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2019,11,14,上午,记录几个小班的半日活动,8:00孩子晨间来园后的第1件事,就是先问老师好,接受晨检,找到自己的插卡带子,把卡插进去。</h1><h1> 建议还要提醒家长送孩子时自主入园呀,这样既锻炼孩子自理能力,又减少了对晨间户外活动的干扰。2019,11,14,</h1> <h1> 在家长的帮助下找自己的胸卡戴在身上(如果自主入园,没有家长的帮助,孩子一定也会自己做的)胸卡上能传递出姓名、班级、AB组、有的还有出生年月等很多信息。</h1><h3></h3> <h1>入园五件事之一,把自己的物品放在箱子里,如果孩子每天把入园5件事按时间顺序做好,一定能锻炼孩子的条理性和计划性的。</h1> <h1>8:10音乐响起,晨间户外锻炼活动结束了,我们上楼去了,入厕洗手后准备喝水。</h1> <h3> 8点20分晨间户外结束后到教室里边喝些营养水。</h3> <h1>大班已经开始做操了。</h1> <h1>哥哥,姐姐在做操呢,小朋友们先在楼下排好队等待做操。</h1> <h1>中班小朋友做完操,把道具排队整齐的放进筐子里。</h1> <h1>该我们上场了,在老师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走成圆圈。</h1> <h3>音乐响起开始跟随节奏做操啦。</h3> <h1>8:50做完早操,排着整齐的队伍进教室。</h1> <h1>9.05集体教学活动开始啦!</h1> <h1>班级门口的种植怎么总是忘浇水呢?瞧,种植维护员阿姨说,她看着心疼,忍不住去浇浇水!</h1> <h3> 9:25集体教育活动结束,进入喝奶吃加餐环节,这是什么加餐呀?都叫不上来名字了,建议厨房还以图片的形式分享给大家。</h3> <h1>9:35,加餐结束,老师给大家讲解日常生活中如何把玩具送回家。</h1> <h1>9:40大混龄活动开始了,我们分成AB组,室内的孩子先取卡,然后走到相应的区域中插卡,进去中开始玩啦。</h1> <h1>小班的孩子还是喜欢到娃娃家,瞧,娃娃家已经很挤了,建构区却没有人。</h1> <h3>建构区和娃娃家在一起没有分隔开,这样合适吗?</h3> <h3>建构区中的安全帽,到底怎样是正确的呢?这个孩子在搭建过程中至少扶了10次安全帽,而且因为安全帽影响视线,把别人搭建好的成品踫倒了,引起哭闹与争吵,看来安全帽不仅事关安全,还是引起纠纷的导火线呢。</h3> <h1> 此时的老师退后,不用介入,发现孩子的问题,他们真的会自己解决的。</h1> <h3>户外的这个秋千,大班的孩子会荡得很高很远,也会撞在一起好像有一点危险哟。</h3> <h1>创意美术室孩子做的火锅料很像呀。</h1> <h1>食肯工坊的煎饼出锅啦,孩子们自己在切。</h1><h3></h3> <h1>10:40,户外大混龄活动结束了,小朋友自己清理场地,照顾环境。</h1> <h1>大混龄活动结束了,分组分别进行分享交流活动。分享的内容可以是大混龄,也可以不是呀。</h1> <h1>分享交流环节怎样给孩子充分的思考时间?怎样引发孩子间的互动?怎样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还是值得深入探讨</h1> <h3>11:14,七步洗手准备吃午饭啦!</h3> <h3>小3班是老师盛饭,孩子自己端,自己还不能忘记取勺子。小2小4小5班是老师帮助给端到座位上。不同的班级,不同的要求。</h3> <h1>餐后散步结束,清点人数啦!</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