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道教圣地武当山

杨其凤

<h3>手机拍照 杨其凤</h3><h3>图文编缉 杨其凤</h3><h3><br></h3><h3> <br></h3> <h3>  一直都认为武当山与其它一些名山一样,无非是一座山,几处道教宫观而巳。</h3><h3><br></h3><h3> 然而在决定去武当山,做攻略时才发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武当山古建筑群非常宏大,因此激动不已。</h3><h3><br></h3><h3> 原计划在国庆长假后几天去武当山,临近出发,天气预报壹周之内皆为雨天,于是只好改去天气稍好些的湘西。</h3><h3><br></h3><h3> 从湘西回宁后,心中总想着武当山。十一月上旬终于成行。</h3><h3><br></h3><h3>(南岩宫 - 龙头香)<br></h3> <h3>  走进武当,不仅欣赏到了其壮美的自然风光,更被其宏伟的古建筑群所震撼。特别是神奇的建筑及遗址,神秘的雷火炼金殿的故事,扑朔迷离的道教传说中的一个个不解之迷以及玄之又玄的故事,令人难忘。</h3><h3><br></h3><h3>(太和宫)</h3> <h3>  武当山做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载体,列为道教名山之冠,五岳之上,当之无愧。</h3><h3><br></h3><h3> 武当山宏伟壮丽. 巧夺天工的古建筑群,堪称中国古建艺术的博物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举世瞩目。</h3><h3><br></h3><h3>(琼台中观)</h3> <h3>  绵亘起伏的武当山,群峰竞秀,丛崖壁立,景色幽奇。</h3><h3><br></h3><h3>(南岩宫 - 龙头香)</h3> <h3>  武当山属秦岭山脉,北通秦岭,南连荆楚,西通巴蜀,方圆400公里。</h3><h3><br></h3><h3>(紫霄宫)</h3> <h3>  武当山气势磅礴," 在五岳之上" , 故称 " 大岳武当" 。</h3><h3><br></h3><h3>(天柱峰 - 九连磴)远眺群山</h3> <h3>  七十二峰,三十六崖,二十四涧,八洞,三潭,九泉,十五池,八石,九井,九台等胜迹,以及掩映于峰林间的丹墙翠瓦,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h3><h3><br></h3><h3>(紫霄宫)</h3> <p>  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有 " 一柱擎天 " 之誉。</p><p><br></p><p>(天柱峰-紫金城)远眺烟云迷朦的群山,犹如仙境</p> <h3>  武当山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洞天福地,为历代道人. 方士隐居修炼之地。周之尹喜,汉之阴长生,晋之谢允,唐之吕洞宾,孙思邈,五代陈抟,宋之寂然子,元之张守清,眀之张三丰都曾在武当修道。</h3><h3><br></h3><h3>(琼台中观)</h3> <h3>  武当山道教宫观始建于唐,历宋,至明永乐时达到鼎盛,共建成三十三处大型建筑群,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观,巧夺天工的中国古代营造法式(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美轮美奂,皇家建筑格局气势雄伟,壮观,如同中国古建筑的博物馆。</h3><h3><br></h3><h3>(天柱峰)</h3> <h3> 明代,武当山几乎成为明皇室的家庙。