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胜梯田龙的脊梁

田蓉静

<h3>  龙胜梯田,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平安村龙脊山,距县城22公里。距桂林市80公里。</h3> <h3>  龙胜梯田地处海拔1916米的崇山峻岭深处,</h3> <h3>  梯田在海拔380米~1180米之间,高差800米,面积71.6平方公里。</h3> <h3>  最大坡度达50度。</h3> <h3>  从元末至清初,修建时长650年。</h3> <h3> 共有大小各异的梯田15862块,最大的梯田只有0.62亩,最小的梯田只能插3株禾苗。</h3> <h3> 有“青蛙一跳三块田”和“一床蓑衣盖过田”之说。</h3> <h3>  出生在大巴山的我,上小学时每天顶着晨曦行走在一块块梯田的田梗上去学校,对梯田十分熟悉。</h3> <h3>  那年代最怕下雨天,山高路滑下山尤其是小心小翼翼,一失足便会掉进冬水田里,浑身湿透,至今不堪回忆。</h3> <h3>  几年间在梯田中穿梭行走,视春夏秋冬梯田四季交替由绿变黄再变成明镜似的水田习以为常,并没有多大兴趣。</h3> <h3> 而今追着龙胜挮田而来,是因为它十分有名,被誉为全国十大梯田之仲位。</h3> <h3>  我想看一看这么有名的梯田和我小时见到的梯田有什么不同。</h3> <h3>  剩缆车升到山间,梯田的宏伟壮观一层层跃入眼帘,分分钟让人振憾。</h3> <h3>  磅礴逶迤,气势恢宏,一山连一山,一坡接一坡,链条一般连绵不断,那可是几十代人的灵魂和汗水见证。</h3> <h3>  来到梯田顶端,站在高处往下看,梯田恰恰是一条条弯弯曲曲重重叠叠的等高线,自然平滑地勾撇出山脊山谷,山坡山坪,线条顺畅优美,结构平稳均衡,好一幅甜美的实地地形图。</h3> <h3>  山下的村庄在群山的包围之中,梯田仿佛就是村庄的守护神和捍卫者,村庄的摇钱树和摇蓝。</h3> <h3> 想想瑶族人民的祖先,肩挑背扛,徒手挖掘了650年修筑成的这片梯田,养育了多少儿孙后代呀!</h3> <h3>  靠这片土地,后代得以繁珩,民族得以传承。这是祖先留给后代的财富,既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民族的龙的脊梁。</h3> <h3> 瑶族人民勤劳善良,不畏艰险,吃苦耐劳,奋斗不息,这是瑶族人民的民族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更是龙的传人所应俱备的特质。</h3> <h3>  在现在看来,村民从山下到山上耕耘、播种、收割、收获、收藏有多艰幸啊!</h3> <h3>  看过梯田,让我觉得羞愧。我们坐缆车上去的。</h3> <h3>  我们为什么乘缆车!因为我们爬不动,因为我们很久没有爬山,两条腿己半残,身体也半残了,大脑也己半残。</h3> <h3> 我们过了几天好日子,什么都快忘完了。</h3> <h3>  艰苦奋斗,丢了。</h3> <h3> 吃苦耐劳,没了。</h3> <h3>  勤劳善良,还剩多少?</h3> <h3>  奋斗不息,能挺多久?</h3> <h3> 讲享受讲奢侈,成风。</h3> <h3>  比舒服比安逸,成瘾。</h3> <h3>  我们的后代,就是大棚花卉,鲜艳漂亮,肥足花美。</h3> <h3>  可是风雪打压,便香消玉殒,残的残败的败。</h3> <h3>  天灾虫害,便枝离破损,死的死伤的伤。</h3> <h3>  想想当年毛主席教导我们学工学农学军。</h3> <h3>  小小年纪便去农村支农收割小麦,中学时代便去工厂学习操作机器,学习解放军走队列站军姿。</h3> <h3>  我们沒觉得苦,我们的父母也没护着。虽然我们没有成为杰出人才,但仍然是没有虚渡年华的一代。</h3> <h3>  我们无怨无悔地供奉双亲,成为最后一代在家为父母养老送宗的子女。我们几十年任劳任怨地承担分配的工作,成为各单位的中流砥柱。我们含辛茹苦地抚育子女,让他们成长,成才,成人。</h3> <h3>  我们留给下一代了什么?年轻人应该学会什么继承什么传承什么?值得反思。</h3> <h3>  我们看梯田看的是什么?如果仅看梯田的秀美,太肤浅。那就看不见梯田背后缊含的深刻和精髓,更不会觉悟未来的三观和正确方向。</h3> <h3> 这后面几张手机拍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