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杏坛十余载,初心未曾改</b></h1><h1><b> ——挑战与机遇</b></h1><div><b> 新疆实验中学 白霞</b></div><h1><b> </b></h1><h1><b> 机遇与挑战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少有人抓住机遇不需要接受挑战,也少有人历经挑战而毫无机遇。如果我们接受了挑战那么机遇会给我们一个更广阔的平台或是一个更加艰巨的挑战……不论给我们的是什么,在挑战来临时,我们只要默念:我一定能行,我必须能行!因为在职场中没有人可以也没有人有义务给你的不行买单,团队合作中你说不行,就是将自己的麻烦转嫁给他人,或者让团队为你背锅,你也会因为多次的逃避而与机会擦肩而过。更何况,我们所从事的是教育,如果我们经受不住挑战,那就意味着成百号的学生要为我们的退缩或不作为买单,而他们的高中生活只有一次,无法像游戏一样重启再来。</b></h1><h1><b> 2008年,我非常幸运的接住了从教生涯中的第一个机遇,这是我第一次上高三。我非常感谢李辉老师,因为当时学校询问班主任课任老师的配置是否需要变动,李辉老师说应该给认真的年轻老师给予向上发展的平台。事隔多年,我依旧心怀感恩,我感谢李辉老师对我的信任。他当时刚刚调入学校,这是他在学校代的第一届班主任,这届的成绩对他来说非常重要,而他居然会同意让我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人与他一起并肩作战,我心怀感激,下定决心必须努力,不能辜负这样可贵的信任。就在高三开课没多久,学校迎来了较大的人事变动,急缺语文老师,当时的教务主任赵清喜老师说,白霞,现在3班没有语文老师,你来上3班语文课。我当时就慌了,心里非常怯,3班是学校的实验班,位列当时年级里最好的层次,我初上高三,没有任何的经验,知识更没有形成体系,两个平行班的课我都已上得如履薄冰,更何况是3班。但是客观情况,不能允许我说不。3班当时的班主任是晏鸿老师,他也是年级组长。我有点怕他,始于他当年级组长,他说话很直接,管理很严格,工作布置很细致也很有前瞻性规划,所以让我总有点敬畏的感觉。我怯怯的走到他面前表达了我代课的忐忑,他只简短地说了一句,你要相信你自己。他没有对我的教学再有其他的具体要求和指导,在那一年里他没有给我给过任何压力。但是他也默默关照着我,在每节语文课前,他总要早早来,站在教室门口,看着学生坐定,他再离开。学生也从未对我有过丝毫的挑剔与不满。后来我当了班主任,慢慢明白这些和谐都与班主任的教育密不可分。我很感谢这样一个少言面冷却心热的晏老师,他像一座山一样默默守护在课任老师的身后。那一年的日子是熬过去的,有时一天要上9节课,4~6节课是每天的常态,有时上到下午最后两节课时只有出去的气,却没有声音,因为嗓子已经全哑了。有一次课上,我失了声,而模考临近,知识点还没有讲完,嗓子不争气,心里又急,看着学生我怎样也说不出来话,眼泪一下子就涌出了眼眶,我的课代表跑了上来,给我递上纸巾,安慰我说,老师您太累了,别着急,我们先上会自习。高三的题海战术是绕不过去的弯,一周两考,三个班就要改6套卷子,卷子改慢了拖延讲评,学生就很容易忘记自己错误的原因,所以通常当天考完的试卷,当晚就会改完,第二天立刻讲评。每次把试卷反馈下去,学生都会说,老师你太厉害啦,这么快就改完了。其实不是我快,只是夜里只睡了三四个小时而已。因为长期的疲惫,身体免疫系统像我不停发出警示,每个月的感冒是必备品,低烧与我纠缠不清,寻麻疹不时再来光顾,在这一年以后,我的身体素质也大幅下滑。这也是我想劝告各位老师的,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乐业的前提是有个好的身体。当时负责调课的是王海燕老师,她是个很温暖的人,总是笑着,说话也极其的温暖,每次有加课调课安排,她总会写一张调课单,再亲自放到我们的办公桌上。也是因为她常常来,所以也就总是看到我病病殃殃,她常会带点吃的东西,也常会和我聊聊天,让我快去看病,不要总是撑着,她总是笑咪咪地叫我傻孩子。这一年,总是熬过去,我接住了这个挑战,用优异的成绩汇报了所有信任我的老师、同学和家长。同时我也得到了快速的成长,多次反复的同课讲授,让我对知识掌握更加熟练,体系更加清晰。</b></h1><h1><b> 不耕耘土地,农夫是无法收获的,“草盛豆苗稀”耕的是境界而不是土地,耕者不是农夫而是诗人。而教学育人是耕耘一片土地,不能太去计较付出,也不能太去奢望收获。教师不是圣人,但却也得有太阳普照万物的胸怀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也得有春风化雨的温情滋养每一个生命。 </b></h1><h1><b> 2009年,在我还未有喘息之时,我迎来了第二次机遇,这也是我班主任教育生涯的第一次挑战,跨头三个班的语文教学再加班主任。当陀螺一旦选择了转动,转与停就已身不由己。而快乐的转动、有效的转动,这是陀螺自身可以选择的。我首次当班主任就当的是文科实验班班主任,第一次当班主任又是中途接班,这个难度系数对我来说很大。