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孩子的赞赏,70%以上是无效的

陆恒

01 我们这代人,很少得到父母赞赏。 期末考试数学100分,我妈说,“你居然考了100分!” 听起来就像是,“我从来都没想过你也能考100分”。 长大后,看《马男波杰克》,特别有感触。 波杰克邀母亲来片场看他表演,母亲始终对他冷嘲热讽,不肯表扬一句。 这次表演之后,波杰克过得浑浑噩噩,最终一事无成。 他跟别人说,“那是我人生唯一为自己争取的一次,去演《一代骄马》的男主角,我渴望母亲的认可,却没看到她有任何表示。” 我猜,一些父母根本没意识到,赞赏对孩子的影响那么大。 对自己经历的反思,再加上点“补偿心理”, 我在千寻出生时,就决心要给够她赞赏,让她浑身上下充满自信。 于是—— 她刚刚搭好城堡的第一块积木,我会大声赞赏,“哇,千寻,你好棒!” 或者她做了一件特别平常的事,比如吃饭,我也会夸奖,“哇,千寻吃饭了,真好!”…… 02 慢慢的,随着娃长大,问题来了。 刚开始得到赞赏,她能乐上好一阵子。 后来,仿佛是对我的赞赏产生了免疫,不但没了兴奋劲,还经常表现出“索然无味”、“不相信”的状态。 有一天,千寻拿一幅画给我看,问我,“妈妈,我画得好吗?” 我还没仔细看就大声肯定,“宝贝,你画得真棒!” 没想到,她又问我,“哪里棒呢?” 我一愣,说,“就是—很漂亮啊。” 她撅起了嘴,气冲冲地说,“你根本就不喜欢我的画!” 显然,缺乏真诚度的赞赏伤到了她。 这件事后我开始思考,赞赏是不是就一定能帮孩子建立信心??? 答案是否定的。 真相是,在我们下意识使用的赞赏方式里,有70%以上都是无效赞赏,不但不能帮孩子建立信心,还会起副作用。 03 举一个例子。 你写了一首诗。 A说,“你写得真好。” B说,“你描写鱼的这首诗很打动我,尤其是这句‘当你看鱼的时候,鱼也在看你’” 你肯定更信任B的赞赏,对不? 因为A就是典型的无效赞赏,它只给出笼统的评价,却没有描述细节。 被赞赏的人,不知道对方称赞的是什么,会对赞赏的可信度表示怀疑。 之前我夸千寻画得好又说不出哪里好,也是这类无效赞赏,难怪她不领情。 为什么“笼统评价型赞赏”无效呢??? 蒙氏教育提出过一个很重要的理论: 孩子的自信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只能建立在他对自身能力的了解和认可之上。 也就是说——无法激发孩子内在认可的赞赏,根本不能帮其建立自信。 诸如我们常用的“你好棒”、“你画得真好”……这些笼统评价无法让孩子了解自身能力,也无从激发其内在认可。 除了“笼统评价型赞赏”,还有“天赋赞赏”、“比较赞赏”、“过度赞赏”,也是不能激发孩子内部力量的无效赞赏。 心理学家海姆·G·吉诺特博士研究发现,无效赞赏除了会使孩子产生焦虑、助长孩子的依赖性外,对培养孩子自信及不受外界看法影响的品质没有任何帮助。 So,正确的“赏识教育”是:要夸,但不能乱夸。赞赏是门技术活,得有正确的规则和方法。 接下来,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具体给大家讲讲“正确赞赏孩子的四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 用描述性赞赏代替笼统的评价 我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实践这个原则的经历。 千寻拿着她的画,来问我怎么样。 以往我会说,“哇,你画得真好!” 她并不开心,甚至怀疑我的赞赏。 现在,我将我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描述出来,“你画了一个太阳,太阳的下面还有一个快融化的冰淇淋,这看起来相当有创意……” 千寻开始狂点头。 我继续说,“这么巧妙的创意,你是怎么想到的呢?” 她想了一会,说,“因为我是个很有主意的画家啊!” 通过描述性赞赏,孩子知道了自己被赞赏的能力是什么,也清楚了日后努力的方向。它帮孩子体察到自己增长的能力,又因为对能力的认可,萌生出真正的信心。 这个赞赏是真诚的,也是有效的。 第二个原则 赞赏孩子的努力而非天赋 “天赋型赞赏”也是很多父母常用的夸娃法。 