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红楼第二回:林黛玉幼年丧母 荣国府初现端倪

JAVA自行车

故事 封肃跟着差人去了衙门,弄清楚事情原委后,屁颠屁颠地回家了。原来新任大老爷不是别人,是贾雨村,这人虽然他不认识,但跟他女婿甄士隐是老朋友。如今成为这里的父母官,贾雨村自然要拜访一下曾经帮过他的甄老爷。当然,这不是他的最终目的。 贾雨村是何等聪明人,一眼就看出封肃是个吃软怕硬的势利小人,借着与甄老爷的交情,自然不会少了他老丈人的好处,然后通过他老丈人牵线搭桥把自己落破之时看上的甄府的那个丫鬟纳为自己的二房,这一切都顺理成章。这贾雨村果然不是良善之辈,一年多不见,不仅做了官,还结了婚,这速度也是没谁了。只是正牌夫人是谁,我也不知道。 对于那个丫鬟娇杏来说,即便是做妾,也算是上天的垂怜了。她嫁给贾雨村不到一年,生了一个儿子,在母以子贵的古代,自然尊贵不少。加之不多久之后贾雨村的正室因病去世,娇杏意外地见了个大便宜,被扶正了,真是“侥幸”啊。 但贾雨村太张扬,太不懂得收敛,看似精明,却不懂为官之道,把读书人恃才傲物的那个劲儿使出来了,自然为身边人不容,找了个机会就把他弄下去了。好在只是丢了官,并没有受到更重的处罚。贾雨村心里多少有些抑郁,刚要施展一下个人的政治抱负,却因为自己的不小心栽了个大跟头。 他想静静,世界那么大,他还那么年轻,他想去看看。于是他把一家老小打发回了老家,自己一个人倒四处旅游快活去了。结果没多久,人在旅途就生了病,钱也花的差不多了,想回去都难。人有时候就这样,你越是落魄,就越是被老天“痛打落水狗”。好在并没有走投无路,阴差阳错地进了正在招聘老师的林府,成了林府小姐黛玉的老师,那时候咱们的林妹妹才5岁,搁现在最多上个幼儿园大班。 因为林黛玉体弱多病,每日课程排的很少,所以贾雨村就特别轻松。谁想到过了一年,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因病去世,幼年丧母,加上本来体弱,这一下林黛玉的身体就更差了,这时候林黛玉最多也就是6岁。因为身体不好,就没法上课,贾雨村闲着无聊,每天就到处转悠。 这一转悠,就碰到了他的一个做古董的名叫冷子兴的朋友,两人寒暄一番,入座畅饮闲聊。女人聊天多八卦,男人聊天多时政。这二人一个常年跑遍五湖四海,身居江湖之远,一个曾朝中为官,身在庙堂之上,自然而然地就扯起了当朝的一些皇亲贵族的家族隐秘事,聊作谈资。 贾雨村是读书人,自然关心这些,就问冷子兴最新有什么新闻。冷子兴巴不得他这么问,终于能找个人絮叨了,于是就说起了贾府。这荣宁二府从贾演贾源开始发迹,到如今已经有了第五代了,但一代不如一代,没有几个正经愿意读书的孩子,都依仗着自己是富二代,有钱有势,到处乱搞,欺男霸女,欺上瞒下,胡作非为,家业也败的差不多了,之所以还没倒,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会那么快。 贾雨村听了诧异,这样的大家族,怎么可能,我之前从他们门前经过,还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呢,你不要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瞎扯什么蛋。冷子兴一脸不屑,我蛋疼啊,我给你扯蛋?我倒卖古董的,什么没见过?荣宁两家的古董我可是入手了不少的,都是他们偷偷弄出来换钱的。我跟他们家几个管事的常有往来,按月上供,给他们弄点回扣,他们就买一送一,不仅把那些败家子想卖的古董介绍给我,还跟我稍带了了不少府里的事。最奇怪的就是有一个公子,竟然是衔玉而生的。如今已经七八岁了,你说奇不奇? 贾雨村听的目瞪口呆,竟有这样的事?冷子兴继续说,更奇的还在后头呢。这个公子哥满周的时候,他爸摆了许多物件让他抓他都不抓,偏偏就抓那些女孩子用的脂粉之类的东西。差点没把他爸气死,说这孩子没出息,将来也是个风流浪荡子。这孩子虽然才七八岁,但已经明显地表现出了好恶之心,就喜欢跟女孩子厮混,最讨厌跟男人一起。我看以后一定是个色魔。 贾雨村不同意冷子兴的观点,就长篇大论了一番,并举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例子,说这样的人看似行为有点不检点,甚至疯疯傻傻的,但绝对不是平凡之人,他们要么是情痴情种,要么是逸士高人,要么就是奇优名娼,反正绝对不是池中之物。不过话说回来,你TM不会在忽悠我吧,这孩子再怎么混也才七八岁,还穿开裆裤呢,他能怎么色? 