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苏醒中的北极熊(上)

仙落凡尘 lhj

<h5>随着俄罗斯乌拉尔航空公司的U6753航班,在合肥新桥机场安全落地,淮北一行二十八人、俄罗斯八天双飞之旅顺利结束。</h5> <h5>此次旅游是由东南国旅与其他旅行社共同组织的,其中淮北、合肥与湖北等49人单成团队,加上其他几个旅行社共150多人共同包机,在莫斯科与圣彼得堡观赏八天后并同机回到合肥。航班机型:空中客车A320。</h5><p class="ql-block">下面就此次旅行的感受划拉几笔,希望看到此篇的高手们给予斧正,本人表示感谢。</p> <h5><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去俄罗斯来回必须在乌拉尔经转,办理出入境手续。由于俄罗斯人做事认真而机械、办事效率差等,我们的出入境与安检托运等就来回折腾几次,</span>在乌拉尔浪费6个多小时的时间。想不通在同一个国家经转,为什么还从这座楼入境,并坐摆渡车去另一座楼出境?这个做法真的很奇葩</h5> <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经过13个小时的航程,11月2号,我们终于来到了莫斯科附近的多莫杰多沃机场。因与我国时差5个整小时,到这里已到凌晨,取行李上大巴去莫斯科宇宙酒店入住,略微休息后,当地时间10:45上车去景点。</span><br> <h5>莫斯科宇宙酒店距列宁格勒火车站站约7公里,距我们要去的景点都不算太远。导游安排我们要去第一个景点是久负盛名的<b>莫斯科地铁站</b>。</h5> <h5>莫斯科革命广场 前面不远处就是<b>莫斯科地铁革命广场站</b></h5> <h5>莫斯科的地铁站一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站的建筑造型各异,华丽典雅。在近200个地铁站中,绝找不出两个相同的。每个地铁站都十分别致,好像富丽堂皇的宫殿,享有”地下的艺术殿堂“的美称</h5> <h5>莫斯科革命广场站的入口处有一尊列宁的雕像。苏联解体后,因现政府与前苏联政见对立,现在俄罗斯莫斯科能保存下来的列宁雕像已经不多</h5> <h5>莫斯科地铁站全称为莫斯科市地铁系统,是全球第四繁忙的地铁系统。地铁于1935年5月15日正式开通。当时考虑了战时的军事用途和防护要求,除了承担交通功能,也是可供400余万居民掩蔽之用的防空洞。所以,莫斯科一号线的车站深度普遍超过50米,有些站达到地下80米甚至100米。那时没有盾构机械施工,基本是以人工为主修建。</h5> <h5>整个候车厅就像是个博物馆。每一门洞两侧壁槽内,都安放着青铜制的人物雕像,有工人,农民,士兵,游击队员,水手,空军飞行员,抱婴儿的母亲等,共70多个群众形象。这些雕塑用以纪念十月革命胜利和苏联红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b>(注:十月革命日现改为,和谐和解日)</b>。</h5> <h5>革命广场站雕塑的是以十月革命胜利和苏联红军反法西斯战争为主题。冲锋陷阵的苏联红军、站岗值勤的哨兵,一个个鲜活的面孔早已定格在那个激情澎湃的历史年代。<br></h5> <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在‘养鸡的集体农庄女庄员雕像’前留个影</span><br> <h5>老游击队员雕像</h5> <h5>革命军人雕像。经过的乘客都喜欢抚摸这条军犬的鼻子嘴巴,军犬的鼻子嘴巴已被磨蹭得发亮。</h5> <h5>总体看,莫斯科地铁保留了浓厚的斯大林时代色彩。从地铁站名就能看出,如十月广场站、红色近卫军站、列宁大街站、共青团站、革命广场站等。据说,在市中心的库尔斯克站,仍能看到前苏联的标语“斯大林教育我们要对国家忠诚,鼓舞我们为了伟大事业努力奋斗!”。</h5> <h5>遗憾的是,这次我们没能参观莫斯科地铁站的最富盛名的共青团站,那可是莫斯科地铁站的标杆啊!留待以后吧!下一站:<b>莫斯科红场</b>。</h5> <h5>这里是<b>马涅什广场</b>,远处是朱可夫元帅骑马雕像。朱可夫元帅,称“不败战神”,先后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从士兵到元帅的漫长军旅生涯中战功卓著。从这向南就是莫斯科红场,向西是无名烈士墓。</h5> <h5>"马涅什"在俄语中是骑马、驯马的意思。