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年国庆节期间,正值祖国母亲七十大寿,有幸回归故里参加同学聚会,值此良机回到我阔别多年的、令我魂牵梦绕的故乡――罗汉村。家乡的巨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忆犹新,至今还历历在目,难以忘怀,禁不住拿起手中相机,拍下了一张张精美的图片,与大家共同分享! 这是村前三千多亩沙糖桔果园之一角。</h3> <h3> 这是在屋顶上录制村前果园的录相。从录相中,我们可以看到果园郁郁葱葱,一眼望不到边!</h3> <h3> 这是果农们正在利用灌沟给果树灌水,非常方便。</h3> <h3> 这是村前平山垌果园的沙糖桔,从结果情况来看,不难看出,今年的沙糖桔又迎来一个丰收年。</h3> <h3> 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点不假。经过果农们的辛勤劳动,天道酬勤,累累的果实早已压弯了枝头,果农们笑得合不拢嘴!</h3> <h3> 从这株今年刚挂果的沙糖桔来看,至少也有几十斤!</h3> <h3> 我的家乡罗汉村地处金秀县大瑶山脚下,风景优美,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在21.7℃左右;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1306毫米左右。特点是夏长无酷暑,冬短无严寒,毫不夸张地说,一年四季气候宜人,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不可多得的地方!早在2005年前,就有私人老板看到我村的山水如此优美,在我村投下巨资搞旅游开发,在村后的林荫下,搭建了十几座包厢木板房,在河边设置了游船和竹排,吸引了许多游客到我村旅游,旅游工作搞得风生水起,效益颇丰。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2005年6月21日,我村遭到有史以来没有过的特大水灾,,洪水淹没了整个村庄,近半数的房屋倒踏,损失惨重。而建在河边树林里的包厢式的木板房和停泊在河里的游船和竹排,首当其冲地遭受到洪水的冲击,全部被洪水卷走,旅游业遭遇灭顶之灾,旅游老板不得不撤资退出。由此可见,我村曾是“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地方,曾得到人们的认可,尤其是旅游业!有诗为证: 家乡赞诗(二首) (一) 四季如春罗汉村,小河清澈有佳声。 屋后林中百鸟叫,村前田野绿如茵。 (二) 夕阳西下照沙洲,银如玉带系森流。 池中鲜鲤腾空浪,快乐农家在院游。 下面,随着小编的镜头,去看一看家乡的美景吧!说千遍,道万遍,还不如眼见为实。 这是我们村的远景。</h3> <h3> 我所在的家乡是个小村庄,几十年来,总人口都保持在150人左右,杜姓占总人口的85℅,韦姓占总人口的15%,都是少数民族壮族。距离乡镇所在地中平街不足一公里,村前是一马平川的平山垌,村后是一片高大的、一年四季常绿的香樟树林,树林后面是一条清澈透底的小河,围绕村后树林缓缓流过。河后面则是一座岭,名叫牛路岭,是过去人们放牛的地方,经常听到牧童骑在牛背上尽情地唱着悠扬的、如痴、如醉的牧歌,好听极了!牛路岭顶的最高处,于1976年在村前的平山垌平整时,以每块长90米,宽20米,大小一致的大寨田时,在该岭建有一座漂亮的六角凉亭!如果你有雅兴,登上凉亭往南一望,整个平山垌就象一张大大的象棋盘尽收眼底,村后的小河就象一条银色的玉带,从大瑶山里流出,途径金秀县的大樟乡和象州县的百丈乡蜿蜒而下,最后经过村后树林缓缓流下,尉为壮观!正如诗中所说的“银如玉带系森流”那样,活脱脱的一幅山水画展现在我们的面前!</h3> <h3> 这是村后六角凉亭远景。</h3> <h3> 这是当年我们在牛路岭放牧的情景,现在回想起来,确实叫人回味无穷,简直是不能自拔!</h3> <h3> 这是流经我村的小河的其中一段。</h3> <h3> 在村后小河西北角的拐弯处,就是中平镇著名景点罗汉岩了。听村上老人说,过去罗汉岩里面曾放有十八罗汉神像在里面,故名罗汉岩,我们村因此而得名。 罗汉岩前的河水深不见底,常年的水都是深蓝色的,让人望而生畏。小时候,是父母禁止我们夏天去游泳的地方,视为禁区。 这是罗汉岩的风光图片。</h3> <h3> 这是罗汉岩下面的较浅一点的河水,水势比较平缓。在我们小时候,物质相对匮乏,娱乐设施几乎一片空白的年代,夏天,这里就成为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更是我们天然的游泳场,是我们唯一的娱乐场所! 小孩的天性就是任性、好动,忘乎所以。一洗起冷水澡,冷得嘴唇发紫了,都不舍得归家。直到父母中午做工回来,不见我们在家,拿着竹鞭往河边赶来,十有八、九,就在河边找到我们正在河里打水仗,那个气呀,就别说了,结果可想而知,我们受了一顿皮肉之苦之后,只好悻悻地跟父母回家。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虽受一些皮肉之苦,但它给我们的好处是,练就了我们的一身好水性,受益终生。 