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贵阳,因城区位于贵州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又因古代的贵阳盛产竹子,并以制作乐器“筑”而闻名,所以别称“筑城”。</h3><h3><h3>贵阳是一座千百年来,具有独特人文气息的城市,五彩缤纷的少数民族人文风情,加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更为它博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之美誉。</h3><h3>贵阳拥有以“山奇、水秀、石美、洞异”为特点的喀斯特自然景观。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城市,为中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h3><h3><br></h3></h3> <h3>贵阳街景</h3> <h3>贵阳街景</h3> <h3>贵阳北站</h3> <h3>贵阳北站候车大厅</h3> <h3>甲秀楼之“城南勝蹟牌坊”。</h3> <h3>甲秀楼“浮玉桥”,如白龙卧波,穿过甲秀楼下,贯通两岸。桥上有涵碧亭,桥下有涵碧潭、水月台,桥南有翠微阁,遥相呼应。</h3> <h3>甲秀楼之“涵碧亭”石柱上的对联:</h3><h3>南侧为“汪筱乡”撰写的对联,题为:</h3><h3>“银汗俘空星过水,玉虹拖雨雁横秋。”</h3><h3>北侧为“汪炳璈”撰写的对联,题为:</h3><h3> “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h3> <h3>翠微亭一侧的浮玉桥头</h3> <h3>位于浮玉桥中部的甲秀楼</h3> <h3>甲秀楼</h3> <h3>“甲秀楼”位于城南,建于南明河中的一块鳌头矶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h3><h3>甲秀楼,由明代万历年间,贵州巡抚江东之提倡修建,“甲秀”二字也是勉励黔贵儒生能够刻苦学习,金榜题名。自此甲秀楼在贵阳便成了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h3><h3>甲秀楼是一座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的木结构阁楼,其构造在中国古建筑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楼高约20米,飞甍翘角,12根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塑花石栏杆,翘然挺立,烟窗水屿,如在画中。登楼远眺,四周景致,历历在目,不愧为贵阳市的标志性建筑。</h3><h3>甲秀楼下的浮玉桥贯通南北两岸,桥下清流回环形成涵碧潭。入夜,华灯齐明,楼桥亭台映现其中,恍若仙境。</h3> <h3>历代骚人墨客对甲秀楼题咏甚多,其中清人刘玉山所撰206字长联脍炙人中,此联比号称天下第一联的昆明大观楼长联还多26字,它概括了山城贵阳的地理形势及历史变迁。</h3> <h3>甲秀楼长联:(上联)</h3><h3>“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茫茫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衢;迢速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那中原半壁。却好把猪拱箐扫,乌撒碉隳,鸡讲营编,龙番险扼,劳劳缔造,装构成笙歌闾,锦绣山川。漫云竹壤偏荒,难与神州争胜概。”</h3> <h3>甲秀楼长联:(下联)</h3><h3>“数千仞高凌牛渡,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滚滚惊涛挽住。忆秦通棘道,汉置戕河,唐靖且兰,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销磨了旧迹千秋。