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微环境研究┃肿瘤免疫浸润与滤泡淋巴瘤POD24相关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h5 style="text-align: right;"><br></h5> <p><b>✾ 导读:</b></p><p><b><br></b></p><h5>&nbsp; &nbsp; &nbsp; 滤泡淋巴瘤(FL)是最常见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常历经复发-缓解循环的长病程,中位生存期可达18年以上,但仍有15-30%的FL患者24月内疾病进展(POD24)。目前常用的FLIPI评分并不能预测早期复发、短生存期的POD24患者。FLIPI-PD-L2联合评分能更有效预测POD24的高危FL,其纳入肿瘤微环境内免疫因素是该评分系统的一个亮点。</h5><div><br></div><div><br></div><p></p> <p><b>✾ 研究详情</b></p><p><b><br></b></p><h5>&nbsp; &nbsp; &nbsp;本研究使用T细胞受体全谱分析、流式细胞术、多光谱免疫荧光和二代测序等技术,纳入5个免疫效应器、6个免疫检查点、1个巨噬细胞分子的数字基因表达(表1),进行免疫浸润研究。</h5><p></p> <h5>&nbsp; &nbsp; &nbsp; 亚历山德拉公主医院(<b>PA</b><font color="#333333"><b>H</b>)的早期和晚期FL患者<b>132例</b>,根据以上免疫分子表达的高低,进行不良预后的研究。</font></h5><h5><font color="#333333">&nbsp; &nbsp; &nbsp; 选择需要全身治疗的晚期FL患者,验证免疫浸润情况。验证患者包括不列颠哥伦比亚研究中心(<b>BCCA</b>)接受利</font>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R-COP)治疗的<b>138例</b>FL患者,以及德国低级别淋巴瘤研究组2000 (<b>GLSG 2000</b>)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R-CHOP)治疗的<b>45例</b>FL患者。对于R-CHOP组,还进行POD24事件与5年无进展的患者免疫浸润比较。</h5> <p></p><p><br></p> <p><b>✾ 研究结果</b></p><p><b><br></b></p><h5>&nbsp; &nbsp; &nbsp;肿瘤组织里的免疫分子具有明显的聚集性,免疫效应分子、免疫检查点分子、巨噬细胞分子可呈现为高表达或低表达。其中,4种免疫分子<font color="#167efb"><b>PD-L2</b>、<b>TNFA</b>、<b>CD4</b></font>和<b><font color="#167efb">CD68</font></b>的低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可用于区分预后(P<0.05);而低水平的<font color="#167efb"><b>程序化死亡配体-2(PD-L2)</b></font>是其中最灵敏和最特异的标记物(图1)。</h5><h5>&nbsp; &nbsp; &nbsp;研究人员根据活检组织PD-L2表达水平,将FL分为<b>免疫浸润性Hi组</b>(即高PD-L2组)和<b>免疫浸润Low组</b>(即低PD-L2组)。免疫浸润Hi组,巨噬细胞高度浸润,T细胞克隆数量增多。</h5><p></p><p><br></p> <h5><b>图1:肿瘤内免疫浸润和POD24在FL中分布情况。</b></h5> <h5>&nbsp; &nbsp; PAH队列中,24.4%出现POD24,而POD24是这些患者5年死亡率的有力预测因子(55.3%v 90.8%;危险比0.24;p=0.001)。<br>&nbsp; &nbsp; 为验证POD24与PD-L2浸润水平的关系,研究者使用回归分割法(图a、b和数据补充)将PHA队列与两个独立人群(BCCA和GLSG2000队列)进行比较。PHA队列,低PD-L2组患者POD24发生率45.7%,而高PD-L2组患者仅16.3%出现POD24(OR 4.32;95%CI 1.81-9.67;C值 0.81;P=0.001)。<br></h5><h5>&nbsp; &nbsp; &nbsp;BCCA和GLSG2000队列,免疫浸润Low组的FL患者POD24事件增加(OR 4.32;CI 0.81;P=0.001)也得到验证(R-COP:OR 2.95;CI 0.75;P=0.011;R-CHOP:OR 7.09;CI 0.88;p=0.011)(图2)。</h5> <h5>&nbsp; &nbsp;</h5><h5>&nbsp; &nbsp; &nbsp;研究者对PAH队列,进行FLIPI和ISS分层后研究发生的POD24事件的比例。结果显示,高风险FLIPI患者(评分3-5)的POD24事件中增加(高风险FLIPI为33.9%,低风险FLIPI为15.8%,OR 3.1;95%CI 1.5-6.19;P=0.0033),而ISS分层未观察到明显差异(OR 2.3;95%CI 0.93-5.37;P=0.068)。低PD-L2与高风险FLIPI和高风险ISS之间的重叠相对较小。比对预测模型显示,与单独免疫浸润相比,FLIPI-PD-L2联合评分使正确识别POD24的特异性从83.7%增加到90%,提示免疫浸润与FLIPI相结合增加预测的特异性。<br></h5><div><br></div><h5>&nbsp; &nbsp; 此外,对FL患者遗传学异常(BCL2、KMT2D、EZH2、ARID1A、MEF2B、TNFRSF14、EP300、TP53、FOXO1、CREBBP和CARD11)的研究显示,在<span style="color: inherit;">免疫浸润Hi组和免疫浸润Low组上述突变比例相似(图5),</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提示免疫浸润的程度,是FL非突变的生物学特征(图3)。