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从突厥赎回8万汉族人说明啥问题?穿上突厥衣服就是突厥?

美友17593581

提示:东突厥汗国亡后,唐太宗对突厥所降部众的处置是非常人性化的,而这也是唐朝“国运长久”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唐太宗一次性从突厥那里赎回8万人,证明突厥绝对不是所谓的“突厥族”,它不过是中国古代民族融合过程中的一个称谓而已。而唐太宗如果按照大臣们的建议,将百万突厥人迁至内地,进而让漠北空而无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过去北方草原上民族一般都是走了这个来那个,从匈奴到鲜卑、从柔然到突厥都是一个样子,他们根本就不是一个单一民族,用我们今天的话说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命运共同体”。 唐太宗 《新唐书·突厥传》记载,630年,李靖夜袭阴山,颉利乘千里马,独身逃奔沙钵罗,被行军副总管张宝相擒获。东突厥汗国亡,唐开拓国境直至大漠。 颉利可汗被送到长安,唐太宗列了颉利可汗五大罪状:一、颉利可汗的父亲是在隋的帮助下才得以存立,但隋有难时,突厥却一兵之力都不帮助,以致隋覆灭;二、突厥与唐朝为邻却背信侵边;三、突厥内部连年征战不止,致使部落生怨,人民苦不堪言;四、突厥掠夺我中原人,践踏我庄稼;五、唐朝欲与突厥和好,但突厥却迁廷逃走。但即使如此,唐太宗也没有杀害颉利,原因是他说自己没有忘记与颉利的“渭水之盟”,还将颉利的家属归还给颉利,让颉利住在兵部的太仆寺,国家为其供应家庭开支。 颉利可汗 随后,突厥思结俟斤带了四万人来降,让颉可汗的弟欲谷设逃奔高昌,但后来也投投降了唐朝。而此前曾臣服突厥伊吾城的一位君长,也将七城入献唐朝,唐朝在那里设立了西伊州。唐朝太宗下诏说,过去,突厥曾遭逢瘟疫,长城以南,尸骨堆积如山。相关部门应该以酒肉祭奠,然后将他们埋葬。又说,隋乱时很多汉族人沦落突厥,并派使者用金帛赎回男女共八万人,均还为平民。 在这一段历史故事里,我们分明能看到这样几个史实:一、隋末大量中原汉族人进入突厥,《北史·突厥传》中也说,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中国人归附突厥的不计其数,突厥于是更为强盛。二、只要进入突厥,穿上突厥衣服就是突厥人,而突厥一直在掠夺中原人口。而这也是过去草原民族真实的生存状况,谁强大了就会依附谁,甚至曾经想要全部“转变”为中原的汉族人。 《北史·突厥传》记载,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到了榆林,突厥启人可汗和义城公主来到行宫相见,前后共献马三千匹。隋炀帝非常高兴,赏赐启人和义城公主绢帛一万三千段。随后,突厥启人可汗和义城公主上表说:“从前圣人先帝莫缘可汗在世的时候,怜爱臣启人,将安义公主赐给臣为妻,突厥的后代受到圣人先帝的怜爱养育……皇上您如今还像圣人先帝一样统御天下,还养育臣和突厥百姓,比起圣人先帝确实没有缺少什么。但我们请求皇上您怜爱臣时,按照大隋的样子,衣服、饰物、法令、器用等都和中国相同。” 隋炀帝 隋炀帝把启人的表章交给群臣商议,公卿大臣请求按照启人奏请的去做,但隋炀帝认为这事儿不能这么干,就下诏说:“君子教育别人,不要求改变习俗,何必用裁剪衣襟、系着长带子来同化他们呢?”还说,只要有“孝顺之心”何必改换衣服呢?随后,隋炀帝亲自巡视云中,逆金河东去,向北驾幸启人住的地方。启人举杯祝寿,跪伏于地,非常恭敬。隋炀帝十分高兴,吟诗一首:“鹿塞鸿旗驻,龙庭翠辇回。毡帐望风举,穹庐向日开。呼韩颡至,屠耆接踵来。索辫擎砄肉,韦靌献酒杯。何如汉天子,空上单于台?” 隋炀帝的这首诗显然是有些骄傲了,意思是说汉武帝白上匈奴人的单于台了,功绩还没有他的大。但当他松下一口气时,突厥就会扰边不断,甚至后来将他围在了雁门关。 魏征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东突厥汗国亡后,唐朝对突厥有些不信任,在安置突厥近120万人口时,大家的总体意见是:“突厥侵扰中原很久了,今天他们丧国,并非慕义而自动归附来的,应该编入降俘籍,安置在兖、豫的空旷处,让他们学习耕田织布。百万突厥人,可化为庶民。这样中国增加了人口,而漠北就空而无患了。”魏征的说法更加极端,他说:“突厥世代为中原仇敌,如今来降,不全部诛灭就应让他们回到黄河以北。” 但是,唐太宗并没有这么做,他听取了中书令温彦博则的建议,即效法汉建武时的做法,将已降匈奴留在五原塞,保全其部落,作为唐朝的藩屏。不改变他们的习俗,就此而抚慰。唐太宗对左右说:“古代的国君劳己而为百姓,国运就长;奴役他人自己享受的,国家就亡。”并认为突厥内乱,是因可汗不行君职所致。 在这里,我们应该看到,唐太宗对突厥所降部众的处置是非常人性化的,而这也是唐朝“国运长久”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唐太宗一次性从突厥那里赎回8万人,证明突厥绝对不是所谓的“突厥族”,它不过是中国古代民族融合过程中的一个称谓而已。而唐太宗如果按照大臣们的建议,将百万突厥人迁至内地,进而让漠北空而无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过去北方草原上民族一般都是走了这个来那个,从匈奴到鲜卑、从柔然到突厥都是一个样子,他们根本就不是一个单一民族,用我们今天的话说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命运共同体”。(文/路生) 突厥骑兵 本文为作者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谢绝其他媒体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