到不如成月唤狮冈,霞餐象岭,岗披凤峪,雾袭螺峰,款款登临,领略这金碧亭台,画图烟景。恍觉蓬州咫尺,频呼仙侣话游踪。”</h3> <h3>清·康熙二十八年,重修甲秀楼碑记。</h3> <h3>重修甲秀楼碑记</h3> <h3>明万历年间贵州巡抚江东之的诗文《登甲秀楼》:</h3><h3> “明河清浅水悠悠,新筑沙堤接远洲。</h3><h3> 秀出三狮连凤翼,雄驱双骏踞鳌头。</h3><h3> 渔郎矶曲桃花浪,丞相祠前巨壑舟。</h3><h3> 此日临渊何所羡?擎天砥柱在中流。”</h3><h3> 贵州巡抚江东之在任兴建甲秀楼,建成之后,贵阳文风愈盛,甲秀楼附近的南明河畔,更为人文荟萃之地。</h3> <h3>甲秀楼兴建400余年来,吟咏的诗、 文、对联难计其数,其中最能体现这种人文精 神的作品,当推“清代易佩绅”所撰的楹 联,誉为:“甲秀楼的灵魂”。</h3><h3>上联:</h3><h3>“风尘莽荡此登楼,问两游郡县,休戚何如, 忧乐莫忘平日志;”</h3><h3>下联:</h3><h3>“身世苍茫一搔首,叹万里江山,古今多故, 安危须仗出群才。”</h3> <h3>甲秀楼上的这幅对联,凝聚了易佩绅忧国 家之安危,忧民生之疾苦的精神,故世人认同是甲秀 楼的灵魂。</h3> <h3>明•王阳明诗作:“南庵次韵二首”</h3> <h3>“翠微园”位于浮玉桥的南边,紧邻甲秀楼。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前身为南庵,后改名为武侯祠、观音寺, 1993年经维修后改名为翠微园。“翠微园”,是贵阳仅存的一座始建于明宣德年间,距今560多年的明代建筑。</h3><h3>“翠微园”由拱南阁、翠微阁、龙门书院组成,明代原本是一片寺庙和园林,王阳明《南庵次韵二首》诗中:“松林晚映千峰雨”、“渔人收网舟初集”的南庵,指的便是翠微园。</h3><h3>清•汪炳璈曾给翠微园题联:</h3><h3>“半面山楼,半面江楼,书画舫,容我掀髯大笑,邀几个赤松、黄石、白猿来,一评今古;</h3><h3>数声樵笛,数声渔笛,翠微天,尽他拍手高歌,听不真绿水、明月、清风引,万象空蒙。”</h3> <h3>翠微园</h3> <h3>拱南阁</h3> <h3>“拱南阁”传为孙可望修建,孙可望为明末义军大西王张献忠义子。后改投明南朝永乐帝,封为秦王,见南朝势衰,欲挾天子令诸候。取与北方清廷对抗,拱峙南方之意,逐修建拱南阁,拟在此自立登基为王。</h3> <h3>“拱南阁”内陈列了南明王朝衰败的文字、图解、画像。</h3><h3>“南明”是明朝京师顺天府失陷后,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多个流亡政权的总称。</h3><h3>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清军入主中原,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此时淮河以南名义上仍属明朝。同年福王朱由崧监国南京,之后称帝,改元弘光。随后清军快速南下,围攻扬州,扬州城池破,清军屠城,史称“扬州十日”。不久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1645年闰六月,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在福州称帝,改元隆武。隆武帝在大臣黄道周的主持下发动了短暂的北伐,同时还采取联寇抗清政策,但随着郑芝龙降清,局势恶化,隆武帝被俘后绝食而亡,清军迅速占领东南大部。</h3><h3>在局势危机的情况下,大西军余部和明朝官僚联合起来,在西南地区拥护桂王朱由榔为帝,改元永历。与此同时,郑成功在东南沿海也乘势崛起,东西两面打击清军,抗清局面出现了高潮。但是随着三王内讧和清军的加大进攻,明军滇黔防线被清军迅速击破。1661年吴三桂率清军入缅,缅王莽白将永历帝执送清军。次年四月,永历帝与太子朱慈煊在昆明被吴三桂处决,明统始亡。</h3><h3>此后郑成功继续沿用永历年号,东征收复台湾,作为抗清基地,但未再拥立明朝宗室称帝或监国。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延平王郑克塽降清,宁靖王朱术桂自杀,明朔始亡。</h3> <h3>拱南阁右侧的“澹花空翠”园林内,有花墙、洞门、长廊、水榭、楼阁,是典型的江南庭院。