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胜安名班主任工作室”携手广益158班成长导师的一次班会活动 “一起说”主题班会 <p> 10月底,唐斌组长和王祥盛主任提议举办一次“名班主任工作室”和学生“成长导师”携手合作的活动。这次以158班为试点举办的班会即一次实践尝试。班主任将此想法和学生分享后,学生们反映很热情,并为班会的顺利进行出谋划策,最终学生确定班会名称——“一起说”。</p><p> 之所以取名“一起说”是基于此次班会是完全开放式的。班会无固定主题,学生可主动分享,也可由向其他同学或家长或教师提问,抛出内心疑惑、困扰。</p><p> 为了更真实的反映学生心声,为了真正平等的谈论问题,学生和班主任约定,班会所有问题不设边界,所有回答不设标准,提问者有疑即问、回答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p><p> 11.9号晚,“一起说”班会如期举行。<br></p><p><br></p> 经同学们推荐,吴先烨同学率先发言 吴说,他自己都觉得他的成长值得大家学习。当同学们问道是什么让他如此优秀的。吴同学平静道,作为新时代的年青人,我们要有理想,有信仰,有情怀。是理想让他周六下午留在教室里纠错;是信仰驱散了他身上跳动的瞌睡虫;是情怀让他以158班的标兵自我定位,总想为班级做点什么。<br> 班主任田胜安老师应景的将“横渠四句”送给大家。 可能是吴同学的真诚打动了大家,亦或是紧张的期中考试终于结束,同学们的热情都很高涨。发言、提问争先恐后,为了节约家长们的时间,学生一致决定先提问家长。 李若婵的妈妈成为第一位被提问的家长 <p> 李若婵的妈妈被周圆梦等同学邀请过来分享如何将自己事业与对孩子的陪伴兼顾的问题。李妈妈回答特别诚恳也特别温暖。</p><p> 李妈妈说“无论工作多忙多累,我都会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去。参与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p> 母爱让很多孩子湿润了双眼 王羽彤妈妈受邀分享“如何把握对小孩的监督与放手之间的度” 认真聆听的学生及家长们 学生开始向老师倾诉迷茫 张同学告诉智慧的唐斌老师,说自己可能早恋了,有时会分神,不经意间就想起某个异性同学,平常也会默默的关注那同学的言行举止。 <p> 唐斌老师脸上总是洋溢着让人踏实的微笑。学生私下说唐老师的的微笑可以融化冰山,可以让人泰山崩于前而行色不改。</p><p> 唐老师听完同学的问题答道:你们比我的女儿小一些,但看到你们就像看到了我自己的女儿。你们说可能早恋了,我建议还是不要给自己贴这样的便签,那不是早恋,只是对优秀异性的欣赏以及肯定罢了。<br> 从某种角度来讲,我很为你们感到高兴,因为你们形成了一个比较健康的评价标准,有了正确的健全的审美观。但是我还是得提醒大家,欣赏不等同于占用,觉得别人优秀也不能仅仅只是远观也要看齐,要把这种欣赏转化成激励自己努力进步的动力。<br> 关于分神的问题,唐老师建议同学们要弄清楚自己是欣赏某个同学还是他身上的优点?学生可以将这种欣赏的对象模糊化,通过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欣赏的是一种品质,一种举止而非某个具体的人。<br></p><p><br></p> <p> 班主任田胜安老师比较喜欢讲故事。他补充说,假如我们一起去秋游,外面空气清新、风景如画,而你于千万风景里恰被某一傲立的鲜花吸引,你将如何处之?或驻足屏息,或留影定格,但决不可残忍摘下,占为己有。</p><p> 田老师继续说:青春期的懵懂情愫是美好的,积极的。但万事万物的美好皆因有界。我们吃的食物,少了食盐便食之无味,多了则枉费原材料,只有恰到好处方可成就美味佳肴。你们都很聪明,相信你们都能做的好,处的来。<br></p> 周金桐提问睿智的唐国华老师,如何较平静的面对不稳定的成绩。<br><br> <p> 唐国华老师说,张家界以奇山秀水闻名世界,而山的奇则是因为它或突兀拔地起或连绵起伏高低不一。</p><p> 人生亦如此,一马平川固然轻松许多但都是顺境还要我们努力做什么呢?