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都想去的地方__行万里路之三峡工程篇

甘泉

<h1><b>摄影后期 甘 泉</b></h1><h1><b>文本编辑 甘 泉</b></h1><h1><b>拍摄地点 长江三峡大坝~葛洲坝</b></h1><h1><b>拍摄时间 二零一九年十一月二日</b></h1><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注:个别资料源自《百度》</b></p> <h1><b><font color="#ed2308">  引言</font></b><b>:结束了武当山的问道和神农架的仙游,十一月一日下午返回了宜昌。这次鄂西北之行,三进三出宜昌,把宜昌当作了集散地,不的不说说宜昌。</b></h1><h3></h3><h1><b> 宜昌,古称“夷陵”,湖北省地级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上中游分界处,建制历史逾两千年。“宜昌”之名始于东晋,市的建制始于解放初,于1992年设立地级市。宜昌市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地形比较复杂,高低相差悬殊;位于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b></h1><h1><b></b><b> 宜昌依长江而建,是国家中部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曾传说如果建三峡省,宜昌无疑是省会。宜昌是三峡大坝、葛洲坝等国家重要战略设施所在地,被誉为“世界水电之都”。</b></h1> <h1><b><font color="#ed2308">乘兴进入三峡坝区</font></b></h1><h1><b> 早上乘旅游公司的大坝,过了西陵长江大桥来到期待已久的三峡大坝园区,这里泾渭分明,大坝、机房、航道等重要设施和核心都是封闭管理,由武警站岗值守,游客由三峡集团的专用旅游大巴按照划定线路和区域接送游沿着坛子岭.截流纪念园和185观景平台三个景点依次游揽,不走回头路,为了多看看,从截流纪念园到出口拒坐电瓶车,步行了三公里,沿途收入了不少风光,累也值了。</b></h1><h3><br></h3> <h1><b><font color="#ed2308">举世无双的世纪工程__三峡水电站</font></b></h1><h1><b> 三峡水电站,即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又称三峡工程。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西陵峡段与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b></h1><h3><b style="font-size: 20px;">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三峡水电站具有的功能调蓄、航运、发电、生态、种植十多项综合功能。</b></h3><h3><b style="font-size: 20px;"> 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6月1日下午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静态投资1352.66亿元人民币,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装机容量达到2240万千瓦的三峡水电站,2012年7月4日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b><br></h3> <h1><b><font color="#ed2308">百年之梦</font></b></h1><h1><b>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__实业计划》中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b></h1><h1><b> 1932年,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派出的一支长江上游水力发电勘测队在三峡进行了为期约两个月的勘查和测量,编写了一份《扬子江上游水力发电测勘报告》,拟定了葛洲坝、黄陵庙两处低坝方案。这是我国专为开发三峡水力资源进行的第一次勘测和设计工作。</b></h1><h1><b> 1949年,长江流域遭遇大洪水,荆江大堤险象环生。长江中下游特(引起了重视。1950年初,国务院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式在武汉成立,三年后兴建了荆江分洪工程</b><b> 。 </b></h1><h1><b><font color="#ed2308"> 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听取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修建水库规划的介绍时,希望在三峡修建水库,以“毕其功于一役”。他指着地图上的三峡说:“费了那么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库,还达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先修那个三峡大坝怎么样!″。</font></b></h1> <h3><b style="font-size: 20px;"><font color="#ed2308">宏伟观光的三峡大坝</font></b></h3><h3><font color="#010101"><b style="font-size: 20px;"> 三峡水电站大坝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库长2335米。</b><b style="font-size: 20px;"> 站在子岭观景台举目远望,四周呈现的是XX平方公里的三峡库区,三峡大坝、发电机房、防洪坝、防洪堤和航道船闸 构画出一个跨世纪的伟大画卷。三峡大坝犹如一条巨龙盘距在世界的东方,奔腾不息的长江波涛正像一头睡醒了的雄狮向世界怒吼!</b></font></h3><h3><b style="font-size: 20px;"><br></b></h3> <h1><b><font color="#ed2308">三峡坛子岭</font></b></h1><h1><b> 进入坝区的第一个观景台是坛子岭,当你盘绕三层就登上了坛子岭的最高点,环绕一圈整个坝区尽收眼底,一种"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的震撼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b></h1><h1><b> 坛子岭因其顶端观景台形似一个倒扣的坛子而得名,该景区所在地为大坝建设勘测点,海拔262.48米,是观赏三峡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不仅仅能欣赏到三峡大坝的雄浑壮伟,还能观看壁立千仞的“长江第四峡”双向五级船闸。</b></h1><div><br></div><h3><br></h3> <h1><b><font color="#ed2308">三峡大坝截流</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三峡大坝一共进行了两次截流,第一次成功截流的时间是1997年的11月8日的下午15时30分,三峡工程工程实现大江截流,标志着为期5年的一期工程胜利完成,三峡工程转入二期工程建设。第二次成功截流的时间是2002年的11月6日的上午9点40分。</font></b></h1> <h1><font color="#ed2308"><b>三峡截流纪念园</b></font></h1><h1><b> 从坛子顶下来就到了 位于三峡大坝右岸下游800米处的截流纪念园,团友们都坐电瓶车前往185观景平台,我索性步行游揽了纪念园的的大型雕塑和景观,倒是收获不少。纪念园充分体现了人定胜天,天人合一的截流文化主题精神,紧扣截流主题,全面展现出长江、大坝、工程等鲜明的形象特征,营造出水利工程所特有的遗迹景观效果。