昔日的翠微阁临水而建,“半边山楼,半边水楼”,颇有诗意;现在的“澹花空翠”园林内展出了各种形状怪异、能引人遐迩的石头,集中展现了贵州的石文化。</h3><h3></h3> <h3>“龙门书院”是中国古代书院惯用之名,寓意“鱼跃龙门”,是希望学子们有朝一日能够像鲤鱼跳龙门一样,高中举人、进土。位于翠微园内的贵阳“龙门书院”,乃康熙7年(公元1708年)因贵州巡抚刘荫枢,而更名为“刘公阳龙门书院祠”。</h3> <h3>龙门书院园景</h3> <h3>贵阳南明河畔铜雕像</h3> <h3>三十二年前,1987年11月黔灵山公园旧照。</h3><h3>贵阳“黔灵山”一黔南第一山。</h3><h3>黔灵山公园,因素有"黔南第一山"之称的黔灵山而得名。黔灵山由弘福寺、黔灵湖、三岭湾等景观构成,以山幽林密、湖水清澈为特色,集山、林、泉、湖、洞、寺、动物于一体,有“贵在城中,美在自然”之称。</h3><h3>黔灵山前有麒麟洞、古佛洞、洗体池等古迹,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曾被蒋介石囚禁于麒麟洞。</h3> <h3>三十四年前,1985年7月黔灵山公园一黔灵湖旧照。</h3> <h3>苗族风格的贵阳懿客酒店</h3> <h3>贵阳北一北京西D940次动臥列车</h3> <h3>动臥列车的卧铺车廂</h3> <h3>安顺西秀区街景</h3> <h3>安顺西秀区夜景</h3> <h3>三十四年前,1985年7月安顺龙宮旧照。</h3><h3>安顺“龙宫景区”,是一亇集溶洞、峡谷、瀑布、峰林、绝壁、溪河、石林、漏斗、暗河等多种喀斯特地质地貌景观于一体的,是喀斯特地貌形态展示最为全面、集中的景区,被誉为“天下喀斯特,尽在龙宫”。</h3><h3>黔地无闲草,龙宫多灵药。龙宫植物很丰富,随处可以寻觅到贵州的天然中草药植物,数量达1200余种之多,如银杏、木槿、十大功劳、高丽参、党参、半夏、金银花等,俨然是一座中草药宝库,令人稀奇。</h3><h3>龙宫景区拥有两项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最大、最多的水旱溶洞群——“龙宫溶洞群”、天然辐射率最低的地方——“贵州龙宫风景名胜区”,拥有世界纪录认证世界最大的植物汉字景观——“龙”字田等瑰丽奇特的景观。</h3> <h3>重庆市共有4个火车站,分别是:重庆火车站(原菜园坝火车站)、重庆北站(原龙头寺火车站)、重庆南站和重庆西站。其中南站和西站属于过路站,一般火车是不停靠的。</h3> <h3>赤水河,即赤水,为中国长江上游支流,因河流含沙量高、水色赤黄而得名,位于云、贵、川三省接壤地区。流经黔北,赤水河一侧为四川叙永、古蔺边界,一侧为仁怀、习水、赤水边界,后流经四川合江县而入长江。</h3><h3>赤水河四分之三流域在大山中,所以赤水河是中国唯一一条没有被污染的长江支流。河水清澈透底,两岸陡峭、多险滩急流。</h3><h3>赤水河,因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以及流域内盛产美酒,当代有“英雄河”、“美酒河”之誉。</h3> <h3>赤水金玉大酒店</h3> <h3>赤水清炒笋片</h3> <h3>赤水炒腊肉</h3> <h3>土城羊肉粉</h3> <h3>土城冒莱扣肉</h3> <h3>遵义肉炒笋片</h3> <h3>酸汤丝娃娃</h3> <h3>赤水白水鱼</h3> <h3>腊肉炒笋</h3> <h3>土城名小吃-红苕丸</h3> <h3>猪儿粑</h3> <h3>豆腐丸子</h3> <h3>滋糕</h3> <h3>黄糕粑</h3> <h3>凯里酸汤鱼</h3> <h3>郎德酸汤牛肉</h3> <h3>荔波毛豆腐</h3> <h3>爆炒田螺、侗家米酒</h3> <h3>《美篇205-213》共九篇,记载了深秋贵州之旅。途径重庆,取道黔北赤水、遵义,过贵阳赴安顺镇宁,折奔黔南黎平、荔波,行走黔东南凯里、从江、雷山、镇远,返贵阳回程京、津,历时19天。十七天细雨蒙蒙,雨中漫游另有一番情趣,喜获两日晴天,赐我细赏梯田美景。瀑布、涧溪、峽谷、古木、古镇、古宅,山川苗寨令人淘醉。七十周年国庆再走长征路,领略青杠坡战场遗址,缅怀先烈、牢记史实、寓意深远。</h3> <h3>背景音乐:爱的倾诉(口哨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