</span></h5> <h5><b>图2: 低免疫浸润在POD24组富集</b></h5> <h5><b>图3:基因突变在免疫浸润高和免疫浸润低FL组织中分布情况</b></h5><div><b><br></b></div> <p><b>✾ 结论</b></p><p><b><br></b></p><h5>&nbsp; &nbsp; 评估肿瘤组织PD-L2表达水平,是识别POD24患者的潜在方法。而通过免疫浸润研究,建立以PD-L2为基础的POD24-PI评分系统,有望更精准地识别具有POD24风险的FL患者。<span style="color: inherit;">微环境影响着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研究其中免疫浸润,识别和发现肿瘤诊断、疗效评估以及预后相关的免疫分子,进而开发相应的靶向治疗药物,是一个极有前景的研究方向。</span></h5><p></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b><font color="#333333">(林云/徐兵)</font></b></h5> <h5><font color="#9b9b9b">文章来源: ascopubs.org by 192.231.40.19 on September 1, 2019&nbsp;</font></h5><div><br></div> <h1><font color="#b06fbb"><b>相关介绍</b></font></h1> <b>科主任简介</b> <p></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徐 兵</b></h1><h5>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br>厦门大学医学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长<br>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br> 厦门市拔尖人才<br> 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br> 英国Wolverhampton大学博士生合作导师<br>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白血病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br>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br>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br>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白血病联盟常委<br>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病医师分会委员<br>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淋巴瘤专委会委员<br> 福建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br> 厦门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等<br> 获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项、三等奖 8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 文 170 余篇,其中 SCI 论文 43篇,总影响因子超过130分。</h5><p></p><p>&nbsp;</p><p><br></p> <b>作者简介</b> <b>科室简介</b> <h5>&nbsp; &nbsp; &nbsp;<b><font color="#9b9b9b">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创建于 2000 年,是目前闽西南规模最大的血液病诊疗中心。科室现有床位81张,层流病房4张,无菌层流病床10张(预计2019年底,床位扩至131张,层流病房8张,无菌层流病床36张)。专科医生20名,技术人员3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5名。年收治病人5000余人次,年门诊量4万余人次,年造血干细胞移植近40例。<br>&nbsp; &nbsp; 血液科是厦门大学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华骨髓库认定的移植医院和采集定点医院,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首批成员单位。2016年获批成立“厦门大学医学院血液病研究所”,2018年成为“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同年,专科实验室成为“厦门市血液肿瘤诊治重点实验室”。科室以“血液病精准诊断和治疗”为特色,特色亚专科包括淋巴瘤、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font><br><font color="#9b9b9b">&nbsp; &nbsp; 科室拥有10色流式细胞仪、荧光定量PCR仪、FISH分析系统、染色体分析系统、Spectra Optia血液分离系统等先进仪器设备;与国外多家著名研究中心密切合作,提升血液肿瘤精准诊治水平。目前参与国内及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研究10余项,同时作为“闽西南血液肿瘤协作组”牵头单位,开展多项多中心临床研究。近三年团队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影响因子5分以上10篇,单篇最高>10分),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 省级课题10项,专利2项,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专著2部。</font></b><br></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