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333333"><b> 十一月,天气渐凉,但我校赴集团总校金凤三小跟岗实践学习的热情却依然未减。11月11日下午,语文组朱蓉老师、赵盼羊老师、张巧荣老师一行三人,怀着一颗渴望的求学之心,来到了金凤三小,开始了本周语文组的“说学”课堂跟岗学习。</b></font></h1> <h1><font color="#ff8a00"><b>Day:1</b></font></h1><h1><b style=""><font color="#010101"> 跟岗第一天下午,我们参加了金凤三小的语文组集体备课活动。老师们每人手捧着教科书、教参书、教学资料,早早来到了备课地点。老师们按年级组开始进行备课教研,我们三人参与到所在年级的教研活动中,认真聆听领会。</font></b></h1> <h1><b> 集体备课过程中,由主备人和备课组长对大家在教学过程中的发现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大家进一步明晰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接着由组内成员结合各自的学生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个性化修改,完善教案。 通过这两个环节的集体研究,让我们感到,随着讨论的深入,教学思路也随之清晰起来,自己对本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更加清晰和精准。</b></h1> <h1><b> 这样的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提高。</b></h1> <h1><font color="#ff8a00"><b>Day2:</b></font></h1><h1><b style=""><font color="#010101"> 今天听了三小吴尚玲老师执教的统编版六上《桥》。吴老师的课朴实又出众,她没有用花哨的影像来渲染洪水的肆虐,但是吴老师直面主题,清晰明了,明确目标,集中感悟,很好地通过语言文字的品味去感知人物形象。</font></b></h1> <h1><b> 整堂课,吴老师有效运用说学稿,引导小对子自悟、交流、补充、质疑,把人物形象和写作特点分析得头头是道,学生们流利地口语表达、清晰地思维过程令人刮目相看、啧啧赞叹。</b></h1> <h1><font color="#ff8a00"><b>Day:3</b></font></h1><h1><b style=""><font color="#010101"> 虽然天公刮起了风,到我们听课的温度让人回味。三小杜巧霞老师带来了统编版二上《狐狸分奶酪》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杜老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多次设置情境,从两条主线贯穿课堂始终,一是让学生体会狐狸的狡猾,二是让学生明白熊兄弟不互相谦让吃大亏。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与文本对话,悟文本之理。</font></b></h1> <h1><b> 教学过程中的五环节四动作运用得法,学生通过想象情境,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了故事内容,能对狐狸的说法作出判断,自信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升华了主题。</b></h1> <h1><font color="#ff8a00"><b>Day:4</b></font></h1><h1><b style=""><font color="#010101"> 今天听了王冬梅老师执教的统编版六上《三黑和土地》一课。王老师以歌曲《一希望的田野上》引课,调动学生的兴趣,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在检查预习环节,了解了作者,介绍了写作背景,小对子互查互学,过程流畅有效。接着老师用问题,"这首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诗歌前三小节是不是多余的”,"三黑怎样对待土地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等问题,引领学生走入文本,感悟作者写作意图,有效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font></b></h1> <h1><b> 本节课,王老师情境导入,激发情感,问题引领,主动探究,抓关键词句,合作交流,触发了学生心底的情感,激发了深厚的爱国之情。</b></h1> <h1><font color="#ff8a00"><b>Day5:</b></font></h1><h1><b style=""><font color="#010101"> 今天是跟岗的最后一天,也是把跟岗学习的收获,转化为实践的一天,我校赵盼羊老师和张巧荣老师分别于第一节、第三节课进行了说学教育的展示活动。</font></b></h1><h1><b style=""><font color="#010101"> 赵盼羊老师执教统编版三上《美丽</font></b><b><font color="#010101">的小兴安岭</font></b><b><font color="#010101">》,上课伊始,赵老师通过"领读词语,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复习导入。接着,重点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这一环节先是让学生走进“春季”描写的段落,深读课文,沉浸其中,把握段中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进入语言情境,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老师又引导学生总结这一段的学习方法,进行“秋季”、“冬季”的自学,有效进行了知识的迁移,学生习得自然。</font></b></h1><h3><b><font color="#010101"></font></b></h3> <h1><b> 从这节课上可以看出赵老师做到了吃透教材、把握目标、重难点定位准确、教学思路清晰,营造了师生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b></h1> <h1><b> 课后,我们和三小三年级语文教研组的老师进行了简短而有效的评课活动。三小的老师畅所欲言,肯定了本节课的优点,但也提出了改进意见:小对子的合作要有意义;写景的文章,应该重视以读代讲;课堂中要落实“写”的任务。</b></h1> <h1><b> 张巧荣老师带来了统编版四上《梅兰芳蓄须》一课。张老师开课出示梅兰芳的图片,先让学生谈论对梅兰芳的了解,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老师综合性总结,让学生了解了梅兰芳的其人其事,既检查了预习,又激发了兴趣。教学中,张老师引导学生抓住自己的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展开精读学习,从而感受到了梅兰芳大师高尚的人格和深深的爱国情怀。</b></h1> <h1><b> 整节课,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课堂气氛民主、宽松,学生心理安全、自由,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火化的迸发。学生在课堂上有较强的表现欲望。</b></h1> <h1><b> 课后,在三小的魏晋语主任的组织下,进行了评课议课。老师们认为,这节课,张老师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课前检查汇报做的扎实,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同时,老师对单元主题“爱国主义”教育、分析人物特征和事件方面做得到位。老师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老师自己先要转变理念,把握课型,注意选择恰当的教法、学法;课堂气氛还不够活跃,学生的参与面相对较窄;精读课文时,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还浮于表面,不能很好地透过词句深入体会、感悟。</b></h1> <h1><b> 我校王芳校长进行了总结点评。她首先肯定了张老师在这节课中呈现出的较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也希望张老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多在教材的钻研和课堂的调控方面多下功夫,努力改正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运用“说学”理念,鼓励学生积极表达,继续不断地实践、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b></h1> <h1> <b>五天的学习匆匆而过,然而,五天的学习又是充实和难忘的!每一天的学习和交流,都能让我们感获良多,不断进步!这次跟岗学习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在“说学”教学的路上,我们要学习的时间却依然很长。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步伐不停,不断吸取知识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不断给自己设定目标,不忘初心,追梦前行!</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