从均州城(今丹江口市)净乐宫至天柱峰绵延140里,有九宫,九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宫观庙堂达两万余间,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气势之恢宏,中外罕见,至此,武当山在中国道教的地位达到巅峰。此时的武当山在教徒. 信众心目中的位置如同菩提伽耶之于佛教,耶路撒冷之于基督教。<br></h3><h3><br></h3><h3> 有诗云 : " 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h3><h3><br></h3><h3>(黄龙洞)</h3> <h3>  清代以后,虽香火不断,却已失去昔日风采。</h3><h3><br></h3><h3>(天柱峰)</h3> <h3>  令人遗憾的是,清中叶以后,大部分建筑或因天灾或因人祸被毁,建筑面积从鼎盛时期的160万平方,到民国时仅剩3万平方左右,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一直在修复,目前增至5万多平方米。</h3><h3><br></h3><h3> 武当现存古建只是眀朝时期的冰山一角。仅存 : 玄岳门,遇真宫,元和观,玉虚宫(遗址,玉虚宫在明代建筑面积为16万平方,北京故宫为15万平方),复真观,紫霄宫,南岩宫,太和宫,金殿,五龙宫,磨针井,天津桥回龙观(遗址)等残迹及少数庵堂,岩庙,桥梁。</h3><h3><br></h3><h3> 眀朝时武当山主要宫殿的建筑面积 :</h3><h3> 太和宫 10万平方</h3><h3> 南岩宫 11万 平方</h3><h3> 玉虚宫 16万平方</h3><h3> 净乐宫 12万平方</h3><h3> 遇真宫 2.7万平方</h3><h3> 紫霄宫 5.9万平方</h3><h3> 五龙宫 9万平方</h3><h3><br></h3><h3> 尽管如此,流连于这些遗迹之上,遥想600年前的宏伟与壮丽,仍然十分震撼 ! 被誉为悬崖上故宫的武当古建筑群仍居全国名山之冠 !</h3><h3><br></h3><h3>(天柱峰 - 太和宫)</h3> <h3>  在道教典籍里,武当山原名太和山,道教神话里传为上古玄武得道飞升之地,是真武大帝修仙的圣地。玄武即真武,宋真宗时因避圣祖赵玄朗讳,改玄武为真武。</h3><h3><br></h3><h3>(琼台中观)</h3> <h3> 玄武,青龙,白虎,朱雀合称四方之神,源于中国古代星辰崇拜和动物崇拜。道教附会,谓黄帝时,玄武投胎于净乐国善胜皇后,以降人间。年15,得玉清圣袓紫元真君传授无极上道,越海东游。后入武当山修炼,经42年功成飞升,受玉帝册封为玄武。</h3><h3> </h3><h3> 宋真宗敕封 " 真武之灵,藏者隐方之位 "</h3><h3> 元成宗封 " 武当福地 "</h3><h3> 明永乐时加封为 " 大岳太和山 "</h3><h3> 明嘉靖时又封为 " 治世玄岳 " ,把武当山当做治世的仙山。</h3><h3><br></h3><h3>(黄龙洞)</h3> <h3>  武当山道教古建筑群的总体布局是以北方真武显圣下凡修炼的故事为依据分山下 . 山上两个部分。</h3><h3><br></h3><h3> 山下部分含均州城至武当东北麓的玄岳门一段,其布局是根据真武显圣,投胎于净乐国善胜皇后,降世后," 潜心学道,志契太虚 "的传说。均州城内之净乐宫,系比附净乐国。净乐宫建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有殿堂及道舍520余间,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清康. 亁年间两遭火灾,仅存残迹。自均州城有青石 " 官道 " 直扺玄岳门,长50里。距城南35里有成化十七年(1481)修建的迎恩宫,殿宇280间,原为钦差大臣来武当山朝奉的住所,清代渐趋荒毁,仅存遗址。净乐 . 迎恩两宫现巳淹没于丹江口水库中。