位于广场西侧的中央展览厅过去曾是一座驯马场,后来就把这个地方称作"马涅什"。广场下面是商场</h5> <h5>这里是<b>莫斯科红场</b>,是俄罗斯人的精神家园。也是世界著名旅游景点,如同所有到北京的人,一定要去天安门广场那样,凡是到莫斯科的游客,一定会来红场。</h5> <h5><b>红场</b>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红场的地面很独特,全部由条石铺成,在红场的西侧是列宁墓和克里姆林宫的红墙及三座高塔,红场南边是莫斯科瓦西里大教堂;北侧是国家历史博物馆,东面是古姆商场。</h5> <h5>在列宁墓与克里姆林宫红墙之间,有12块墓碑,包括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捷尔任斯基等人的墓碑。</h5> <h5>莫斯科的<b>无名烈士墓</b>,位于红场西北侧克里姆林宫红墙外的亚历山大花园里。它建成于1967年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前夕。正面朝北、东西走向的深红色大理石陵墓上,稍靠西侧陈设着钢盔和军旗的青铜雕塑,造型简洁明快,蕴意肃穆深长。墓前有一个凸型五星状的火炬,五星中央喷出的火焰,从建成时一直燃烧,从未熄灭,它象征着烈士的精神永远光照人间。</h5> <h5><b>无名烈士墓</b>花岗岩平台上刻着这样的字句:"<b>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b>。在烈士墓平台上是平放在战旗上的士兵头盔和桂枝。这一构图是1975年苏联庆祝卫国战胜利30周年时确定的。</h5> <h5>这里是俄罗斯<b>国家历史博物馆</b>,北门在北侧的马涅什广场上。南门面对的就是莫斯科红场。</h5> <h5><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b>团体照片:</b>我们能在这个曾在画片和电视中看过无数遍的世界著名广场上</span>相聚<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拍照留念是很不容易滴!这张照片将在此定格,此生我们这几十个人永远不可能再同时相聚莫斯科红场。</span></h5> <h5>这里是<b>俄共</b>的庆典台。苏联解体,是世界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在1991年“8.9”事件后,俄共中央被解散,财产被没收。1991年12月25日19时40分,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解体,在其废墟上诞生了15个新的民族国家;<b>俄国的欧洲领土退回到了叶卡捷琳娜一世当政时的范围</b></h5> <h5><b>苏联和俄罗斯的区别</b>:苏联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简称,俄罗斯则是专指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和现在的俄罗斯联邦。1992年4月16日,俄罗斯第6次人代会决定将国名改为“俄罗斯”从而恢复了历史上的名称;并最后决定使用同等地位的正式名“俄罗联邦”和“俄罗斯”<br></h5> <h5><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  </b><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苏联解体证明:由一些精英掌权是不持久、不稳定的。这些精英掌权者会意识到,符合自己利益的是资本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同时,他们又握有实现转向资本主义的权力。这一点不仅适用于解释苏联解体,也适用于解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当然也适合任何国家。</span><br></h5> <h5>社会主义是通过革命产生的。在一个时期内,权力掌握在上层,可以巩固革命成果。只要老一代革命者掌权,就不存在问题。当老一代过世,新一代上台时,这就成为问题了。新的领导集团,没有旧社会受压迫和追求社会进步的历程。因此,其本身就有转向资本主义的倾向。