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在中国,不重视孩子分数的家长几乎没有,所以孩子的分数以及排名一次次牵动着家长们的神经。</h5><h3><br></h3><h5>半学期过去了,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也是一个家长负责任的表现。你知道孩子这次期中考试的成绩是否理想吗?</h5><h3><br></h3><h5>不过,期中考后,无论你的孩子在这次考试中进步了,还是成绩不理想,家长都应先帮孩子反思这半年来的学习情况,有进步要总结经验,退步了要反思不足,对症下药,孩子才能更优秀。</h5><h3><br></h3><h5>小编希望家长们能做到:<b><font color="#ed2308">高分不“捧”,总结经验;低分不“棒”,找出差距;理智评价,引导帮助;定下目标,鼓励为主。</font></b>同学们能够通过这篇文章,好好反思一下。同时也提醒家长:<b><font color="#010101">“要和孩子在一起打败问题,千万不要和问题在一起,打败孩子!”</font></b></h5><h5>今天这篇文章,建议家长看看,期中考试之后,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h5> <h3><b> 01</b></h3><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 名校老师写给家长的一封信</font></b></h3><h3><br></h3><h3><br></h3><h3>亲爱的各位家长:</h3><h3><br></h3><h5>期中考试结束了,您、孩子和我其实都是很关注的。我们都特别想知道孩子的成绩,我们都特别企盼孩子能考个“好成绩”。</h5><h3><br></h3><h5>我想大家对“好”的渴望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我们都往往会忘记“好”的背后是什么?</h5><h3><br></h3><h5>一个班三四十个孩子,有考第一的,有考第二的,有考十二的,也有考三十二的。那是不是注定了“几家欢喜几家忧”呢?那是不是还没有开始,我们就知道结局了呢?</h5><h3><br></h3><h5><b><font color="#010101">我们的关注点在哪里,孩子的关注点就会在哪里!</font></b>当您看到孩子的考试成绩时,亲爱的家长,我发自内心地向您呼喊:</h5><h5><b><font color="#ed2308">“请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font></b></h5><h5><b><font color="#ed2308">请千万不要和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font></b></h5><h3><br></h3><h5>除了中考和高考这两次大考之外,我们孩子在整个学生生涯中要经历大大小小无数次的考试。</h5><h5>您想过每次考试的功能吗?您想过怎样充分挖掘每次考试的教育价值吗?</h5><h5>我想我是幸运的,我每天每年都和这么多可爱的孩子一起,经历我自己都数不清的考试,我也有机会去观察一些现象,进而思考一些问题,下面和大家分享交流一下。(不见得对,仅是个人想法,仅供大家参考)</h5><h3><br></h3><h5>注:以下现象仅是个别情况,切勿对号入座,如有冒犯,违背我的初心。</h5> <h3><b><font color="#ed2308"> 1</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 家长说</font></b></h3><h3><br></h3><h3><br></h3><h5><b>1. 才考了这么点分?你怎么学的?你怎么这么笨?</b></h5><h3><b><br></b></h3><h5><b>点评:</b></h5><h3><b><br></b></h3><h5><b>▌孩子的感受:我很差,我不行。</b></h5><h3><br></h3><h3><b style="font-size: 15px;"><font color="#ed2308">孩子的自信心会越来越低。</font></b><br></h3><h3><br></h3><h3><b style="font-size: 15px;"><font color="#010101">2. 你对的起我和你妈吗?我们天天起早贪黑的全是为了你!</font></b><br></h3><h3><b>点评:</b><br></h3><h3><b style="font-size: 15px;">▌孩子的感受:你在邀功,你照顾我心不甘情不愿的,我没让你为了我啊。</b><br></h3><h3><b style="font-size: 15px;">全为了孩子,这个责任太大了,孩子承担不起。</b><br></h3><h3>父母确实不易,教育孩子感恩是应该的,我会在周五、周六早上连续两天和孩子探讨这个话题,也为您期中考试后和孩子分析成绩做做铺垫。<br></h3><h3><br></h3><h3><b style="font-size: 15px;"><font color="#ed2308">我想我来对孩子说你的父母不容易,你应该感恩,可能更合适一点。</font></b><br></h3><h3><br></h3><h5>也请您让孩子早点到校不要迟到、作业认真完成。