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Alan Schaller,1989年出生,英国摄影师,工作生活在伦敦,是“Street Photography International Collective”联合创始人。该平台致力为优秀摄影师提供作品展示机会,每月累计收到超6万张投稿。</h3><h3> Alan Schaller还是徕卡形象大使,国际街头摄影协会联合创始人,他喜欢悄然穿梭在喧嚣的城市中,捕捉它的安静</h3><h3> 作为一个年轻的摄影师,他还是能玩转各种乐器的音乐制作人。他也是英国《独立报》供稿人,尤其关注人道主义问题。</h3><h3> Alan擅长黑白摄影,擅长以黑白色调为主来展现这个现代世界的各种故事。作品对比度较高,构图简约带有超现实主义风格,主题大多意在揭示人类生活的真实与多样面。 “大都市”系列是Alan尝试用自己每天生活的城市作为背景,捕捉适时闯入画面的人物,结合光影以及建筑环境所构造的形状或角度,来传达我们作为社会动物,迷失在水泥森林里那份独有的孤寂。</h3><h3> 英国的很多出版物都刊登过他的照片,包括金融时报,Time Out,BuzzFeed,独立报和地铁报。他的作品也在国际上在线出版和印刷。</h3><h3> Alan共同参与创立的街头摄影国际(SPI)是Instagram增长最快的帐户之一,它在一周内迅速增长了270000名追随者,SPI还拥有每月700万人的高度参与度。Alan的单张照片在IG上平均可以获得5000以上的赞,有一些甚至能够得到10000以上。</h3> <h3> 在这组光影对比强烈的照片中,Schaller带我们看到这个城市陌生的一面,艺术创作之外的未知。与他的传统街拍不同,这一组作品呈现出一种不同的抽象形式。在这里,相较于人类自身,笼罩着他们的城市空间显得更为重要。</h3><h3> 我们看不到这些人是谁,他们的脸都隐匿在阴影之下,匆匆穿过街道。都市里穿梭的人被人造的框架包围,彷佛陷入了自己制造出的浪潮中。</h3><h3> 记者:是什么激发你创作“大都会”这组照片,你为这个项目付出了多久?</h3><h3> Schaller:开始这个系列之前,我拍摄过肖像和传统的街拍。我想有所改变。经过一些思考和实验,决定呈现人在各种形状,光线和抽象概念下的生活状态。我对这个想法非常有感觉,也觉得很有潜力。</h3><h3> 这一系列在过去两年里一直进行,也结合了后来学到的一些技术。我花了一些时间才适应这种观察世界的方式,也学会了如何重新构筑城市的场景。</h3><h3> 记者:如何将这一组与传统的街拍区分开?</h3><h3> 答:主要的区别在于,照片的焦点不仅仅局限于人和表情,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以及人与空间的关系。</h3><h3> 我想传达的是一种情绪或戏剧张力。对我来说,挑战在于讲述人的故事,而不是直接聚焦于他们。</h3><h3> 记者:这些照片有摆拍的吗?还是自然流露?如果是自然的,当人们发现被拍摄时,是什么反应?</h3><h3> 答:大部分都是自然拍摄,主要是因为在这种性质的场景中难以表达特定的情绪。<br></h3><h3> 和街头摄影类似的方式,我发现最好的图像通常来自对面前的场景作出的反应,或选择有潜力的位置,等待看看会发生什么。<br></h3><h3> 如果是那些没经过允许的陌生人,眼神的接触也会为主体和读者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有时候,眼神接触带来的紧张感会升华作品。<br></h3><h3> 我用的是徕卡,很小又轻便也不太引人注意,被拍摄的人很少很少会感到反感。<br></h3><h3> 记者:在现代世界中迷失的人,是艺术史上经常出现的主题。您觉得为什么这个主题这么有生命力呢?</h3><h3> 答:我认为这个主题其实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在当下。全世界的人都将真实世界的关系替换到数字世界里。<br></h3><h3> 一个社会调查发现,自1985年以来,美国没有亲密朋友的人数增加了两倍。孤独感似乎在千禧一代中最为常见。</h3><h3> 然而我们始终还是社会型动物。我住在伦敦,对于我这样的观察人类生活的人来说,“迷失”这个主题很难错过。</h3><h3> 我觉得这个主题可以引发共鸣的原因就是大家都可以联想到自己。从巴黎到东京到圣保罗,这都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人们也能切实感受到。<br></h3><h3> 记者:能简单谈谈阴影在你作品中的重要性,以及给你的图像带来了什么吗?</h3><h3> 答:模糊的在阴影中的人或者场景,是无声胜有声的视觉感。如果运用得当,光影可以重塑场景增添戏剧性。</h3><h3> 当用相机设置高对比度来观察的时候,可以呈现出跟我们眼睛看到的场景完全不同的画面。</h3><h3> 我喜欢将伦敦地铁这样的日常地方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场景。理解了这种工作方式才让我能够创建这一系列。</h3><h3> 记者:你希望人们从“大都会”系列里得到什么?</h3><h3> 答:首先,我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组作品。我的目标是创作彼此连贯的图像,并且不需要系列的标题或了解相关系列的知识。一旦有人视觉上接受了,我希望他们可以花时间思考我传达的信息,然后自己去发现更多的东西。</h3> <h3> Alan Schaller创作的街拍肖像作品</h3> <h3> Alan Schaller对于自己所拍摄的肖像类摄影作品,赋予“亲密捕捉”这个称号,可谓是相当精准的定位了。通过摄影师的镜头把人物的灵魂浮现于这个定格的瞬间,让原本的平面鲜活起来,让观者领略到延展空间的灵魂。即使闭上眼,也会在脑海里再次闪现。</h3> <h3> Alan Schaller其它街拍作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