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br><br><h1><b>1. 什么是纪实摄影</b></h1><h1>以记录生活现实为首要目的的摄影,讲究尊重客观事实,并对客观事物的表象进行真实的反应。</h1><br><h1>纪实摄影的题材和内容有很高的社会传播价值。</h1><br><h1>与新闻摄影属于同一范畴。</h1><br><h3></h3> <h1><b>2. 纪实摄影的发展</b></h1><h1>从1935年开始,国外不少经济学家、摄影师陆陆续续地试图为纪实摄影下个定义,但都未得到广泛认可。</h1><br><h1>纪实摄影一词的中文概念由王慧敏女士在1984年于刊物《国际摄影》上首次提出,用来表述英文里讲的document photography。</h1><br><h1>很快,纪实摄影第一次在国内广泛传播。</h1><br><h1><b>3. 种类与划分</b></h1><h1>对于纪实摄影的分类百家各有百家言,摄影圈内常用的分类多以动机为依据。</h1><br><h1><b>进一步细分为:新闻摄影(报道式)、民俗摄影(文献式)、人文摄影(日记式)。</b></h1><br><h1><b>新闻摄影:</b></h1><br><h1>反映社会问题,多关注弱势群体。</h1><br><h1>希望通过报道使得某一类人或者社会现象引起大家的关注与重视。</h1><br><h1>常涉及贫困、饥荒、疾病、战争等内容。</h1><br><h3></h3> <h1><b>民俗摄影:</b></h1><br><h1>着眼于文化遗存和传统民俗。</h1><br><h1>这类纪实摄影作品里,文化氛围浓厚,常被用作历史资料。</h1><br><h1><b>人文摄影:</b></h1><br><h1>以人与生活为主题。</h1><br><h1>可以是讲述人的故事、表现人的情态,也可以是揭示人的本性、体现人文关怀。</h1><br><h1>这类作品中的人,能显而易见的拥有某些特征,如同当时社会的缩影,以小见大,见证社会变迁。</h1><br><h3></h3> <h1><b>4. 标准与要求</b></h1><h3><strong>真实性:</strong></h3><b><br></b><h1>照片真实是纪实摄影的基本要求。</h1><b><br></b><h1>需要指出的是除了新闻摄影以外,纪实摄影并不排斥摆拍。</h1><b><br></b><h1>虽然对于纪实摄影师来说,抓拍得来的照片更加自然且珍贵,但适当的摆拍能够被接受。</h1><b><br></b><h1>不少名作都是摆拍比如说面包师傅等。</h1><b><br></b><h1><strong>为史留证:</strong></h1><b><br></b><h1>纪实摄影作品在题材内容上应当有所选择,能为历史留下有价值、有意义的见证是重要原则。</h1><b><br></b><h1><strong>人道精神:</strong></h1><b><br></b><h1>纪实摄影需要遵循风序良俗。</h1><b><br></b><h1>摄影师通过纪实作品传达的内容应当符合人道精神。</h1><b><br></b><h3><h1>拍摄作品的意图是改变,而不是站在高处俯视、或是恶意的曝光。</h1><b><br></b></h3><b><br></b><h1><b>5. 代表人物及作品</b></h1><h3>【德】奥古斯特·桑德:如实记录德国各阶级肖像。</h3><b><br></b><h3>【美】安德烈·柯特兹:现代摄影拓荒者</h3><b><br></b><h1>热衷于用多变的几何形态来结构画面,通过不同形态的交相辉映,强化光影效果,注重心理表达,强调个人表现,富有神秘色彩。</h1><b><br></b><h1>他的作品多为展示普通事物让人意外的另一面。</h1><b><br></b><h3>其著作《摄影生涯六十年》值得一读。</h3><b><br></b><h3>【美】威廉·克莱因:</h3><b><br></b><h3>作品多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我们总能从他的作品中看到夸张和幽默。</h3><b><br></b><h3>1956年画册《纽约的生活对你有利——威廉·克莱因恍惚中看到的狂欢》在欧洲引起巨大反响,也让他入主摄影史上30名最重要的摄影家之一。</h3><b><br></b><h3>【法】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现代新闻摄影之父</h3><b><br></b><h3>世界抓拍大师,著名摄影美学理论“决定性瞬间”的提出者。</h3><b><br></b><h3>该理论也成为了欧美各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现实主义摄影师和新闻摄影记者们共同遵循的金科玉律。</h3><b><br></b><h3>【匈牙利】罗伯特·卡帕:</h3><b><br></b><h3>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战地记者之一,摄影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的提出者。</h3><b><br></b><h3>与布列松一同创立了著名的玛格南图片社。</h3><b><br></b><h3>这个图片社是全球第一家自由摄影师的合作组织。</h3><b><br></b><h3>【法】马克·吕布:</h3><b><br></b><h3>他在世界各国旅行,敏感地捕捉当地人民的生活变化。</h3><b><br></b><h3>《vision of china》是他颇有名气的作品。</h3><b><br></b><h3>在他的作品中,鲜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却能由小见大,细微里别有洞天。</h3><b><br></b><h1><b>6. 如何拍出好的纪实摄影作品</b></h1><h1>想要拍出好的纪实作品,除了严格遵循纪实摄影的标准之外,有几点值得注意:</h1><b><br></b><h1>捕捉。多观察、多游历、多了解,才能知晓在哪里能拍到你想拍到的人,对选材内容也会有更好的把握。</h1><br><h3></h3> <h3>等待。纪实摄影的优秀作品素材很多时候可遇不可求,这就要求摄影师有着足够的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等待值得拍摄的事物出现。</h3></br><h3>胆量。纪实摄影师因拍摄题材特殊,需要有超出常人的胆量,和特殊的群体接触也好,还是面对不为人知的社会角落,敢于踏出第一步格外重要。</h3></br><h3>小编按:由于纪实摄影题材的特殊性,我们倡导安全第一、拍摄第二。</h3></br>7. 拍摄经验和器材推荐<h3>具体用什么器材要根据你的拍摄对象、拍摄环境决定。</h3></br><h3>如果你热衷于新闻类,配齐大部分焦段的镜头几乎是必备的,毕竟新闻摄影的宗旨是拍到胜过一切。</h3></br><h3>佳能大三元、小三元都是不错的选择。</h3></br><h3>如果你热爱人文摄影,定焦35mm,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人文镜头”,可作为优先选项。</h3></br><h3> <h1>如果你的拍摄条件并不像新闻类那样紧迫,预备长焦距镜头(70mm以上),优先使用小光圈(F/5.6以上),忌讳闪光灯是几个基本点。</h1><br><h1>长焦距镜头的优势在于,稍远距离的拍摄能让被拍摄者更加轻松自然,降低被镜头盯着而引发的不舒服。</h1><br><h1>小光圈能更加突出你要拍摄的主体,尤其当来不及准确对焦时,较小光圈能保证拍摄主体在景深范围中。</h1><br><h1>关闭闪光灯的目的和长焦距镜头类似,绝大多数人都对闪光灯很敏感,避免打草惊蛇,去除闪光灯的影响很必要。</h1><br><h1>另外补充一点,三脚架在纪实摄影中用处并不大,毕竟摄影师需要到处走动,三脚架反倒成了限制。</h1><br><h1>最后附上原创纪实摄影佳作,供大家学习~</h1><br><h3></h3> <h3>本文佳作均来自摄影师:王振军</h3><br><h3><br></h3><br> <h3><font color="#ed2308"><b>让我们一起学摄影吧。您若觉得好,请点赞并转发,让更多的人学会摄影,去热爱生活,拥抱生活。谢谢!</b></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