中国共产党现在提出的<b>“不忘初心”</b>就是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h5> <h5><b>红场边上的列宁墓</b> 列宁现存遗体仅10% 供后人瞻仰。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缔造者,他为苏联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在苏联人民心目中,列宁是如同英雄一般的存在。现在从马涅什广场到列宁墓排的长长的瞻仰队伍就可证明,逝世九十多年的列宁仍活在人民心中。苏联解体后,反苏反列宁的思潮漫天飞舞,普京报怨,说是列宁埋下了苏联解体的种子。其实普京错怪了列宁!这个各加盟共和国“有权退出”的联盟条约的漏洞的责任人不是列宁,而是斯大林!</h5> <h5>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围绕列宁墓去留的争论持续不断。俄执政当局的倾向性比较明显,不仅把<b>“十月革命节”改名为“和谐和解日”</b>,而且在1993年 10月6日作出决定,撤销列宁墓的“第一岗哨”,列宁墓去留的争论成为社会的热点,后来由于遭到国家杜马强烈反对, 列宁遗体的迁葬问题便搁置起来。 </h5> <h5>这里是位于红场东侧的<b>国立古姆大商场</b>。这是莫斯科最大的国营百货商店建筑群,是一个由240多家商店组成的超大型商场,是世界知名的十大百货商店之一。</h5> <h5>红场南面,是圣瓦西里大教堂,红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是伊凡雷帝为了纪念俄军战胜鞑靼军队,占领喀山公国和阿斯特拉罕,于1555—1561年修建的。</h5> <h5>看着克里姆林宫四周围绕着的红墙,突然想起1969年中苏在珍宝岛边界冲突时,苏联政府扯出了两千多年以前修筑的长城,说中国的北部疆界是以长城为界。中国外交部反问,那个时候俄罗斯的边界又在什么地方?当年秦朝修建长城的时候,苏联还是莫斯科公国时代,那么,克里姆林宫的围墙就应该是苏联的边界线!哈哈!怼得真好!</h5> <h5>稍微懂得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只是到了16世纪初,俄罗斯才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16世纪下半叶,沙皇俄国才越过乌拉尔山向西伯利亚扩张;17世纪中叶后,沙皇俄国的一小撮殖民主义者才侵入黑龙江流域;而早在俄罗斯形成统一的国家好多个世纪以前,中国唐朝和后来的清朝就在北至巴尔喀什湖东至库页岛行使主权管辖了,可以说巴尔喀什湖以东与乌拉尔山以东都是沙皇俄国侵占的中国的领土。</h5> <h5>红场再见!我们要去的下一站是:去观赏一座拆了又建的皇家庄园——<b>察里津诺村</b>(意即“女皇村”)。</h5> <h5><b>察里津诺庄园</b>位于莫斯科南部,是莫斯科著名的宫廷建筑园区,1776年,为了纪念俄罗斯在第一次俄土战争中取得胜利,叶卡捷琳娜二世下令按照巴伦诺夫的设计,在此修建皇宫建筑群,前后一共耗费了10年才建成其中的一部分。</h5> <h5>可是到了1785年的夏天,女皇首次来到察里津诺宫小住,突然间性情大变,对原本按照她旨意修建的皇宫非常不满,并下令拆除宫殿。</h5> <h5>1786年又下令按照卡扎科夫的图纸在原址上修建皇宫,前后又搞了7年,直到女皇死后还没完成,之后皇室对此地也没什么兴趣,察里津诺从此衰败,直到200多年后的2007年才最后完工,俄罗斯政府把它作为一个博物馆并对外开放。</h5> <h5>穿过这道拱桥,就好像走进一个童话王国,所有的一切都好像有了魔法。不得不说这个察里津诺庄园里外的景色是很棒的,移步换景啊。典型的皇家园林,气派非凡,森林草地,湖光山色,空气清新。</h5> <h5>19世纪后这里陆续修建了教堂和园林,现在逐渐成为市民散步和野餐的场地。察里津诺庄园现在实际是一座免费的公园。</h5> <h5>这里是情人岛,据说这是女皇与情人约会的地方。</h5> <h5>其他不说了,上图,看看美景与美人,嘿嘿!</h5> <h5>一桥之隔的两个湖,那个白色的泡泡就是在冬季保护中的人工喷泉。</h5> <h5>察里津诺皇宫主建筑,据说,许多著名人物如契诃夫、柴可夫斯基等都在这里住过。</h5> <h5>大家在观看现在皇宫的模型,但都是俄文的,应该给懂得人看吧。