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休闲游 之三 遂昌金矿

zhaixw

<h3>  我们在堰头村住了二个晚上,行程的第三天我们从堰头村出发,车程一个半小时到达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h3> <h3>  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东北部,距遂昌县城16公里。矿山公园总面积三十三点六平方公里。</h3> <h3>  遂昌金矿正式成立于1976年,是国家重点黄金生产企业,被誉为"江南第一金矿"。据宋史记载,在北宋元丰年间,就已经有人在遂昌采冶金银矿产,2011年,遂昌金矿又成为浙江省唯一的国家首批矿山公园。资源独特,既有黄金生产流水线,又有深邃幽长的矿洞,充满了诱惑与神秘;矿山历史悠久,拥有宋、明、清等时代诸多采矿遗址,留下许多疑团与传说,可形成旅游亮点;金矿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奇峰秀水,林幽涧碧,自然条件优越。矿区金银开采历史悠久,历代迭经兴废。早在唐代上元(公元六七-六五)年间,已经有采冶活动。宋代设有永丰银场。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成为全国最大的矿银产地。其探矿、采矿、冶炼技术长期居世界领先水平。</h3> <h3>  进入公园就看见了黄金博物馆。我们随手拍了几张就继续坐景区车去唐代金窟。</h3><h3> 黄金博物馆布展面积1100㎡,馆列展品200余件,内容涵盖古代和现代的地质、采矿、选矿、冶炼知识及黄金文化和矿业文化知识。</h3> <h3>  来到唐代金窟。</h3><h3> 据说"唐代金窟"当时生产的是上等的黄金,历代的达官贵人、名绅巨贾都竞相争购。据初步考证,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头上所戴的步摇用金就是产自丽水遂昌黄岩坑的"唐代金窟"。</h3> <h3>  金窟里气象万千,硐中有硐,硐硐相连,犹如扑朔迷离的地下迷宫。矿硐里的支柱东倒西歪,不知道是原貌还是年代太久的原因。</h3> <h3>  古代采用的"烧爆法"采矿、"灰吹法"冶炼,对古代矿冶科技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烧爆法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秦代开凿都江堰宝瓶口,唐代开凿龙门砥柱,均使用了烧爆法。遂昌金矿的烧爆法遗迹,是中国古代烧爆法唯一见诸报道的现场遗迹实证,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中的制团烧结工艺,现代冶金工业直到1911年才由德国人发明。而灰吹法冶炼工艺,在矿区一直延续到现代仍在使用,在生产中具有现代冶金工艺不可替代的作用。</h3> <h3>  我们走出唐代金窟后,沿着山路,观赏着山景,前往明代金窟。</h3> <h3>  据网上资料介绍,山上还有很多景点,有水库、有翠谷金溪,可以聆听万般泉声。但是今年天气干旱,在山上没有听到泉水声,倒是从山顶下来一路走一路听到清脆的女声:鲜肉小馄饨,刚出炉的烧饼……,听得我们肚子都饿了,到达看见屋顶的那处,赶紧一人吃了一份,继续前行。</h3> <h3>进入明代金窟</h3> <h3>  明代金窟位于唐、宋、明金窟的最底部,距地表老硐口垂高148米,1977年,遂昌金矿500中段探矿巷与老硐底部贯通,老明代金窟入口硐重见光明。明代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时任遂昌县令汤显祖在朝廷委派的矿使太监曹金的逼迫下,组织开采,为排除矿坑积水,"增车至一百三十五辆",但"车戽三年杳无底绩"。汤显祖不满朝廷矿政暴虐,作《感事》诗云:"中涓凿空山河尽,圣主求金日夜劳。赖是年来稀骏骨,黄金应与筑台高"。将矛头直接指向神宗皇帝朱翊钧,下定了辞官的决心。次年初,汤显祖离任回乡,一年后,"石崩,毙百余人",古代开采由此停止,遂湮没无闻。 遂昌金矿曾在该遗硐周边开采黄金近10万两,解放后浙江省脉金生产的第一桶金采自这里,填补了省内空白。</h3> <h3>  明代金窟是一条长长的隧道,这里就是小火车的站台了,我们将乘坐小火车返回公园入口处。</h3> <h3>  这是小火车的火车头。</h3> <h3>  小火车真够"迷你"的,还不及一人高。</h3> <h3>车厢里</h3> <h3>未完待续</h3><h3>翟新娃摄影并制作</h3><h3>2019-11-16</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