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游戏“变形金刚”——莱州市文昌幼儿园自主游戏案例

🇨🇳勿忘゛初心🚲

<h3>观察时间:2019年11月6号</h3><h3>观察地点:搭建区</h3><h3>观察幼儿:迟小恒 李君诺 郎子睿 秦君义 赵紫彤 王姝涵</h3><h3>观察教师:臧宁宁</h3> <h3>观察实录:</h3><h3>①.今天的搭建主题是《机器人》,迟小恒和秦君义一起说:“我家有机器人,他会说话,还会唱歌呢。”郎子睿说:“我看过机器人的电影,里面有擎天柱和大黄蜂。”李君诺也跟随着说:“我也看过,这个电影叫《变形金刚》。6个孩子说,咱们一起搭变形金刚吧。既然要搭变形金刚,光凭着想想是搭建不起来的,于是,我把孩子们叫到跟前,说:“既然要搭变形金刚,那咱么就一起看看,变形金刚吧。”我和孩子们一起看变形金刚,我问孩子们,如果要搭擎天柱我们要从哪一部分开始呢?李君诺回答:“从脚开始。”“从下往上搭。”迟小恒说。“那我们可能会用到哪些搭建技能?”“垒高、架空、平铺……”开始吧。</h3> <h3>迟小恒和赵紫彤分组,迟小恒、李君诺、郎子睿3人一组,赵紫彤、王姝涵、秦君义3人一组,一开始协商说每组搭建一条腿,后来发现不太合适,又改变了,迟小恒组搭建擎天柱,赵紫彤组搭建大黄蜂。</h3><h3> 从脚开始,赵紫彤组选择了1/4圆做脚前尖,长方形短板作为脚掌,用3个圆柱体作为大黄蜂的腿。</h3> <h3>在腿的上面加了一块长方体中长的板,接着要搭建大黄蜂的胳膊,他们选择了半圆弯条,可是挂不上,这可怎么办呢?赵紫彤说:“我来把着,姝涵你去再拿一块长板。”姝涵拿了一块薄的长板,放上后发现压不住胳膊。于是又换了一块厚的,这次压住了,他们露出了开心的笑脸。</h3> <h3>搭建好了大黄蜂的胳膊他们开始思考怎么搭建他的头,忽然他们发现只想着搭建大黄蜂的胳膊了,忘记了大黄蜂的身体,腿上面直接就是胳膊,不太对哦。期待他们的下一次创作。最后因为秦君义往上放一块积木而导致整个搭建成果倒塌,孩子们并没有因为他的失误而埋怨他,而是说,明天我们再搭。</h3> <h1><b style=""><font color="#010101">观察分析</font></b></h1><h3>在搭建过程中,紫彤担任的是组长的角色,能主动分配任务给小伙伴们,条理清晰明确,能把自己的想法正确的表达给同伴,这正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语言领域5—6的儿童的发展特点。能依据所处情景使用恰当的语言。姝涵在搭建过程中能够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 </h3><h3>整个搭建过程中秦君义始终没有太多的参与讨论,自己安静的去取积木根据自己的想法搭建,但是最后都被小伙伴否定了。他并没有不乐意,而是虚心的接受了小伙伴的建议。 </h3><h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人际交往目标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与别人看法不同时,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当同伴否定了自己的搭建方法时,应该主动跟同伴说出自己这样搭建的理由与观点。</h3><h3>社会适应目标1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中指出:在群体活动中积极、快乐。在整个搭建过程中君义的表现比较独立,和同伴没有太多的交流,只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在默默的搭建。</h3> <h1><b><font color="#010101">观察实录</font></b></h1><h3>迟小恒带领郎子睿、李君诺开始搭建“擎天柱”他们同样采用了长方体和圆柱体两种积木作为机器人的脚和腿。他们一直在商量怎么能把脚上搭上轮子,最后选择用1/4圆来代替轮子,这时郎子睿提出:“擎天柱是车,我们用这样的圆它怎么才能跑呢?”迟小恒说:“只能是这样的,要不然就倒了。”