都是唾手可得的成功,是不是也就少很多奋斗的充实。成绩的不稳定固然是不好的,但却也可以让我们懂得“学习还是得一步一脚印”的道理,会让我们养成从失败中倔强爬起的技能。唐说:摔倒不可怕,重要的是爬起后继续砥砺前行。日后,而那愈合的伤口也恰会成为我们最强硬的地方。</p><p><br></p> 班主任随即补充说:我们行走轻松估计是因为在走下坡,累点,辛苦点可能就是在爬上坡了。 李同学提问班主任,自己很想为158班这个集体做点什么。但成绩不好又没有体育天赋,上次的运动会也没能出什么力,感觉就只能给大伙儿添麻烦,自己因此很困惑。 还未等班主任回答,陈思儒同学抢道:这个问题她有答案。陈说,她的选科老师中有张艳、邢志芸两位女老师。两位老师都非常的耐心、细致。虽然这两科成绩都不是很理想,但“因祸得福”正是因为成绩不理想她才感受到了上述问题的答案。 <p> 陈同学说,张艳、邢志芸两位老师让她明白,每个学生的基础、天赋是存在差异的。每一个人都不一样,但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层面达到最好。</p><p> 陈说,成绩单上那不乐观的分数确实少的可怜也着实微不足道。面对分数曾数次失去勇气,可两位母亲般的老师让她明白:即使再渺小,她对于158班这个集体而言也是唯一存在,不可或缺的。</p><p><br></p> 周圆梦同学补充道,之前在柴妈(柴娟老师)班上他们都能感受到被视为不同的唯一。因为成绩不好还有些担心在新的班级会受冷落,被忽视。幸运的是无论是原来班级还是现在的158班,她都感到很温暖,很幸运。 “德才兼备”的黄生瑞受邀分享成长经历 班主任田胜安对黄生瑞的分享感触颇深,情不自禁的讲起刘经让校长告诫他的“三个受”——忍受、接受、享受。 田老师说,小孩热衷甜甜的饮料,成人就独宠苦苦的茶。刘经让校长曾结合自身经历教导他,一帆风顺的生活是不太可能的。每个人都可能会在某个时段遭受命运的捉弄,面对突如其来的捉弄我们首先要坚强的去忍受,然后把“捉弄”当成一种考验,毕竟“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也即接受命运的安排,权当是富有暂时还理解不透的深意。逆境成长中的孩子必定日后更坚强,“待到成功后、把酒话初心”之时,回首就是享受了。 有同学向黄生瑞请教,为什么有时明明努力了却不见效果? <p> 黄同学羞涩一笑说,读书不是一蹴而就的,进步亦是个漫长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努力上进然后边熬边等。<br> 黄同学继续补充道,努力后没有明显的效果也可能你付出的是假努力。你所付出的努力不过是想感动老师、感动家长和你自己。无效的努力比懒惰更可怕。</p><p> 黄同学讲到,他也曾经有过“陷入泥潭”越挣扎陷越深的经历,是生物老师姚茂平帮助他走出了困境。黄说,姚老师的理解高度他达不到,很抱歉不能将姚老师对他的帮助原味的分享给大家,建议有此困惑的学生能抽空去和姚老师聊聊。<br></p><p><br></p> 王鑫同学肯定了助人为乐的向同学,同时也批评了偶尔口遮拦的向同学 向同学非常诚恳的跟大家道歉,说以后只做助人为乐的向同学,让那个谈吐不注意的向同学在158班消失掉。 同学们继续分享 才女李昕怡抓住活动的尾巴,在听完大家的真诚交流后说:“大家的问题、回答诚恳而有深度,我受益颇多,亦感触颇多。现在我也学学班主任,不道观点,简单的分享几篇个人比较喜欢的随笔吧。” 随笔一 随笔二 随笔三 班会在才女李昕怡的优美且富含哲学的悦耳分享中完美结束。 再成功的班会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将某些问题彻底解决,不应善小而不为,做好该做的,做好能做的,顺其自然,静待花开。 最后贴上一张上次运动会的照片,没有深意,就单单喜欢孩子们的笑脸。<br> <p>附:<br> 此次班会在王祥盛主任、唐斌组长的建议和指导下进行,作为“名班主任工作室”和“学生导师”携手合作的一次实践探讨活动。在此由衷感谢王祥盛主任,感谢年级组领导,感谢高二班主任团队,感谢高二所有科任老师们。<br> </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