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云门山,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行走的眼睛

<h3><font color="#010101">云门山,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是1985年山东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山东省青州市城南2.5公里处,海拔421米。平原拔笏,松荫盖足,山虽不高而有千仞之势,自古为鲁中名山。主峰大云顶,有洞如门,高阔过丈,南北相通,远望如明镜高悬,夏秋时节,云雾缭绕,穿洞而过,如滚滚波涛,将山顶庙宇托于其上,若隐若现,虚无缥缈,宛若仙境,蔚为壮观,谓之“云门”,或称“云门仙境”。在山东乃至全国享有盛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从山门到大寿字的石阶恰好999级。久久长久,寓意着延年益寿的良好祝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路边好多松树杈上都放满了石头,这与当地的风俗习惯有关系,用青州方言来讲,叫“压松枝”。“松枝”谐音“送子”或“孙子”,老太太们抱孙心切,希望家里早添人丁,就到山上的送子娘娘跟前求拜,下山时就捎一块石头放在树杈上,这样就寓意着送子,来年就可以抱孙子,心想事成了,还有人会折一小段松枝,插在耳后或头发上,说是“下山戴松枝,回家抱孙子”。这算是表达心愿的一种方式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书法家武中奇的“海岱雄风”,为现代创作。武中奇是中国著名的马背书法家,原江苏省书法协会主席,他的书法刚劲雄浑。“海岱惟青州”,海:指渤海。岱:泰山。即从渤海之滨到泰山脚下,这一千里沃野为古青州的所在地,“海岱雄风”展示了古代青州的磅礴气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路边的这块平坦的大石头,刚好容纳一个人躺在上面,石台上方有石刻题记“蓑老卧豆岩”,您一定会非常奇怪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处题记是明朝书法家雪蓑的又一杰作。相传,有一次雪蓑酒后登临云门山,走到此处后躺在这块岩石上睡着了。到了晚上,山上忽然下起了大雨,大雨顺着岩石流淌下来,淋湿了雪蓑的半边身子。他有所感悟,写下了“蓑老卧豆岩”几个字。友人不解,问其含义,雪蓑笑而不答,指指自己的脑袋。友人恍然大悟:繁体字“頭”的半边淋湿了,去掉“页”字,就剩下“豆”字了。这是雪蓑留给我们后人的一处字谜。&nbs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处“敬神如神在”,刻在路边的石壁上,非常醒目。这是孔子的一句至理名言,后面加上一句“不敬是泥胎”就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意思。意思是说:如果你心里敬信神佛,神就真的存在;如果不信,它也就只是一尊泥胎而已。信则有,不信则无,可见孔子是最早具有辩证思想的人,是一位大智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神在”两个大字,是雪蓑的真迹。雪蓑善于书法,尤其喜欢作“方丈大书”。每次写字,总是准备好数斛浓墨,信手飞洒,倏忽而成,矫健有势。这处“神在”题记为云门山的第二大字,字径约一米,在摩崖上镌刻而成,笔墨饱满,架构矫健,古拙浑朴,雄浑生姿,挥洒自如,矫若惊龙,一气呵成,尽显狂放流姿之美,可谓神来之笔。游人往往于不经意间抬首便见二字,悠然之情畅然于心,恰似“敬神如神在”之意。</font></h3> <p>我国古代最大的摩崖巨刻“寿”字。这个字端庄大方,结构严谨。通高为7.5米,宽3.7米,仅寸字就有2.30米高。所以青州当地便有了“人无寸高”的戏语。这个寿字为明朝嘉靖三十九年即公元1560年九月初九所刻,到现在已有接近500年的历史了。</p><p>题写者是衡王府内掌司冀阳人周全。内掌司是青州明代衡王府的官职,负责王府内部事务,大约相当于秘书长。<br></p> <h3><font color="#010101">云门洞北侧的这两个池子名曰“二龙池”。听老年人们讲,这两个池子原为泉眼,水清甘冽,清澈见底,是山顶的两颗明珠。近年来,水位下降,池子里多半积攒的雨水,但即使天气再旱,这两个池子也没有干过,可见“山有多高、水有多深”是至理名言。</font></h3> 云门洞,位于山顶陡立的峭壁中间。洞高约3米,宽约4米,深6米余,南北贯通。盛夏酷暑,游人在洞内休憩,凉风习习,沁人心脾。洞外两侧,历代石刻琳琅满目,遍布悬崖峭壁。这个南北贯通的大洞,远望如高悬太空的明镜,近看如拱璧月门,由此云门山有了一个非常有意境的名字“云门拱璧”。 <br>  关于云门洞的来历,当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那就是衡王招亲的故事。明朝青州衡王有个女儿,才貌出众,人称“咏絮公主”。那年公主正值豆蔻年华,许多王孙公子都来攀亲,但衡王夫妇爱女如掌上明珠,不愿轻易许婚,公主也要自己挑选个品学兼优,有才能的如意郎君。于是她让父王发出告示:谁能在云门山上挂一面镜子,能在王府的绣楼就看得清,她就嫁给谁。