</h3><h3><br></h3><h3>(山中神道)</h3> <h3>  山上布局是根据净乐太子年轻时寻访幽谷受玉清圣祖紫元君点化,赴太和山修炼,得道飞升,由玉帝册封,坐镇天下的传说进行安排。自玄岳门(建于1552年)起为朝山的神道至金顶约70里,分东 . 西二神道,回环于崇山峻岭之中,至南岩宫会合。</h3><h3><br></h3><h3>(黄龙洞)</h3> <h3>  东神道布置有 : 遇真宫,玉虚宫(是神仙修炼之所),无色之界。元和观(道教监狱),回龙观,回心庵,磨针井,老君堂,复真桥,复真观(太子坡),皆为太子修炼之所。龙泉观,天津桥(剑河桥),黑虎庙,威烈观,紫霄宫,太子岩等,是太子迫于母后迢返,越水过关,八仙境修炼之所。乌鸦庙,南岩宫,梳妆台,飞升岩等,是太子功成飞升之所。</h3><h3><br></h3><h3>(琼台)</h3> <h3>  西神道以玉虚宫为起点,有太上庙,明真庵,仁威观,将军庙,尹仙岩,五龙宫,华阳岩,父母桥,下.中.上院,太上观(皆为遗址),南岩宫。</h3><h3><br></h3><h3>(琼台. 中观)</h3> <h3>  武当山道教宫观庵堂皆依山势地形而确立方向,每个建筑单元都建造在峰,岩,坡,涧. 峦的合适位置,规模大小 . 间距 . 疏密无不适度,又相互联系,且各具特色。</h3><h3><br></h3><h3> 武当古建充分体现了道教的思想精髄------ 道法自然,在保持了武当山原始风貌的基础上,所有建筑与周围的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h3><h3><br></h3><h3>(逍遥谷 . 天津桥)</h3> <h3>  治世玄岳石牌坊,即玄岳门(是武当山进山的仙门,进此门便进入仙界),四柱三间五楼,系全仿木结构,面阔与高度比例近正方形,深含比例之妙。全坊采用浮雕. 缕雕 . 圆雕等手法。正中系眀嘉靖御笔"治世玄岳" 额,其意以大岳太和山为五岳之上。</h3> <h3>  龙泉观,始建于元代,为武当山道士张守清所创,初建有天津桥等,明永乐十年(1412年)重建,有庙房建筑15间,以及照壁等建筑,民国时被洪水冲毁部分建筑,后又遭火焚,2002年重修大殿. 天津桥等。</h3><h3><br></h3><h3>(龙泉观 - 逍遥谷)</h3> <h3>(逍遥谷 - 天津桥)</h3> <h3>  紫霄宫,距玄岳门50里,寓紫气东来之意,"升紫霄之丹地,排玉殿之金扉"。唐贞观年间至元末都曾在此建祠. 观. 庙宇,元末均毀于兵火。</h3><h3><br></h3><h3> 现存宫殿复建于永乐十一年,规模宏大,大小860间,面积为5.9万平方米,赐额 " 太元紫霄官 " 。殿堂斋舍多有毁圮,但原格局较完整。</h3><h3><br></h3><h3>(紫霄宫)</h3> <h3>  紫霄宫坐西北朝东南,按风水理论布局 : 背倚展旗峰,前有" 案山"------赐剑台,远对" 朝山 "------三公. 五老. 照壁及蜡烛诸峰连云,左. 右 " 护砂 " 有青龙. 白虎环抱,左. 右" 肩 " 有大. 小宝珠峰,宫前的玉带河从东天门侧的 " 水口山 "而去。</h3> <h3>  紫霄宫依山而建,对称布局,从山门玉带桥至父母殿月台,高差40米左右,殿宇依次叠筑。宫前左右置东. 西天门。过玉带桥登龙虎殿,殿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明间开门,其余用木板壁围护,内塑青龙. 白虎神像。</h3> <h3>  龙虎殿左右的八字琉璃琼花影壁,非常华美。</h3><h3><br></h3><h3>(紫霄宫 - 龙虎殿)</h3> <h3>  主殿紫霄殿,建于三层崇台之上,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丹墙翠瓦,顶饰卷龙吻,脊中央施四宝珠宝顶,宝顶上有四根丝伸向四方,各有一个娃娃牵着,使宝顶遇风不动。上戗脊端饰蟠龙,下戗脊端饰彩凤。