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这一小篮新鲜鱼生如果有所不同,那还是新鲜的弹牙,特别是那鲜虾,糯糯的,口感真的好极了。不知道为什么好像没有什么食品安全的顾虑,日本的产品质量的信誉基础,削弱了我的警惕性,尽管前一段飓风把上百袋核废料垃圾刮到海里,费劲巴力才找回来十几袋。</h1> <h1>正儿八经的酒店大堂,里面供客人休憩的小椅子真的比学校里的课桌配套的椅子还要小。难怪上一届七国首脑会议,安倍给安排在一个小学校里。日本社会生活方式的简约不输宜家,而日本政府机关的简约是避免选民的挑眼。</h1> <h1>世遗法隆寺外面的民居屋檐还低于我半头。日本人个子是矮一些。前一阵子<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一名日本女性在网上抱怨“仅仅是因为自己身高1.49m,就无法应征加入自卫队了”。结果日</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本防卫省副相山本朋很快就回复了这名“心碎”的女网友:既然您已经指出了,我马上就把招收女性的标准降到1.4m啦!</span></h1> <h1>这是一部日本家庭用的中型轿车,比我的臂长一点点。我看到司机和乘客在前风挡后面几乎就是鼻子贴在玻璃上。日本人给这个世界上其他的国家设计的汽车绝对不是这个样子,有人说日本人最奸,都是把最好的留给自己,但这汽车为啥就不能给自己设计的宽松点呢。</h1> <h1>我们唯一的一次闯红灯是在唐招提寺。站在十字路口看着没完没了汽车川流不息,而唐招提寺还有几分钟停止售票。最终趁一个缝隙,闯了红灯,如愿以偿。每年三月只有三天可以看到唐朝鉴真和尚的泥塑。我们看到是在封闭玻璃橱窗里,鉴真和尚泥塑的替代。</h1> <h1></h1><h1>天色渐渐的暗下来,已经开始静园的寺院几乎没人,我们突然发现一块石碑,默默地,谦卑的守护在鉴真和尚的墓旁,碑上赫然写着:赵朴初居士之碑。该不是大名鼎鼎的赵居士葬在日本啦?</h1> <h1>还是忍不住的要把这还没有红透的枫叶选了。也许是后面黑暗的背景,或许是天色渐渐暗下来,凸显出来叶子的妩媚,要不就是静园后来清静,让我对这张片子情有独钟,不过要记住哟,我只用手机拍摄。</h1> <h1>闭园前最后一分钟买到门票得以进入唐招提寺。看着院外透过树叶,投射进来的最后一缕阳光,让我们心里充满了幸运,这个全世界的文化遗产,日本的国宝,是我大唐中国和尚鉴真造的。</h1> <h1>这幅图片说的是看到小学同学放学,同学们三三两两,结伴回家,没见门口大排长龙的家长夹道欢迎,也没见挤成一团的交通堵塞,更没见手持棍棒,戴头盔的保安如临大敌。</h1> <h1>还有几个小同学排着队上了我们坐的公共汽车。看样子也就是小学一年级的小豆包吧?学校不送,家长不接,这要是搁......,那还了得?</h1> <h1>我发现日本人不禁仅个小,而且也许是由于长期坐在榻榻米上,屁股实际上是坐在两只脚上,久而久之,某些日本人好像走路都有点罗圈腿,脚也有点内八字儿。</h1> <h1>这个季节也许是下柿子的季节。我见过卖柿子的,但是没有见过把柿子剥了皮挂起来,一串一串的卖的。还没有买个回来尝尝,不过据说日本🇯🇵柿子不涩。</h1> <h1>日本的咸菜其实已经是国际范围的知名度。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比较上档次的菜市场里,日本咸菜占据调味料专柜一角。韩国的辣白菜,和最近异军突起中国老干妈系列,逐步联手把亚洲口味标准化。日本的咸菜国际化比咱们六必居的咸菜要略胜一筹。</h1> <h1>今天去参观法隆寺,也是一个世遗。