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成功不容易 名师来助力</h3> <h3> 今天是珠海研修学习的第二天,早上林伟教授给我们带来了<名师工作室创新发展的路径思考>。</h3> <h3> 林伟教授学识渊博,对工作室的建立和对学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很多的思考。我觉得林伟老师总结的好:选择一种职业,也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选择做主持人,也就选择了一份社会责任。我们在场的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确实是与其他行业的生活方式不同,早出晚归,面对的是一群群活泼好动的孩子,生活不仅有趣而且充满了挑战。</h3> <h3> 云南省原会兰物理名师工作坊的老师认真做笔记,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林教授的授课,我们懂得了教师这个词更合理的解释。拆分开来就是教品德文化,重思辨最后有价值的职业。</h3> <h3> 林老师把整个内容设计成了十个目录:</h3><h3>一、解读名师,铸工作室之“魂”</h3><h3>二、目标精准,造工作室之“型”</h3><h3>三、文化建设,鼓工作室之“劲</h3><h3>四、课程构建,注工作室之“血”</h3><h3>五、理论武装,洗工作室之“脑”</h3><h3>六、聚智汇力,把工作窒之“脉”</h3><h3>七、聚焦课堂,提工作室之“神”</h3><h3>八、课题研究,助工作室之“力”</h3><h3>九、专业写作,寻工作室之“根”</h3><h3>十、感恩行动,还工作室之“本”</h3><h3> </h3> <h3>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不同教龄段的老师如何用不同的方法提高不同的教研水平。给不同层次的老师不同的发展台阶,在教研过程中得到不同的成长。作为老师的引领者,要搭建平台,帮助工作室的老师的成长。</h3> <h3> 从林老师的自行车理论看,非常赞同心态是一个好的开始,有了好的开始,才会去行动去开阔,而且自行车后座坐的人不同,结果就不一样。所以心态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h3> <h3> 林教授讲的喜欢的太多,但是不同的位置格局不同这句话特别能引起大家的共鸣。站在山谷的人看到的都是问题,山顶上的老师俯瞰一切,自然成了一群人中的仙。</h3> 从林教授身上体会了名师的幽默风趣,学识渊博且落落大方,林教授教会我们要多阅读,开拓自己的眼界,才会对不同的发展有不同的思考。<h3><br></h3> <h3> 下午是陈维坚教授为我们讲了名师教学主张自主凝结与工作室运营管理。陈老师的讲座特别舒服,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课堂教学改进有很大的帮助,亮点太多,数不胜数。</h3> <h3> 陈老师说,名师就像名医,准确的给学生“治病”。陈老师心目中的实字,我觉得写的很好:第一:布置了却不落实等于0,第二落实了不检查等于0,第三,检查了不反馈等于0,第四,反馈了却不整改等于0,第五,整改了不坚持也等于0。</h3> <h3> 特别喜欢陈老师对学生的整体管理,学生的作业是拿彩笔勾画的。我联想到高三的学习压力多大,如果采用彩笔的话会对学生的视觉产生冲击,突破了传统的死板。也可以看出陈老师善于关注周边,总是用小事育人,教书和育人随时穿插。</h3> <h3> 从万物皆共振的视频可以看出,班级正能量对班级的影响,我们应该关注学生个体,不放弃任何一个同学。</h3> <h3> 我们工作坊的所有老师相聚一起不容易,一路走来感情越来越深,水平越来越高,唯有共同进步的初心永远不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