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网贷购物欠30万丈夫欲跳楼,妻子认错:会找工作一起还钱!

旁宜然

11月10日晚,四川泸州男子王某坐在33层高楼的天台围墙上,有轻生念头。他是被妻子气的,因为近两年来,一家人主要靠他每月七八千元的收入生活,但痴迷购物的妻子在去年欠下26万元后,仍不听劝阻,今年再次因购物欠下36万余元。<br><br>11月12日,红星新闻记者对话夫妻二人。妻子说:“我知道错了,我很后悔,以后再也不买东西了。”<br><br>丈夫王某则表示,他愿意挑起家庭的重担,但是有三个要求:“第一,妻子要说清36万多元网贷资金的去向;第二,做下承诺并征得家人谅解;三,给出可行的偿还贷款方案”。 <h3><span style="color: inherit;">视频</span><br></h3><h3>妻子网贷购物欠下36万&nbsp;</h3><div><br></div><h3>丈夫抵不住压力欲轻生</h3><div><br></div><h3>据四川省泸州市公安局龙马潭区分局安宁派出所副所长雷磊介绍,当晚,29岁的王某坐在33层高楼顶楼的天台围墙上,有轻生的念头,十分危险。民警一边安抚王某的情绪,一边了解情况。</h3><h3></h3> △王某所在小区<br><h3>原来,王某的妻子詹某某经常逛街购物,在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太好的情况下,詹某某购物时却“肆无忌惮”。</h3><br><h3>从去年入夏到去年10月份,<strong>詹某某通过透支信用卡、向网络平台贷款等方式购物,欠下贷款26万余元。最终在家人的帮助下才还清了债务。</strong></h3><br><h3>今年10月底,詹某某又再次通过透支信用卡、向网络平台贷款等方式欠下了36万余元。</h3><br><h3>为此,家里先后多次召开家庭会议商量解决方案,但王某认为妻子始终没有把事情全部说清楚。</h3><br><h3>11月10日晚,夫妻俩再次吵架,王某感觉压力巨大,遂产生了轻生念头,爬上了屋顶围墙。</h3><h3></h3> <h3>△王某坐在天台围墙上</h3><br><h3>丈夫月收入七八千</h3><br><h3>还清26万贷款后,妻子又开始疯狂购物</h3><br><h3>王某是河南人,2015年来到泸州生活,一直从事电器安装维修工作,月收入七八千元。经人介绍,王某与詹某某相识并于2017年结婚,二人有一个女儿。</h3><h3></h3> <h3>△王某一家三口</h3><br><h3>结婚之后,<strong>王某除了每月个人开销1000多元之外,全部工资都交给妻子保管。</strong></h3><br><h3>王某表示,自己还是比较了解妻子的。但是对于妻子此前是否已经在外面欠债就不清楚了。</h3><br><h3><strong>“我说我在外打拼,你好好持这个家;</strong><strong>后来才发现,她拿这些钱去填窟窿。</strong><strong>到了去年10月份,填不动了,才给我说。</strong><strong>”</strong>王某回忆,去年10月,妻子因网络借贷无法偿还,向家人求助,经查询,一共欠了26万。<br><br></h3><br><h3>当时,詹某某向家人称,这些钱都用于购买包包、衣服和化妆品去了。</h3><br><h3>经过召开家庭会议,妻子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乱买东西,也不网上借钱。为此,王某掏了10万,又向詹某某母亲、外婆等亲友借钱,还清了所有借款。</h3><br><h3>不料,好景不长,詹某某没有遵守承诺,去年11月,她又背着家人开始了她的“疯狂购物”。</h3><br><h3>王某称,今年10月26日,他借用妻子的手机操作支付评价功能时发现,<strong>妻子的每月支出金额少则一两万、多则四五万。</strong>经询问,妻子才说出了实情。</h3><br><h3>“她只说是买东西去了,但买些啥子,花了多少钱,她根本不说。”王某很是生气,再一次召集家人开家庭会议。</h3><br><h3>红星新闻记者从王某提供的银行流水以及手机支付宝等资料上看到,从去年11月到今年10月26日,<strong>詹某某累计贷款涉及约13个网络平台、共计36.5万余元。</strong></h3><br><h3>而对于詹某某自述“用来买包包、衣服和化妆品”的说法,王某认为:还不够完整。</h3><h3></h3> <h3>△王某查看妻子的银行流水等资料</h3><br><h3>王某说,妻子自称前前后后买了20个包包、价值2.5万元,几十件衣服约4万元,以及化妆品约5万元,再算上小孩的衣服和其余开销,怎么算都不到20万元。<strong>还有将近20万元用到何处了?王某不得而知,要求妻子说清楚。</strong></h3><br><h3>“大家想想,我一个月几千元的工资,房贷、家庭开销都是我在付,每个月还要给她几千块钱。”王某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那天爬上楼顶围墙试图轻生,是真的承受不了压力了,感觉整个人快要崩溃了。</h3><h3></h3> △王某<br><h3>几次家庭会议,妻子都说不清楚资金去向,只是承认错误、保证不再犯。但这已经是第二次了,他担心妻子还是管不住自己,最终搞垮整个家。