</h5> <h5><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由于导游没考虑时间问题,临到晚上17:40我们才离开察里津诺庄园,这个时间在冬天的莫斯科,已经是天色很晚了。因有部分旅客要去看约2个小时的马戏表演,地导小席给我们增加了一个景点:去列宁山(原名麻雀山)观赏莫斯科夜景。</span><br></h5> <h5>这座建筑就是有名的莫斯科大学主楼。是俄罗斯女沙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在1755年1月下令建立的。1957年,毛主席到莫斯科大学参观接见留学生时有一段著名的讲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h5> <h5>莫斯科大学前面的大道路两边是茂密的白桦林,道路两边均为广场。</h5> <h5>晚上在这里看到的夜色很美,但是冬天的列宁山上风是很大的,美丽冻人呀,哈哈!。</h5> <h5>在列宁山东侧路边拍摄的莫斯科夜景,西边对应莫斯科大学主楼,这里是观赏莫斯科夜色的最佳位置,在这里你会想起那首著名的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据说这首歌曲的创作就是源自这里。</h5> <h5>观赏莫斯科夜景后,晚上23:28分到列宁格勒火车站搭乘夜火车前往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市圣彼得堡。11月3日上午8:11到达圣彼得堡火车站</h5> <h5>圣彼得堡,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波罗的海沿岸,涅瓦河口,是一座位于北极圈内的城市。在俄罗斯人心中,没有哪座海港城市比圣彼得堡还重要。对俄罗斯来说,他们宁可丢掉其他地方,也要保住圣彼得堡,守住科特林岛,因为,俄罗斯的海军,就是从这座要塞走向全世界的。</h5> <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圣彼得堡始建于1703年,市名源自耶稣的弟子圣徒彼得。 1712年彼得大帝迁都到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的20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都是俄罗斯文化、政治、经济的中心。1924年为纪念列宁而更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又恢复原名为圣彼得堡。</span> <h5>彼得大帝夏宫又称"俄罗斯夏宫"、"彼德宫"。它位于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它距圣彼得堡市中心约30公里,占地近千公顷。夏宫以大皇宫为中心分为上花园和下花园。皇宫位于上花园,内外装饰极其华丽,两翼均有镀金穹顶,宫内有庆典厅,礼宴堂和皇家居室。</h5> <h5>俄罗斯沙皇帝帝国的发展史是一部不断征战的扩张史、侵略史。18世纪中,为纪念俄国在北方战争中的胜利,在宫殿的前面建造了一个由几十个喷泉和二百多尊金铜像组成的梯级大瀑布。下花园中心线是一条人工开凿的笔直运河,河流两侧一分为二,是两条对称的林荫大道,直达波罗的海岸边。</h5> <h5>1934年后,夏宫辟为民俗史博物馆。现今,原为18世纪和19世纪沙皇帝帝国宫殿花园的建筑群,供全世界游客参观。</h5> <h5>地导介绍说夏宫有"喷泉之都"、"喷泉王国"的美称,它有百余座雕像,150座喷泉,2000多个喷柱及两座梯形瀑布。较著名的有金字塔喷泉、太阳喷泉、橡树喷泉、亚当喷泉、夏娃喷泉等等。每个喷泉各有风采,有人物、有动物,个个造型惟妙惟肖,生动可爱,引人遐想。<br></h5> <h5>夏宫宫殿花园的建筑群面向芬兰湾,由美丽的喷泉、公园、宫殿组成,是很著名的圣彼得堡旅游景点。</h5> <h5>波罗的海,芬兰湾、年轻的同行者。<br></h5> <h5>波罗的海,芬兰湾、四个老姐妹。</h5> <h5>北方战争的胜利,使彼得大帝的野心得到极大满足,领土也从以莫斯科为中心的高寒内陆地区扩张到觊觎已久的海洋、波罗的海。