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杂记(七)

姑苏仲叟

<h3>  读元曲,我们再也读不到"怒发冲冠凭栏处,萧箫雨歇","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言壮语。这是为什么?</h3><h3>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汉族的朝代。元(公元1271一1368),历时98年。在期间,汉人的地位很低,尤其是读书人的地位更低。八娼.九儒.十乞。读书人连娼妓都不如,只比乞丐稍强。科举制度的停摆,读书人没了功名之路,于是,读书人的精神状态基本上处于一个消极.颓废的状态。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是普遍存在的。</h3><h3> 元朝产生了不少归隐诗。这些归隐诗的作者真要归隐吗?其实是无法朝显。朝庭不用汉人。社会阶层低的汉人,不得不归隐。而文人又死要面子,人家不用你,你便说归隐,说尽渔父好,归隐好。"鱼成串,垂楊岸边,还却酒家钱"。(乔吉《满庭芳.渔父词》),渔父们辛苦了一夜,钓了不少鱼,都只够还酒钱。如果"钓竿头活计萧条",那就酒也没得喝了。这种清贫,又是他们难以接受。但这是现实。现实让这些文人无奈。无奈到倾底地没有脾气,无奈到再也不会,再也不敢"壮怀激烈""浪遏飞舟"之非份之想。</h3><h3> 没了科举制度,并非没有汉人做官。大部分汉人没有做官的途径,但还有一小部分人通过捐课.荐贤当上了官。但这部分人在朝中是没有实权的,只是朝庭对读书人的一种安抚。这种官是无法展示个人的抱负的。这种现状,使之当官的表现不外乎为"千里做官只为财",或混混日子而已。官场黑暗.争斗,比比皆是;读书人黯然.伤怀.辞官也比比旨是。统治阶级是外来民族,汉民族无望,这就是那个时代特徵。消极.颓废是读书人共同的表现,所以就不可能产生慷慨激昂的文风气息。</h3><h3> 在元朝,读书人的地位不如娼妓。娼妓尚能挣到钱,读书人养家糊口都难。为了养家糊口,读书人就依附于有钱的达官富贵之户,以其颂赞富贵之人,而谋取衣食之费;为娼妓之歌曲填词作曲。这种填词作曲都必须遵守一个前提.为贵户服务,必须随贵户之心願。这种帮闲的作品,在内涵上不可能有深刻的意义。只能在技巧.修辞上表达华美。这也是造成元曲艳丽的一个根本原因之一。</h3><h3> 元曲的作品是一种商品,文人作的曲卖给了东家是为了賺钱,而东家总是喜欢听讲好话的,作曲的人就必须答应东家的需要。怎么好听,怎么写。真实内心世界的东西被华丽的词藻所溟没。</h3><h3> 为艺妓们作曲,艺妓们用文人所作的曲演唱,谋取钱财。这种演唱是在宴席.戏院.青楼等场合,听众是大众。如果唱词的文字深奥难解,听众就不会喜欢的。而这些听众又喜欢假充斯文。于是,唱词只能以口语化的文辞来表达。既要文皱皱的,又要能听懂。元曲基于这种状况所创作的。说白了,元曲就是被商业化的文学作品。</h3><h3> 元曲是一种社会的需要。为了解决生活中柴.米.油.盐的读书人写曲:卖给唱曲的艺妓:艺妓唱给了有钱人而解决生活需求。所以元曲有许多作品,修辞.构思等技巧是一流的,但思想内涵,深刻意义是缺乏的。</h3><h3> 帮闲的作品,来源于帮闲的思想。由于元朝读书人的地位低,读书人总想提升自已的地位。于是,元曲界也有"三公六卿",也有"状元探花″的称谓。这些称谓,官方是不认可的。但文人中,却是公认的。那么这些被评为"状元探花"之人,真的是无视于功名?参与评选的人,真的是无视于富贵?答案是明确的。他们也渴望功名,也热衷于富贵。只是无缘功名,得不到功名,于是酸功名。提倡归隐,或书写风情。用香艳的风情吸引人们关注。这就是帮闲。风.花.雪.月之词,在元曲中得到充分的表现。这也是这个时代的特徵。</h3><h3> 我们欣赏一段《贯云石.小梁州.秋》</h3><h3> .芙蓉映水菊花黄,满目秋光。枯荷叶底鹭鸶藏。金风荡,飘动桂枝香。雷锋塔畔登高望,见钱塘一派长江。湖水清,江潮漾,天边斜月,新雁两三行。</h3><h3> 元曲中有许多寄情于山水的词。这些曲词秀美.清丽。充分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人创作手法.技巧: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人,没有自已的宏大理想和抱负后,转向于工文笔,精描绘的一种文学趣向。偏安于眼前的静娴,忘却了国计大略。因为闲谈国事,在当时要杀头。狂言祸身,避之不讳。也是人之本性。欲言之,而不畅。是元朝文化的的特点之一。所以元曲作品.寄情山水,或隐言曲笔,都是这种表现。这种作品中,有精品许多,也是欣赏阅读的重要部分。</h3><h3> 元曲中还有一部分警世.道情之类的作品。如《汪元亨.醉太平.警世》 "憎蒼蝇竞血,恶黑蚊争穴。急流中湧退是豪杰,不因循苟且。叹乌衣一旦非王谢,怕青山俩岸分吴越,厌红尘万丈混龙蛇。老先生去也。 这些作品,喻官场之黑暗,人情之淡漠,世道之炎凉。林林总总,都在鞭挞社会之不合理。汉人地位低下,人与人之间缺乏温暖,读之令人省悟,令人心酸,令人涕流。这部分也是元曲中不可忽视的。</h3><h3> 元曲的直白.鲜辣也是过去的文学作品所没有的。我们来欣赏《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脚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这词多么生动,多么有力。再看白朴的《阳春曲.题情》 笑将红袖遮银烛,不放才郎夜看书。相环相抱取欢娱。止不过迭应举,及第待何如。 写得香艳十分,又流露出对读书无用的无奈。</h3><h3> 元曲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社会上的各种形态,在元曲中都能找到它的影子。研究元曲,同时也是在解读元朝民生百态。轻文重财,是当时的一种社会风尚。笑贫不笑娼。社会对读书人的轻视,读书无前途.无出路。读书人只能编写一些才子佳人的韵事.戏曲,聊以慰心。这样也使得戏剧得到充分发展和繁荣。这种发展和繁荣,其实是读书人的一种悲哀。</h3><h3> 学习欣赏元曲,最主要是学习元曲的练句.造字.修辞.措词。从中汲取营养。研究词曲之间的关系,探索曲的发展,以及对后来的近代诗.戏剧的影响。通过精美的唱词.多种形式的曲调,理解賦.诗.词.曲形成,发展,提高自我的文学修养。</h3><h3><br></h3><h3>(全文完)</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