我们终于明白:在那天真无邪的童年时代,想不到也会有苦也有乐!</h3> <h3> 早在1958年大跃进年代,在我们村后小河的下游,即在隔壁的普化村前面,修了一条水坝,叫罗秀河改道,把整条河流拦住,用来灌溉中平、罗秀、寺村、运江以及象州五镇的27个村委的7.4万亩良田。把原来湍急的河水瞬间变成流速缓慢的湖水,很利于河里的鱼类生长。每当傍晚太阳西下时候,各种鱼儿不时跳出水面竞相戏水,使原来平静的水面上泛起一陣陣涟漪,正如诗中所说的那样:“池中鲜鲤腾空浪”。这时则是渔民们捕鱼的最佳时期,收获颇丰。 该坝长144米,高5米,于1958年6月18日动工,至1960年9月竣工。并于当年3月投入使用。是由当时的石龙县(即象州、武宣)农林水电局勘测设计。灌区工程共有3条干渠,总长83公里,被誉为“象州的红旗渠”。 这是当年建好的水坝,群众又称它为“滚水坝”。</h3> <h3> 在这平面如镜的小河边上的茂密的树林,就是我们村后的樟树林了。树林里生长着各种各样不同科目的树木,有三、四个人牵手都抱不过的百年以上老树,也有那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的、枝繁叶茂的小叶榕,更有那高耸云天的香樟大树!整个树林以香樟居多,约占整个树林的80%,每到夏天,都是乡亲们避暑的好地方! 这是在罗汉岩这边拍到我们村后边树林的一角。</h3> <h3> 这是小河上游另一河段的风景。</h3> <h3> 这是家乡小河的上游。河堤两边,是人们早晚散步的地方。 这是站在中平大桥上拍照到的画面。</h3> <h3>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农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逐步由过去站起来了,到富起来了,再到现在逐步强起来了的转变,农民的致富门路越走越宽广,由过去单一的种植水稻改为多种经营。特别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未到2015年前,平山垌在政府的引导下,全部种上了桑树,开始了投资少,致富快的养蚕业,村民们的腰包逐步鼓了起来,一座座桑蚕楼拔地而起,家家户户都建起了别墅式的楼房,村容村貌得到了彻底的改观,水泥路直通到各家各户。为了让农民们掌握到更多的养蚕技术,国家在2000年拨款30万元专款在我们村建造一座桑蚕科技培训大楼。 这是桑蚕科技培训大楼基地的大门。</h3> <h3> 这是桑蚕科技培训大楼外景。第三层为会议室和办公室,一、二层为学员寝室,共10间,可供100人住宿。后面一排则为厨房和餐厅,是象州县桑蚕科技培训的重要基地,培育了一大批桑蚕技术人员,为我县的蚕业生产立下了汗马功劳,功不可没。</h3> <h3> 这是桑蚕科技培训大楼的远景图。</h3> <h3> 平山垌从1988年至2013年止,除低洼田以外,几乎全部种上了桑树,一片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的桑海,是象州县重要的桑蚕基地。 这是当年桑海的一角。</h3> <h3> 这是我村后面河边的老码头,过去一直是村民洗菜,洗衣服和洗其它东西的地方。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走上了富裕之路,村里建起了水塔,用上了自来水,买了洗衣机,人们就不再在这里挑水煮饭,洗菜和洗衣服了,这个老码头就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彻底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过去那种人声鼎沸的场面再也没有了,只好静悄悄地躺在这里,再也无人问津。码头上面早已长满了青苔。</h3> <h3> 这是村民们建造的、别墅式的桑蚕楼。是典型的农家小院,弥漫着浓浓的乡愁。</h3> <h3> 象这种两到三层的桑蚕楼在我们村比比皆是。</h3> <h3> 村边的公路上也安装了风能、太阳能两用路灯,从而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既亮化了村庄,也美化了环境,更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指数!</h3> <h3> 每到晚上,路灯把村边的水泥路照得雪亮,如同白昼一般。</h3> <h3> 在我村后面的罗汉岩上游的转弯处,于2004年建起了一座中平水电站。 这是小水电站的厂房。</h3> <h3> 这是水电站远景。</h3> <h3> 这是水电站职工宿舍。</h3> <h3>这是小水电站的录相。在录相中,我们可以看到小水电站的全貌。</h3> <h3> 在我们村小河的上游,即中平大桥的上下两侧,有两处常年流水不断的泉水,冬暖夏凉,是过去乡亲们吃用、洗菜、洗衣服的好去处。