<br></h5> <h5>夏宫下花园风光</h5> <h5>夏宫下花园风光</h5> <h5>夏宫下花园风光</h5> <h5>夏宫下花园风光</h5> <h5>夏宫下花园风光</h5> <h5>夏宫下花园风光</h5> <h5>夏宫上花园美景</h5> <h5>夏宫上花园美景</h5> <h5>夏宫上花园美景</h5> <h5>夏宫上花园美景</h5> <h5>夏宫上花园美景</h5> <h5>夏宫上花园美景</h5> <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夏宫上花园美景</span> <h5>在夏宫下花园,从主干道选一条林荫小路拐进冬日的森林,新鲜的空气使人感觉神清气爽,瞬间就体会到回归大自然的沉寂与内敛。站在日光斑驳的森林中央,感觉任何一条光影交错的小路都将通往一个扑朔迷离的去处。</h5> <h5>林荫道的尽头是海边。契科夫笔下冬天的波罗的海荒凉阴沉,海面被风暴刮得汹涌澎湃,翻腾着大片大片寒冷的白色浪花。这里也曾是欧洲人心中的海角天涯,从繁花似锦的大陆,一步步退向沿岸尽是危险沼泽地的北方海洋尽头。</h5> <h5>时光飞逝,这片见证过世间顶级荣华权贵的皇家庭院,世代相传的拥有者早已过客般人去楼空,灰飞烟灭。从来未曾离去的,确是这里的原住民,自然界中数不清的万物生灵,它们在恒古不变的四季交替中,用生存的每一个细节讲述着大地上全部生命生息繁衍的日常,演示着均衡有力的自然的力量;对这个世界,是他们,才真正拥有恒古不变的权利。</h5> <h5><b>彼得大帝雕塑</b>,彼得大帝是后世对彼得一世的尊称,他和清代的康熙处于同一时代。彼得大帝将一个落后的俄罗斯变成了近代列强,他引领俄罗斯开始了近代化。康熙在中国传统意义上是一位伟大的皇帝,但也只是在传统意义上,他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前进方向。他是中国这艘破旧大船上的一位机警的船长,而彼得大帝重构了俄罗斯。而清朝步步没落。</h5> <h5>同行的旅伴们在拍照留念</h5> <h5>俄罗斯的冬天还不是太冷</h5> <h5>这顶帽子真的不好看</h5> <h5>这里就是前后共有44万人参与建造,历时40年之久的圣以撒大教堂。其建筑体量伟岸,气势宏大,构思精巧。厅和殿皆以大理石装饰,且用以贵重的蓝、绿孔雀石材质建成的立柱,美不胜收。被认为是仅次于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的世界第三大教堂。</h5> <h5>圣以撒大教堂又称之为伊萨基辅大教堂、它是圣彼得堡最大的教堂,没有之一(注:行程上称为:伊萨基耶夫教堂)。</h5> <h5>在圣以撒大教堂北门前的<b>十二月党人广场</b> 十二月党人是19 世纪 20 年代俄国一批从事革命活动的贵族人士;因在 1825 年 12 月发动俄国第一次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武装起义而遭流放,后人称之为十二月党人。</h5> <h5>十二月党人是悲壮的失败者,他们为心中的理想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原本是俄国的特权统治阶层,却为了俄国社会的人人平等而抛洒热血和经受磨难。他们向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平等自由和特权,究竟哪个更值得追求?——他们用行动给出了答案。</h5> <h5>这里是十二月党人广场与伊萨基耶夫广场(教堂)仅一路之隔。广场中央有一个圆形的大草坪,竖立彼得大帝骑马雕像。这也称之为“青铜骑士像”,因普希金的抒情诗《青铜骑士》而得名。广场南边是玛丽亚宫,东边有海军总部大楼等地标式的建筑。</h5> <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海军部大楼最早的名字是海军造船厂,1706年-1725年间,这里共制造了40多艘舰艇。大楼在初建成的时候,并没有太多华丽漂亮的装饰,后来在彼得大帝的授意下方装饰改造,形成今日的模样。现在的海军部大楼,是俄罗斯海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span><br> <h5>从这张地图上可以看到,青铜骑士像、十二月党人广场、圣以撒大教堂、冬宫等景点相距都很近。下一站:冬宫。</h5><div><br></div><h5>由于照片仅能上传100幅,《俄罗斯,正在冬眠中苏醒的北极熊》上篇到此结束,下面请继续欣赏下篇。 配景音乐《莫斯科郊外的晚上》</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