冷子兴说,你是不知道,他每天净跟他的几个姐妹厮混,据说贾府的这几个小姐都算是美人呢,自带美颜功能,一个比一个好。只是我没见过,咱也没这样的福气啊。说的贾雨村有些恍惚,他的眼光看娇杏那样的丫头都觉得不俗了,要是见了这世家大族的小姐,还不得直接流鼻血?不过想着自己教的那个女学生,一看就不俗,虽然体弱,但自有西子之风韵,果然有大家闺秀风范。也许,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学生为自己谋个前途呢? 点评 这一回可以说是全书的关键所在,借用他人之口道出了荣宁二府的起源、现状,把一个世家大族复杂的家族谱系、人物关系等说的一清二楚。文中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此时,荣宁二府已然在走下坡路了,也就说已经由盛转衰了,所以才有那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从这一回里我们也知道,林黛玉六七岁,贾宝玉七八岁,两人相差一两岁的样子。 这一回里说到的荣宁二府的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即红楼爱好者所熟知的“原应叹息”之意。我个人的理解,这四个名字还表达了一个季节由盛转衰的过程,从一元复始的春天(元春),到万物复苏的春天(迎春),但最后看一眼即将逝去的春天(探春),再到对春天已逝的惋惜与伤怀(惜春),不仅这四人的名字,她们各自的命运也与家族的由盛转衰有着密切关系,而家族的由盛转衰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变化自然也密不可分。 贾雨村在这一回里说到自己曾教过的一个甄家的公子,其举止形状,其言行作为,都是巨大的伏笔。通读红楼之后的人才明白,这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说的都是一人。 这一回里还提到一个人,不得不注意,就是贾雨村瞎逛走进了一个叫“智通寺”的寺庙,碰到一个煮粥的聋肿老僧。为什么是个“聋肿”的老僧?为什么他在煮粥?我想这个寺庙不会无缘无故出现,那个老僧更不是无用之人,会不会跟那两个和尚有关?“智通”二字隐隐地透着某种禅机,只是贾雨村乃俗人一个,自然未得参透。 这回的人物冷子兴,身份是古董商,又熟知荣宁二府人事,我个人的看法是,他一定与荣宁二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到贾家败落时,一定会出现他的身影。而贾雨村,宦海浮沉,我想由他来查封贾府最合适不过,说是同宗,却又为了一己之私以怨报德。而那些被查抄的古董,也许最后都会因为私交和回扣进入冷子兴的口袋。 这一回目,基本上把这本书的故事讲完了。 诗词 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询问冷眼旁观人。 这首诗是这一回目的开端,相当于引子,引出后面要说的人和事,也是章回小说惯用的手法。但细读这首诗,却别有深意。四句话道出了古往今来家国盛衰大事,永远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于曹公这样的当局者,脂砚斋当是最清楚的旁观者了。 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这首诗说的是甄府丫鬟娇杏的一生,可以当作判词来看。所谓“一着错”说的是她曾经对贾雨村的“一回首”。“人上人”说的是她最后的人生结局。其命运也恰如其名,娇杏,侥幸也。 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这首诗是“智通寺”门联上的,十四个字道尽了人的一生,也是曹公对红楼一书下的评语。太多人不知收敛,欲壑难填,终生祸端。这首充满禅机的对联是一种自省,也是一种规劝。倘能及时收手,又何致于此呢? 说明:故事重述这一个环节,我还在摸索,有了一点感觉,准备调整为说书人的角色切入去说故事,把我带进去。如果只是简单地复述原故事,总觉得有些索然。把“我”加进去,参与叙述和演绎,也许更有趣味性。我不排除为了趣味性,在不影响原故事完整性的前提下做适当地删减和演绎,但绝对不会破坏原故事的脉络。请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