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群体的心理特点分析

今天就好

<h3>  说到“学生”,我们经常说这个学生,这个班的学生,这个学校的学生,这个地区的学生,但我们很少用“学生群体”这样的词汇去描绘学生。既然要研究学生,我们就要从一般到个别。从研究学生群体开始,再到研究学生个人。不然,只能是盲人摸象。<br></h3><h3> 把“群体”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最早是从法国的勒庞开始的。“勒庞所谓的群体,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大众,在他看来,很多人偶然聚集在一起不能称为一个群体。群体是一个特殊的心理整体,指的是受某一事件、演说、激情、恐惧、爱恨的刺激而聚集在一起,为某一目标或某些精神需求而有所行动的人。群体只在某一时间段内,也是在激情燃烧期间或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忠于某一领袖。当促使他们聚集成群的刺激物消失时,他们也就不再听从这个领袖。”</h3><h3> 这样的群体概念与我们的班集体是何其相似?也就是说,我们把一个班级的学生作为一个群体来研究,是合乎情理的。甚至说,我们把中国的所有高中学生当成一个群体研究也是合情理的。因为不管一个班级还是中国的所有高中生,他们都有一个目标——高考。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统一的目标,正因为他们在三年都在做同一件事,所以他们就是一个群体。</h3><h3> 既然中国高中生是一个群体,那么他们就具有勒庞所说的群体的一般特征——群体精神统一律,也就是集体心理。这种集体心理只有学生处于班集体中时才会出现。而变成集体的个人与独处的个人是大不相同的。</h3><h3> 我想每个老师都见过很多这样的学生,在集体中在老师面前是一种行为做派,但是在家里在父母面前又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样子。我们看到了无数这样的学生,但是我们却无法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最终都归为一种错误的结论—这个孩子表里不一。如果这个结论不错误,那么我们所有人都表里不一。</h3><h3> 说到表里不一,我想到前几年流行的一个词汇——面具。我们不要每天带着面具生活,我们要摘下面具,自由生活。这样的说法一下子戳中了所有人的软肋,瞬间爆棚网络。但是细究起来,我们发现我们无法摘下面具,因为这是生活的必然。然后,我们退而求其次,既然无法摘下面具,还得戴着镣铐跳舞,那么就要这样的生活快乐一点吧,于是,我们开始讨论如何幸福?——其实,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接受集体中的个人与独处的个人的差别,不再认为这是一种道德缺陷或是生活不幸,那么幸福就在那里。教师与学生也是一样。如果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了解群体个人与个人的差别,那么我想很多事情都会向着好的一面发展。</h3><h3> 我们如果能接受群体精神统一律的说法,那么也会更容易接受高中生群体心理的这些特点:</h3><h3>1、个人的智力差异削弱,个性逐渐消失。</h3><h3>2、特别容易接受暗示。</h3><h3>3、思维行为呈现多变性,而且冲动易怒。</h3><h3>4、喜欢幻觉。</h3><h3>5、更愿意屈从于强者。</h3><h3>6、很难理性思考,喜欢极端言论。</h3><h3> 我谨慎的选择一些词汇,尽量不引起人们骚动。但是无论哪一群体都容易被极端言论吸引,而高中生群体更是如此,他们对循规蹈矩者没有兴趣,对理性与中庸之道很难认同。但是,他们却愿意屈从于强者。这两点结合在一起就可以解释很多繁复的现象。比如为什么魏书生不上课就可以让所有学生臣服,因为他是强者,而且与众不同。为什么很多人贬斥衡水教育,但是很多衡水学生却为其发声辩护?原因也是因为衡水的独特和极端,让衡水学生可以在那种群体中,做出与独处个人完全不同的选择,甚至牺牲个人利益,消除自我,让自己完全融入集体中,而这种自我牺牲的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他们在其中获得某种因为人多势众而产生的不可战胜的力量。</h3><h3> 我不会举例去说明这些特点的正确性。因为我不会比勒庞说的更清楚,它们仅仅是我发现的,并且我把它们用在理解高中生群体心理与行为特点上,更多的是想要规整一下我们通过课堂观察得到的那些繁复多变的现象 。通过这种规整,我得出这样的结论:</h3><h3>1、学生在集体中智力差异会趋同,好的在一起必然更好,不好的在一起也不会更好。所以,在分班还是分组时,不必考虑太多,志趣相投就好。古人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很有道理的。</h3><h3>2、学生个性消失是一种必然,不必为此而忧心忡忡,当他走入社会,融入另一个群体后,也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因为我们总要在不同的群体中游走,明白这个道理,自然可以生活的幸福。</h3><h3>3、一定要和学生讲道理。虽然学生常常迷恋幻觉,易于接受暗示,屈从强者,很难理性思考,喜欢极端言论,但是这些都是高中生群体心理特点中需要克制的一面。和学生讲道理,这也正是教育最后的底线。当然,有人认为,我们可以把不利变成有利因素,有效利用这些群体心理的弱点,以毒攻毒。这样真的行吗?其实,在无意识的时候,我们经常这样做,但是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样的呢?我无法预测,也许未来会告诉我们吧。</h3><h3>4、不必太在乎学生多变,因为这不仅仅是群体特点,也是一个人应该有的正常状态。但是冲动易怒却是我们必须要警惕的群体特点。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但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避免或者减少冲动易怒的发生。但是如何做?思考中。</h3><h3> 总之,当我们了解高中生群体的心理特点后,我们就不必再为一些繁复而矛盾的现象纠结了吧。也许我们还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