沿途一揽无余地领略了"高山出平湖″的壮丽美景,目睹了保留在原址上遗留工程堆料和物件,见证了用于支撑堆放砂石料的隔墙、100多个截流时余下的四面体,零距离接触了77吨装卸车和平抛船等大型施工机械。</b></h1> <h1><b><font color="#ed2308">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三峡大坝花岗岩基础</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女挖掘机司机雕塑</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堆放沙石料的隔墙</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77吨自动装卸车</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截流剩余下的锥形混凝土四面体</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185观景台</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来到185观景平台,防洪大堤前面已经挤满了观赏大坝和拍照留念的人群。因为这里是大坝勘测点,也观赏大坝最佳位置。站在观景台上,鸟瞰三峡大坝全景全貌,看着江涛奔腾,听着浪涛拍岸,不由自主地欢呼起来,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 </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空前的库区移民</font></b></h1><h1><b>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决定将兴建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三峡工程采取“一次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式,水库淹没涉及湖北省、重庆市的20个区县、270多个乡镇、1500多家企业,以及3400多万平方米的房屋。从开始实施移民工程的1993年到2005年,每年平均移民近10万人左右,累计有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b></h1> <h1><font color="#ed2308"><b>三峡移民纪念塔</b></font></h1><h1><b style=""><font color="#010101"> 三峡水库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据1992年调查,淹没线以下有耕地(含柑桔地)35.94万亩,居住人口84.41万人,规划最终需搬迁安置的人口可能达113万人。因此,三峡水库移民搬迁和安置的规模和难度均属世界之最。</font></b></h1> <h1><font color="#ed2308"><b>搬迁后的秭归县城</b></font></h1><h1><b style=""><font color="#010101"> 湖北省秭归县是中国战国时代楚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也是楚文化发源地之一。</font></b></h1><div><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h3><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3> <h1><b><font color="#ed2308">屈原故里</font></b></h1> <h1><font color="#ed2308"><b>下闸蓄水</b></font></h1><h1><b> 2003年6月1日零时,三峡大坝中的闸门按计划准时启动,三峡工程正式下闸蓄水。三峡工程船闸全长6.4公里,其中船闸主体部分1. 6公里,引航道4.8公里。三峡船闸系双线5级梯级船闸,其工程规模居世界之最。</b></h1><h3><br></h3> <h1><b><font color="#ed2308">三峡船闸正式通航</font></b></h1><h1><b> 2004年7月8日,国务院长江三峡二期工程船闸通航验收委员会在三峡工地宣布,三峡船闸已经通过正式通航验收,由试通航转为正式通航。</b></h1> <h1><b><font color="#ed2308">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font></b></h1><h3><b style="font-size: 20px;">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湖北省宜昌市,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完工前我国最大的一座水电工程。该工程1988年完成。 葛洲坝工程主要由电站、船闸、泄水闸、冲沙闸等组成。大坝全长2595米,坝顶高70米,宽30米,控制,总库容量15.8亿立方米;电站装机21台,年均发电量141亿度;建船闸3座,可通过万吨级大型船队。有27孔泄水闸和15孔冲沙闸,距三峡大坝38公里。</b></h3> <h1><b><font color="#ed2308">葛洲坝船闸</font></b></h1><h1><b> 葛洲坝船闸,指的是葛洲坝枢纽航运工程的供船舶通行的闸门。葛洲坝枢纽航运工程是“两线三闸”。自1981年6月通航以来,作为配合三峡工程建造的反调节航运梯级工程,极大地改善了长江三峡区域120公里水域的通航条件,大量货船从此安全畅通地出入川江。</b></h1> <h1><b><font color="#ed2308">《水调歌头·游泳》</font></b></h1><h1><b>【作者】毛泽东</b></h1><h1><font color="#ed2308"><b>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b></font></h1><h1><b><font color="#ed2308">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山出平湖。</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font></b></h1> <h1><font color="#ed2308"><b>三峡工程随想</b></font></h1><h1><b><font color="#ed2308">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三峡工程的名声蜚声国内外,多少年以来从各种媒介也或多或少知道一些,百闻不如一见。亲自走进三峡坝区,亲眼看看三峡大坝的宏伟景象自然是这次湖北之行的主要目的。</font></b></h1><h1><b> 三峡有着和长城、故宫一样代表中国的荣耀。说到三峡的人文风光,三峡大坝是不得不说的。最为神奇伟大的是三峡大坝有一个“双向五级连续梯级船闸”,船闸应用了连通器的原理,一级一级地把船从上游送到下游或从下游送到上游,亲身体验后让人惊叹不已!</b></h1><h1><b> 虽然今日之三峡已不是<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景象,</span>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也巳成为远古的历史,但她却给我们带来的是中华民族世纪之梦变为现实的一座横跨长江两岸,调顺肆意泛滥的长江龙首,通行万吨巨轮,造福长江中下游炎黄子孙的人类伟大的、史无前例的治水工程__三峡水利枢纽工程。</b></h1><h1><b style=""><font color="#010101"> 二零一九年十一月十八日落笔于海口</font></b></h1><h3><br></h3> <h1><b><font color="#ed2308">甘泉影视工作室制作出品</font></b></h1><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1><b>二零一九年十一月十八日发布于海口</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