……</p> <p class="ql-block">蔣門弟子——袁彥(與蔣先生)</p><p class="ql-block">袁彥先生,字希聖,西曆1972年生,湖南株洲人。1995年重慶大學本科畢業,任職於廣州新太集團,從事互聯網建設;2004年移居並留學加拿大,實地考察具體研究中西文化及宗教信仰問題;2007年開始師從蔣先生,讀書之餘,積極從事儒學的社會推廣工作。先後走訪調研過全國近兩百家私塾學堂與上百家企業。現任明倫書院廣州分院院長、廣東私塾聯誼會會長、北京人文大學國學院副院長等職。</p> <p class="ql-block">蔣門後學——吳亞波(與蔣先生)</p><p class="ql-block">吳亞波先生,字廣毅,西曆1986年生,陝西旬邑人。師從台灣王季謙先生、蔣慶先生、余東海先生等。2006年開始接觸王財貴先生的“兒童讀經教育”,遂主動學習全面瞭解“讀經教育”相關理論,具體實踐並身體力行於當時的“讀經教育”私塾學堂。成人讀經,背誦經典達十六萬字。2011年,創辦關中銘謙學堂,即今山東曲阜崇儒書院。山東曲阜崇儒書院院長,崇儒塾教聯誼會會長。著有《成長的軌跡》(2011年)、《為什麼要讀經》(2014年)、《曙光——開啟讀經新時代》(2019年)等,編有《崇儒塾教十小篇》《蔣盤山先生著作輯要》《尋找王跡文選》等。</p> <p class="ql-block">蔣門後學——梅志(與蔣先生)</p><p class="ql-block">梅志,字復夏,號洗心,西曆1990年生,貴州威寧人。</p><p class="ql-block">今山東曲阜崇儒書院儒學老師。長在耕讀之家,幸為中華赤子。體制近二十年,大學弗愿卒業。一朝得遇孔孟,數年喜聞公羊。平生尊道統,立志習《六經》。崇實尚質,憂以終生;貧賤凄苦,樂以終生。孝悌禮樂,戰戰兢兢。歲寒松柏,玉汝於成。 </p><p class="ql-block">教學之餘,偏好經史。寫有讀書心得數十篇,有發於“崇儒書院”、“儒家網”及《文思》者。編有《盤山先生集要(上中下)》(己亥2019年)、《說文部首類編》(庚子2020年)、《說文部首二百四十字》(辛丑2021年)、《蔣盤山先生學行年譜(初稿)》(癸卯2023年冬)。另有,自編文集《志尚志集》(癸卯2023年季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戊戌歲(西曆2018年)夏月,後學嘗隨吳廣毅老師問學於陽明精舍(第二次),侍坐蔣先生一週。留住“守望居”。</p> <p class="ql-block">蔣門後學——王焱(身後是曲阜九仙山)</p><p class="ql-block">王焱,字伯堯,西曆1994年生,山西運城人。2012年初接觸儒家经典,於崇儒學堂經歷了老實大量讀經(完成了《学庸论语》《孟子》《易經》《詩經》《老莊選》的包本背誦)及崇儒塾教解經(完成了《孝經》《論語》《孟子》之古注解義)兩階段。自老實大量讀經到崇儒塾教之解經教學,既是親歷者,又是反思者,參與崇儒書院之一線教學,亦五六年矣!自遇經典始,以少年血氣之性、狂簡之志,志乎聖賢,所慕堯舜諸聖而已。常有力不及而餒者,然未嘗有悔也。於今九年,師友切磋,氾濫諸賢,雖小有所進,然尚無所樹,遂赧然有愧!於學,私淑盤山,仰慕東海,敬效康子(康曉光先生)。數子之學,高矣大矣!後學伯堯,心存焉耳。</p> <p class="ql-block">蔣門後學(部分)與范必萱老師(中坐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一屆“盤山學會講”,西曆2020年秋於安徽合肥秋浦書院。</span></p> <p class="ql-block">崇儒書院諸生與蔣門後學(部分)</p><p class="ql-block">第二屆“盤山學會講”,西曆2021年10月於山東曲阜崇儒書院。</p> <p class="ql-block">癸卯歲夏,崇儒書院院長吳廣毅老師帶領師生一行十數人問學陽明精舍。自黔歸魯,諸生作文以記之……</p> <p class="ql-block">盤山有路——盤山路上,背影是竹杖芒鞋的米灣老師和廣毅老師</p> <p class="ql-block">中國古曲——《陽關三疊》曲譜</p><p class="ql-block">戊戌歲夏月,是夜,米灣老師於“奉元樓”之“繙經閣”上,吹奏一曲《陽關三疊》……後學聞之入醉,長長涵詠,久久回味,終生難忘!</p> <p class="ql-block">米灣老師(王瑞昌先生)於美國宣傳蔣先生其人其學的海報!善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