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人们虽然都用上了自来水和洗衣机,但有些村民还是喜欢到这里走走,洗洗一些其它的东西,顺便在这里相聚聊聊天,谈谈八卦,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这是中平大桥下游的一处泉眼。</h3> <h3> 这是排下河的泉水,常年流水淙淙,永不枯竭!</h3> <h3> 这是大桥上游沿河风景的一角。</h3> <h3> 河两岸的河堤上安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极大地方便村民们晚上在这里唱歌、跳舞。</h3> <h3>这是建在中平大桥下面河堤边上的中平水文站。</h3> <h3> 人们常说:雨中散步,雾中作诗,滩头练嗓,是日常生话比较惬意的事!这不,在细雨朦朦的天气,在河堤上散步,是另外一种意想不到的心情,有一种远离城市繁嚣的感觉,身心得到彻底放松!</h3> <h3> 这是建在小河上游的中平大桥。由于建的年代较久,只有双车道,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加之今年即2020年把我们村这条从寺村至大樟的乡村公路拓宽为二级路,这座大桥于11月底拆掉,在原地重建一座四车道的大桥。</h3> <h3>这是新建在我村边的临时钢架大桥的录相,待新中平大桥建成通车后,这座临时的罗汉钢架大桥将同时被拆掉。</h3> <h3>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步步深入,各种惠农政策的落实,我们村必将和全国人民一道,携手前进,共步小康,明天会更好,幸福生活就像那芝麻开花节节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下面,让我以几首歌颂家乡的小诗作为结束语吧,用诗的形式,来表达我对家乡的赞美之情吧!</h3> <h3> 想看故乡<br> 这些年,我一直想看故乡 前方,就是生我养我的村庄 我的心里就是要去那个地方 种几畦菜地,养一群牛羊<br> 闲的时候,在那条小河旁 沏一壶茶,呷一口水井坊 听小河淌水,像大山回响 一群小麻雀,将儿时幻想<br> 那里离祖先最近,像厅堂 我可以安心写诗,入梦乡 想看家乡,其实有个愿望 ――我想看老乡的脸厐<br> 此刻,我伸开双臂想模仿 多像一只倦鸟归巢的模样</h3> <h3> 回乡的路<br> 走遍万水千山 最美还是回家的路 踏上回家的旅程 激动的心总是难以抑制<br> 眼眸中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车窗外 故乡的风吹响了召唤的笛 声声萦绕在游子的心田<br> 故乡 是一本厚重而耐读的书 是一首甜腻而温馨的诗 是杯盏间无从诉说的离愁 是一缕剪不断理还乱的思念</h3> <h3> 家乡的小河<br> <br> 在我家的屋后<br> 蜿蜒着一条小河<br> “哗啦啦,哗啦啦!”<br> 似把神秘的故事诉说<br> 日日夜夜,从不停泊<br> 一路奔腾,豪迈又执着<br><br> 小河啊小河<br> 请你暂且放缓脚步<br> 我心中藏着无尽的话语<br> 渴望向你倾诉<br> 你是我童年最亲昵的的伙伴<br> 在肘光里与我紧紧相伴<br> 你是绽放在我人生路上<br> 那朵绚烂的理想之花<br><br> 那些温暖的过往,珍贵的时刻<br> 是你给予我的独特恩泽<br> 我把它深深镌刻在心底,永不褪色<br> 无论我未来翱翔多高,漂泊多远<br> 你永远在我的记忆深处,静静停泊<br> 如温暖港弯,予我慰藉与寄托<br> <br> 我要为你唱响永恒的赞歌<br> 家乡的小河<br> 你是我灵魂深处最美的诗辙<br></h3> <h3> 农家的晾衣杆<br> 谁的胆子真大 竟敢揽下九天的彩霞 系在农家院落的晾衣杆上 不停地飘呀,飘呀<br> 那黄的 是爷爷的老式军装 那绿的 是妈妈夏天的裙褂 那灰的 是爸爸的入时西装 那红的 是妹妹衣裳的胸花 那花的 是我的丝绸领带 那青的 是奶奶穿着上的现代化<br> 谁说优质与农民无缘 当你看到这情景、这场面 你又该作怎样的回答 这时,归来的燕子也看傻了眼 暗自思忖 这莫非是古希腊的神话 十四大春风将这信息传出 引来了满院的蝶舞蜂哗<br> 啊!昔日的晾衣杆 飘的是贫穷 飘的是破烂 今日的晾衣杆 飘的是富裕 飘的是锦花</h3> <h3> 咏罗汉村(七律)<br><br>罗汉佳村入画笺,<br>前临果木有禾田。<br>林中小鸟啼春日,<br>村后清禾映碧天。<br>翠岭凉亭观胜景,<br>白溪玉带落云边。<br>橘园莫叹无从觅,<br>此处风光醉客眠。<br><br> 罗汉村春景(七言诗)<br><br>依山傍水壮乡村,翠影樟林映日暾;<br>千亩橘园花绽处,香风缕缕醉晨昏。<br><br> 罗汉村夕照<br><br>村后樟林鸟语频,小河如玉绕烟津;<br>夕阳西下波光闪,鱼跃涟漪景色新。<br><br> 罗汉村生活<br><br>橘林千亩果盈枝,屋里村民笑语驰;<br>日暮捕鱼归兴满,院中小酌乐滋滋。<br><br> 罗汉村童趣<br><br>樟林鸟语伴欢歌,橘影摇风映碧禾;<br>村巷孩童嬉闹处,捉迷藏里乐呵呵。<br><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