我特别理解,谁叫咱们当妈的看自己娃,怎么看怎么顺眼呢,像“宝贝,你真聪明!”这样的夸耀之词,常常是无意识就脱口而出了。 但你们有没发现,天赋这个看似美好的词汇,有着另一层含义:不变。 能力则相反,它是随努力程度不断变化的。 而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肯定不是天赋,是具有成长性的能力。 斯坦福大学教授Carol Dweck很严肃地说过,“赞赏孩子的天赋而非他的努力、策略和选择,是在慢性扼杀他的成长型思维!” 如果,你希望孩子是拥有成长型思维的“能力渐进论者”,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随努力提升,就要多多赞赏他的努力、过程,而非天赋。 话说,美国的小学老师还根据这个原则制定了一个专门的“话术清单”,清单里列出了15句话,家长在忍不住夸孩子“真聪明”时,可以提醒自己用其中一句来替换掉!(想具体了解清单的童靴,请点击 《夸孩子千万不要说“你真聪明”,试试这15种说法——来自斯坦福教授的忠告》) 第三个原则 使用比较赞赏时,少跟别人比多和自己比 “你比姐姐吃得快,真棒!” “你都会写自己名字了,比芮子还厉害。” 有段时间,大概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娃,我常常不自觉地拿她跟别人比。 当时有个心理误区,觉得只要不是说“别人家的娃”比她好,就没有问题。 后来发现不对劲,两个小朋友一起玩乐高,千寻老是关心芮子的进度, 我意识到,之前老用“你比芮子动手能力强”给她鼓劲,导致她生怕输给芮子。 比较赞赏,让孩子的关注点从“自我成长”变成“超过别人”,动力集中在争输赢上,长此以往,会出现怕输、好胜心太强的个性。 如果要使用比较赞赏,建议少跟别人比,多和自己比。比如,你可以赞赏孩子今天的表现胜过了昨天,这样,他会把重心放在“和昨天的自己比”,而不是和别人争输赢。 友情提醒大家,比较赞赏(与别人比)还很容易造就蜜汁尴尬。 有一次,千寻当着我和芮子妈妈的面,对芮子说,“芮子,你比我矮,因为你不好好吃饭!” 芮子大声反驳,“我才不比你矮呢!” 千寻不依不饶,“我妈妈说了,我好好吃饭,所以比你高!” 这倒霉催的娃,就是这么实诚…… 第四个原则 赞赏忌过度,过犹不及 隔壁小孩3首曲子弹了半年没有丝毫进步,每晚8点准时扰民,请问,该怎么办? A、 接上音箱玩游戏开到最大声。 B、 敲门,“阿姨您好,这孩子基本可以放弃了,建议考虑第二胎……” C、敲门进去直接没收钢琴走人。 开个玩笑。 不过,隔壁小孩练琴是真事,我没事时会串门探望这可怜的娃。 每次去,都听到他妈在一旁鼓劲,“宝贝你真棒,再努力一点,就可以到音乐会上演奏了!” 娃没有想象中的鸡血,倒是一脸的生无可恋。 我估计他心里都是焦虑,“妈妈对我期望那么高,我该怎么办?” 这就是过度赞赏带来的副作用。 当你对孩子行为表现出太过热情、太高评价,反而会给他带来压力,压力会阻碍孩子的积极性。 另一种过度,是赞赏孩子轻易就能完成的事。 比如,千寻现在这个年龄,赞赏她“好好吃饭”,就不太合适了。虽然乖乖吃饭的确是个好行为,值得鼓励,但对一个四岁半的娃来说,这明明就是她很容易完成的事。 孩子可不傻,他们心里有自己的判断,知道什么是不容易做的事,什么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事。 当你赞赏他轻易就能完成的事时,他会想,“到底是妈妈没发现这件事很简单,还是她觉得我很傻,能完成这样的事已经很不错了?”久而久之,他会对你的赞赏产生免疫,觉得妈妈其实没什么眼光。 在了解四个赞赏原则后,大家会发现,原来,夸孩子也不容易啊,要学的东西那么多。 为什么我们要花力气去学习"赞赏孩子"的方法呢? 一位妈妈的实践心得,给出了答案。 她说:我发现,当我不厌其烦对孩子细微处描述性的赞赏,孩子也开始增加他内心的力量。他发现自己可以整理好玩具、能照顾弱小,能写出自己的名字……所有的体会都存储在他内心里,没有人能夺走。 也许,将来有一天,他会遭遇外界不好的评价,但那些早期建立起来的信心,已成为他性格中的乐观底色,永远都不会抹去。 我想,这就是赞赏对孩子最深远的影响吧! 用正确的赞赏, 帮孩子建立内在的信心