您来对孩子说任课老师们不容易,你应该感恩,我想这样换位的感恩教育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h5><h3><br></h3><h5><b>3. 你看人张三回回考第一,回回100分,我怎么这么倒霉生了你这么个孩子?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b></h5><h3><br></h3><h5><b>点评:</b></h5><h5>我们拿别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较时,不是为了成就我们的面子,不是孩子考得好我就有面子,孩子考得不好我就没面子。我的面子,我负责,和孩子无关。</h5><h3><br></h3><h5><b><font color="#ed2308">任何一场考试,我们要想尽办法把他的教育价值挖掘到最大,如果我们最后收获的只是一个分数,那要求就太低了。</font></b></h5><h3><br></h3><h5>我想考试首要的功能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b><font color="#ed2308">“诊断”,是对孩子之前学习过程的检验。</font></b>我们看到孩子的试卷后,和孩子坐下来看看他的答题情况(注意一定先看孩子的答题情况)。</h5> <h3><b><font color="#ed2308"> 2</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 让孩子说说</font></b></h3><h3><br></h3><h5>(1)哪些题是孩子答得非常好的?</h5><h3>(2)孩子在平时的学习中哪些方面(上课听讲效率、作业完成效率、改错情况、落实计算、落实基础、时间的合理安排等等)做得好,才保证了这些题做的好?<br></h3> <h5>(3)哪些题是孩子觉得有问题的地方?问题出在哪里了?(平时那个学习环节出现问题了)</h5><h3>(4)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你能找到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br></h3><h3>(5)问问孩子,你需要爸爸妈妈帮你做什么?……然后,再和孩子一起看看孩子的成绩。<br></h3><h3>这样处理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引导孩子关注学习过程,<b style="font-size: 15px;"><font color="#ed2308">让孩子知道只有过程做好了,做到位了,才会有一个理想的结果。学习真的是水到渠成的事情。</font></b><br></h3><h5><b><font color="#ed2308"></font></b></h5><h3><b><font color="#ed2308"></font></b></h3><h3><br></h3><h3> <b><font color="#ed2308">3</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 关于如何正确看待</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 别的孩子成绩和自己孩子的成绩</font></b></h3><h3><br></h3><h3><br></h3><h5>每次考完试后,家长都会关注别的孩子的成绩和自己孩子之间的差异,我也会关注别的班的成绩和我自己班成绩的差异。关注的目的是什么?</h5><h3>真<span style="font-size: 15px;">正的竞争</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不是为了个人面子,不是为了打败别人,而是为了成就自己。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换一下,还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个方法,我有一个方法,我们交换一下,我们就各自有两个方法。</span><br></h3><h3><br></h3><h3><br></h3><h5><b><font color="#ed2308">关注别人和自己的差异,是为了更好地认清自己的不足,为了更好地向别人学习好的方法和经验。</font></b>这个时候,我们要引导孩子去观察,去对比,去反思,别人怎么做的,我怎么做的。我有什么优势值得别人学习,别人身上又有哪些闪光点是值得我学习的。这样,才能成就我们自我的不断成长之路。</h5><h3><br></h3><h3><br></h3><h5>考试除了考孩子对知识的掌握,考察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外,<b>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对人心理素质的考验。</b>知识只是载体,只是手段,永远不会是目的。那些能渗透到孩子血液里的东西,孩子整个过程中的心理的历程才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h5><h3><br></h3><h5>面对自己的成绩,他内心的感受是什么,而对别人的成绩,他内心的感受是什么?让他谈谈别人平时的行为是什么样的,自己的行为是什么样的?过程和结果之间有哪些联系?这样的过程,孩子的主动思维能力会不会增长,孩子的理性选择力会不会增长。