下檐施五踩双昂贴金斗栱,上檐施七踩单翘重昂斗栱,是极高等级形制。</h3><h3><br></h3><h3>(紫霄宫)</h3> <h3>(紫霄殿精美绝纶的重檐及斗栱)</h3> <h3>  殿内有神龛五座,雕饰极尽华美,中供玉皇大帝及真武,诸神铜铸镏金像,或垂手端坐,或勇武庄严,神志各异,流碧飞金,令人目眩。殿宇额枋. 斗栱. 天花藻井,遍施人物. 动物. 几何形,器物彩画,琳琳琅琅。</h3> <h3> 紫霄殿后的父母殿,崇台基为元代,殿面阔五间,穿斗式构架,二层三檐,上为歇山,中为悬山,下为硬山,造型别致,秀丽典雅。殿内奉真武祖师父母塑像,左祀慈航道人,右祀三霄. 送子娘娘,俗称 "百子堂 "。殿为清代遗构。道教宫观大殿之后建父母殿,是武当山总体布局的一大特色。</h3> <h3>  紫霄宫周围茂林修竹,庄严静谧。</h3> <h3>  紫霄宫父母殿曾为红三军司令部和红三军后方医院。</h3> <h3>  武当山享誉世界,我们在琼台中观. 金顶金殿都见到了许多修道. 习武. 练拳和写生的老外。</h3><h3><br></h3><h3>(紫霄宫)</h3> <h3>(紫霄宫)</h3> <h3>(紫霄宫)</h3> <h3>  南岩宫,位于天柱峰东南的东. 西神道交会处。东神道距玄岳门52里,距紫霄宫5里 ; 西神道距玄岳门73里。南岩下临绝涧,怪石横生,林木苍翠,为三十六岩(崖)中风景最佳处。唐. 宋时就有道士在此修炼。</h3> <h3>  南岩宫,元代始建,元武宗海山敕名" 天乙真庆万寿宫",元末毁于火,今仅存石殿。</h3> <h3>  今南岩宫系眀永乐十一年(1413年)在元代旧址上重建,为楹640间,面积11万平方米。赐额" 大圣南岩宫 "。清末毁于火,今仅存元代石殿,眀代南天门 . 碑亭 . 两仪殿 . 配殿 。</h3> <h3>  南岩宫总体布局采用对称和自由布局相结合的手法。</h3> <h3>  从大殿后右侧向下进入龙头香,这一组建筑均嵌于峭壁上,紧凑而丰富,有碑刻. 六角亭,长方形歇山顶亭,两仪殿. 元代天乙真庆万寿宫石殿等。由崖壁悬挑雕龙石梁,长2.9米,宽0.33米,前端龙首上置一鼎形香炉,为著名的 " 龙头香 ", 昔日有不少香客为烧龙头香而掉下山崖,现巳封锁。</h3><h3><br></h3><h3>(南岩宮嵌于崖壁上的明代两仪殿,龙头香,元代的石殿)</h3> <h3>(南岩宫 - 两仪殿)</h3> <h3>  武当山被誉为我国道教文物宝库。元. 明. 清代的金. 银. 铜. 铁. 锡. 木. 石. 泥塑. 玉. 瓷等质地的神像. 礼器. 法器及经书等道教文物,数以万计,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h3><h3><br></h3><h3> 南岩天乙真庆宫内五百灵官,铁铸镏金,均高尺许,神态各异,为国内稀有。</h3><h3><br></h3><h3>(南岩宫 - 天乙真庆宫石殿 - 石殿内铁铸镏金像)</h3> <h3>  元代石殿,仿木结构,石质斗栱精巧稳固。</h3><h3><br></h3><h3>(南岩宫 - 石殿 - 龙头香)</h3> <h3>(南岩宫 - 南天门)</h3> <h3>(南岩宫 - 主殿)</h3> <h3>(南岩宫 - 由碑亭眺望主殿)</h3> <h3>(南岩官碑亭)</h3> <h3>(远眺崖壁上的南岩宫)</h3> <h3>(碑亭与宫内门均为明初建筑)</h3> <h3>  樃梅仙祠,始建于元,后毁于兵火。明永乐十年敕建,清嘉庆年间重修。1992年又复修。" 樃梅 " 这一较稀有的生存于武当山民间的普通水果,在武当道教中被仙化后,成就了一段关于樃梅的扑朔迷离的故事。</h3><h3><br></h3><h3> 古籍描述樃梅非杏. 非李. 非桃. 非梅,却又似杏. 似李. 似桃. 似梅,色敷红白,金相玉质,味甘酸,性平,无毒。</h3><h3><br></h3><h3> 明《本草纲目》中记载: " 樃梅,只出均州太和山"。