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今日蒯大富(记者 军 星)</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40年前,蒯大富曾是中国大地上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当年红卫兵五大造反派司令之一,现在五十岁到七十岁的人,不知道蒯大富的恐怕不多。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革风暴把他推向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他成了清华大学“井冈山”兵团的负责人,首都红卫兵第三司令部的总司令。于是,“蒯司令”的名字便远扬四方。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深圳,我与“蒯司令”有缘相识,并采访过他。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记得是2006年11月4日晚,我应邀前往大梅沙宾馆参加深圳市澳来福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策划研究院广东省分院《人与健康》俱乐部、深圳市酒业行业协 会共同举办的“澳来福金秋健康之夜”活动。其间,在主持人向与会来宾介绍主席台就坐要员时,蒯大富的名字立刻引起在场人们的关注,不少人前去与他握手,打招呼。文艺节目开始后,蒯大富就坐在台下,这时好多中年人都为了过来,想一睹这位当年“文革”中响当当的红卫兵总司令。我手里拿着相机也凑了过去,挨在后面等着和“蒯司令”合个影,约莫半个钟头干轮到我了,我上前递上我的名片,他看看我笑了笑,也给了我一张他的名片。他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是山东人,他高兴地说:“我在山东呆过,我们是半个老乡呀。”通过交谈,原来他他和澳来福李永安董事长、《人与健康》俱乐部吴水清秘书长、金牌主持王士辉先生、深圳市著名国际笑星半边毛、表演艺术家模仿秀任士和都是好朋友。我们相约到他的公司采访。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2007年夏季的一天,我和香港《中华人物》杂志社的林总来到了深圳市彩田大厦,蒯大富先生的音影灯光技术公司就设在这里,蒯大富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见到了蒯总,我们就像老朋友一样攀谈起来。蒯大富先生戴着一副近视镜,深褐色眼镜框后面依然透出当年“我主沉浮”的自负,他身着花格衬衫,身体微胖,但显得十分康健,眼前的这位62岁的老人令人很难和“文化大革命”那个年代的叱诧风云人物划融合一起,更难找到文革时“蒯司令”的痕迹。他豪爽健谈,风度翩翩,使你感觉到他虽然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汹涌浪潮,蒙受牢狱之罪,流离四方,隐名埋姓的煎熬岁月,但今天的蒯大富却依然保持着平和的心态,他毫不隐瞒,实事求是,侃侃而谈。然而,但在他朗朗的笑声理也能隐约地感觉到他内心深处苦痛,说话间有时看着一个方向,直愣愣地沉思半天。。。。。。。。。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蒯大富先生的办公室里,我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并排两个书橱,整整齐齐摆放着书籍,大多是历史、回忆录、名人轶事等类别的,最引人注目的是墙面上的那幅对联。他见我看得那么认真,便对我说:“2005年9月13日晚,我在深圳福建大厦的宴会厅过六十大寿,当时来了二百多位来宾,原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女士,原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广慧,原深圳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庞大同,原深圳大学校长罗征启,深圳市律师协会会长徐建都来为我祝寿,真是一腔热血,一片真情啊。”蒯大富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打动了,六十年的风风雨雨,记录下不可磨灭的时代的烙印。他接着说,这副对联就是我的一位朋友当时为我送的。上联:三十年河东斗私批修灵魂深处闹革命革命尚未成功。下联:四十年河西成家立业身体力行搞经营经营初见成效。横披:六十大富。我正要拿出笔记本记下这副对联,蒯大富笑着对我们说:“咱们可要讲好了,我们朋友间只是聊聊可以,但任何媒体上都不要发表。你知道凤凰卫视第一个找的就是我,刘长乐、吴小莉、陈鲁豫这些大腕基本都来过。陈鲁豫不是出了本书吗,其中一章就专门讲到我为什么拒绝接受她的采访。我是一个特殊人物,政府是有指示的,不能接受任何媒体采访,如果你们发表了就会有人来找你们,也回来质问我。前些时间,香港太阳报的两个记者不知道怎么找到了我,我也给他们不要发表关于我的文章,他们不听,回到香港就发表了一篇文章,并且还发了整整一个版,通栏大标题就是我这副对联上的<闹革命革命尚未成功>。”说着,他 就从抽屉里拿出那张香港《太阳报》递给我们看。“《太阳报》登出的第二天,深圳就想开了锅一样,立刻传播开了,当即就有人找上门来,质问我为什么接受采访,我说我也不知道那两位记者先生怎么找上门来的,来我这里大家就是朋友,我总不能拒之门外吧?再说和他们聊聊天,拍个照也是很正常的吧?”说罢,蒯大富先生把手一挥:“好了,不谈这些了!”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我又开始象蒯大富先生提问题,我说:“你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是赫赫有名的红卫兵总司令,参与过那么多的政治斗争,后来又送进了监狱,事过三十多年,如今社会越来越成熟,人们更加客观,更加接近真实。这些年你个人的经历大起大落,大红大黑,你自己反思过‘文革’吗?你又怎么看呢”? 蒯大富看看我问:你今年多大? 我说47。 “哦,文化大革命的事你也许朦朦胧胧地记得一些,那时我才二十刚出头是个大学生呀,是革命的风暴把我推到了风头浪尖上,造反闹革命,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他老人家号召的,跟着毛主席还有错?