</h3><br><h3>王某说,如果妻子能说清楚36万多元网贷资金的去向,并再次承诺不再购物同时征得家人谅解,然后给出可行的偿还贷款方案,一家人共同努力还钱,<strong>他还是愿意承担起家庭重担,好好过日子。</strong></h3><br><h3>“购物瘾”一发不可收拾</h3><br><h3>妻子:买了就后悔,但还是想买</h3><br><h3>29岁的詹某某是泸州人,与王某结婚生子后,上过一段时间班,后来一直在家带孩子。<strong>谈及自己的购物行为,詹某某声泪俱下,悔恨不已。</strong><strong>“我知道错了,我再也不敢买了。</strong></h3><br><h3>为何如此购物?詹某某称,<strong>她一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买,但买回来没多久就后悔了;可是再去逛街,还是想买。</strong></h3><br><h3>詹某某称,她的“购物瘾”大概是在孩子约半岁时候开始的,“当时看到网上弹出的广告,点进去看了觉得好,就开始买”,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h3><h3></h3> <h3>△詹某某今年购物清单</h3><br><h3>网络并不是詹某某满足“购物瘾”的主战场。<strong>更多时候,詹某某喜欢在实体店购物。</strong></h3><br><h3>詹某某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只要不下雨,她就推着孩子逛街。逛到哪个店子,人家说商品好,她就买。</h3><br><h3>詹某某买得最多的是包包和衣服,最贵的一个包包4600元,标示是某国际奢侈品。其他包包或者衣服,詹某某记得一些品牌名称,红星新闻记者检索发现并不算多大的名牌,更算不上奢侈品。</h3><br><h3>詹某某买了东西后,很快就会后悔。包包、护肤品等就通过闲鱼低价卖掉,一两千的包包卖一两百;而衣服一旦穿过就没人买了。自己究竟买了卖了多少钱,詹某某自己也表示不清楚,没算过,是一笔糊涂账。</h3><br><h3>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詹某某房间的衣柜并不大,目测其柜内衣服大约20件,包包五六个。</h3><h3></h3> △詹某某房间的衣柜<br><br>詹某某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她确实记不得自己买了多少东西,花了多少钱。因为犯了错,不敢告诉丈夫,于是自己拆东墙补西墙,把东西贱卖得来的钱,凑起来还信用卡或网贷;为了偿还其他贷款,又从已经还款的网络平台继续贷款。<br><br>为了还贷,詹某某还卖了点结婚时丈夫送的金银首饰。<br><br>詹某某称,从网贷购物开始,平均每个月需要还的利息为五六千元。在她的意识里,每次消费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过家里的经济状况,更没有考虑过自身的偿还能力,而是“喜欢就买”。<br><br>詹某某为了不让家人发现她贷款购物行为,每次借贷时,她才会下载借贷软件,操作完毕后马上删除。支付宝、微信等交易记录,多数都进行了删除。<br><br>之所以不告诉丈夫,詹某某称是害怕丈夫担心,所以选择自己扛着。可没有想到,自己根本扛不住。<br><br>对于丈夫此次的举动,詹某某吓坏了,表示今后肯定不会再购物。下一步,她会去找工作,和丈夫一同挣钱还贷。但是这样下去什么时候还得完,詹某某心里也完全没底。<br> <h3><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专家分析</span><br></h3><br><h3>可能是“冲动控制障碍”或产后抑郁</h3><br><h3>红星新闻记者就了解到的詹某某的情况,向相关专家咨询,他们对此作了简要分析和推断。</h3><br><h3>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副教授龚科表示,<strong>估计詹某某的行为表现有“冲动控制障碍”的问题,这种问题需要到精神科门诊咨询治疗。</strong></h3><br><h3>心理咨询师欧大可对此情况做了以下可能性的分析,他认为首先这可能是<strong>产后抑郁症的一种表现——因为焦虑而导致安全感的缺乏,通过非理性的购物来满足内心的愉悦需求。</strong></h3><br><h3>还有就是由于心理不成熟导致的冲动消费,当事人通过这种非理性购物支付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待归于理性后就后悔了。可是等到再次进入购物场景,接受了刺激导致失控又会再次购物以寻求安全感。如此周而复始,恶性循环。</h3><br><h3>不管是哪种情况,<strong>专家建议夫妻之间加强沟通,积极引导,把关注点转移到角色定位、家庭生活的规划上来,还可以进行心理疏导,有必要到医院就诊。</strong></h3><h3></h3> <h3><font color="#010101"><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dP6nbTGQ0roBEB8A9ukH-w"><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i>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