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宝娣老师八十寿诞小记

城郊农夫

<h3>参加吳宝娣老师八十寿诞小记 </h3><h3>农夫</h3><h3>&nbsp;</h3><h3>&nbsp; &nbsp;&nbsp;&nbsp;好久了,因生活而困于红尘,为喧嚣所左右。突然间,一条邀请函出现于手机里,是一位头带耳机,手敲电键的老报人吳宝娣老师发来的。她邀请我参加她的八十寿诞。</h3><h3>当年在电报局,吴老师是一位业务骨干,她熟练的技术让她的徒弟也一个个成为高手。吴老师是个快乐的人,同事间人缘特别好!吴老师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她至今称她爱人为小乐子。退休后,更是相伴而出,携手而归,她们的恩爱,当年在单位如今在社区都是受人称颂的榜样。</h3><h3>吴老师比我大七岁,但在我心中,我一直尊称她为老师。她是我心中的长者。当年,我任工会主席期间,她还叫来了她的大女儿一起教我跳舞。她说,你学会了,可以多组织职工开展文艺活动。吴老师很关心我,记挂我。她知道我住在远郊安亭。她退休后有一次去安亭,她说她在马路上总是东张西望,希望突然间看到我。在饭店里吃饭,她也是左右顾盼,希望在邻桌上看到我的身影。</h3><h3>她把这事讲给我听的时候,我很感动,一个人被别人惦记是幸福的。</h3><h3><br></h3> <h3>吳老师是我的同事,老师,也是朋友。她的八十大寿,我是一定要参加的。为此,我专门画了一幅牡丹花送她。我在画上题款“富贵图”,不是说她生话于豪门。吴老师是精神上富贵。她随性而温熙,心似白云,意若流水。她的心中永远有一个花圃,永远有一个春天。在精神上,她永远是青年。</h3> <h3>寿宴办在绍兴路27号,这是当年杜月笙的私邸,杜月笙的四姨太姚玉兰的住处。姚玉兰因为是四房,不能与杜月笙一起住在杜公馆,杜月笙就在这里为她安了一个家。墙上钉的一块牌子上,依然写着“杜公馆”。</h3> <h3>我在想,杜月笙一定是想补缺四姨太内心的失落感吧!在春暖花开时节,或凉风习习的初夏时分,杜月笙喜欢到这里来度假。杜月笙爱书画,这里,是他可以安静享受人生的一方幽静胜地。</h3> <h3>当出租车驶进绍兴路这条仅十三米宽的马路时,我突然感到它似乎不属于大上海。狭窄的马路不通公交车,两旁的住房全是平房和小别墅。高大的法国梧桐己经开始落叶。下车后一个人踱步而行,脚下的落叶发出沙沙之声,三两行人与之擦肩而过,没有人声喧哗,没有汽车喇叭声。这是上海滩上的世外桃源。所谓“闹中静”,它的侧面,映衬出富人当年高贵的人生影迹。</h3> <h3>走进27号门楼,一幢三层楼法式洋房一下子跃入眼帘。草坪,花圃,瀑布墙。梧桐翠竹间,小经逶迆。青砖,青石,木地板,一切都在告诉你。这里的历史,富于浪漫,却也不乏苍桑。</h3><h3>空内依然保留着杜月笙当年的旧物,壁炉,留声机,老式护壁。既具有老上海的风韵,也兼具法国式的情调。</h3> <h3>当年小洋房,如今依然玲珑雅致。</h3> <h3>如今,这里是一家本帮菜饭店。吴老师选择这里做她的八十寿诞,显示了她不凡的眼力,也彰显出了她内心的浪漫之情至今仍无限的饱滿。幸运的是,许多当年的同事都来了,当年武宁邮局的局长周如玉也来了。大家久未谋面,借吴老师八十大寿喜庆之际,老同事们欢聚共庆,高兴异常。酒宴期间,许多人手执话筒,述说当年,共庆美好,气氛热烈。当然,这样的场合,是少不了会有一张与吴老师一起的合影的。这也是我们在人生旅途中的一次记痕。值得纪念与珍藏。</h3><h3>我们一起相约,在吳老师九十岁,一百岁的寿诞上,我们再为吴老师庆贺寿诞!我们祝吴老师健康长寿,並祝她全家幸福,快乐!</h3><h3>2019,11,10</h3> <h3>大家久未谋面,兴高釆烈,述说当年。</h3> <h3>借这机会,我也忍不住想说两句。</h3> <h3>当年是同事,如今胜朋友。</h3> <h3>武宁邮局的老同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