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今年八十八

正能量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家父今年八十八</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姜效忠</h3><h3><font color="#010101"> 今天是父亲的寿诞之日,我们齐聚龙城,举杯同庆,共享喜悦,敬祝父亲福如东海,寿比南山!</font><br></h3><h3> </h3> <h3>  父亲今年八十八岁了。古人特文雅,我国的文字也特有趣,八十八合在一起正好是个“米”字,故称八十八岁为“米寿”。有了米,衣食不愁,就该尽情享福了。</h3><h3> </h3> <h3>  父亲这“米”,可真是来之不易!</h3><h3> 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人。少时执鞭放羊,成年后扶犁种地,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没参加过任何组织,没有任何社会地位,远离政治漩涡。没读过书,不识字,一生中不知受过多少不识字的苦。自然不会看书读报,甚至连电视剧都看不懂,几乎没有文化生活,老来生活很单调。</h3> <h3>  父亲是一个苦命的人。</h3><h3> 1932年,父亲出生在一个极度贫穷的家庭,祖父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人,虽是一把种田的好手,但自己没有土地,只能受雇于人,为他人“作嫁衣裳”。据老辈人讲,祖父没鞋穿,常年赤脚上地干活,脚上打了厚厚的茧,踩在石子上、圪针上都不会有知觉。父亲之上有两个哥哥,一个大5岁,一个大2岁,都在嗷嗷待哺之期,生活境况可想而知。屋漏偏逢连夜雨,在父亲刚懂事记事时,日本鬼子的铁蹄践踏到家乡的土地上,小鬼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父亲只能随大人们四处躲反,爬山洞、钻地道,生活之惨状不堪想像。实在过不下去了,奶奶牵着父亲的小手,四处乞讨为生。幸遇韩道沟恩公董爷爷,慈悲为怀,见父可怜又可爱,收养了他作养子,且很善待他。但“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在过了一年多“衣食无忧”的日子后,终于禁不住思母的煎熬,又跑了回来。就在父亲回来半年后,奶奶就永远地离他而去了。一个年仅13岁的少年,就经历了丧母的锥心之痛!</h3><h3> 赶走了日本鬼,迎来了新中国,家里有了土地种了。又历经互助组、合作化、人民公社。待改革开放后,生活刚有起色,46岁的母亲却因积劳成疾,经治不愈,撒手人寰,52岁的父亲又经历丧妻之痛!</h3><h3> 那时,除大姐已出嫁,我们姊妹兄弟五人都未成家,弟弟刚刚13岁。此后,父亲既当爹,又当娘,一力操持这个家。待我们一个个相继成家立业了,父亲却成了孤苦伶仃一个人——为了我们,他牺牲了后半生的幸福!</h3><h3><br></h3> <h3>  父亲是个坚韧不拔的人。</h3><h3> 虽然出生很苦,又生不逢时,但他生性倔强,从不向命运低头。苦难生活的历练更使他愈挫愈奋,历久弥坚。他和母亲共同养育了六个子女,八口之家每天吃饭都是大问题。为了我们能有饭吃,他冒着被批斗的风险,顶着“投机倒把”的罪名,卖过驴骡、贩过牛马;他赶着驴车拉着米糠下黎城西井附近换柿子,半夜走,半夜回,一走好几天;他到洪水集上买回辣椒,用碾子压成辣椒面,在严寒的冬日顶风冒雪,到沁源山上去卖,赚几个零用钱;他多次承包过生产队里的香瓜地、梨果树、蔬菜园,期间,有过半夜只身把偷瓜的几个后生撵得放下香瓜跑丢鞋的英雄壮举,也有过因遭遇天灾无法交上承包费而被小队干部凌辱臭骂的落泪辛酸。</h3><h3> 父亲三件宝,大脑、双手、两只脚,为了儿女为了家,他费了多少心,出过多少力,走了多少路,吃了多少苦,受过多少制,只有他心里最清楚。</h3><h3></h3> <h3>  父亲是一个有远见的人。</h3><h3> 生活的历练使他认准一个理: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因此,无论家里有多穷,无论自己有多难,他都坚定不移地供儿女读书。弟弟初中毕业后没考入中专和高中,家父深感遗憾。为了弥补这一缺憾,1991年毅然决然让弟弟到运城河东医校学医。那是一所私立学校,收费很高,且不分配工作,但父亲不计较,他认为“家有千顷地,不如随身带薄艺”,“当个好医生,不愁没饭吃”,更何况医生救死扶伤,做的是积德行善的事。供孩子上私立学校,这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事实证明,父亲的做法是对的。我的儿子能够考取清华大学,正是传承了家父的精神血脉。</h3> <h3>  父亲是一个幸运的人——他赶上了好时代。</h3><h3> 家父本是一个有胆有识的人,但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受到种种束缚和限制。好在父亲总算在后半生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在种好责任田的同时,他利用农闲时间,做过多年药材生意,货真价实,诚信为本,信誉极好,安国药市、亳州药市、长白山区、连云港口……足迹遍布半个中国。农村取消了三提五统,国家取消了农业税,种地还有补贴。如今,农民也有了医保和社保,生活一天比一天好。10年中父亲做了三次手术,2008年因心率过缓做了心脏起搏器植入术,2014年因冠心病做了支架植入术,2018年又做了起搏器置换术。是时代的发展、医术的进步、社会保障制度使父亲能延年益寿,对于从苦难中走过来的人,父亲很满足!</h3> <h3>  父亲是一个豁达的人。</h3><h3> 他能把苦难看作一种历练,笑对苦难,笑对人生,笑对生命。如今,吃饭、睡觉、走路,生活有规律,基本能自理。不论走到哪里,他都能很快地结识到朋友,本县的、外县的、山西的、外省的,天南海北,闲话家常,都能和他们交流得通。看到子孙兴旺,团结和睦,自然喜在心上。尤其是眼见孙子和外孙女两个研究生毕业并顺利就业,更使他觉得活得有滋有味,成为他和老朋友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不管过去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罪,他觉得都值了。</h3><h3> </h3> <h3>  家父就是一本书,需要我们慢慢读、细细品的一本厚重的家书。我想,用“无名有品,无位有尊”来品评家父,当不为过。</h3> <h3>  赞曰:</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家父今年八十八,面容红润气色佳,</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精神矍铄腰板直,耳能够用视不差,</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吐字清晰音响亮,思维不衰心豁达。</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目睹家国大变化,内心喜悦脸上挂。</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儿孙承欢绕膝下,人丁兴旺乐开花。</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同时毕业同就业,孙子孙女硕士俩。</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逢喜事精神爽,见人就把儿孙夸。</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家父今年八十八,儿孙再大还是娃,</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只要父在家就在,望父得米再品茶,</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举步迈入新时代,家国兴旺福无涯!</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right;">2019年11月10日</h3></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