</h3><h3><br></h3><h3><br></h3><h3>(樃梅仙祠)</h3> <h3>  明永乐三年(1405),明成袓夺位不久,恰蓬 " 久花无实 " 的武当樃梅开花结果,武当道人向永乐帝进献了樃梅果,朱棣万分高兴,认为他取得皇位是真武大帝的护佑,樃梅结果预示国泰民安。此后,永乐帝大修武当,将樃梅果列为皇室贡品。</h3><h3><br></h3><h3> 明代徐霞客曾在琼台中观,南岩宫向道人悄悄索得樃梅8颗,带回家给老母祝寿。</h3> <h3>  神话传说,真武大帝在武当修道,一度意志不坚,欲下山,后受紫元君点化,返回途中折下一段梅枝插在樃树上,说: " 吾若道成,开花结果。" </h3><h3><br></h3><h3> 神话传说为武当樃梅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流传于民间的神话也暗示了樃梅的来历,非梅非李应是嫁接而成。</h3><h3><br></h3><h3> 清朝以后,樃梅在武当神秘地消失了。</h3><h3><br></h3><h3> 几年前我们去安徽齐云山,见有一处樃梅庵,看介绍得知古樃梅是元末明初道人张三丰带至齐云山的,我当时以为只是梅花的一个品种,并不知其背后的故事。</h3><h3><br></h3><h3> 樃梅在武当山消失后,武当人多方寻找,并与齐云山的古樃梅通过科学地分析比对,终于在武当山周边地区找到了樃梅树,揭开了古樃梅神秘的面纱。</h3><h3><br></h3><h3>(樃梅仙祠)</h3><h3> </h3> <h3>  朝天宫,始建于元代,明永乐年在元代遗址上重建. 扩建。殿内供奉玉皇大帝。</h3><h3><br></h3><h3>(朝天宫)</h3> <h3>(朝天宫)</h3> <h3>(朝天宫)</h3> <h3>(朝天宫)</h3> <h3>  焚帛炉,是用来焚烧香表的熔炉。道教祭祀神灵是通过信物传达,香表就是通神的信物,焚帛炉是道教不可缺少的建筑之一。</h3><h3><br></h3><h3> 目前我国仅存有明代璃琉焚帛炉8座,武当就有5座,精美珍贵。</h3><h3> </h3><h3>(图左为南岩宫琉璃焚帛炉,图右为太子坡砖质八角顶焚帛炉,图下为玉虚宫琉璃焚帛炉)</h3> <h3>(琼台中观)</h3> <h3>  武当武术,名扬天下。谈起少林拳,会想到达摩祖师,提起武当内家拳,会想到传奇人物张三丰。清黄宗羲曰: " 少林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而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内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三丰为武当丹士......"。可见,"少林"与"武当",功有外. 内之别。</h3><h3><br></h3><h3> 相传武当内家拳为张三丰始创,一天张三丰坐在院内休息,忽见桂树上闪出白. 花两道光环,美丽异常,细看,是白蛇和喜鹊在嬉戏。他仔细观察蛇鹊嬉斗的动作,创造了锦段和长拳两套动作,然后发展为动静结合的太极十三式。后经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紫霄宫第八代传人张守信研究,结合太极十三式和华佗气功五禽戏,发展成为" 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二式 ", 成为武当道士世代相传的一种独特拳术。</h3><h3><br></h3><h3> 武当拳,手腿并用,以指穴擒拿为主。它既能锻炼身体 ,又可用于按摩治疗,还能攻防制敌,非困不发,发则必胜。武当拳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纯用内功,故称 " 武当内家拳 " 。</h3><h3><br></h3><h3>(琼台中观,习武的中外学生)</h3> <h3>(琼台中观)</h3> <h3>(琼台中观)</h3> <h3>(由琼台中观乘索道至太和宫)</h3> <h3>  太和宫,位于天柱峰紫禁城南天门外,距玄岳门68里,距南岩宫16里。