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青铜人面像赏析

淡若晨风

<h5>三星堆人面像是三星堆遗址的一部分。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h5> <h5>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h5> <h5>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的青铜人面像中,有三件体型庞大的直目人面像,他们有一双明显凸出眼眶的眼睛,一对向斜上方伸出的大耳,一副高高的鹰钩鼻,一张上翘接近耳根的大嘴。</h5> <h5>关于这类直目青铜人面像的历史文化意义,学界有不少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h5> <h5>整个面部给人一种神秘而又亲切的感觉。其中最大的一件通宽138厘米,通高65厘米,眉宽近7厘米,眼球呈柱状,凸出眼眶达16.5厘米,眼球的前端略呈菱形,中部还有一圈镯似的箍,宽2.8厘米。</h5> <h5>一种认为这是古代民间传说中“千里眼顺风耳”神灵的再现,用凸出的眼球和伸长的大耳表示有超常的视力和听力;</h5> <h5>笔者通过研究认为,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直目人面像,是人类远古时期特殊历史阶段的记忆,是神话、历史和宗教的混合物,既是对烛龙和蜀王传说的历史记忆,也是原始宗教祭祀和图腾崇拜的遗沉。</h5> <h5>一种则认为这是传说中古蜀国国王蚕丛氏“纵目”的写照;还有一种认为这是古代蜀国图腾崇拜的象征。</h5> <h5>三星堆遗址是中国夏商时期前后,甚至更早的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并与中原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验证了古代文献中对古蜀国记载的真实性。</h5> <h5>以前历史学界认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黄河流域,然后渐渐的传播到全中国。而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证明了长江流域地区存在过不亚于黄河流域地区的古文明。</h5> <h5>两个祭祀坑坑出土的青铜器,除青铜容器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文化风格外,其余的器物种类和造型都具有极为强烈的本地特征,它们的出土,首次向世人展示商代中晚期蜀国青铜文明的高度发达和独具一格的面貌。</h5> <h5>在青铜器冶铸方面,范铸法和分铸法的使用,以铅锡铜为主的三元合金的冶炼,表明在商周时期,三星堆古蜀国即已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有力地驳斥了传统史学关于中原周边文化滞后的谬误。</h5> <h5>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属世界文化遗产范畴</h5> <h5>三星堆遗址所见古蜀国的手工业甚为发达,门类齐全、技术先进。</h5> <h5>三星堆遗址丰富的文化遗存填补了中华文明演进序列重要文物的缺环,是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中国文明重要的起源地之一,有助于探索人类早期政治组织及社会形态演化的进程。</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