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母校

途图

<h3>预期中的相遇仍有不少未曾预料的惊喜。</h3> <h3>今天(2019.11.3)是母校为校友设定的第三个回校日,大家早早就聚集在谢衙前东首的校门口,</h3> <h3>赶紧握个手,对一下眼,抒一口气,吐一口烟,思绪回到了过去的那一天。</h3> <h3>母校在学生心中是什么?早就有无数的阐述与称颂,正如,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不必细说的是心里的珍藏和相同的呼喚。</h3> <h3>行为本身为什么不能就是意义之所在?</h3> <h3>“在三中遇见你是我幸福的开始”</h3><h3>我们在三中遇到了那么多的老师,那么多的同学,从54年前开始,幸福与荣耀,一直伴随我们到今天。</h3> <h3>今年新添了“像于漪那样做好老师”的灵石摩刻。于学姐毕业于当年的慧灵女中,说曾和我们一样,到狮子林去,走狮林寺巷……,走出慧灵,终身辛勤耕耘。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漪“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成为了全国优秀教师的楷模。</h3> <h3>好象程金冠学长的塑像石碑也是新添的,他1930,1934代表中国参加两次奥运会,当年与刘长春并称为“北刘南程”,母校为有这样优秀的学生骄傲。</h3> <h3>母校安排我们的重返教室是弘道楼105号。</h3><h3>记得我们当年的教室是中央大楼101号,中央大楼北廊南窗,冬日的暖阳透过阔大立面的窗总是深情地呵护着我们,我们进了三中似乎是走进了阳光。可惜,当年的旧建筑几乎都巳不在。</h3><h3>记忆中的中央大楼被学兄高一鸣以绘画形式真实再现,惊喜收录。</h3> <h3>重回坐在课桌前的模样,叙谈的还是数学题的解法?五十多年,世事沧桑,叙谈最多的大概是人生的种种回望与感叹。</h3> <h3>皱纹又多了,那可是欢笑留下的印记!</h3> <h3>眼袋有了,那是见识的收纳!</h3> <h3>老年斑么,那是长寿的勋章!</h3> <h3>乐观,健康,我们大家一样。</h3> <h3>三中的前身晏成中学当年捐款予中山先生,贡献于辛亥革命,中山先生为晏成题词“其道大光”。离开教室,去看看苏州校园内仅有的一尊中山先生塑像,塑像背后的屏壁象是新建的。</h3> <h3>母校的地震科普教育一直走在全市中学的前列,开创主持这项工作的鄧建元老师就是我们当年的物理老师。</h3> <h3>张衡的侯风地动仪。</h3> <h3>地倾斜监测井,外形是玻璃金字塔。</h3><h3>贝聿铭先生将玻璃金字塔建于卢浮宫主广场。这个金字塔是缩微版,在母校校园一一离贝先生老家一一苏州狮子林咫尺之遥的地方,浮想连翩。</h3> <h3>“傍百年树,读万卷书。”的蘭亭。</h3> <h3>现在校园内唯一留下的旧建筑一一建于1934年的健身房一一1998年,2004年重修之后为现在的会堂。</h3> <h3>池塘,锦鲤,绿荫,小桥,似网师园的引静桥。</h3> <h3>园林景致是苏州特有的,校园中的这些,味道怎样?</h3> <h3>今天我们到了21位同学。</h3><h3>日前,微信群里有这样的感慨:“来日一定方长,后会总是有期",是对今天不能来,今后一定能相聚的期许。</h3><h3>张才同学说应改为“来日不再方长,会面应该经常”,大家都年逾古稀了,73,84都是关,这个修改是警示,是劝慰,十分貼切,正确!</h3> <h3>明年,回校日是11.1,我们一定都会再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