</h5><h3><br></h3><h5>考得好的孩子,让他知道是因为平时哪些方面做到位了,他就不会骄傲,这些方面他会继续保持。考的不好的孩子,你更要鼓励他,让他看到希望,让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h5><h3><br></h3><h5>一个人面对自己无力解决的问题时,他会焦虑,愤怒,抱怨,指责别人(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不愿承认自己有问题),甚至会放弃,会破罐子破摔。</h5><h3><br></h3><h5>但一旦我们帮助他找到方法,他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他就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他就会明白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b><font color="#ed2308">你不管怨谁,最后自己的路还是要自己走。</font></b></h5><h3><br></h3><h5>最后,我想说:“亲爱的,孩子没有好与不好,差与不差。”<b><font color="#ed2308">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各自的长处和不足。</font></b></h5><h3><br></h3><h5>正如华语作家张德芬所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匹好狼和一匹坏狼。最后,那匹狼能存活下来?这取决于你喂养了哪头狼,哪头狼就会活下来。<b>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抓住一切机会,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养分。</b></h5> <h3> <b><font color="#ed2308"> 4</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 家长应该配合老师的事</font></b></h3><h3><br></h3><h3><br></h3><h5>下面,是我希望大家配合老师的事情。</h5><h3><br></h3><h3><br></h3><h5>我想在您和孩子谈成绩之前,先和孩子一起完成下面的亲子作业。(这可不是选作作业,是必做作业啊!)</h5><h3><br></h3><h3><b><font color="#ed2308">作业一:</font></b><br></h3><h3><br></h3><h5>1. 和孩子一起找个飘满落叶的林荫路一起走走,拣些漂亮的落叶,赏赏美景,看看蓝天,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接受大自然的恩典,想想生活原来如此美好!聊聊孩子感兴趣的,能让孩子开心的话题,不谈学习。</h5><h5>2. 带着孩子去趟花店,买上一朵太阳花(也叫幸福花),顺便为您的另一半送上美丽的鲜花,不必多,一朵,两朵,都是好的。告诉他(或她)你有多爱她(或他)。</h5><h3><br></h3><h5>3. 一家人找个只属于你们的时间和空间坐下来,拿出你捡的叶子,拿出你买的太阳花,共同动手摆出你们心目中最美丽、最有创意、最有浓浓爱意的曼陀罗花。</h5><h3><br></h3><h5>4. 把你们亲子活动的作品拍成照片,统一发到班级群、家庭群相册里。</h5><h3><br></h3><h5>在做完这个作业后,您再让孩子拿出试卷,和他一起谈谈关于这次考试。</h5><h3><br></h3><h5>摆曼陀罗花的意图:家是讲情的地方,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心灵的栖息地,家永远是孩子最大和唯一的依靠,<b>我想只有您的亲子关系是和谐的,融洽的,美好的,您对孩子的引导才是有效的。</b></h5><h3><br></h3><h5>成绩的问题是和各方面因素都有关的很复杂的问题,它不同于孩子触碰了底线,犯了一个严重的品质或是安全方面的大错,这时不需要家里的刀光剑影。</h5><h3><br></h3><h5>每次大考之后的刀光剑影,除了给孩子留下恐惧考试,增加过分压力的阴影,和发泄我们的怒火外,我没想出有什么其它的好处。</h5><h3><br></h3><h5>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成绩过于焦虑,那我想首要的问题是解决我们自己的焦虑,再来谈孩子的学习。<b>我们把精力放在引导,督促孩子的过程上,我们用淡定平和的心态坦然面对结果,无条件接纳您的孩子。</b></h5><h3><br></h3><h3><b><font color="#ed2308">作业二:</font></b></h3><h5>在您和孩子谈完话后,我需要孩子们写一份非常认真的期中考试总结,统一A4纸不少于一页,要求态度端正,字迹工整。</h5><h3><br></h3><h5>最后,我还特别想说:<font color="#ed2308"><b>不管是对于家长、孩子还是老师,学到,悟到,只有做到才能得到!我们一起共勉!</b></font></h5><h3><br></h3><h3><br></h3><h3> <b>02</b></h3><h3> <b>要学会接受孩子暂时的成绩一般</b></h3><h3><br></h3><h5>其实,一次成绩并不能代表什么,如果抛开成绩而言,我们要学会接受孩子的平凡。