由于刚开始搭建的两条腿间隙太宽,中长的长方体板不够长,他们自己也感到好笑,于是小心翼翼的往中间挪,还好没有坍塌。开始搭建擎天柱的身体,他们多垒了几层长方体积木,这时我提出了要求:“你们想一想,怎么样才能搭建一个像你们这样高的机器人呢?想一想他的腿是什么样的?身体是什么样的?”然而,孩子没并没有理我,而是继续我行我素。这时已经开始准备搭建胳膊了,他们选择了1/4圆作为肩膀,(倒是很像)胳膊想要吊在肩膀下面,怎么才能装好呢?李君诺说:“要是能用胶水粘上就好了,这样就特别像胳膊了。”因为没有办法把细细的长方体粘上而放弃用它。迟小恒选择了用弯弯的拱形当胳膊,打算用小长方体压住,可是长方体太轻,根本压不住,小恒说要用沉的东西才能压住,可是就不像了,最后到区域活动结束也没有搭好胳膊,三个小伙伴商量,明天早上我们再研究怎么搭吧。</h3> <h3>观察分析:</h3><h3>搭建过程中,孩子们不断的交流,不断的在协商,这对孩子们的社会交往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人际交往目标2中指出,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一起克服,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h3><h3>这6名幼儿自主分组搭建,每一组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搭建,在搭建的过程中,能与小伙伴商量我们用什么样的积木能搭建出自己想要的形状,自己的想法与小伙伴不同时,能听小伙伴的建议并且大家一起协商怎么样来完成。</h3> <h3>观察反思:</h3><h3>孩子们第一次搭建机器人,用到的方法是基础垒高和简单的架空,仅仅用到这些方法对于大班的幼儿太过于简单了,老师这个时候应该根据大班孩子的发展水平,给孩子提出更高的搭建要求。之后我可以利用相关的图书、视频、图片等丰富孩子对机器人的认知,对不同机器人的结构再进行了解,给孩子提出更好的要求,和他们一起讨论应该怎样搭建,需要哪些搭建技能,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先搭建一下。</h3><h3>在游戏中孩子才能体验大家一起合作的经历,有目标有计划为共同完成一件事情一起努力。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绝不是嘴上说说就能让孩子达到了,应该是在游戏中让孩子去体验的,大班孩子正处在合作游戏的阶段,所以孩子们更喜欢在一起讨论共同完成一件事情。大班的孩子更应该培养孩子做事情的计划性和目的性,所以在今后的游戏中,要先让孩子计划自己和干什么,和谁完成,怎么分工等,这是目前我们班孩子还缺乏的一点,今后在这一方面要给孩子鼓励孩子去做。</h3><h3>今天在孩子搭建过程中我介入了孩子的游,我都想引发孩子的思考,就直接介入说:“怎么搭一个像我们一样高的机器人?”但孩子并没有理我,而是继续他的游戏。之后我反思,我的这种直接介入是无效的。因此我想教师的介入不能太随意,介入前一定先考虑这时候孩子需要不?我的这种直接介入也说明了我太想把我认为的想法给孩子,太想让孩子按照我的想法去做,说明了老师还是不信任孩子,怕孩子做不好、怕孩子不行。</h3><h3>我控制不住自己的直接介入也反应了,也反应了我并没有完全给孩子一个自由、自主、自选的游戏空间,没有真正做到“放开手、管住嘴、瞪大眼、竖起耳”。我的教育观、儿童观也不是说说就能一下子改变的,我知道但是还没有做到,所以今后真的要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时时刻刻以儿童为本去感受儿童的感受、理解儿童的行为,每一次的反思就是我的收获,在反思中成长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知行合一,成为一名专业型的教师。</h3>

搭建

孩子

迟小恒

长方体

变形金刚

小伙伴

机器人

大黄蜂

赵紫彤

胳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