当年不是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毛主席挥手我前进,毛主席指示我照办’嘛。 “要讲出历<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史的真相其实很难。现在的社会环境是比以往宽松了许多,但我还是不想碰‘文革’这一块。 ”</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你有难言之隐?”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没什么难言之隐,就像你说‘文革’的起因,用什么话能说得清楚呢?真的很难。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现在回头看‘文革’,有没有一种被当炮灰、被人戏弄,有没有这种感觉?”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我自己并不后悔。我始终只承认文化大革命就是两年,正好就是我那个‘狂乱年代’,正好我在风口浪尖上。后来给定了罪,我也是‘5·16’分子,被关了17年,差点没判死刑。是邓小平刀下留情,如果不是邓小平,人早没了,挺感谢邓小平的。当时是1983年开庭,审判1966年的案子。如果回到1966年,我那时才21岁,至少有几个没看出来———第一,毛主席也会犯错误;第二,林彪、江青是隐藏的坏人;第三,不知道刘少奇是被冤枉的。我说我是非常纯正的革命者,怎么可能反革命?我问审判长:您比我大10岁,1966年时您认为毛主席犯错了吗?您当时知道林彪、江青是坏人了吗?您就从来没喊过“打倒刘少奇”吗?假如您也不知道,您怎么能起诉我反革命?当时法庭上有800多人。我是1978年被抓,1983年审判。从1970年到1987年,关了17年。 《中华人物》杂志社林总接着问:“有人说你上了毛泽东的当,到今天你怎么评价毛泽东?” “我不是很同意‘上当受骗’的说法。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不能完全用权力斗争来想他,他还是想搞事业,想搞一个清正廉洁的政府的。” 蒯大富先生对毛主席始终很怀念,他手里至今完好地保存了许多同毛主席以及当时中央领导同志的合影照片。说着他又递给我们一本像册,是文革中他与历史人物的合影。其中一张是周恩来指着蒯大富对毛泽东说,“这就是蒯大富!”蒯大富高兴得大嘴张着大嘴。翻完这一本他又递过一本,有同周恩来、林彪 、江青、陈伯达叶群等合影,还有他出狱后与李讷,毛远新,等等的合照。我们问他,这些珍贵的照片都是怎样能保存下来的呢?,原来,在他被捕前秘密地转交给他的一位很好的同学里存放着,直到他1987年出狱相当长一段时间后才从同学那里完整的取回来。这一张张黑白照片被保存得完整无损,见证了那个年代的历史瞬间,也给大富先生留下难忘的记忆。 接下来我问蒯先生,你曾跟江青打过不少交道,外面说她很厉害很霸道,是这样吗? 蒯大富说:“不是传说的那样,要实事求是评价一个人。江青也很修养。1992年时我下海到山东蓬莱,当时山东省外事办的副主任找到我,说有外国记者要来采访,你可别乱说。我说外国人我见多了,不会乱说的。两个日本记者来后,一口气就问了很多问题:‘文革’期间,你和江青女士有很多接触,你对她怎么看?现在全国到处都讲放《东方红》,你对毛泽东又怎么看?‘文革’初期你们曾反对过邓小平先生,现在他在主持中国的改革开放,你怎么看?邓小平先生百年之后,中国将会怎样?你看看吧,全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江青女士在我眼里对我格外地关怀。有次开会中间,江青到旁边的休息室休息,她把我叫过去跟她汇报清华大学的情况。我们分别坐在两个沙发上。汇报过程中,她的护理给她打开头发梳头。 ”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我说,不是传说她是假发吗?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外间胡说八道,她有非常漂亮的乌黑的长发,护理给她梳头的目的就是按摩吧。她因癌症化疗,耳朵听力受了影响,头发一打开就更听不到了,她就一把拉着我坐到她身旁,贴着她耳朵说话。我认为,江青女士在当时中国的8亿人口,尤其是女同胞里,几乎在一切方面都是非常杰出的她还能写一手好毛笔字。她的马列主义水平、组织和宣传能力都很强,还有她的书法,更甭说她有文艺方面的特殊才能,八个样板戏就是她亲自倡导的。非如此,我们怎么能解释毛泽东主席会挑选江青做自己的夫人?他选择的余地非常大,这只能说明江青确实有过人之处。但无可否认,她也有缺点,毛泽东曾批评她‘缺少自知之明’,她确实想当领袖,但她的德和能还不相衬,所以不可避免地造成后面的悲剧。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蒯大富是如何来到深圳的呢? 1993年,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吸引着他们的目光。蒯大富的恩师罗征启教授曾任深圳大学校长,欢迎他们来深圳看看。 在深圳朋友们的帮助下,蒯大富来深圳创办了一家经营照明器材和音响器材的公司,他和夫人罗晓波并肩携手,埋头苦干,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拼搏,生意越做越红火。在深圳买了房,买了车。他们有个女儿叫蒯小琼。“大富不富,小琼不穷”,女儿也将继承父母的品格,在学业上大显身手。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蒯大富谈到他的女儿小琼,笑着向我们介绍说,几年前有朋友在一起吃饭时问她:“琼琼,你知不知道你爸爸是名人啊?”你知道我女儿怎么回答:“我知道,我爸爸当年跟毛主席干革命没干好。”我跟她说:“爸爸当年上清华,6年没花掉1000块钱,你现在一个月1000块钱都不够。”我女儿说:“那谁让你生在那个时代。”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30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蒯<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大富现在经营的是影音灯光,想当年他是被耀眼光环照着的那个声音最高亢,身影最激奋,威风凛凛的“蒯司令”。而今,狂飙散尽留青涩。尘埃落定,忆往昔,惟有那逝去的年代碎片刻骨铭心。。。。。。。。。</span></h3> <h3>蒯大冨</h3> <h3>文革时期的“蒯司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