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始建,敕 " 大岳太和宫 " 。眀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增建,为楹510间,面积10万平方米。明末毀于火。现仅存正殿,朝拜殿,钟鼓楼,元代铜殿及清建皇经堂 . 斋堂。宫坐北朝南,背倚天柱峰,面临悬崖。正殿面阔进深皆为一间,单檐歇山顶砖石结构。</h3><h3><br></h3><h3> 图左上的歇山顶小殿,内藏元代铜殿,是我国最早的铜殿。</h3><h3><br></h3><h3>(天柱峰 - 太和宫入囗)</h3> <h3>  从太和宫正殿东侧拾级而上抵紫禁城南天门。</h3><h3><br></h3><h3> 紫金城,沿天柱峰腰峭壁而建,为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遗物。城垣系用大条石(每石重约500公斤)砌筑,因势蜿蜒,周长344.43米,高5.2---11.7米,底厚2.4米,顶厚1.26米。设有东. 西. 南. 北城门,门位处之城垣加厚升高,以为城楼台基,上有石城楼,东. 西. 北天门皆临绝壁,不能出入,惟南天门有"神"(中). "鬼"(左). "人"(右)三门并列,只"人" 门可通。城楼皆面阔3.6米,深2.4米,高4.8米,单檐歇山顶,下有石须弥座,四周绕以钩栏,皆为石料制做,十分壮观,精美。</h3> <h3>  金殿位于天柱峰顶端,坐西面东,两侧签房. 印房.前有钟亭. 馨亭. 后有父母殿,山腰建紫禁城一周,犹如金阙琼台。</h3><h3><br></h3><h3>(金殿)</h3> <h3>  伫立紫金城瞩目回望,四周群山苍翠,南岩. 五龙......诸宫如建筑模型,依稀. 精致,武当风光,尽收眼底。</h3><h3> </h3><h3><br></h3><h3>(紫禁金 . 金殿)</h3> <h3>  金顶之上写生的老外。</h3> <h3>(紫禁城)</h3> <h3>(紫禁城,太和宫)</h3> <h3>(紫禁城南天门. 金殿真武大帝铜像及金殿后的父母殿。)</h3> <h3>(太和宫)</h3> <h3>(太和宫正殿)</h3> <h3>(紫禁城. 太和宫)</h3> <h3>(天柱峰 - 紫禁城)</h3> <h3>  太子坡(又称复真观),明永乐10年敕建,清初三度被毁,三度重修,是目前全山最大最完整的道观。</h3><h3><br></h3><h3>(太子坡 - 九曲黄河墙)</h3> <h3>  复真观,坐落于太子坡。传说太子入山之初,在此住留,故名。距玄岳门23里,建于永乐十二年(1414年),此观坐东朝西,观门面北,背倚狮头山,面临幽壑,地势狭窄,布局灵活,充分利用地形,顺坡势没置轴线,组织不同的空间,曲院层台布局奇巧,颇具江南园林气息。</h3><h3><br></h3><h3>(复真观)</h3> <h3>  小园香径,清幽静雅。</h3><h3><br></h3><h3>(复真观)</h3> <h3>  太子坡内的五云楼,独柱之上有十二根梁交接,"一柱十二梁 " 表现了我国古代匠师的智慧和大胆。五云楼在进宫门之左,不拘轴线,依山势而立,</h3><h3><br></h3><h3>(五云楼及结构模型)</h3> <h3>(太子坡)</h3> <h3>  太子坡八角攒尖顶焚帛炉,砖仿木结构,承于须弥座上,周绕石栏。柱. 枋. 斗栱. 椽飞. 门窗比例适度,做工精良,造型优美,是武当山中最为别致的一座,此造型为武当唯一。</h3> <h3>  太子坡大殿,系清乾隆时依明永乐旧基重建,面阔. 进深皆为三间抬梁式构架," 彻上露明造 ", 单檐硬山顶,前檐施五踩斗栱,柱间装六抹头隔扇门,明间帘架雕饰华丽,明间设月台,前为 " 御路" 。左右踏跺。</h3><h3><br></h3><h3>(太子坡大殿. 