那些王孙公子、富人子弟听到这一消息,都争先置办铜镜,有的竟不惜卖掉家产。巨大的铜镜在云门山到处悬挂,但终因相距太远,因为没有太阳光的反射,在王府难以看到。这时,青州城西南井塘村的一个小石匠说他能办到,并说十天后来回话。小石匠带了锤钎、凿子工具来到云门山大云顶底部早已看好的地方凿了起来,他不分昼夜,终于在第十天的早上,打出一个南北贯通、高阔过丈的大洞,衬着山前的阳光,从衡王府邸望去,这个洞恰似一个高悬太空的明镜。小石匠聪明勤劳,坚定不拔的毅力感动了公主,这位“咏絮公主”虽然出身名门,却心地善良,不重门第之分,她决定嫁给小石匠,衡王夫妇也因有言在先,拗不过女儿,就同意了这门婚事。公主下嫁后不靠婚资过活,与小石匠勤俭持家,至今仍是村中的一段佳话,而古青州八景之一的“云门拱璧”就此诞生。 <h3>“超尘离梦”四字位于云门山洞外,与“鬼斧神工”相比,其内涵包含有更多的生命哲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讲究“安身立命”,提倡处世先立人,立人而后建功立业。许多古代名人在晚年往往看破红尘,遁出世俗,谓之“超尘离梦”。雪蓑其人一生放荡不羁,率性而为,深刻领会此中真谛。他既能挥毫泼墨,吟诗颂词,铸千古文章,但又不修边幅,四海为家,尝尽人间百味,可谓由工到极,处至不工,返璞归真。“超尘离梦”四字飘逸灵动,清奇瑰丽,给人以不食人间烟火,超凡脱俗之感,表达了雪蓑对生命的感悟,对人生的概叹,表现了他欲驾九天之祥云,乘风而去的潇洒情怀。</h3> <h3><font color="#010101">云门洞上方有三龛造像,风格相同,都为一佛、二僧、二菩萨、二天王或二力士像。最西边的石龛供奉释迦牟尼像,两边有身着甲胄,手执钢叉,脚踏魔鬼的天王像。中间一窟的力士造像极具特色,上身袒露、肌肉隆起、赤脚着裙,头上的冠虽然看不清楚,但双鸟尾却清晰可见,这些力士像不仅是当时一般武士的形象,而且反映出唐代力士像的特征。最东边的石窟内有唐朝的益都县令唐照明题刻的的“云门山功德录”,佛坐下有唐照明和夫人韦氏的像,称为“供养人像”。</font></h3> 云门洞南口是最为集中的地方。最为醒目的有:洞口上方“云门山”三个篆体字,形象地体现出云门仙境名字的意境。这一题记是明朝的朝廷重臣乔宇的创作。“鬼斧神功、“超尘离梦”、“玄之又玄”分别是雪蓑的题记。“鬼斧神功”四个字位于云门洞南端内侧悬崖之上。“超尘离梦”位于云门洞上。“吐纳风云”为清朝的题刻。 <br>  上面的“云门山大云寺”,为唐朝的遗存。据《新唐书》载唐天授元年,青州云门山云门寺的发明和尚通过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献《大云经》给武则天,说武则天是弥勒佛下凡,应该主皇权,做皇帝,武则天非常高兴,诏令全国各地都要刻印学习《大云经》,各州县都要建大云寺,这个时候青州云门山的云门寺也就改成了大云寺,现在这个大云寺已经荡然无存了,只留下了这六个大字。&nbsp; <h3><font color="#010101">“云门仙境”碑刻高220厘米,宽95厘米, “云门仙境”四字字径40余厘米,为明朝高第所。该碑为云门山标志性碑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天仙玉女祠始建于元朝,为石质无梁拱形结构,是供奉碧霞元君的庙宇。但青州民间传说却认定是为纪念七仙女而建。七仙女和董永的爱情故事妇孺皆知。据古籍记载,董永实有其人,青州乐安人。民间慕董永忠厚孝义之名,演绎出了七仙女私自下凡来到人间,与董永结为夫妻的故事。由于父命难违,七仙女被迫返回天庭,在云门山顶与董永洒泪告别。于是,人们便修建了这座天仙玉女祠。从古至今,每逢清明、七夕、中秋、重阳等节日,四邻八县的百姓都纷纷前来进香还愿,祈求幸福。</font></h3> <h3>鬼斧神工,雪蓑四字题于洞顶之上,落笔沉稳,大度严谨,气势磅礴。四字镌刻手法精湛,浅条虽不流畅,却甚是灵动活泼。使四字严谨的气势与表现的意境在统一中得到平衡,各字间的笔画转折与接触处,雕刻轻灵。四字形象地表达出书法的自然意境,笔画的粗细各异,展现出古拙无伦的磅礴大气。</h3> <p>九州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后成为中国的代称。古代中国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禹贡》是战国后期学者所作。<br>九州的划分<br>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br>荆州(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br>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br>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br>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br>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br>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br>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br>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