班里零星散落着几个我高一带过的孩子,其余的面孔都是陌生的,就像他们看我一样。虽然是文科实验班,但是很多孩子的选择并不是源于对文科的热爱,而是为了躲避数学与物理,因此他们并没有做好真正投入到文科学习的准备,文科的学习难度不亚于理科,它广博而又灵活。同时大家来自不同的班级,之前班级的规矩和习惯各不相同,组建班级要面临感情的新融合,规矩的重新统一,认识的达成一致。这对于一个老班主任来说,都很有难度,更何况我一个新手。班里不乏有几个神通广大的人物,对每个老师的底细知道的清清楚楚,这个新手到底如何,能否驾驭得了这样一个个性张扬的班级,成了他们的好奇也成了我的好奇。的确这是一个个性张扬的班级,一个女生为了学校不能留刘海的问题,威胁家长要轻生;一个女生因为实验班管理太严,不能扎当时学生中流行的蓬松高顶马尾,不能穿改过的小腿裤,和家长闹着转班;几个女生因为中午总要跑到六中附近吃饭而天天迟到;还有......每天的时间都用来跟紧他们,与他们斗智斗勇。“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早八点半,晚十一点,那时没有经验的我只能用这种简单的陪伴来表明我对他们的爱。在初当班主任的经历中,我要感谢王柏阳老师。可能学校之前,没有我这么年轻就当文科实验班班主任的先例,也或许是我经验太少方法太简单,质疑声很多,学校犹豫是否在高三要跟换班主任。王老师得知此事,便去找了学校的领导,告诉了领导我带班以来的付出。我很感谢在我成长的弯道上,总会有善良的人伸出手来拉我一把,有的可能平日里就是点头之交,但是在关键时刻,他们的信任与维护给了我向前的动力和勇气。就像他们后来告诉我的,经验是积累的,只要你用心,只要你心里知道你的追求是对的,你就要心无旁骛,勇往直前,无所畏惧。高三时,临时出差几天,等我回来时,班里的小智多星马超告诉我,我出现在班门的那一刻,同学们笑了,眼睛亮了。后来当了成十年的班主任,依旧记得那一次他们为我的悸动,我为他们的悸动。谢谢,他们能接受那时只能拙劣陪伴他们的我。</b></h1><h1><b> 2010年,我迎来了又一个机遇和挑战,在我从教的第五年,我第一次参加了市级的现场课比赛。一个课赛的成功不单单是一个人的能力与成果,是背后一个教研组共同打造的智慧成果。每个成果背后,都需要有倾囊相授意见的同伴,都需要有直言不讳指出问题的战友。前进的路程中,总有同行者给你的引领和鼓励。而幸运的是,我就在这样一个团队中。我曾犹豫要不要参加比赛,这时同组的晏萍老师告诉我,去参加肯定就会收获,不要去管结果。在我想偷偷懒,缓缓神时,同组的李莉荣老师就会鼓励我再试一试。我感谢我与这样一群人同行。我初赛的篇目是《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第一次试讲结束,我的感觉简直糟糕透顶,根本没有讲完我预设的内容。等到课后评课时,庄军老师一语点醒了我,他说,我怎么可以把这样一篇豪放飘逸的诗文讲得如此琐碎枝节。从那以后,我明白了授课者要与作者、作品共境共情。决赛的篇目是《匡超人》,这篇文言小说太长了,怎么设计成为了一个难题。组内在议课时,庄军老师告诉我,长文要短教,要敢删敢立。那一次,我学会了选择一个核心切口,一脉贯穿,努力实现长文短教。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也没有辜负团队对我的期望,我获得一等奖,这是我教学生涯中的第一赛,也让我更加渴望去挖掘一个更好的自我。2014年,我代表学校参加了乌鲁木齐第一届名师课堂大赛活动,获得了一等奖的第一名。在此期间,非常有幸地接到了岳老师的邀请,上了一节市级微课展示课。非常感谢教研中心岳学贤老师,因为如果没有她的指导,我可能还会对说课等无生授课模式感到陌生,无所适从。岳老师从教学设计、教态语态、情境带动多方面耐心地手把手地对我进行了辅导,让我对无生授课有了新的认识。一个老师,可能眼前虽无学生,但是心中要有学生,就像学武之人,人剑合一是必经的阶段也是要突破的瓶颈。2015年,在教学生涯的第十个年头,我不自量力地参报了自治区教学能手的评比活动,因为我想在我的第一个十年埋下一颗下一个十年的种子,我期盼着自己的教育生涯成长为一棵有着生长轨迹成长脉络的树。非常有幸我获得了这一称号,参评说课环节中,我的说课得到了董老师的肯定,非常幸运地得得到了董老师的推荐,获得了参加全国“语文报杯”现场展示课赛课的活动资格。在这次比赛中,陈志荣老师陪我参加了赛课,悉心地陪我磨课,可是我仅获得了全国二等奖,没有沮丧是不可能的,但止步于沮丧是我万万不能的,我开始重新对自己的课进行定位反思。我不是一个聪明的老师,也不是一个有灵性的老师,也不是一个擅长上公开课的老师,每次的公开课,每次的赛课,我也需要接连熬夜备课,我也需要反复上课磨课,我也会紧张到脸红心跳……但是我感谢每一次来临的公开课与课赛,每一次的反逼自己,每一次对自我的挑战,每一次推翻自己再重塑自我,每一次突破自我,这个过程虽然痛苦,但这种浴火的磨砺,让自己重生发现新的自我,发现更好的自我!</b></h1><h3><b> </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