不知道为什么有几乎至少十个不同的学校,一千多学生来参观。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些“熊孩子”,没有一个是吵吵闹闹,也不是“四中”的乖,“门头沟”的没规矩,那队排的,千人一律,没有任何喧闹,彰显了这个社会年轻一族,整体的自我约束力和公共教养。</h1> <h1>日本人的公共道德约束到了几乎自虐的地步。我看到很多年轻人在聊到高潮时垂足顿首,满脸通红,就是不放声笑出来。在公共场所电话铃一响,日本人就像是犯了罪一样,迅速往外逃窜。即便是在餐厅里,你也几乎听不到南腔北调的喧嚣。</h1> <h1></h1><h1>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日本的宫殿或者庙宇的大殿,除了与中国的宫殿,庙宇一样飞檐斗拱,建筑结构和形式几乎没有区别,唯一显著的不同就是四角略微上扬。就像是俄国老毛子的仪仗队,士兵略微上扬的脑袋,造成对所有来宾的俯视,有点牛皮哄哄。</h1> <h1>参观日本再一次激发了我的“民族主义倾向”,这些个几乎复制的一模一样唐朝宫殿,在中国都很难再见。1937年,梁思成通过《敦煌石窟图录》中的唐代壁画线索,在五台山发现了建于857年的唐代建筑——佛光寺。但其完美程度还是略逊法隆寺一筹。</h1> <h1>中国的鉴真和尚修建的唐招提寺已经一千多年啦。看看这墙眼看就要倒下,但是日本人对着国宝级的世界文化遗产是绝对不敢掉以轻心,精心安排的支撑看得出维护维护工作的不易。</h1> <h1>每个寺庙前都有专门撰写祈福的老人。游客先买一个册子,里面先让这些老人用毛笔书写写祈福的字句,然后再盖上这庙宇的大章。令我感动的是,这写毛笔字的老人是日本人,而不是我们中国人,而此情此景在中国反而不多见。50后有几人还能写毛笔字?60,70,80,90,不敢往下想。</h1> <h1>在任何一个国宝级的日本文化中,日本人一点也没有忌讳提及这些著名建筑,器物,习俗,用具,制度,服饰,语言,文字都是来自于中国唐朝。前几日,一位朋友问我,那么多中国的文物都是日本人从中国抢过来的吧?其实来自于公元八世纪,一千多年前的东西一部分是鉴真和尚带来的,一部分是日本的遣唐使带回来的,再有一部分是后来日本人复制的。</h1> <h1>在奈良就像是穿越时空回到中国的唐朝,看着这些日本孩子在缘于中国的建筑中,你会觉得日本人一代一代人,把这些中国的元素刻在骨子里了,这已经延续了近两千年的历史早已成为了日本人自己的文化自觉。这也有点像是他们现下复制,生成,提高,再创造,从而达到并改变西方的科学技术一样,学习别人的优点没商量。</h1> <h1>中国正在积极改进公共厕所的设施。改革开放已经快四十年了。还记得在九十年代初,老外在北京八达岭长城,因为没有厕所急的哭。而有了厕所进去了马上就又给熏出来。而在奈良,到处都是干净的厕所,而且没有“上前一步”的提示,也绝对没有尿在外面。而现在设施超级现代的北京国际机场厕所,嗯嗯,还有待找出更好的字句教化上厕所的人们。</h1> <h1>日本的员工百分之一百是这个世界上最牛掰的员工,无论老少。你只要看看咱们地铁里的员工拖地桶里的黑水,再看看这位老太太维护的地铁玻璃窗,就明白差距在哪里了。眼里有活,自觉自愿,积极主动,这表现在各行各业。</h1> <h1>我坐在这个咖啡厅里半个多小时,四个员工,每一个人没有一秒钟的停顿,一切都和机器上了弦一样 ,按部就班,井然有序。我看到墙上有一个分格子的布袋,几部手机放在里面。还有一个细节,新做的三明治按顺序放后面,客人绝对都从前面拿,绝对不挑不拣。</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