</h5> <h3><b>如果健康,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暂时不能做个成绩优异的孩子,那么就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又何妨。</b></h3><h3><br></h3><h5>这个时候特别想分享一张很火的图:</h5> <h3>这张朋友圈截图震撼了不少人,就连著名主持人孟非也忍不住在微博上转发评论称:“反正是宽慰到我了……转发的一定是给爸妈的。”</h3><h3><br></h3><h3>这位校长的话,原文如下,拜读一下:<br></h3><h3><br></h3><h3>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慢慢养。有的孩子天生就有读书的资质,有的孩子没有。<br></h3><h3><br></h3><h3><br></h3><h3>没有资质的孩子是用来报恩的,因为读书特别好的,将来会去美国、英国、加拿大,见面只能靠视频。<br></h3><h3><br></h3><h3>读书没资质的,等我们老了可以常伴左右,今天载我们去吃牛肉丸,明天载我们去吃海鲜,想想真美好!<br></h3><h3><br></h3><h3>说到底都别再羡慕别人家有什么样的儿子或女儿,很多事情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不必太过强求。用心教育、陪伴成长,自己的孩子就是最好的。<br></h3><h3><br></h3><h3>我们不得不承认,天赋这个东西确实有,这就像有的人,天生适合唱歌;有些人,就是有绘画天赋……</h3><h3><br></h3><h3>而学校提供的这条路,而有些人,就是不擅长。<br></h3><h3><br></h3><h3>作家凡小西,就讲了一个关于她学渣儿子的故事:</h3><h3><br></h3><h3>孩子爸爸是985的工科博士,她是985硕士,他们在最佳生育年龄生下了儿子。<br></h3><h3>在孕期,他们做足了优生优育的功课,可儿子上小学后,竟然是个“学渣”,至少目前是这样的。<br></h3><h3>一开始,她感到非常焦虑,给儿子报了各种补习班,请一对一家教,她自己也努力辅导孩子功课。<br></h3><h3><br></h3><h3>可是,即便这样,儿子的成绩还是让她抬不起头。<br></h3><h3><br></h3><h3>每次去学校,她都会悄悄的坐在角落,生怕被老师注意到。<br></h3><h3><br></h3><h3>但抛开成绩,她发现他的学渣儿子真是来报恩的。<br></h3><h3>虽然成绩不好,但孩子很善良,孝顺,即使成绩不好,他也依然很努力。<br></h3><h3>更让她意想不到的是,班上投票选体育委员,儿子竟然全票通过。<br></h3><h3><br></h3><h3>当问到同学们为什么选儿子时,同学们有的说他乐于助人,有的说他活泼开朗,有的说他很讲义气……<br></h3><h3><br></h3><h3>而这,也让她从新思考了学习的意义。<br></h3><h3><br></h3><h5><b><font color="#ed2308">学习无非是为了让他以后有能力去养活自己,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font></b></h5> <h5>可是我的儿子,他勤劳懂事善良,将来踏踏实实做一份平凡的工作,又何愁没饭吃?</h5><h5>做完了一天的工作,他回到自己温暖的家,做一名体贴的丈夫、一位负责的父亲,当我们生病的时候,他愿意耐心照顾陪伴我们……就这样长大、变老。</h5><h5>这样的人生,何尝不是一种成功的模式。</h5> <h3> 03</h3><h3><br></h3><h3>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就曾呼吁:<b>请鼓励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b></h3><h3><br></h3><h5>而我们一直以来,却很难接受我们的孩子将来可能是个普通人,但是,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这就是现实。</h5><h3><br></h3><h3><b><font color="#ed2308">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父母的想法,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尤其在学习上。</font></b></h3><h3><br></h3><h3><b>但是爸爸妈妈们要知道,每次考试分数的高低,并不能代表孩子的综合实力,家长要合理看待孩子的成绩。</b><br></h3><h3><br></h3><h3><b>孩子考差了,您的理解和鼓励是给孩子最大的礼物,孩子考好了,您的表扬是孩子继续努力的动力!!</b><br></h3><h3><br></h3><h5>考好考坏,回家都请给孩子一个拥抱,然后继续,一起努力!</h5> <h5>【版权说明】 本文中“名校老师写给家长的一封信”的内容来自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地学校一位名师。转载自教师帮。</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