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行摩洛哥之五——古城菲斯

一天到晚旅游的鱼

<h3><font color="#010101">菲斯,摩洛哥第二大城市,1981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定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这座千年古城仍是摩洛哥人民重要的生活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菲斯在当初建城的时候,在朝向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的方向挖出了一把金斧子,被认为这是吉祥的兆头,因斧子的阿拉伯文叫“法斯”,菲斯的发音由此演变而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菲斯分为老城、新城、现代城,而老城是旅游者最感兴趣的。进入古城门里面,号称有九千多条胡同,其中1/3没有标识,因此外来人没有向导极易迷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对于一个千年古城,宛如一个露天博物馆,因为信息量太大在描述上让人力不从心,只能就个人的感受记录表述。</font></h3> <h3>先从菲斯的门说起,菲斯古城大大小小十四个城门,最著名最大的当属布日卢蓝门(Bab Bou Jeloud),位于旧城区入口处,正面是用蓝色马赛克装饰,背面用绿色马赛克装饰,格外突出。</h3> <h3>另一个金碧辉煌的门,就是皇宫(Dar el Makhzen),虽然80公顷的宫殿不对外开放,但通过那雄伟金灿灿的大门足以窥见皇宫里的精美绝伦。</h3> <h3><font color="#010101">接下来说说菲斯的“大“和”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古城面积250公顷,平均每平方公里5.5万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也是面积最大的步行街,因为那里没有机动车,甚至没有自行车,人的交通靠双脚,获得运输靠毛驴。忍不住哼起了那首儿歌:“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是啊,毛驴背上都驮货物了,人是没有机会骑上去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古城的巷子长长短短,纵横交错,方向延伸也很随意,似乎没有可以规划过。有的巷子只有一个人的身宽,两人相遇,除非亲密拥抱才能错身,想不出住在里面的人家如何搬运超过身宽的家具等大件物品,而且这些极窄的通道是通向里面住家的必经之“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即使是白天这些窄巷子也被建筑弄的蔽日遮天,这种昏暗压抑的地方令初到者望而生畏,若不是有地接是万万不敢冒然闯入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古城街道两侧大多是店铺和作坊,按行业自然归类,形成食品、布匹、香水、婚纱等专业街区。各种手工作坊和住户鳞次栉比错综复杂,讨价还价声、驴蹄叩地声、工匠敲击声、信徒祈祷声汇集成一曲热闹的生活交响曲。看到一个店主闲着手持古兰经高声诵读,旁若无人,不到半米左边是邻居打牌玩耍,右边是人们谈着买卖,各司其职,毫无违和感。</font></h3> <h3>仍然使用传统手工染布作坊,通常是家族产业,一家老少齐上阵。</h3> <h3>五颜六色的印染成为街市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h3> <h3>原本喧哗的街市在光影间别有一番味道。</h3> <h3>在菲斯,我们继续住庭院酒店Raid,从小小的门进入到一个大大的惊喜。</h3> <h3>菲斯这家Raid比马拉喀什更大更精彩。原来时皇族的庭院,现改造成民宿,风采依旧。</h3> <h3>Raid里的茶杯,摆件精致多彩,让人爱不惜手。</h3> <h3>走了几座古城,发现摩洛哥建筑大同小异,总体装饰有四大元素,马赛克,大理石,石膏,雪松木;细节上就百花齐放,各有各的精彩。</h3> <h3><font color="#010101">传统工艺的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古城另一处是陶瓷马赛克工艺展示中心,那里展出各种器皿上的图案令人叫绝,在那个没有电脑的年代,人就是凭自己的双手绘制出极其工整对称并且繁复的马赛克图案,在一块一厘米见方的石膏板上雕刻线条清晰平滑,一丝不苟地重复出一摸一样的千百块。</font></h3> <h3>每一块马赛克砖都是用这样一小块一小块手工拼合起来的。</h3> <h3><font color="#010101">一个老工匠用特殊的工具和锤子把方块马赛克敲出四角对称的星状,每天就这么不断地敲、经这样的匠人之手产生出无数块点缀建筑墙面的艺术品。我单独问他干这行有多久了,他说八岁开始一直干到现在,大概有五六十年了。我想,只有对宗教的虔诚才可以做到那样极致的追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此外这些器皿用色,比如孔雀蓝、草绿、莎普绿、虎克绿、明黄等各种大胆的颜色,堂而皇之鲜艳夺目浓烈而丰富了视觉效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古城内还有好多购买当地特色围巾的商店,店内会向顾客显示如何使用传统的织布机织围巾。</font></h3> <h3>类似这种显示纯手工的商店数不胜数,铜器、灯饰、手工扎染,无不彰显菲斯的传统的魅力。</h3> <h3><font color="#010101">古城中心的卡拉维因清真寺堪称阿拉伯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历经一千多年,依然华美绚丽。它也是一所宗教学院,建立远早于西方的大学,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学了。如今依然被使用,1960年授课点转到新校址,但学子们仍可以回到这里使用图书馆查询资料,进行学术交流。大学大部分已经不对外开放。</font></h3> <h3>在清真寺旁边有座建于14世纪的神学院,阿塔林神学院,精致的雕刻让人目不暇接。这座最古老的神学院,目前仅仅开放宿舍部分,里面只有四十四个房间,意味着大学最多四十四个学生。这里的学生十岁时经考试入学,学习十三年,堪比我们研究生。</h3> <h3><font color="#010101">臭也可以出名</font></h3> <h3>在小巷子里七拐八拐,循着浓烈的臭味来到了古老的皮革加工作坊,这个作坊18世纪就已经存在,至今依然沿用古老传统的鞣革术,用石灰水浸泡脱毛,然后借助鸟粪所含的一种酶鞣制软化。这种方法使作坊常年弥漫着令人难忍的恶臭。进门时每人发一把薄荷枝,用它放在鼻孔前却完全不能阻挡臭气入鼻。</h3> <h3><font color="#010101">从高处俯瞰,密密麻麻排雷的石灰池和染色池旁,工人们在烈日的暴晒下劳作,咩有任何防护措施地从石灰水池里捞皮子,皮子吸饱水,很沉,石灰水又侵害皮肤,看着相当辛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作坊的商店里售卖的皮革制品,虽然是真皮,但款式陈旧,无设计感,我倒是觉得款式简单不花俏,朴实无华彰显摩洛哥人平实简单的生活状态,就像现在时装界推崇的基本款,能长久立足于时装界,正是因为它的百搭和易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倒是在强劲臭味的环境里,周边的居民都显得淡定习以为常,照样闲坐发呆的观望行人游客。也许是千年的遗传吧,让居民余生具有呼吸臭气的能力。</font></h3> <h3>登上Raid屋顶,或布阵拍照,或欣赏美景,或怡然自得,或听着从光塔中传出的悠长声色。</h3> <h3>看着远处夕阳无限红</h3> <h3>看着古城华灯初上<br></h3> <h3>看着玉盘挂半空</h3> <h3>入夜,游客渐逝,整座古城在昏黄的路灯映衬下显得格外幽静。</h3> <h3><font color="#010101">菲斯虽然古老,但她并没有只作为古迹被人参观,而是依然有这居民生动地生活在其中,延续并呈现着中世纪的生活画面,人作为最生动的部分参与着古老文明的沿革发展。菲斯古城是有生命的文明古迹,是活的化石。穿行其中,不觉得是在仰望文明,而是穿越千年,与古人促膝相谈。</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