真武帝像. 右下为龙虎殿内的青龙和白虎像)</h3> <h3>  太子坡皇经堂(右上图),武当道教建筑有皇经堂七座,现仅存太子坡和太和宫两座。</h3> <h3>  遇真宫,位于武当山北麓,距玄岳门2里。明洪武年间,张三丰在此结庵,名 " 会仙馆 " ,民间传为 " 真仙 " 。明太祖 . 成祖先后下诏派使寻访,张三丰避而不见。永乐十五年(1417年)敕建此宫,赐额 "遇真" , 意与真仙相遇。该宫坐北朝南,背依凤凰山,面朝九龙山,左有望仙台,右有黑虎洞,周围山环水绕,颇似天然城郭,故旧有 "黄土城 " 之称。原有殿堂. 廊庑. 楼阁. 道舍296间,面积2.7万平方米。</h3><h3><br></h3><h3> 现仅存中轴线上之宫门. 前殿. 后殿. 配房廊庑,皆明代遗构。</h3><h3><br></h3><h3> 南水北调工程时,为避遇真宫淹入水下,耗巨资将殿. 门等升高二十余米,此举在世界建筑史上亦为罕见,我们去时尚在整修中。</h3><h3><br></h3><h3>(遇真宫)<br></h3> <h3>  玉虚宫,本名元天玉虚官。玉虚,道教称玉皇大帝居住的仙宫。北周庾信《步虚词》: "寂绝乘丹气,玄冥上玉虚。" 玉帝封真武为 " 玉虚师相 ",玉虚可看成是洁净超凡的境界。玉虚宫是永乐时修建武当山宫观时的大本营。明. 清两代常有军队驻此,俗称老营宫。位于武当山北麓,距玄岳门8里,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宫外东. 西. 北皆建有天门,宫坐南朝北,中轴线由外乐. 紫禁. 里乐三城组成,两翼有东. 西宫,凡楹2200余间,面积16万平方米,为九宫规模之首。清乾隆十年毀于火,民国时又被山洪冲埋。近年挖掘整理,局部修缮,仅存的紫禁. 里乐城垣和中轴线上之建筑遗迹得以重见天日,重返人间的玉虚天宫成为百姓的休闲之地。</h3> <h3>(玉虚宫)</h3> <h3>(玉虚宫)</h3> <h3>(玉虚宫)</h3> <h3>  元和观,始建于宋. 元时时期,明永乐年间重新敕建殿宇44间,明嘉靖年间扩建,清初重修,是专门为武当道教违规教徒所设立修正错误的场所(道教监狱),也是进入玄岳门的第一座道观。</h3><h3><br></h3><h3>(元和观),右下图为道教监狱(水牢)遗址(女牢,男牢)</h3> <h3>  此次去武当山,有一点" 巧 ",也有一点" 玄 ", 都与这元和观有关。第一天我们寻找武当山入口,导航将我们带到这里,向前开了几百米,感觉路不对而调头,重新导航至景区入口。第二天下山后,去玄岳门,导航又将我们带至这里,见红墙,估计为道观,便下车进门,守观的老人告知此观名" 元和观 ",真是巧了,因为此观不在景区范围内,本来打算看完景区外的玄岳门就离开武当山,导航两次将我们带到这里,看到了唯一有道教监狱的道观,以及武当山仅存的几座铜像中的七座 ! 感谢善良的守观老人 打开锁着的殿门,让我们看到这600年前的稀世珍宝,并且是从南京铸成运至武当的。</h3><h3><br></h3><h3> 守观老人告诉了我们玄岳门的具体位置以及附近还有一个遇真宫(武当九宫之一)。</h3><h3><br></h3> <h3>  磨针井,西神道五龙宫左侧原有老姆祠,上有磨针石,建于眀代,后被焚。清咸丰二年(1852年)于东神道旁回龙观与太子坡间重建。</h3><h3><br></h3><h3> 相传太子初入山,意志不坚,欲还俗,至此见一老姆在井边砺上磨一铁杵,甚感惊异,问曰 : " 磨杵何用?" 姆答曰 " 磨针, " 并说功到自然成。" 太子顿悟,复入山修炼,方成正果。磨针井之名由此而得。</h3><h3><br></h3><h3>(磨针井)</h3> <h3>  太常观,始建于元,明永乐十六年,太常寺卿利用修南岩宫余料重建,为太常寺臣居住之所。内设道教始祖老子圣像。</h3><h3><br></h3><h3>(太常观)</h3> <h3>谢谢您的欣赏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